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1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察世界文明与超级文化骗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7 21:5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朔

    科学是深邃的, 科学需要献身精神,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一门学科,都像一棵大树,有许多分支,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文明的每个分支、每片树叶上,我们要弄清它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都是不容易的,需要科学工作者长期的艰苦探索,包括失败、走弯路,有时甚至要奉献出几代人毕生的精力,而且还需要多门学科的配合与互相促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世界文明”是个多大的范畴 ?可是大众文化的表演大师余秋雨先生,却在电视采访和他的讲座、演说中,一次次向媒体记者、节目主持人、听众——各地政府官员和他的余迷们宣称:是他,已经“考察”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几大文明,真是劳苦功高,前无古人!

    由于1999——2000年,余秋雨曾两次应邀参加凤凰卫视的摄制组,拍摄越野节目,乘此游览了世界上不少地方,在各种古建筑、古遗址和城市身边,留下过身影,发表过观感,于是,他就一次次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横空出世的伟大“行者”。 一段时间之内,在中学生和一部分读者眼里, 余秋雨教授俨然就是中国跨世纪的一位文化巨匠,文化伟人。以至无论什么地方的文化建设事业,大到城市规划、文化研究项目、旅游资源开发,小到景观布置、展览会题词,当地领导、新闻媒体无不恭而敬之,屁滚尿流,聘他为顾问,以请他亲临现场指导、设坛开讲为荣。

    既然称“考察”,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学术行为,是整个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的写作《古代社会》。作者为了尽量取得第一手资料,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投身于印第安族部落,坚持达四十年之久。作为义子,他把自己化为部落成员,因此才能全面深入地洞悉了这一濒于灭亡的民族的各种情况。 作者同时也对浩瀚的古代文献进行了深广的探索。他通过对古希腊史、罗马史的研究,对亚洲、欧洲、澳大利亚部落的分析,证明了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 确定了人类社会从母权制转化为父权制的过程; 他的著作缜密地论证了原始居民从血缘家族、群婚家族、对偶家族、父权家族到单偶家族的形态,都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如果缺少了对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考察, 摩尔根决不可能写出如此卓越的人类学著作。摩尔根的长期考察,是出于对科学的无比热爱,没有凤凰卫视为他买单。

    英国进化论学者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 在爱丁堡大学研读医学期间,对自然史产生了兴趣。 后来参与了贝格尔号远洋船舰的五年航行。航行期间,他对所见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感到困惑,于是开始了对物种演变的研究, 并在1838年得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到1859年,他出版《物种起源》,阐明动物起源于共同祖先的演变过程与原理。此后,又写出《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以及《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也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达尔文的考察不是游山玩水,凭吊古迹,抒情发议论,卖弄词藻,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地观察纪录与分析研究。

    据余先生自己介绍,他“考察”世界几大文明的辉煌成果,就是他的《文化苦旅》(1992)、《千年一叹》(2000)、《行者无疆》(2001)这三本书。读过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本书写国内,第二本书写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第三本书写欧洲,

    在余秋雨之前,中国就有许多游历世界的作家,如晚清的张德彝(《航海述奇》)、黎庶昌(《西洋杂志》)、斌椿(《乘槎笔记》)、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单士厘(女,著有《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王韬(《漫游随录》)、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等,这里且不具论。清末康有为游历欧洲,着《欧洲十一国游记》,梁启超游历美洲,着《新大陆游记》,主要是考察西方各国政体、经济、文化,作为中国社会改良变革的参照。三十年代, 邹韬奋曾考察欧洲与苏联,特别注重各国的政治制度与新闻、教育的状况;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人士赴美国、日本、苏联,主要是考察中外戏剧艺术的异同,以改良京剧和推进中外戏剧交流。上一世纪后期,港台、欧美的海外华人作家,产生了一批游览世界的作品。其中光是女作家就有好几位,三毛、尤今、卢岚等,尤为著名。她们的散文,涉及许多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古迹、民情习俗等。但她们都很有自知之明,没有一位宣称自己是“考察”了世界各大文明,把一般的游览访问当作考古研究或古文明研究的。

    就我有限的阅读眼界,研究世界文化史,并进行比较,而有成就的大学者,除了汤因比、林恩 • 桑戴克、威尔斯而外,实在寥寥。因为这个学术领域太大,而对学者的学术素养要求又太高。中国国内外也有一些文化史大家,在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同时,也会与世界上其他的文明、文化进行比较,如陈寅恪、钱穆、陈序经、许倬云等,但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深广浩瀚的领域。首先,对掌握东西方多种语言的要求,以及对世界史、民族史、艺术史、人类学等等方面素养的要求,就使人望而却步。只懂一门英语的人,做博士生的资格也没有,更何况连阅读中国文言文典籍都张冠李戴、狗屁不通的人呢?

    然而,余秋雨先生不然。他不是凡人,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天降大任,智慧惊人,仅凭一人之力,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考察”了世界上的欧亚几大文明(中国不在内)。说来好笑,成果竟然只是两本旅游散文集。我们这些凡人不免要冒昧地问:余先生“考察”的具体项目是什么?有些什么统计数据与访问调查的纪录,参照了哪些古今中外的权威著作?有些什么重要的发现与结论?从他的游记里, 我们除了看到故事传闻、花哨辞藻和无名感叹以外,至今茫无所得。

    此后,余秋雨先生就不停地大力宣传自己、神化自己,结果在真正的社会科学领域,大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院的领域内毫无影响,人们根本不认为他的游览是什么科学“考察”,“清风吹不起一丝涟漪”。学者们认为,明星节目、旅游散文、大众畅销书而已,和港台的游记作家并无本质不同,在学术上等于零。当然,余先生的书还是赢得了部分媒体的追捧与不少中学生的崇拜。对于文史学界,余先生是伤透了心,他在作客新浪网与网友聊天时恨恨地说:

    “书斋里这些人在人文科学上离开社会出了多少作品?改变了中国的现实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这是不是一个整体的骗局?”

    余先生受到如此冷落,难怪他要把所有的批评者都说成是“嫉妒”他的“小人”了! 归根结底,余先生将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名次,通俗演说得到的掌声、鲜花等看得比学术界的评价更权威。正如某些擅长拍“搞笑片”、“贺岁片”的大导演,将半是虚构的票房统计直接与电影的艺术性等量齐观一样!

    托凤凰卫视的福,余先生对世界各大古文明的“考察”,希腊去过了,意大利去过了,埃及去过了,中东去过了,印度去过了, “万宝全书缺只角”, 就缺玛雅文化所在的美洲没去。余先生的“考察世界文明”,还不能算最后完成。

    于是,新浪网一位不具名的网友(但愿不是事先安排的)向秋雨先生打探:“你下一步准备去哪儿?你有没有去南美考察玛雅文明的打算?”

    这一问,正问到了文化大师余秋雨的心坎上。余先生说:“ 这位网友是我的知心,我下一步想到南美。谢谢你的提醒,我已经有一些准备,我现在要把我的书写完。去年我父亲去世以后,我写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书,把我们家的一些东西,一些经历带出来。把这本书写完以后,我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考察计划。 ”(见04.12.1《著名学者余秋雨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

    余先生说的“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书”,应该就是集余氏谎言之大成的《借我一生》吧!这本书2004年出版,已经五年了,我们的大师还没有出发,原来中学阶段的余迷们,现在有的已经进了大学了。

    有人说,玛雅文字,余秋雨认识吗?这些人不懂得,余秋雨先生不识甲骨文,他照样敢在安阳殷墟,对商代文化发表高见;他不识西夏文,就敢说“西夏文字是西夏贵族的文字,里面藏着汉人看不懂的信息密码”这样伟大的空话; 他连孔子、苏格拉底、孟子、庄子生活在什么年代都没有弄清楚,07年9月26日,他不照样敢在西安曲江文化大讲坛上教导西安市的市领导与市民:

   “公元前5世纪,全世界最出名的大师同时出现在这个地球上,苏格拉底只比孔子大14岁,孔子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他们是同时代人,我们所有后代了不起的人全是他们的学生。”

    他说孔子、苏格拉底、孟子、庄子这四位哲人是“同时代人”,并且开列了他们的年龄之差。他还进一步问听众一个玄妙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会同时出生?”,大师绘声绘影,作了高度概括:

    “同时出生了以后,他们都在水边思考。我曾经当时讲过,当希腊哲学家们,在雅阁利亚海思考着人和物关系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边思考着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在黄河边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分工很清楚。 ”

   “为什么他们会同时出生”?我认为,只有上帝知道,余秋雨能知道吗? 但是我知道:

   孔子 (前551——前479),生于公元前6世纪。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生于公元前5世纪。
   孟子 (约前372——前289),生于公元前4世纪。
   庄子 (约前369——前286),生于公元前4世纪。(以上据新版《辞海》)

    这四位哲人分别属于公元前的6、5、4三个世纪,哪里是什么“同时出生”于公元前5世纪?什么“苏格拉底只比孔子大14岁,孔子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他们是同时代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其实全是余大师的一派胡言!

    大师的表演,作为像赵本山一样的小品看看是非常有趣的,正像我一位朋友说的,有趣到令人喷饭。但这个小品的题目应该不是余秋雨命名的《世界背景中的盛唐》。这个演讲的题目应该叫《卖拐》,这一点用不着担心构成对赵本山大叔的侵权,余大师与赵大师是挺要好的哥们, 这一点情面是要照顾的。

   这样的“考察世界古文化”的大师,你说,不立刻申请“气你死世界纪录”, 还等什么时候呢?

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9 17:54 , Processed in 0.1022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