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评论】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4:49:50 | 只看该作者

【媒体评论】

“现代书法新思考”学术交流研讨会暨作品观摩展在京举办

2002-06-26 10:15:00
http://www.ccqtv.com/20020626/12548.shtml
  
2002年6月23日,来自国内外艺术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约60人及国内主要媒体艺术新闻工作者约20人汇集北京来德艺术中心,出席由魏立刚任策划人、杨应时任学术主持的2002中国“现代书法”新思考学术交流研讨会暨作品观摩展,就全球化背景下书法作为资源在当代艺术中的新可能性等热门话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此次活动为“艺术媒体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英国津桥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桥艺术工场、《艺术状态》杂志、北京三凿砚广告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赞助方英国津桥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赵鹏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作为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大陆、台湾及欧美等地华人圈蓬勃兴起的一种艺术新潮,中国“现代书法”因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近年来尤其成为海内外艺术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代书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实质上,从90年代开始,艺术家们已经逐渐超越了早期的“书法现代化”的单一逻辑,自觉地把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本土化当代艺术的资源来实验和利用,涌现出众多各异的风格流派。此次活动,旨在交流探讨中国“现代书法”近年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对“现代书法”创作研究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反思和展望,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书法作为资源在当代艺术中的新可能性,并对未来几年内中国“现代书法”的策划运作战略进行设想和规划。
会议当天的上午首先听取了四位资深的“现代书法”研究学者的主题发言:杨应时的《现代书法”近年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朱青生的《“现代书法”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张强的《“现代书法”发展和观念指向——兼谈“现代书法”风格流派》、傅京生的《“现代书法”与传统文化——兼谈“现代书法”学术研究》。著名学者、评论家或艺术家刘骁纯、傅京生、曾来德、范迪安、黄笃、邱志杰、朱培尔、柴中建分别担任主题发言的分主持人或评论人。现场听众就主题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质疑。下午为自由发言,由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朱青生、卜列平任分主持人,与会代表围绕“现代书法”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现代书法”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关系;“现代书法”与新媒体艺术;“现代书法”的风格流派及最新发展;“现代书法”的新可能性;“现代书法”研究与批评;“现代书法”的问题与困惑;“现代书法”近期发展战略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具体内容见发言提纲及现场发言纪要)
研讨会同时,还举办了由魏立刚、杨应时策划的作品观摩展。古干、邱振中、王冬龄、张大我、朱青生、曾来德、魏立刚、邵岩、卜列平、张强、徐忠平、朱明、邵戈、魏青吉、马琨、杨彦16位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展出近年精品力作共24件。他们基本代表当前“现代书法”创作的主流,代表大陆“现代书法”在“八五”草创、现代转型、多元探索等不同发展时期的探索,代表着“现代书法”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无可估量的前景。展览特意邀请了几位并不以“现代书法”见称的现代水墨画家出品,意在为“现代书法”创作与研究提供另外的角度和参照。

7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4:52:20 | 只看该作者

【媒体评论】

书法作为资源: 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新方向

http://edu.beelink.com.cn/20020220/1031999.shtml
--------------------------------------------------------------------------------

【时间】:  【出处】  【作者】: 杨应时


    我注意到,此次成都双年展及研讨会的几位主要策划者曾发表如此见解:
    邓鸿:作为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我的文化立场很鲜明--"关注本土文化"。
    刘骁纯:架上艺术在今天没有过时,它只是不断迎接着新观念、新形态的挑战,并在这种应对中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不断释放着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顾振清:不仅要与国际接轨,而且必须在开放的语境中面对并提出中国本土本身的文化问题。在多年学习西方经验之后,许多艺术家意识到,中国实验艺术的首要任务是与中国文化传统接轨。
    楚桑:在国际化的呼声中,我们注意到了正在加速形成的以西方为标榜的艺术一体化和制度化危险--一种会窒息和戕害不同民族艺术原创力的异化机制。中国当代艺术可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本土个性时就被西方话语不断消解而提前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关注一个事实:从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就有一批艺术家在自觉地从事从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汉字文化中发掘现当代艺术本土化和国际化可能性的实验,这种努力在台湾及欧美华人艺术家中则有更早的呼应。我最近在"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的"2001现代书法新展望"两岸学术交流研讨会上发表的专题研究论文《中国大陆"现代书法"艺术新潮回顾与展望》中,对这种现象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论述。(当然,"现代书法"在文中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临时性概念,很多艺术家并不以"现代书法"来指称自己这方面的创作。)
    在中国大陆,从事这种实验的代表性艺术家有:古干、张大我、白谦慎(后移居美国)、徐冰(后移居美国)、谷文达(后移居美国)、吴山专(后移居欧洲)、杨诘苍(后移居德国)、王冬龄、邱振中、庄天明、朱青生、宋冬、邱志杰、阎秉会、王南溟、张强、魏立刚、邵岩、洛齐、白砥、陈光武、卜列平、杨林、刘天禹、邢士珍、张楠、李太默、蔡梦霞等.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则有:王方宇(美国)、曾佑和(美国)、熊秉明(法国)、王季迁(美国)、刘国松(台湾)、董阳孜(台湾)、李郁周(台湾)、张光宝(台湾)、张建富(台湾)、徐永进(台湾)、郑惠美(台湾)等人,其中包括上述90年代移居海外的大陆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早期主要基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在形式和观念上较多地受日本现代书法及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绘画)的影响,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观念的反叛,出现了表现性、结构性、符号性、抽象性等形式语言.主要的样式和流派有:以书写象形文字为特征的字画派,如古干、王方宇、曾佑和、张光宝等;以强调汉字书写动势为特征的少字动势派,如杨林、李郁周、徐永进等;以强调书法用笔为特征的笔意派,如魏立刚、邱振中、阎秉会等;将字归结到几何图像的几何派,如陈光武、洛齐等;侧重作品的工艺制作效果的制作派,如蔡梦霞、李太默等;突出书写的行为而非作品的行为派,如张强、宋冬、张建富等;以加强用墨的方法为特征的墨意派,如张大我、卜列平等;以表达字的意味为特征的字意派,如邵岩、刘天禹等;以表达词的意境为特征的词意派,如王冬龄、邢士珍等;用错字或非汉字书写的非字派,如徐冰、谷文达、吴山专、张楠等;以破解书法的最后作品为特征的非幅派,如王南溟、邱志杰等;以取消书法的书写性为代表的非写派,如朱青生、张伦等;以取消人为写作为特征的非人派,如刘超等.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化的概括,实际上很多艺术家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从事上述不同风格流派的创作.
    90年代以来,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已经逐渐摆脱对日本现代书法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情绪,观念上也逐渐跳出"书法现代化"的单一逻辑,而是自觉地把"书写和文字"作为一种本土化当代艺术的资源来利用,更加注重艺术观念的传达和艺术语言的精到,探索各种新的媒材和手段,追求个人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书法作为资源,已经进入当代艺术,并展现出强有力的影响和发展前景。这种潜力,已从海外华人艺术家徐冰、谷文达、杨诘苍等人近年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成功中初见端倪。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无一例外都与书法相关。而近年来在中国大陆,这种探索实际上更加成型、更加深入,只是由于西方中心话语的影响及国内研究推介的不力,这种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向没有被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人士所了解和关注。但近三年来,这种被动的状况有较大改观,如在大陆、台湾、英国等地都举办了一些相关的专题展览和研讨会,引起广泛的兴趣。我认为,书法进入当代艺术,至少目前已经展现出三种主要的可能性:第一,从书法出发,对书法本身的艺术化和现代化。开发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新形象,探索书法这种民族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近二十年来,大陆和海外从事"现代书法","现代书艺"或"新体书法"创作的一些艺术家的探索,就代表这方面的努力,应当还有继续深入的可能和必要。代表性作品如阎秉会的《新生》、邵岩的《海》等.第二,书法作为元素,融入绘画、雕塑、装置等其它视觉艺术形式。这样的元素包括汉字的笔画、结构、线条、意义;毛笔书写的笔触、动感、节奏;线条和墨色的质感、张力、变幻,等等.书法元素配合绘画等其它视觉艺术的形象、色彩、构图和立体感,必将产生不凡的视觉效果和东方意味。代表性的作品如古干的《东西南北和为贵》、张大我的《';97NO.TAS012》、魏立刚的《博尔赫斯的书房》、卜列平的《无题》、蔡梦霞的《皮――三》等。第三,汉字书写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进入当代观念艺术,如行为、装置、影像、网络艺术等。书写的笔迹反映人的身体、精神和心理状态,而书法作为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关系密切,必将成为对当代社会发展和人的生存状态提出反思和诘问的独特方式.这方面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邱振中的《日记》、王南溟的《字球组合》、张强的《踪迹学报告:A/B模型》、朱青生的《放大书法》、邱志杰的《兰亭序写一千遍》、宋冬的《水写日记》、刘超的《机器书法》等。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中,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关注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主动地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以特定的富于创造性的观念对人类生存问题进行文化的反思,必将对世界当代艺术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实现本土化并真正立足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资源和资本。我们在研究和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时,忽略中国书法及汉字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无疑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8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4:54:30 | 只看该作者

【媒体评论】

当下国际文化格局中的现代书法创作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368/1/class036800002/hwz222859.htm
杨应时
作为一种与书法相关并具有相当实验性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书法在当下国际文化格局中面临两大现实问题:如何保持真正的中国本土特色?如何进入全球化现代艺术语境?多年来现代书法创作界围绕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85美术新潮几乎把上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诸多流派重新演练一遍,其主要价值显然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在于观念上的革新。与此同时悄然兴起的中国现代书法运动,作为85美术新潮的有机部分或有力补充,最初自然也具此特征。85时期的现代书法,虽然因其对传统中国书法界的震撼而背负起"叛逆"的罪名,在艺术品味上则比较单调与浅薄。1989年邱振中《最初的四个系列》的推出,在艺术理念上超越了"书画同源"等传统美学理论的简单逻辑,对现代书法创作是一个很大的推动。现代书法开始真正进入现代艺术的新思路。
九十年代初,国内现代书法界在经历一个低潮之后,开始呈现新的生机。王南溟、张强等人的装置、行为作品在';85美术新潮多年之后在现代书法界姗姗来迟。与此同时,以不可识文字和书法元素为依托的抽象派作品,则在早期尝试性探索的基础之上开始走向成熟,形成大胆的个性化语言,成为现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流。代表艺术家有张大我、魏立刚、卜列平等。坚持可识文字的艺术化改造一派,也有比较可观的进展,形式上日趋精致,富于装饰性。代表艺术家为古干、邵岩、阎秉会等。女性艺术家如蔡梦霞等的崭露头角,打破了现代书法界长期以来的男权话语,平添新的活力与视角。
1997年后,由于众多热心人士的推动,开始形成现代书法的全国性群体,并在创作和学术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代书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98年11月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成立和1999年6月"巴蜀点兵"大型系列活动举行。
但是,上述成果显然不能代表当今现代书法创作界的普遍状况。由于现代书法的创作基点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汉字书法,十余年后的今天,不少现代书法家在观念上仍旧摆脱不了传统书法情结的纠缠。一方面,不少人的现代书法创作继续囿于传统文人墨客闲情逸致式的做作;另一方面,现代书法长期漂游于当代国际文化基本格局之外,难以进入现代艺术的的语境。
当今国际文化格局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走向多元化。多元以理解、沟解和宽容为前提;但真正的多元是指对各种精英文化与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纳,并不意味着对平庸守旧的容忍。作为现代艺术形态的现代书法,其强烈的革新精神,在十多年奋斗之后,不仅不应消减,而且应当在更深层次予以张扬。没有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进步。稍加留心,我们就不难发现,当今不少现代书法创作者孜孜追求的其实并不是一种鲜活的中国本土特色,而是对旧日情怀的眷恋,与当代中国真正的社会现实是脱节的。艺术观念陈旧畏缩,对当下文化切入不够,缺少文化针对性和创新精神,也就缺乏真下意义上的中国本土特色和现代艺术精神。沉浸在旧有文化氛围的"中国本土特色",实际上是一种"伪本土"、"伪现代"。以此指引现代书法创作,就必然导致平庸与麻木。此次"巴蜀点兵"回顾展上不少纸上水墨作品雷同的面目就说明了这一点。现代书法所关注的应当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本土特色也应是基于当代中国文化现状,对既有文化提出质疑和批判,并放眼未来、放眼世界、放眼现代化。
物质和精神上隔阂的逐渐消失,已使当代世界进入一个全球资源共享、文化边界日渐模糊的新时代。东西方之争,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存在,但讨论的方法和思路必然有质的转变。一方面,各种文化在继续发展本身特色的同时,也无法阻挡外来文化的吸引与冲击,必然要参与到国际文化的互动交融中来。另一方面,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主动开阔视野,承担历史使命,努力将本土文化在当今国际背景中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其被世界文化巨流所吞灭。此次成都回顾展上,几位国外艺术家的参与,就使我们看到现代书法走向世界,与其它文化交流互补的极大可能。可是,由于思想的狭隘和视野的狭窄,国内不少人在现代书法创作中不仅缺少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关注,对当今国际文化发展动态更缺乏了解。一些人继续对中国传统进行改头换面的重复,更多的人则在有意无意地重复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或日本少字派书法的做法,满足于画面的装饰性和对文字的修修补补。对当今国际潮流的忽视或排斥,使现代书法创作界在观念上总体落伍,难以和当今世界现代艺术进行平等对话。
现代书法如同其它现代艺术,在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以中国的汉字文化为依托,但又跳出文字可识性的障碍,极具中国个性和国际性,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现代艺术突破语言隔阂,实现对接的一条便捷通道。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未来发展最为可行的方面之一,现代书法的主要前途在于走向观念与抽象,表现为对当下国际文化格局的关怀和对创作媒材手法上新可能性的深入探索。这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将成为中国现代书法家们努力的方向。当然,现代书法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批评推介的深入与拓展,总之,需要更多有心人的扶持和努力。我们寄希望于将来!
(原文发表于《现代书法》杂志1999年第6期及《巴蜀点兵》展览图录)

9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4:55:42 | 只看该作者

【媒体评论】

关于文备现代书法艺术的评论
现 代 书 法 纵 横 谈
http://www.wenbei.com/wenzhang/dandai4.htm
--访著名现代艺术家、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备教授。
朱   同
(美术报特约记者)

最近,国内外专业性报刊、媒体纷纷讨论中国现代书法,这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在一些文章中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史实都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对中国现代书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也众说不一。为此,笔者受《美术报》编辑部之托,专程到六朝古都南京,采访了著名现代艺术家、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运动较早的参与者、组织者、开拓者、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备教授。文备教授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现代书法及现代水墨的创作、八十年代即投身于现代书法艺术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曾策划并主持过"第一次中国现代书法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中国现代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出版过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本个人现代书法作品专集……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现代艺术家,美术史论家张强教授曾对文备先生作了这样的评述"文备便是这样一位具有非凡活动能力与聚合能力的艺术家,由他领衔与组织的一系列现代书法的展示、活动、出版、编辑工作总是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关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备所扮演的都是核心的创意者和具体的组织者。"
整个采访过程,围绕着现代书法的缘起,回顾与展望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现将笔者与文先生的对话整理发表,以饷读者。
朱同:请你回顾一下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并就未来的发展作一预测。
文备:中国现代书法发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晚清时期。我最近写了一本《中国现代书法发展轨迹》,就是从1885年为起始的。从1885年到1985年,这一百年是奠基时期;1985年到1995年,这十年是开拓时期。我称之为"百年奠基、十年开拓",而1995年以后是"流派纷呈,繁荣发展"时期。虚谷、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李瑞清、弘一、于右任、邓散木、林散之、王学仲、黄苗子、李骆公、张正宇、王乃壮等都是在"八五"美术新潮高涨之前就力主革新古典书法而成就突出的一代宗师,他们是现代书法的奠基人。"八五"后涌现出了古干、文备、马承祥、邱振中等一批旗帜鲜明,观念超前的现代书法家,这是开拓的一代。他们的作品标志着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现代书法的诞生,他们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举着百年奠基时期一批书法大师树立的革新中国书法的旗帜,完成了传统书法的质量与形体的变革并启发了"九五"后各个流派的产生。广而言之,什么"学院源"、"书法主义"、"机动书法"等等,都应当是"现代书法"的分支,是现代书法发展过程中裂变出来的一个粒子。我早在1995年10月就预言过,现代书法十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中国现代书法将进入一个流派纷呈、繁荣发展的时期。几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连本来反对现代书法的人,也往往会换个名堂,扯起一面旗帜,拉上一批队伍搞起"现代书法"。尽管他们不叫"现代书法",我们仍然为他们叫好,视他们为"盟军"。还有一批"前卫"的、"先锋"的书法群体都很引人注目,如张强、魏立刚、王南溟等。
至于对"现代书法"未来的发展作一预测;我想这是无须预测的,其前景是众所周知的,就连一批固守传统的正统派都知道,现代书法必将代表这个时代而流传后世。当代的古典主义书法,传统书法的结局会如文学史上明清人写律诗不能和唐诗相比一样,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而明清文学的代表是章回小说、戏剧、散曲。绝不能说律诗是明清文学的代表,尽管明清仍有不秒诗人。美国一位美术理论家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艺术是中国的现代书法。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野兽派、抽象派、立体派、达达主义、现代主义等都产生过了。以后还走什么路。外国艺术家已经开始想到中国的书法了。1916年,瑞士的艺术家保罗·克利就从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中汲取了文字可以造型的思想,并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试验,创作了一批文字画,这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现代书法。这些都可以证明,中国的现代书法,不只是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的代表。
朱:中国现代书法迄今为止,在理论研究上突破性的成果和具有轰动效应的展览有哪些,它们对中国内外的影响如何?
文:在现代书法理论研究上,也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谈。九十年代前,主要是围绕着"现代书法的概念"、"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关系"、"现代书法的审美特性"、"中日现代书法比较"等问题展开讨论的。早期的现代书家王乃壮、古干、文备、卜列平、王天民都发表了不少文章。九十年代后,现代书法理论研究和现代书法创作一样,主要是各个流派都力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张强的机动书法"踪迹学报告"、王南溟的"非书法"理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书法十年较大规模的展览不多。第一次是1985年10月15日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现代书法首展"。第二次是1988年7月于广西桂林举办的"首届中国新书法大展览"。第三次是1991年10月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第四次是1995年10月14日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开幕的"中国现代书法十周年代表作家作品展"。
"现代书画学会书法首展",习惯上称"现代书法首展",于1985年10月1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南厅开幕,并宣布"中国现代书画学会"成立。这一天,也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诞生。"首展"参展艺术家二十一人,老一辈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张仃、王学仲、王乃壮及马承祥、候德昌、苏元章、左汉桥、戴山青、闫秉会、邓元昌等为展览的中坚力量。展后,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首展作品选》,这次展览在中国书法界引起了很大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中国美术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导或发表了评论。次年,又在日本举办了二展并与日本现代书法家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展览,另外,北京现代书画学会会长古干又数次到西欧诸国讲授中国现代书法并举办个人展,在西方产生很大影响,很多现代书法作品为国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其中一幅作品以十二万美金的高价被德国收藏,这是中国书法迄今为止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最高价。
进入九十年代,现代书法中心由北南移,南京连续举办一系列活动后,成为现代书法的中心。《现代书法》杂志作过连续报道,国外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美国夏威夷大学东方艺术学会和檀香山华人收藏家协会作过如下报道:"江苏南京是六朝古都,以传统文化之厚重驰名中外,曾出过林散之、肖娴、高二适、武中奇等书法大家,这里也是中国现代书法的重镇。东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现代书画研究所,所长文备教授多年来组织策划了许多重大的现代书法活动,为推动现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是国内少数几位出版现代书法作品集的艺术家之一。"
朱同:你作为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998年,亲自策划并主持了"中国现代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这应当是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来筹备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研讨会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文备:为什么要召开这次研讨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中国现代书法"诞生十余年来,其发展发展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发展是缓慢的。十多年来,各类现代书法展不足二十次,报刊杂志仅广西《现代书法》一家。作品集也不过十余册,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出个人现代书法作品专集的不足十人。文备是第一个出版个人专集的人并出了续集,古干、高乐、林信成也出版了现代书法专集,另外王乃壮、党禺、徐忠平出版的书画集是以传统书画为主,收入部分现代书法作品。所以,从出版专集来看,只是少数几个。虽然改革开放的形势极有利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再加上党的"二百"方针鼓励艺术上的创新。但十余年来,现代书法一直被书法界领导层认为是非正统的,一直处于受排挤的地位。再加上人们固有的保守思想、审美的惰性及艺术欣赏的从众心理,使现代书法一时难以为社会普遍接受。这是现代书法发展缓慢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我们要召开这次研讨会的起因之一。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及各地美协、书协在繁荣艺术创作方面确实起到了领袖及指导作用。但是,却没有一家能接纳现代书法,中国书协下面有各种专门委员会,如"篆刻委员会"、"刻字委员会"等,就是没有"现代书法委员会"。各地虽有一些现代书法群体,但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再加上无官方支持、经费困难,很难组织大的活动。所以,现代书法虽然已诞生十多年,创作研究人员也有数万人,但都是散兵游勇,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现代书法组织带领这支队伍,这是现代书法发展缓慢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召开这次研讨会的起因之二。
第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冲击,势必转移人们对艺术的注意力,一切向"钱"看。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与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失去了欣赏艺术的雅兴,而在市场经济面前,艺术家也面临着生存的考验。传统的书画家都很难维持下去,纯艺术的阳春白雪的现代书法要找到知音就更难了,而现代书法要发展,经济实力是不可少的。现代书法要发展,也必须去找市场。如何去操作,如何进入艺术市场,也是这次研讨会要讨论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是召开这次研讨会的起因之三。
至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不敢说完全达到,按照会议的设想、研讨会以后,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应当掀起一个如火如荼的新的高潮,但回来想想这一设想也是幼稚的,高雅的艺术不可能变成群众运动,"阳春白雪和者寡"吗!但是,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仍然是个促进,会议之后,卜列平、魏立刚在四川组织了"巴蜀点兵--现代艺术展"就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动。
最后,我想借贵报一角,呼吁一切从事现代书法、现代水墨、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摒弃前嫌和门户之争,携手共近,团结一致,为宏扬民族文化、繁荣现代艺术创作而奋斗。
101
发表于 2010-2-25 04:38:11 | 只看该作者
恩...











nnnpy123@yixue120.net  我的MS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18:51 , Processed in 0.1094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