【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1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士达先生(1943-2012)于2月20日22:53因病去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1 12:25: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士达先生于2012年2月20日22时50分在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9岁。兹定于2012年2月24日上午9时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追悼会。
马士达先生1943年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江苏省太仓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老师豪迈写意霸气的印风影响了一代印人。

  а 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2:30:54 | 只看该作者

马先生赠予闻正书法作品,遗憾未能当面道谢~

  ⅰ 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2:35:36 | 只看该作者
忆我的恩师马士达先生
文/贺进
我是昨天夜里得到马老师辞世的消息,可能是冥冥之中的事。昨天夜里刚刚写就一幅对联,内容是“子孙永保 德鼎恒昌”,写完就看到南京的朋友发来信息,说马老师已经辞世了。悲痛与不安在心中升腾,悲痛的是马老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不安的是怀疑这消息的可靠性。随即与南京的朋友联系,那位朋友说马老师确实走了,但是很安然。我心中稍有慰藉,一夜辗转反侧,一夜都在想我与马老师的那些难忘的情形。
回想与马老师的岁月,怎奈岁月蹉跎,情以重堪。我是2005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读书,在我就学的时候,马老师已经退休,可以说当得知马老师退休的消息时,未免有些遗憾。后与比我高两级的学长聊马老师,他们都无形中对马老师翘大拇哥,对马老师的为人、为艺、为教都从心底崇拜。学长们说马老师真的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书法专业本科生在远离南京市区的东郊仙林校区,马老师住在学校本部教师公寓。每天的课都需要坐校车往返课堂与寓所之间。学校当时安排的是上午8点上课,马老师都是坐最早的学校班车赶到教室,几乎是在学生到教室之前就在教室外等候学生。每次来了之后,马老师没有任何责怪学生之意,几次之后,学生都觉愧疚,后来都自觉地提前来到教室,这就是马老师感召学生的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心底佩服这位貌似农民装扮的老师。马老师上课始终是恪尽职守,从不懈怠,每次上课都是准时开始,直到12点,整整四个小时,与学生在教室进行书法交流,有的学生难以理解,马老师这么大岁数竟然有这样的精力?其实学生想错了,马老师真的是在尽一位老师应该尽的职责,每一分钟都为学生着想。等这批学生毕业的时候,马老师已经退休了,但是在学生的毕业展的时候,马老师准时赶到江苏美术馆观看学生们的作品,在现场为学生指导书法技艺。在毕业展的时候,我是第一次见得马老师,那时的马老师仍然精神烁烁,谈学生们的作品更是神采飞扬,看不出马老师的真实年龄,但是在马老师的言谈中,俨然能看出来马老师是一位严师。那一次相见,寸步不离地听马老师为大家讲课,后经师兄高则宏引荐,与马老师交谈几句,最后与马老师合影留念,甚为欣慰。
亲自登门拜访马老师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当时与师兄高则宏、常畅、孙超一共前往。还深刻记得第一次与马老师交谈的情形。马老师家不是很大,满墙的书柜充斥了整个客厅,客厅靠窗的位置放了一方餐桌,我们落座,就是在这方就餐的餐桌上聊天。几位师兄拿来作品请马老师审阅,后来听师兄讲,其实这是很长时间的惯例了,马老师自从退休后就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拿作品来看,坚持了很长的时间。这次也是,是马老师给大家留的作业。马老师依旧谆谆教诲,让学生注意作品的各种形式及改正的方法,整整接近三小时,后来在高则宏的倡议下,想委托我在网上为马老师做一次展览,马老师欣然应允。其实马老师的作品在此之前从未在网上做过专题展览,甚至没有隆重地做过个人展,这难免是一个遗憾,所以说到这一点,马老师说:“一个人的作品靠展览让大家记住也是很难的,主要是看自己手里的东西是否能打动人。”马老师还说如果做展览可以让大家认识我的作品是否会打动人。其实马老师是谦虚了,马老师的作品尤其是篆刻作品始终都在书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他说只是让大家觉得他在不断的进步。
马老师的网络展筹备是我一手操办的,也就是在那次见面之后,我就安排好了时间,一星期之后,我与另一位师兄前往马老师寓所,准备拍马老师的作品,其实在去马老师家之前我一直以为马老师会拿出印稿来做篆刻展的,没想到到马老师家之后,马老师说:“大家都知道我会篆刻,但是很少人能够认识到我的书法作品,所以这次展览可以把书法作品作为一个重点。”马老师从书房及书柜中拿出很多多年积累的书法作品,一一翻阅并请我挑选,说实话我哪里有这个资格,但是马老师还是诚心请我评阅,我是受宠若惊。在精心挑选之后,拿出20多幅作品来拍摄,因为考虑到作品无法在他家拍,只能暂时拿到学校拍摄,后又如数奉还。关于篆刻的作品,马老师说几年前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作品集,只是他的家里都一本不剩了,让我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并给图书馆老师写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在拍完作品后,我拿出自己的作品请马老师点评,马老师一一看来,却对我的作品很是满意,并诚心地指出我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后又带我去书房进行指导和演示,我是真正地跟马老师学习了一次书法。临走时,马老师说让我一个月来一次,要好好指导我。很是吃惊,马老师曾说:“只要写得好,都可以慢慢调教,这样才能有进步。”我深刻记在心里。之后的每个月的月底,我都会准时到马老师家,请马老师来指导。
网上的展览是2008年5月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更多的书法界同仁对马老师的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很多的网友在网上留言,对马老师的艺术进行高度评价。后来我把所有网友的评论整理出来请马老师看,马老师一一翻看,一字一字琢磨,并问我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谁,还评价谁写得有高度,谁真正读懂了。我跟马老师说既然网友对您的艺术有这么高的关注,何不在网上再搞一个与网友交流的活动呢?马老师很是高兴,说这是好事,跟大家一起交流会更好。于是我又在网站发起了一个“马士达在线——与网友互动”的活动,征集网友提问,再与马老师交流,最终使得这个在线交流成功开展,马老师在线回答网友的提问,无论是对于书法的理解还是篆刻遇到的问题,马老师都毫无保留地为大家讲解。这一活动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从活动开始的第二天,该在线活动的点击率就达到了几万次之多,开创了记录。记得在活动搞完之后,马老师跟我说,其实这样的形式真的很不错,大家都开诚布公,互相交流学习,也很难得,如果有机会,过几年还应该再搞一次。这是三年前的事情,只可惜这一夙愿最终未能完成。
2009年5月,在梁培先老师的陪同下,我与书艺公社社长李阳先生及几位同学前往马老师家,我们一起聊书法,提到那次网展,马老师还说要记得感谢社长给他的这次机会。让李社长觉得马老师真实很是亲切。2009年我大学毕业,马老师得知我将赴北京,马老师力争给我联系工作事宜及相熟的人,安排我的去处,我跟马老师说不必操心,我已经安排好了,马老师说一定要记得多写字,多学习,要“认真”对待书法,不要把本专业忘掉。这些话我到现在还记在心里,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马老师对我的教诲,无论是写字还是看书,总会想到马老师对我说的“认真”二字。我想一位好的老师最终留给学生的并不是技艺,而是精神感召。好老师会告诉你前进的方向,马老师对我的感召我是深刻记在心里的。从大学毕业我每次到南京都会去看望马老师,去的时候肯定会记得带作品,因为这是马老师给我留的作业,我时刻盼望想聆听马老师的教诲。
马老师从患病到昨天去世,整整与病魔抗争了一年有余,在这期间我多次探望,其中也是颇多坎坷,从得知马老师患癌症奔赴南京,到马老师做手术,再到癌症复发,每次得知这样的消息心情都很沉重。始终祈求上天能给马老师一个机会,在马老师做完手术进行化疗的时候我曾去看望过马老师,马老师那时已经没有头发,马老师还笑谈:“这样是不是更帅了?”笑的是马老师,痛的则是我心里。我没有任何安慰的话,对于马老师我甚至没有任何话去安抚,不知为何。就那样,与马老师对坐了两个小时,拉家常、聊我的事。最后与马老师见面是在去年的年末,我与樊利杰兄一同到江苏肿瘤医院看望马老师,那时的马老师已经很是颓废,师母时刻陪在马老师身边,安慰马老师。我跟马老师说话,马老师却不理睬,师母说他听得到,只是不想说,我有一种痛哭的冲动。临走时,马老师睁开眼,我发现了马老师的眼里怂恿着泪花,夺门而出,心中流泪。
马老师走了,安然地走了,带着世人对他的牵挂远离了我们,我愿马老师在天堂安息,学生们会用一生记住他对我们的教诲。
贺进挥泪记
2012.2.21清晨

  … …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10:06:13 | 只看该作者
马士达先生书法篆刻创作方式是用生命去置换,完全超越于传统书印学评价标准,拜观马先生作品宛若欣赏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闻正含泪谨记 2012.2.22 10:08


   б б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10:19:27 | 只看该作者



   1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6 01:22 , Processed in 0.1140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