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艺术部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4-3-3 11:17:35 | 只看该作者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图版]太默行为书相之三
121
发表于 2004-3-3 11:19:02 | 只看该作者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书相文化]
书相概论
    书相是书法审美和创作的总体形态,名为书法意相,简称为书相。相是象的高级形态,是指视觉形象的思维意相,是思维的抽象形象。文字意象的具体形态构成了文字的象,懂得了字象才可以去谈书相,字象源于视觉对自然物象的感受,自然物象是它自体的质量、质态的结果,因而研究书相必须研究了解和懂得字象,研究字象也需要了解一些物象的知识。
    物象是视觉的结果,是自然物理形象在心灵空白中的投射,确切地讲,象是象各自自因的形、形体和形态,构成它的是结构、结构的变化随着质变的量的不断积累,形成了它自身不断生长的生命,书相文化也与此一样,其字象的成因同它有着根本性的契合。
书相字源
    书相文化首先是文字的文化,人类的书相文化是从文字开始的,因而文字的成因,对书相文化的形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人类因自身劳动的习惯与审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竖向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因感觉、记忆和记录而形成了文字。
    首先,文字是视觉的结果,因看而见自然的形体,因看而见自己所绘的形状,所绘的经过肉体劳作的被创造的形与自然物象相映,构成了人的精神反映,形成人心灵的形象,这形成的过程,还包括着文字的另一个成因——思维。   
    人的思维是精神的劳动,精神的劳动构成了意识上的相,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动机;其创字的意态可分为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和随机五类。
    文字的第三个成因还包括人的肉体的劳动,刻、画、涂、绘、雕、塑…,人在创作文字的劳动中产生了肉体的某种特殊的习惯,习惯的劳动产生了创作的灵机,是因为这个习惯而产生的灵机,才其正能够让所被创的文字充满生机的。
书相字相
    书相与字相不同,字相是指具体的文字构成的象形性阶段,指单个象形文字的形体。而书相则不同,它指特定字体的特殊的抽象风格,以及创造它的思维模式,字相是不定的,流动性的,单一性的,规律性的。人类的原始时代,人的眼睛使自然界的一切物体的形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人们心里神秘的幻想,人类的自然神秘性观念源于他自体混沌的意象,转变成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所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如是),这遗留下来的在各种物体上的痕迹和符号,是我们称为人类最早的文字。
    字相的结构,是指每一个字都具有的一个本体方格,在这个本体方格中,从表到里形成了字相的两种结构意态,它们分别是字相的重心和相心。
    字相的重心是指这个本体方格中构成这个字的各种笔画的凝聚点,因对称和平衡而构成各个要求的聚心,就保人直立时的重心一样,每一个字也都具有它自己的重心,不管你是什么风格、什么时代的书相作品,都体现了这一普遍而又基本的特征,掌握了一个文字的重心,也就等于你抓住了这个字所有的笔画的根本,这样,你就可以根据  你自己的审美去用它的重心去重新塑造这个字的新的本体方格,你会发现,你作为一个书相艺术家在把握文字的结  构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
    字相的相心是指每一个文字的中心都具有的一个空点,即感觉中的重心,和它因附近其他文字而变化的在整个  书相作品中显示出来的作为整个书相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中心的意态,相心是重心的变态产品,它是字的心,简称  相心。相素、相心是字的具体内涵,它的整体面貌即是文字的原因,也是现代书相和书相文化的启蒙。
书坛书相
    书相文明的历史包括人类早期的岩刻文明、彩陶文明、青铜文明;楚汉文明、晋书文明、南北朝文明、唐书文  明、宋书文明、明清书相文明直至现代书相文明中的一切书相文化的书相艺术,大多数一直是以文字作为基因的各  种形象构成,师古的风气和不自觉的惯性承续以及创作的工具等都给自觉的书相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多的框架以使书  相艺术陷入深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减弱书相艺术成长的活泼因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书法艺术的狭义理解,二是对文字基因在其原始创生时期的本质认识不够,故而应根据艺术的基本原理,对书相艺术作大胆的革新和创造。
    既然书相是一门形象的艺术,那么形象的视觉反映带来的人的审美的现象思维和精神的感应则是其根本性的内涵,一个有志于书相艺术探寻的学子,就不应该拘泥于古法和流行的风气,而应该根据书相思维的精神原理去创造,这样就可以从基础的字相上升到这一高层次的精神游戏——书相和书相艺术的创作上。
书相本体   
    书相者书法之相也,它包括个别的因书相与字相构成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平面上是整幅的,在体量上是整体的,甚至是一个行为、一个意念、一段连续的思绪。
    书相艺术是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整体艺术,它是随人的情感、思绪而不断变化着的形态,这种变化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相是远离视觉的生理、物理上的形态,它映照着精神作为形相而存在的书相艺术,同时,书相的具体结构也显示了它无象性的构造,随字因变化的仅仅是形态对真实相的映照。
    天道循环,瞬息万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变化是理性的宇宙间的一切生化化生的现象,书相文化也一样,这些变化中的生化化生的一切规律和规律的变化也是相。
    书相,本于视觉,视觉本子心灵,心灵本于精神,精神本于无相自在的自性,自性本于宇宙的本体,再从一点过渡到一根线条,再从一根直线化生成立体的书相生命,最终回归的必然是无乙的空白。因而,书相创作是无中生有,在方法上力求随其自然,在工具材料上应随机而变化,在内容上可依赖文字,也可以不依赖文字,因为视觉艺术的书相是从心相之中化生出来的。
书相力线
    相本子心灵,从一画而生,从点到线,从线再到字相直到书相,因而书相作品中的线条,简称书相线。书相线的线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线,另一种是曲线。书相线不仅仅是指两度线的平面,它还包括第三维——书相线的厚度和书相线的深度,这样就构成了书相的基本形态——书相线的相和它多重组合时所构成的维度。
    在练习书相线时,从基础的中锋开始,中锋行笔时,毛笔与纸接触的地方有一个着力点,简称为书相力点,书相力点由四种力构成。
    这四种力分别是笔的行进力和笔与纸接触中产生的阴力,还有提力和按力,这四种力在矛盾中行进,在行进中运动,从而产生了书相力线,书相力线随书法作者的意相而产生在运动中形态、体积、维度上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书相力线的线立体——书相体,并随书相的深层意蕴产生了多维的力线体,从而构成书法的相,即书相。
书相气相
    刚开始练习时,作者用的多是笨力,但线条的感觉上没有力度,练久了就有了一些力度感,再过一段时间,便产生了意力,意力的最高境界是气力。
    众所周知,人的手指是人的经脉的末稍,气感最强。我在六年前跟虚灵功大师叶芳扬学功时就是把十个手指作为感应点开始练习气功的,凡是书法学习有过长时间练习的书法家的手指都是很敏感的,当他拿起毛笔时,手上会有些感觉,当运笔行书时,毛笔在运动中,手指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快感,是精神意念加上肉体感应在动作中产生的神经性快乐的信号。它留下的痕迹不是这一根线条,确切地说不是毛笔在写字,而是气通过笔锋把墨渗透到纸里,因而我们把它叫做气力。
    气力是书相线练习的基本功,具备了这个基本功才可以作书相创作。气力的延长构成了气力线的体,此时书意较为重要,线不到者意相连,意相连则气自然,故成书相实体之玄象。灵动的线的构成产生了书相的整体面貌——气相。
    毛笔是具有弹性、柔软性的工具,有没有气力功夫和功夫的深浅,从运用羊毫笔时,笔锋所呈现的形态就可以看出来了,就如练习太极、大成、形意等拳术时所能达到的功夫境界一样,书相气力的练习也是这样,它同时又是有益身体健康的行为,同时也是人性的修养,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行气、畅神。
书相生命
    书相的气相体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意有灵的活生生的生命,因而书相创作是生命的创造,这个生命的载体就是书相创作是所显示的气相,是人灵性的外化物,人在体悟宇宙的本真,并通过它作为书相创作的本源和本质而存在。
    我悟通书法,是在1990年,在徐州研究制作陶器,住在宠庄煤矿,当时买了1500张川宣,大干了半个月,书意几近枯竭,心恻恻,独居斗室,苦苦思量,在我静坐了三日后的晚上8点钟,突然地看到面前白白地一堵大墙上一个“点’’!我惊心于此点,突然觉悟,古往今来,一切书相都依赖于每个文字的这个中心点。我当时兴奋地在纸上写出了“点我”两个大字。一切字的造型结构,都可以从这个中心点演化生出。无中生有,从空到一,继二、:四直至一个字和整个篇章。才思道宗无极而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的道理在书道中的冥冥契合,才合王铎老生因何而能具孤孤拐拐的风度。书相原来一“点”了然,此点是非客观的,乃是感觉中的空点。
    我悟通了这个道理以后,才真正地领略到自己创作的书相作品的生命“气”息和它的本质,书相生命是靠因视觉而感受到的‘气’并用线条来营造的。因“气流’’而变化的阴阳关系,这阴阳感受又通过视觉完成书相生命的创造。这‘气’流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就自然地形成了线的粗细、长短、断连、枯润、曲直、正斜等,并在整幅作品中构成黑、白、灰的丰富效果,视觉感受谐和于心理感受,心理感受映照着、滋润着精神感受,完成了书相艺术的完整面貌与过程。
    书相的线条是立体的,每一条线都是一个丰富的圆体,整个字、章就是一个立体的生命。东方艺术的线条和西方艺术中的线条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那是因为作者智性结构的不同,文化心态的不同,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了线条的立体感受上的不同。在具体的练习中,首先要具有这样的心理素质,而后是注重具体的线的用笔方法,并应注意线与纸墨的关系。这样,线的圆体效应在整个篇章里便呈现出丰富的阴阳关系。这阴阳理感觉,通过视觉构成了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书相无具体,心意连结成。应意气顺心,线随心意而成气象,不拘风格,一任自然。
    我始终坚信,书相是由线条构成的生命。这个生命是形象的生命,要用我的泪和血去滋润,靠精神之光朗照,用勤劳的双手去抚育。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我的精神之子。
书相个体
    个体作者的创作和集体性的书相创作的方法、相度、相性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达到书相的相性在相度变化上的不断升华,就必须从简单的线条的视觉感应上的组合开始,上升到思维规律上的协调无象和无象的升华。当代普通话称为符号化,符号化是多形性的单一化处理模式,这并不是说化多形为一是简单的,相反,如果让单一上升到多并代表到、感应到多是极难的,这是精神思维的调节过程,是人的思维的作用。人是理智的,人的智性处理给书相文化带来了丰富的内涵。
    个体书相创作的方法同个人气质、学养和习惯有着特殊的关系,它具备着强烈的个人文化的色彩。当代书坛中有如张大我先生妙墨中的线条变化、陈广武的线与点的机械性组织,徐冰的天书、王南溟的纸球文字和我早期圆明园时期的立体组合文字和树皮文字,它随个体智性升华而成为各个时期的系列性的风格的不同体别。比较传统的如过世的绍兴的徐生翁先生、上海的王遽常先生、南京的林散之先生、苏州的祝嘉先生;健在的如北京的黄苗子先生、侯德昌先生、南京的郑必宽先生。还有马世晓、孙伯翔、王镛、何应辉、朱光田、郭子绪、张海、王澄、聂成文、刘子善等等,他们都在书相文化的领域作了比较大的贡献,虽然文化的变革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不可缺少的启蒙,旧有的惯性意识与行为是其迂沉的主要原因,过去,人们因养性、通信、谋名而作书,在现在,人们把书相的创作上升到人类行为、灵魂的自救,这样.书相创作的根本就回归到人类思维与灵魂的自身,通过书相创作拯救自我,通过书相创作教育子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与精神的本体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并通过它实现人类的个体、集体的灵魂升华与拯救。
书相集体
    相对于书相的个体,集体性的书相创作则不一样,这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理条件、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人以及特定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集体性书相创作不仅包括个人的创作和同时代多人的创作,还包括各个年代的承续者的承接和不断更新的创作意识,它含有书相化的个性组合、同类协调和惯性积淀的三个构成因素。因而往往集体性的书相制作更具有书相文化的代表性。
    如古代中国昆仑地区的岩刻(排去少数形象性的图形),殷墟的甲骨文,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再如古代埃及的圣书字(相比较而言,王朝前的字的相度则较低些,更多的处在相形的相性阶段)。再如亚述·巴比伦时期的楔形文字和古代西伯来人的方形文。
    从以上的各种体例可以看出,相完全的是视觉的原因和精神的作用.是思维在抽象过程中的同化效应,这种同化效应产生了不同字的体例,不同字的体例形成了不同的相,也就是说相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上面举的例子是自觉的书相集体的创作,这是古代民族性思维与智性以及君权统治的奴隶制社会等诸原因而合成集体性书相创作的结果,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不自觉的书相集体和它的成因。
    在今天的现代书坛上,因为人的每一个个体的思维和劳动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人们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创作手段,看起来似乎个体的书相创作是独立性的,现代的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书相文化的信息互补构成了整体上的书相文化的精神整体。所以实际上他们的独立性相对来说是不存在的。
书相思维的同化与异化
    同化即是精神和思维信息感应上的互补。个体视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与特定的个体作者的性格、学养和习惯有着根本的联系,它产生了个体的书相风格,个体书相的风格来自于个体思维和横向的思维传感,书相风格的一部分还来自于文化在惯性和既定模式上形成的因素,也就是说书相文化的整体面貌对个体的相的思维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视觉思维的互相渗透,在渗透中感应,在渗透中互补,同时也因个体思维在程序性、系列性、创造性上的变革。
    异化是在与别体不同思维的同一载体的思维的直线发展,与俗话中所说的钻牛角尖有相似的道理,但所不同的是,异化中个体的思维发展却是没有牛角顶端的直线过程。个体风格的批判与肯定,每一幅创造的作品都给大脑以丰富的美感,然后又刺激它产生新的思维,从而产生新的风格,从不成熟到成熟,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完成相度在递进中的变化,在变化中的肯定;不断地肯定与否定完成了相的升华。美的创造带动着人的思维的美的体验,从而过渡到实现人的灵魂地升华。
    人的思维在不断的创生过程中逐步走上理性之路,从而迈向人类精神之塔的顶端,纯粹理性思维的阶段。使人类在美的创造中,实现人类真的飞跃,最终使人类走上生活、创造、思维共享于实相一体的大善。
    纯粹精神思维的作品,能够通过视觉产生人类美的通感,美的通感完成了艺术作品视觉与思维中的互相转换。因而现代的书相集体与古代的书相集体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古代,书相的集体是承续积淀性和不同相度的共生性的合成体。在现代则不一样,现代人虽然各成其格,但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共同的载体——时代书相的信息网络和书相的审美系统,这同一载体构成了他们形成风格的思维与异化中的互补与渗透。同时个体的绝对变革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它们的创作风格。
书相相度
    书相相度是指书体的抽象程度,是衡量不同思维的量度。不同民族的思维与不同的思维方法产生了不同相度,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八卦符号是相度最高的体例,它完全是由一根长线和短线构成,代表着多层次的不同种类的事情、事物和事理。相应地达到顶点就是一根线条了,这是相性思维的回归,是人的思维在创造书相的智性上的漫游,再回归到空白的思维时,才真正地进入了书相的本体,它是理与相的应合;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精神对它整体实相的回归。
书相相色
    因为人们对书相的理解,都已经事先作了材料与工具上界定,所以一谈到书法与书相,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中国人一直沿用的墨、毛笔和宣纸,黑色的墨和白色的宣纸是构成相色的主要原因,即因线条的浓谈、枯润、直曲、断然本质有阴和阳的理解,阴和阳,产生于太极一气,并合而化生出万有的活泼生命,因而书相生命的平面创作如果沿用宣纸与墨,则会因这一特殊的二个极色构成精神视觉上阴阳关系的丰富的效果,从而构成书相创作的特殊的生命。
    在西方称黑色为父色,白色为母色,这父色与母色在交合过程产生的丰富的子色,形成色彩的效应。我不大愿意在作品上盖红色的印泥章,原因就是这个。当然我也并不反对别人盖上这个红色。色彩还有另外三个原色和它分别合成的补色,以及它们在变化中形成的无数色相,我认为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书相创作,苏东坡不是使用黑色的墨而用红色去画竹子吗?   
    在中国古代,人们变化相色的不是墨而是有色的绫和绢,或者是把宣纸作色彩上处理,还有的在宣纸上印上特殊颜色的花纹和图案的处理方法(台如:薛涛笺)。这些都是人们在色彩上各种丰富它的办法。但古代中国的思维方法同它自身的智性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对宇宙本体渗透到书法创作的领域里,从而把它称为玄色。
    对道的感悟一直沿袭在几千年的中国人的理性思维之中,可见中国古代至今书相创作上的色彩一直沿用黑色有智性的根本性原因。有的人说,黑、白二色太简单、太单调。我不反对用任何种类的颜色去搞书相创作,但如果把这两种颜色构成的画而理解为简单和单调,那么我就说他不理解东方的思维方法,因而也很难理解他的精神产品。
书相相性
    相性是指一定相度的书相特殊性质,包括因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而引起的书相作品的特殊的性质,从而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是书相审美的主要因素。相性是书相名称的本质,特别是相性构成了特殊的风格,特殊风格产生独特的视觉感觉,从而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相性是独立的,像一个人具有独特的性格一样,不同的书相也具有不同的相性,它产生了书相生命的本质。
广义书相
    非常有趣的是:一张宣纸,一支毛笔用了多少个朝代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用它去说明同一个问题——书法与书相的创作。这是书相文化的狭义理解。
    广义的书相不仅包括平面上创作者的智性劳动,同时也包括立体书相的制作。同时也可随工具材料的不同作特殊的书相艺术的制作。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大自然中去体验各种书相的构造。
    因为我们的创造都是从心理的幻相开始的,因而书相的相,真正起源是心灵的空白,因而心理幻相才是书相的来源,并通过它追究到人的精神本质。心理幻相的组成和构造是思维的结果,因而抽象的思维才是书相的根本。可以这么说思维也是一种书相,是人的精种书相。这才是书相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因而书相作品的创作,关键并不在书相作品本身,而是通过它去实现作者思维的纯粹性。以纯粹性的精神思维带来书相作者——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净化与升华。从而过渡到本体的无相中去,这才是我著本文的真正用意。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一日定稿于北京圆明园太和居李太默
131
发表于 2004-3-3 11:22:14 | 只看该作者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李太默书相文化研讨会纪要]
程宝泓:(中国美院国画系系主任、教授)
    首先我认为太默的书相作品,形式上丰富多样,这一点很可贵,有一些称为家的,一辈了也只是写一幅字,而太默展现了多彩的形式而且十分成熟如:看得出他对文字的构造具有过深入的研究。另外,太默同志提出的相是什么?这个很有意义,按太默同志讲是新精神、新思维、新文字、新笔墨、新构成的五者组合,我认为可经从反面说一下,应该是多源头,任何新的艺术都必然有反的源,这个源头是太默对东西方造型文化包括民间、土著等造型文化加上太默的个人哲学观的溶化。
    我再谈一谈对他的作品形式上意义的理解,关于这一点看得出太默同志在制作水墨技法上的探索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的一种形式,如作品《龙》,这个技法同他十几年的水墨生涯,有着深刻的联系;另外,他的作品表面看是书与画的溶合(书画同源嘛)。其实质上是对文字本质的探究和对文字既定格式的一种冲撞以及他本人对文字的独到理解,日本人曾把书法理解成一种墨象,我看是有其道理的。
    最后一点是希望,太默同志提出的书相是一门新的艺术。这表面上看是对现代书法文化大潮的宗汇,其实质更应该是对现代平面艺术的新的开拓,他应该从书相这个层在来开拓平面艺术的意义,我看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周文清:(杭州书协主席、现代书法家、雕塑家)
    这一段时间,我与太默接触较多,我发现他不仅是一个很有思想,而且是一个个性极强的青年艺术家,他身上有一种能溶化万物的灵性。
    我谈二点,第一:他的书相文化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有太默的精神,有太默的思维,有太默的文字,有太默的笔墨,也有太默的构成,这一点很了不起。现代书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但是浅意者较多,深刻者太少,能宗汇者更是难得,我看太默的书相文化应该是宗汇了,很可贵,更为难得。
    学习书法如马拉松大赛,首先要具有一种精神,现代书法很难,不容易被人理解,怎样去被别人理解很重要,这关键是你的作品是否有深度,有文化的内涵,这一点太默是做到了,而且他的文化内涵很深厚。
    第二:太默的书相大展促进了浙江省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的现代化,对浙江地区的现代书法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动力。太默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有胆气,关键是不平凡的人,他当过车间主任,做过厂长,出过家,经过商,当过校长,学问上对希腊文化,现代造型文化,现代西方哲学、东方先秦文化、彩陶文化、岩刻文化、青铜文化、青花文化,特别是对道学、佛学、儒学、易学,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他曾断指学道,修过三年苦行,经历过数次生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热爱科学,对量子物理学、生物科学、混沌科学都有过深刻的研究,最近几年他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近年兴起的复杂科学,作为一个艺术家这很难得啊!太默具有民族的自尊心;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感觉他的内在有一团火焰!是一个极密生命力的青年学者!是与时代的命运同步的。
    我坚信太默在艺术领域上一定会被更多的同仁和社会认可!
马世晓:(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
    首先太默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新,他对水墨的研究很深刻,墨法丰富,而且,作者在文字结构的处理上多样化,比较成熟,应该说,这是他作品书法性的表现。
    第二、是他对自然的理解,并使之文字化;这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字的象形本质和造型方面的艺术有比较深刻地认识。
    第三、是他作品的传统性,可以看出他是理解传统的,并且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以篆体和行草体有较为深刻的研究。
    第四、太默书相文化的提出极为可贵,应该说对当代的现代书法现象是一种贡献,他的书相艺术作品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的。
林一香:(杭州画院版画家)
    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李太默的作品,给我一种很强的视觉美感的冲激力,即作者给予我的艺术形式上的力量!
    二是作品中显示的一种新的质量,包括线条、墨和画面的构成,看得出作者对绘画、书法艺术的传统有很深刻地认识。
    三是他的书相艺术在文化学术上的说服力。其中包括四点:1、是作者的书相文化是一种精神,是济世的,也是利人的,这个人首先是指艺术家,相是形文化的纯化,是纯粹的形式,能够给视觉带来思维上的一致化,从而导致到无象的思维解脱模式;2、是新的文字观,包括文字产生的一切原因和对象形化的现代性,以及抽象化的文字性等一切文字产生的模式,确切地说,太默的相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文字的精神;3、表现在他作品中对笔法和墨法的新的探索;4、太默文字文化的构成,这指的是太默应用文字的精神创作的所有书相艺术作品中的文字结构。
    四是太默的修养很好,出家三年,精通儒道、佛和易理,是个年轻的大学问家。他把这些融为一体,表现在现代书法——书相艺术的探索上,应该说对时代是有贡献的。
李佰虎:
    首先李太默的追求是一种精神,虽然他表现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但作为一个人,一个东方的学子,他所学、所思、所行的一切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李太默艺术作品质中表现出的阳刚气,即作品显示的力度的美。
    再者文化底蕴,他学贯中西,精通道、佛、儒三教典籍,并且身体力行。作为一个修养深厚的艺术家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四是他的胆气和魄力,太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艺术的各种形式上大胆追求,这一点很可贵。
郑竹三:(杭州西湖画院院长,中国书画作品展览评选委员会副主任)
    太默的作品,我认为好,应该说很好,我们要做伯乐,否则 ,千里马就不叫千里马了。
    我谈三点:
    第一是力度。应该说书相的提出对当代现代书法的定位是一种很有力度的界定,再者,他的作品中所显示的力度,这些作品是属于有骨气一类的,无论是线条上还是整幅作品的气势上,都显示了这一点。
    第二是文化底蕴。任何艺术作品特别是东方艺术离开作者的文化修养是免谈的,应该说太默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研究的课题很广泛,艺术的各分类、哲学、美学、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在学问上,可以算是无所不及。在文字上,他对古老的岩刻、甲骨、金文、埃及古文字,两河流域的契形文字等都有过较为深刻的研究,而且他出过家修过苦行,这些加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太默的文化修养是很深厚了。
    第三点:是时代性。太默的书相是划时代,给古老书法艺术形式一个新的思辩,新的内涵,我相信书相作为一种东方的新的艺术形式可以与整个世界的现代艺术和文化接轨,而且太默的书相艺术达到了古今同构,科艺同构,中西同构这一衡量标准,太默要大对比,而且要敢于大对比,同踢球的道理一样,只有大对比,才能使书相文化的内涵达到一个恰当的地位。
严荣滨:(杭州美协主席)
    首先太默的书相中的相我理解它不仅是文字的一种形式更应该是文字的一种精神,这是书相联系艺术作为书法现代化的一种内涵。
    其次是作者能够在传统书法的理解和体验上表现出丰富的时代感,这不仅仅指作者在新笔法墨法的探索上,而且包括作者的新的文字观。
再者,是作者书相艺术的构成,它反映了作者对抽象艺术、象形文字和造型构成的具体表现有着独特的造诣。
王冬龄:
我应邀来为李太默书相艺术展剪彩感到十分高兴,历史上任何一样艺术都不可能是一陈不变的,首先李太默的书相艺术的提出是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太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一点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对书法笔法之外的墨法的探索丰富多彩,充满创意,值得大家去参考学习。
刘江:
作为一个年老的书法艺术家,今天有幸为青年学者李太默的书相艺术剪彩我非常高兴,若论学问我可能多读了几十年书,书法的研究也比太默多出几十年,但是在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开拓上,我十分欣赏李太默的这种精神,它的墨法很新,在文字的构成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处理方法,应该说作品具有很强的书法性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的书法,我希望李太默更深入地去研究和探索,祝太默书相艺术展取得圆满成功!
陈孝信:
今天在画院偶然结识青年艺术家李太默,听朋友介绍知道是一个经历不平凡的人,现在看他的作品,很受感动,首先作品给予我的是很强的视觉美感,我最为欣赏的是他提出的相的概念,很新、很有代表性,一个是概括包容一切文字与现在书法的精神,关于这种精神的形式,太默作了可贵的探索,从精神到思维,从思维到作品,所呈现给我的是太默对新文化坚韧不拔的追求和探索。
范阳:
太默的作品很美,要我说无所谓文字和法度,因为一切非文字都可能成为文字,一切非法度可能优胜于一切法度,书法也是一种属于视觉美字范畴的,那么好不好看应该是第一要素,太默的书相应该是属于太默的独创,什么是相?让我说就是网罗一切,是与不是,,法与非法,字与非字,这样就扩大了,扩大了才能百花齐放,才能够真正的有了发展它的空气。
141
发表于 2004-3-3 11:30:37 | 只看该作者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读太默的艺术,必须读太默的人生历程,读太默的人生历程必须读太默的学问,即太默的全维科学。
151
发表于 2004-3-3 11:34:01 | 只看该作者

【沉默无语|李太默书相艺术】

[log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08:06 , Processed in 0.1131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