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艺术部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8:58:09 | 只看该作者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采访留影:杨彦、路冬之、郭燕平
27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9:04:51 | 只看该作者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采访留影:杨彦、郭燕平
28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9:05:22 | 只看该作者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采访留影:杨彦、闻正
29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9:05:44 | 只看该作者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差 异 每 在 微 妙 间
                                                                                     路 东 之

在地球空间,象其它动物类一样,人类生命是类同的,人类的智能、心理和行为也是类同的。所以,我们看到街上熙熙攘攘,所有的脸孔那么相似,为着同样一些小事来来往往;所以我们不由自主地追逐时尚,对许多莫名其妙的驱之若鹭;所以我们害怕孤独,不肯落后,恐怕和大伙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排斥异已,抹杀个性,对那些敢于特立独行不合群众的,我们不但嗤之以鼻甚至毒手加害。也就是说,我们和我们的先民,乃至我们的后代,中国人和外国姥,你和我,咱们大家其实都差不多。至少在人类基因工程改变生命遗传密码之前是这样。这话听来难免使人生出沮丧又不以为然。当然,差异是明确的,也是随处可见的,只是在许多情况下,差异每在微妙间。同时,也往往因其微妙,常使我们视而不见,不以为然。
就拿古玩行说,同样处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同样是玩儿得早的,同样逛了(或者摆了)十几年摊儿,有人发了财,有人蚀了本,有人留了一些东西,有人没发财也没落下东西只是混了碗饭吃,还有人既发了财又落下了东西,又有人成了富甲一方并独有建树的大收藏家。而他们的确同样起早赶集逛了(或者摆了)十几年摊儿,他们逛摊儿(或者摆摊儿)的时候那么相似,他们时常撞见,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都一副寻寻觅觅辛辛苦苦痴痴贪贪的样子。于是某君疑惑了,"都这条道儿上混了十几年,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呀,怎么就天壤之别大不一样了呢?"某夕,几位"行里人"对当初曾经和他们在一处开店,后来成了显赫大腕儿的某君愤愤然--"丫有什么新鲜的呀?不就是……",我说"太新鲜就不对了,也就不是他了,就那一点儿新鲜就够了,那一点儿你就得服气。"几位想想,说:"也就是的,丫就是比咱们高。"
某日,有开古玩店的朋友问我,"你说,咱们一起逛摊儿,同时看上一件东西,当然得是咱们都喜欢都懂都能要的东西,脑子里究竟有什么不同?"我想想说:"恐怕主要是第一感觉或说第一反应不同,随后,我能想到的大概你也都能想到,你能想到的我也大概都能想到,因为咱们谁也不比谁傻多少,谁也不比谁慢三分钟,都玩儿了这么多年,专业水平差不多。只是咱们想的顺序不大一样,最关心的角度不大一样。不过,这其实也就是合格收藏家和优秀古玩商的差别所在。""怎么讲?"对方一头雾水。我说:"在判断它值多少钱上,我比你慢半拍,在判断它值多少钱以外的价值和意义上你比我慢半拍。也就是说你第一眼第一反应就是它值多少钱,能卖多少钱,哪个客户喜欢,然后才会看到才会想它的其它方面内容。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它钱以外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也自然会想到它值多少钱的问题上。"朋友点头称是。
的确,差异每在微妙间。然而,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那微妙的一点儿差异恰恰是根本,也往往构成全部。你能说"绍兴周
  氏兄弟"的差异不是微妙的吗?同样,你能说他们的差异不是巨大而根本的吗?然而,他们不仅是同胞兄弟,而且有着大至相同的生活经历,大至相同的文化修养,大至相同的身份背景,甚至大至相同的朋友圈子……
时下,有个新生的词儿特别流行,叫做--另类,一时间,许多人许多事许多东西纷纷打上"另类"的标签,大家忽然间以"另类"为好,以"另类"为荣了。有人说"个性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话肯定又夸大了),当然,无论如何这的确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个性意识的觉醒。然而,擦眼仔细看看,哪有那么多的"另类"!大部分还是一类货色。更何况真正的"另类"注定是孤寂的,它绝不会大面积丛生,也更不会被大家当即看好。而且真是"另类"的也从来不需要标榜,他(它)们比稻田里的苇草还要乍眼。不要数远古的高人异士,你看看秋瑾、谭嗣同多么孤独。再说,倘使"另类"果真呼拉拉多起来,岂不又都类同为同类!就向近年,全世界的名星都获奖了,就发现获奖其实已不是获奖。我是说大多数人大部分情况下总是差不多的,差异每在微妙间。也唯其如此,才正附合生命种群逻辑。
十年前,我在诗集《情况》的序言里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世界这样相同,人类生命这样相似,而终极和定数又是那么明确。我时常怀疑人类历史一直夸大着个人与个人间的差异,而对相同部分认识不足。在精神领域,人们那样盲目轻率地使用诸如创新、发展、进步这类语言,而人类的脚步是怎样艰难迟缓迷乱。找到任何一点不同的都要葬送那么多时光和生命。无论遥望天空还是抚摸胸腹,从宇宙和生命的根本上,我们究竟比古希腊人,比春秋战国时代那一些神神叨叨的哥们儿多知道了一些什么呢?我认定古人和今人,你和我,所能感知与得获的根本不同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儿,注定只是那么一点儿。而这可怜的一点儿正是个体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一个对艺术有所企图的人除了动用他作为人类所可能具有的全部真诚、智慧和信仰,苦苦寻求那一点儿掩隐在生命迷途里的与别人不相同的,又还奢望些什么呢?又还能怎么样呢!"。
的确,至今我依旧认为,"人类历史一直夸大着个人与个人间的差异,而对相同部分认识不足。"站在这个角度,我们甚至可以对许多人许多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重新看取;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也便对那些原本不以为然的微妙的差异更加珍视也更加尊重。正是这些微妙的差异所构成的生命智慧的异彩构成着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构成着人类历史永恒的光芒,就象万千星斗构成着浩瀚广袤的宇宙大空。
                                                            2001年2月3日于梦斋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场馆推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原拓新出土秦封泥》序
                                                                     
路 东 之

仅管秦封泥的大规模发现和确认已经过去了五年,却不能说这件事已经成为历史。就象我们编著《秦封泥集》时感觉与表述的--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公布,秦封泥学术课题将不断深化。关于秦封泥,将会不断有事要做,而我们最初的工作仅仅只是开篇和序幕。而早在此前的首届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先生已经给出了一个眼界高深的判断,他说:"这是秦汉历史学、考古学的以及中国古代职官、地理研究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极其重大的发现,其中大量问题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好好消化、研究。"由于种种原因,秦封泥的发现、披露、研究、出版构成了一个颇有神秘色彩的极其复杂的特别情况。而且,这件事、这个特殊情况一直处在"现在进行时"中,不断有新的情况发生着。文雅堂历数载工时匠心制作的这部《原拓新出土秦封泥》也就构成了这诸多新的情况之中的又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当杨广泰先生以等待装祯的浩侈拓本散页示我,并嘱为序言的时候,我竟许久难于下笔。需要一个简约的索引--
1995年春: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六村堡乡相家巷村村民在农田挖粪坑时无意间发现大批封泥(此前多年,已陆续有同类封泥零星出土并现身民间文物市场,只是未曾获得重视和确认)。
1995年夏:路东之首次在北京民间文物市场获得大批相家巷遗址出土封泥,并认定其年代早于此前收藏的西汉封泥。
1995年秋:路东之将陆续得获的几批数百枚封泥初步整理,并持其品类目录及部分实物往西安求教,经西北大学历史系王建新介绍初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周晓陆。周晓陆、路东之共同研究并确认此批封泥为秦物,提出"秦封泥"概念,确立"秦封泥研究课题"。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特邀路东之举办《路东之收藏瓦当封泥展》,分别展出路东之梦斋收藏瓦当、封泥近百枚。此即相家巷遗址秦封泥首次公开展出。
1996年7月:上海博物馆孙慰祖鉴赏澳门收藏家肖春源珍秦斋藏品后写作《新见秦官印封泥考略》,并在《大公报》上发表。这是首次公开发表的秦封泥学术文章,可惜《大公报》非学术媒体,披露秦封泥又数量较少(七枚),孙文未曾引起注意。
1996年8月:路东之以秦封泥为主项收藏系列申办中国首批私立博物馆。
1996年10月28日:香港《文汇报》"中华风采"版以《路东之:残碑妙结收藏缘》为题,整版批露路东之"发现"秦封泥并申办首批私立博物馆即将获得批准事。
1996年10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包括路东之创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在内的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成立。
1996年12月26日:路东之向西北大学捐赠20品秦封泥,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主持召开"首届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并将特邀李学勤等专家学者撰写的首批学术文章结集出版,以古陶文明博物馆和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名义,正式向社会公开秦封泥的重大发现。
1997年1月:《考古与文物》当年第1期发表周晓陆、路东之、庞睿《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梦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当年第1期发表李学勤、余华清、周天游、黄留珠、周伟洲、张懋镕、周晓陆等人秦封泥研究文章一组。此后,秦封泥成为热门话题,并不断有媒体参与报道。
1997年春:西安市书法艺术博物馆付嘉仪又在民间渠道得获约700枚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经过付嘉仪苦心"调查",协同西安市文物园林局、西安市公安局使秦封泥出卖者指认了秦封泥出土处,又"根据零星残存封泥渣散落于地表的情况,确定了出土地点"--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六村堡乡相家巷村田地。随即,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在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得获大批秦封泥(具体内容数字至今未见公开发表)。
1997年4月9日:《书法报》总665期发表倪志俊《空前的考古发现·丰富的瑰宝收藏--记西安北郊新出土封泥出土地点的发现及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新入藏的大批封泥精品》,批露相关情况。该文章对此批封泥孰秦孰汉语焉不详。
1997年6月:《收藏》当年第6期发表付嘉仪、罗小红《汉长城新出土秦封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封泥初探》、《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当年第3期发表史党社《新发现秦封泥丛考》、任隆《秦封泥官印考》、《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当年第4期发表任隆《秦封泥官印续考》,分别公布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相家巷遗址秦封泥部分内容。
1997年6月:周晓陆、路东之以正是编撰之中的《秦封泥集》通过"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95"规划选题第一批项目,并获得国家古籍小组出版规划小组出版资助。同时,列选陕西省金石文献汇集出版计划。
1997年6月15日:路东之创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在开馆四个专题文物展览中,"封泥绝响"专题系列展首次大规模专题展出秦封泥,并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1997年7月:《书道美术新闻》总第588号、第589号,《修美》总第59号等日本相关报刊,分别发表文章报道秦封泥重大发现及其相关情况并转载1997年1月《考古与文物》发表秦封泥资料全部或部分。
1997年11月9日:《中国文物报》发表李陵《汉长安城出土印泥的断代和用途》,认为此批出土物为"汉印印模",与秦无关,且与封泥无关。
1997年冬:受中国西安发现大批秦封泥及其相关事件影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重新审视其馆藏封泥,由谷风信整理全部馆藏封泥634枚(主要是1935年阿部房次郎捐赠陈介祺旧藏部分,其中有秦封泥近20枚)编成《中国の封泥》,于1998年5月出版。
1998年1月7日:《中国文物报》发表王辉、刘瑞《也谈西安北郊出土秦封泥的断代》针对李陵文章批驳。
1998年1月:《秦陵秦俑研究动态》第1期发表周晓陆、刘瑞《九十年代之前所获秦式封泥》,该文是在秦封泥及其断代标准发表后对以往所见同类封泥的首次专题研究。
1998年1月:日本现代中国艺术中心出版鸡肋室辑《秦官印封泥聚》,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官印封泥二百品。
1998年2月:《考古与文物》第2期发表周晓陆、路东之、庞睿《西安出土秦封泥补读》,对后续发现及他文发表的相家巷遗址秦封泥67品进行考释。
1998年5月:《周秦汉唐研究》(文集)收入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的发现与研究》。
1998年9月:路东之与古陶文明博物馆可能工作室历时两年完成《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原拓本80部。该书由100品秦封泥原器拓本构成主体,并配有对每品封泥的精辟考证、旧体诗咏及正背图片,采用传统线装形式,一函四卷、限数80部。集文物鉴赏、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传统手工及新文献披露于一身,既是第一部秦封泥专著,又是有"奇书"美誉的艺术珍品。
1998年10月:日本篆刻美术馆举办"封じる--封印7000年の歴史--"专题展,展出流失海外后被篆刻美术馆收藏的相家巷遗址秦封泥
  80品。路东之应邀作《封泥收藏与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的专题演讲,并在东京及大阪等地进行多场次秦封泥学术、艺术交流活动,还应邀到东京国立博物馆鉴赏封泥。
1999年:文雅堂辑成《原器拓本·秦官印封泥聚》,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官印封泥89品。
1999年2月:日本《墨》当年第1、2月号(总第136期),《最新·秦封泥研究》介绍秦封泥发现及《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与路东之访日情况。
1999年7月:日本里文出版社《目の眼》当年第7期"印材与封泥"特集,发表路东之《封泥收藏与研究的过去和现在》演讲全文与《路东之与古陶文明博物馆》专稿及大量秦封泥图片。
1999年12月:重庆出版社"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付嘉仪主编《历代印陶封泥印风》卷以印谱形式,无考释文字,收入秦封泥258枚。
2000年4月27日至5月18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相家巷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再次得获秦封泥325枚,并首次确认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的秦代地层关系。
2000年5月:《秦封泥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2000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秦俑博物馆文化研究》收入斯路《秦式封泥的断代与辨伪》,首次披露西安及北京民间文物市场出现的伪品秦封泥。
2000年10月:古陶文明博物馆与文雅堂合作《古陶文明博物馆新获瓦当封泥掇英》原拓本60部,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封泥50品。
2000年12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全部馆藏封泥(其中秦封泥近20枚),布展及展出期间邀请上海博物馆孙慰祖参与工作并学术交流。
2001年:上海博物馆入藏海外回流相家巷遗址秦封泥二百余枚。
2001年6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刊》(年刊)发表李学勤《秦封泥与齐陶文中的巷字》、王辉《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续》,分别对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公布后对学术中具体问题上的作用和贡献进行研究和评价。
2001年10月:《考古学报》2001年第四期发表刘庆柱、李毓芳《西安相家巷址秦封泥考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撅》报告。公布本次发掘所得325枚、100多个品种秦封泥全部资料及其中116枚"文字清晰可辨、保存基本完整者"的考释内容。
2001年11月:江亚日、路东之《秦封泥与秦代文明》初稿完成。
2001年11月:文雅堂制作《原拓新出土秦封泥》20部完成。该书一函十二册,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封泥648件,261个品类。
2001年11月:周晓陆、路东之初步完成《秦封泥百官表》、《秦封泥地理志》,这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及其国家地理的源头档案。
以上只是简约的秦封泥大事索引,尚有许多不够重要或虽重要却为我不知的相关文章及大量电视新闻报道与文化专题节目涉及秦封泥及其相关情况。就在上个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专栏又来古陶文明博物馆拍摄了《封泥上的马政》、《封泥上的乐礼》两辑专题片。
因为秦封泥诸般情况的复杂与特殊,大家十分关心新材料的报露。在编箸《秦封泥集》时,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却未能取得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全部资料,不得不留下深深的遗憾。杨广泰兄惠心向古而追慕前贤又好大喜功,想做一部规模宏大的原拓本。然而,取得复印件编入印刷本尚且困难重重不尽人意,何况他要做的是原拓本。于是,艰难困苦与代价极高是不言而喻的。好在广泰兄神通广大而八面缘融,几年下来,他四方奔走,竟然取得了几个收藏机构的原拓资料以及流散民间的零星拓本,共计秦封泥原拓1000余种,每种均20份。在制成是书时剔除了大量模糊不清与难以识读者,而同一品类超出10件者也予割舍。如是,计得648件,261个品类。其中近80个品类(不含同文异印)为《秦封泥集》所未载。可以肯定地说,本书是最真实(原拓)、最全面地反映相家巷遗址封泥面貌的拓本,甚至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封泥原拓本。因为将分处多个收藏机构的封泥实物汇集一起做原拓本是没有可能的,再次分头征集原拓资料也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本书的珍贵(只有20部)及其价值是明确而显然的。当然,本书的辑成不属于研究成果,仅是珍贵资料的汇集和整理。其编册和目次也不依《秦封泥集》的职官顺序,而是按汉语拼音为序,这是为了检索使用的方便。因此,这部洋洋十二册的秦封泥原拓本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更是一件成本昂贵,匠心制作,材料奢华的特殊品格的艺术作品,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珍贵文献。
至于秦封泥的本身的价值、意义和相关学术问题,因为已有诸多学者的文章和著作,这篇小序就不作赘言。而本书收录的秦封泥新品类资料隐涵的学术内容也不在此探讨。为了让本书的收藏者和阅读者再次充分感知秦封泥的份量,我还是引用两句专家学者们给出的有所共识性的论段--这是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迹,是秦文化考古史上又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档案。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了,才发现以上的文字过于严肃而刻板,竟与我平素的风格迥然不类。一时伤感又倏忽飘来!呜呼!只有秦封泥能让我如此严肃,也只有秦封泥能让我瞬间百感交集。索性就此拐个弯回到走惯的一条幽僻小径,就依我"原拓本系列"序跋文字的惯例,还是以诗作结吧--
自信平生有宿缘,
  十年惯抚小泥弦。①
  大觉梦醒长安路,②
  小道逍遥若木船。③
痴妄无瑕猶虔境,
贪婪有份也奇禅。
今宵识破公卿阵,
  秦月当窗老镜圆。④

注: ①余痴心收藏封泥已十数载。
②16年前,余怀文学大梦负笈长安,得唐"菩萨残碑"有悟而转向收藏考古。
③《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④2001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夜,《秦封泥百官表》、《秦封泥地理志》的初期工作完成。至此,最初与周晓陆先生确立的"秦封泥研究课题"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余成此文亦在当夜,夜半微吟,满月当窗,岂非秦月哉!
                                 2001年11月1日于梦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7 05:47 , Processed in 0.1095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