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艺术部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03-6-19 23:16:30 | 只看该作者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业务流向与品质传递]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任何业务的品位均是由无数个精彩的细节构成,尤其在某一个非常具体的商业行为中,例如,一个广告运动,社会和公众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视觉设计和文字表达,而难以体会其整体战略意图。战略引导方向,细节构筑精彩。
  但是,类似广告运动这样的业务,常常因为资源配置的混乱和方向的错位而导致品位下降。
  例如,在整体委托上,大业主可能首先找大公司,然后,大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顾问公司又到下游找若干小公司或个人来消化这些业务,这些分流业务的承接者往往是该行业的专精人才,他们大多具备在大公司丰富的从业经验,然而,他们大多接不着完整的大业务,长期吃大公司的"二水面"。
  大公司将业务的利润大头拦截后,转包给若干小公司和个人,然后进行统一管理,最终以大公司自己的名义同客户交代,从而完成了一个业务流程。
  表面看来,大公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信任感,但频繁的跳槽使得这一稳定的背后潜藏了许多不安定因素;相反,小公司和个人虽然难以打出"综合实力"的旗帜,但是,它们却显示出了相对的稳定性。以小公司而言,往往由三、俩个仁人志士携手合办,利益关系相对紧密,管理难度很小,成本压力不大,所以容易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个人工作室,这一特点更加明显,业务往往只有一个人承担,很少再次委托出去,所以,小型智慧型公司、工作室不存在因人才流失而导致业务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相反,这些小型机构迫于生存压力,会将业务做得更加精致,不敢有丝毫马虎。
  于是,一个矛盾产生了,在具体的业务环节上,小公司及工作室的水准显而易见,而大公司,工作的精致程度及品位常常比不过小型机构。但大公司却可以理所当然地获得许多大订单,而小公司只能跟着喝一些汤。
  大公司之所以能够在该方面占据优势,关键是能够打出"团队运作"及"综合优势"的口号,但是,在智慧型公司中,即使一个近百人的大公司,栋梁型人才只能是那么几个人,一是这样的人才本来就是稀缺动物,难以寻觅,二是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同一专业的人才,很难在同一个场合高度凝聚;三是这些人才往往心理不平衡,很难在一家公司干很长时间。
  于是,智慧型公司的人才现状导致了自身的以下不足:
  首先,人才不能保持公司业务的长期连续性;其次,人才本身对头脑型公司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人一走,客户的信任度下降,并会带走部分客户;其三,人才往往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
  大公司因业务大,要求高,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眼界容易得到开阔,确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大业务的委托人往往又趾高气扬,对公司常常指手划脚,于是,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会滋生出一定的奴性心理,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压制,并且在"团队"的碰撞中难以胜任独立创业和单兵作战。
  若是一个实业公司,如房地产企业或工业企业,其工作环节、专业要求非常具体,这种企业必须是团队作战,一个人同时跨越多专业的可能性较小。而在智慧型公司中,人才的眼光、观念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很高的,而这些素质往往又不是院校中必然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这类人才的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公司中,业务的工作量不是很大,老板可以直接参与细节的操作。所以,智慧型公司中,小公司与大公司在核心优势上不应该有什么本质差别,许多业务,小公司甚至工作室完全可以和业内大公司作全面抗衡。随着市场对商业智慧认识的提高,业主将不会把公司的大小与水平的强弱作必然联系。
  随着小公司的专业细分,小公司接大业务的可能性应该越来越大,例如,一个战略研究工作室完全可以接受非常宏观、非常整体的委托业务,老板带上一两个助手就可以制定出非常出色的报告,一个创意或撰稿工作室,可以拿出精美的创意方案,然后再安排一些所谓的大公司来进行操作。于是,本人有了这样的结论:大业主应该先委托小公司进行细节规划和设计,然后,再由小公司代业主推荐大公司,而这些大公司基本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因为大项目的操作既需要人手,也需要资格。
221
发表于 2003-6-19 23:16:51 | 只看该作者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也说管理导入]
  一些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动辄提及"管理导入"一词,即把某种管理模式"导入"至企业的运行中,使企业实现高效运作。
  老曼曾在客户服务中与一位院校的管理硕士接触,两人为同一个业主服务,前者为其设计品牌形象,后者为其"导入管理"。经与这位硕士的交谈,能感受到硕士的专业功底非同一般,处处充满道理。但是,客户的现状老曼是很清楚的,这位年轻的老板在一个开发区投资了他的项目,他曾对老曼感叹道:唉,当初创业时,哥儿几个风里来雨里去,没少吃苦,近十年下来,算是开垦出了一片田地,长势不错,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的水平已有了很大提升,在管理上想和规范接轨,但看看其它哥儿几个的状态,深感痛心。当年创业时,两肋插刀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彼此之间实在无共同语言,如果还按以前的方式管理,这种状态显然是一个障碍,但从义气上讲,绝对不能丢开这些兄弟。
  这位老板的心态,硕士的方案中显然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为这位老板搬来了一套模式,打算对这位老板实施"导入"。老板似乎没有看懂这套方案,也就更谈不上执行了,但老曼又实在不便多说什么,怕进一步干扰老板的情绪,并影响那位硕士的业务。
  老曼虽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管理理论,但老曼接触过许多老板,并同他们讨论过许多关于管理的问题,平时也比较注意涉猎该方面的信息。对于管理,老曼始终认为,管理制度针对人,并由人来制定,如果不能把管理的主、客体关系搞清楚,不把管理的范围以及管理的权限、职能弄明白,别说哈佛的金科玉律没用,就是将非常类似的模式搬过来,都没法接茬。我们不妨这样假设,甲公司的老板带着他成功的管理模式赴一个类似的乙公司,而乙公司的员工构成、规模、业务型态既使与甲公司完全一样,也照样失败。因为当甲公司的老板在自己的公司按这一模式实施时,他可能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副总,或者有一个非常忠诚于他的三、五人小群体,管理的成功或许正是以这个小群体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带动。而甲老板到了乙公司却没有这样的条件,甚至根本就培养不出这样一位副总或一个小群体,于是,本来在甲公司游刃有余的管理到了乙公司可能被碰得头破血流。
  管理是一部大学问,真正的管理大师应该是企业的老板,而不是讲台上的老师。老师讲述的所谓管理,多集中于逻辑层面和系统层面,他可能清楚一个超市在进货时三个盈利档次的商品是一个什么比例,但它不清楚当某一类产品意外缺货或积压时的处理对策,更不清楚有技巧地将多余的商品退给厂商。
  老曼观点之一,对于一个成熟有序的市场环境或一个有矩可循的规模企业而言,一些现成的管理模式稍加修改可作平行移植,甚至直接导入,否则,只能量体裁衣,在可掌控的范围内制定,而系统理论只能参考,这一参考还不能过度,否则会把自己搞乱。
  老曼观点之二:经典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运用得当,基本上也都是有效的,但几乎80%以上的管理模式都不应该拿过来直接"导入",必须根据 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肢解或搭配,否则,无效率和失败率也将是80%。
  老曼观点之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和高效运作,而达到这一目的的路径是很多的,一部再严谨的管理方案也不如一颗精明的大脑,如果一个语气、一个眼神就能使管理意图得到完善表达并执行到位,这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如果不能对企业的"人"和"事"有着超然的洞悉和把握,老板本人不具备超码的驾御能力,既使请10个管理导师,外加10个成功的老板来手把手教你,恐怕也无济于事。
  老曼观点之四:任何管理的导入都是分层次、分阶段的,由谁导入、向谁导入、怎么导入等等,都不可以照本宣科,当某种制度尚未达到一定的权威、号召力和透明度时,宁口实行口头管理或即兴管理,因为当制度的灵魂和细节不为人接受或理解时,管理者的威信将会受到威胁和质疑,个人魅力也会受到削弱,由此带来的对抗、回避、应付、屈就将会与老板的愿望背道而迟。
231
发表于 2003-6-19 23:17:14 | 只看该作者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思维镜象]
  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形态,在常人看来,思维是一种理性的东西,实际上,任何理性的思维都是可以图形化、图像化。
  凭借长期积淀,许多思维要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脑中大量储备,并形成了独有的反应机制,一但新的委托要求进入这一系统,这一机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经过短暂的碰撞、组合,思维仓库中哪些相关要素会对新的指令形成独特的"供应"链条,会在脑神经网络中形成一个由多种具象类比的逻辑图形或图像,它甚至可以从主观情绪和想像中被拈出重量、闻出气味、测出面积、听到声音,从而将数学概念上的公式、语言概念上的"道理"变成视觉、听觉、触觉、知觉概念上的现实镜象,在关系排列上可以随意摆放,可以在一个"未来时"的假想空间进行"现场"判断。
  议及该话题,老曼想起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件绝活:一为开锁,只要是这把锁的钥匙,只要这把钥匙没有缺损、明显变形,同时,只要这把锁的结构没有遭受到不可救药的破坏,而只不过是因为磨损、生锈等原因导致打不开这把锁,那么,让老曼来开启,成功率在90%以上,以至于有人说老曼有特异功能。其实,老曼在将钥匙插入锁眼后,会去想象钥匙与锁的关系,并通过手感去触摸钥匙和锁接触时的轻、重、缓、急,这时,心要沉静,手在金属间的碰撞时不断调整力度,不经意中,锁被打开了,于是,欢呼四起。   还有一绝,那就是拧瓶盖,只要瓶盖是曾经被打开过,只要没有被人为地粘死,老曼的成功率也是90%以上,而且在"拧"的时候看不出用劲,看不到动作,最后将瓶子往桌上一放,瓶、盖已分离。
  以上二例绝非故弄玄虚,它表明了一个物理规律,人的任何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都必然有其特定的附着物,都具备"成"的可能性,而不存在绝对的"不成"。但是成功是要依赖许多条件和前提的,而这些前提和条件又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能够"拿来"或被正确认识的,例如拧瓶盖,手劲必须和盖与瓶的粘合力大致相当,让一个周岁的孩子去拧肯定不行。再如开锁,如果不是这把钥匙肯定不行,如果锁眼被塞进了一个小钉也不行。
  思维"镜像说"可以理解为,如果想达到某个商业目标,首先要求这个目标是真实存在的;其次,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是基本具备的;第三,能够得到这些条件。然后,将"动机→目标"所需的种种要素在大脑中生成一个"镜像",并且使这个镜像在行为事实发生之前,就能准确描绘,并进行雕凿、修改。
241
发表于 2003-6-20 22:15:44 | 只看该作者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体重和作品分量都不轻。
251
发表于 2003-6-21 10:42:54 | 只看该作者

【闲情雅致|老曼思维艺术】  

真的不得了  了不得 :( 智慧的脑袋 灵光闪闪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4 03:20 , Processed in 0.1161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