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tag 标签: 方块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书法贵在研、悟、养
翰墨九州 2016-9-6 21:32
书法是“研”出来的 “研”即研究、研习,勤于笔耕、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我认为“研”主要是对笔法、结字、章法的研习探究。古人在“研”上花费了近乎一生的追求,历代书家对笔法、结字、章法的书论即为佐证。唐大宗论执笔法有云:“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这是讲笔法中执笔和中锋用笔的方法。 “五指齐力而肘腕助之,指之执管宜浅,易于转运,若置笔当指节弯处,则碍运动。”(蒋和书法正宗)。这是讲笔法中用指、肘、腕运转的问题。王羲之笔势论有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他强调笔势在笔法中的重要性。“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如写得太相似,横平竖直,结构安排方正均匀,不能算作书法,谈不上有艺术性,只能作为日常实用罢了。”这是《王羲之题卫夫人笔势图后》所阐述的汉字的结字布白的问题。 《蒋骥续书法论》对章法是这样论述的:“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处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之妙也……”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论中都有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的阐述,用现在的话讲,都是属于讲解书写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是一种书写的方法、书写的状态在作者作书时的充分展现。我们通过广泛地理论学习来指导实践,“研”的问题大凡可以解决。难怪古人有称艺事为“雕虫小技”,是自谦?是自卑?在此不作论述。 书法是“悟”出来的 “悟”即:感悟、顿悟,是通过长期临池学习中瞬间产生的灵感、惑释,令人茅塞顿开。“悟”因人而异,聪慧者,一点即通。愚钝者,须后天补勤。然而,没有前面的“研”,后面就谈不上有“悟”。没有“研”的“悟”是形而上学,是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 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中论美感时这样说:“人对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形状、外表与块体作出反应:一定事物的形状、外表与块体中合乎比例的排列会引起人的快感。”这种起于愉悦关系的快感就是美感。我们在欣赏历代经典法帖时也有同样的感受。遒丽的线质,变幻莫测的结字造型,丰富的韵律线条所构成的黑白块面对比,跌宕起伏的章法所呈现出的文人意境,无不使人心追手摹,这就是美感。无怪乎梁武帝评大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我们通过书法联想到自然事物。同样地在创造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从自然现象联想到书法,得到创作的启发,唤起艺术的灵感。这样的例子颇多。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氏舞剑器,得其神。”(《新唐书.张旭传》)“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进。”(文同《论草书》)怀素自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折之路,一一自然。”(陆羽《唐僧怀素传》)这些都是先辈们运用大自然的美来对书法美的一种“物赋于我”的启迪。 由此可见,艺术创造的两个主要源泉:一是,“有动于心”;一是,“观于物”。唐代张璪论绘画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此意。所以文字虽是人类创造,然而塑造文字形象的美,也还须观察大自然。可我们还得注意,漠然的态度去观察大自然,并不能引动我们创造的欲望,大自然的山川崖谷必须惹动了,掺进了我们的感情,才可以成为灵感的源泉。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悟到了多少?我想还只能是从古人这些书论中获取到点滴信息罢了。因此,我要感叹:“走进经典,感受自然。”灵感随处可显,只要你去看了去想了。 书法是“养”出来的 “养”即修养、涵养,“养气、养心”是也,对常人来说是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学书者来说要学习书学理论、文学、哲学等诸学科。只有提高修养,才能陶冶性情、塑造人格、提升艺境。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问:先辈大师们哪位不是饱学之士?项穆《书法雅言.神化》有云:“未书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周星莲《临池管见》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任意挥洒,淋漓处,灵心焕发,下笔作诗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之势,故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项以养气为因,周以养气为果,作书与养气是相互影响的。把习字与心身修养联系起来,是儒家思想的书论家所强调的。 综上所述,当代书法“技术的革命”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技术上的问题只能达到“研”的阶段,是书法创作的最基础的问题,要想在书艺上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要通过“研、悟、养”,三者不分先后,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研”是基础,是积淀,是“技术含量”上的“书写状态”。“悟”是灵感,是惑释,是“物赋于我”的“启迪状态”。“养”是修养,是心境,是“正心诚意”的“精神状态”。只有“三态”合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会有高度、有境界,更趋于完美。
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5 23:16 , Processed in 0.0592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