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97|回复: 28

【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8 15: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0_39.jpg [巴蜀点兵开幕式]
风云际会  艺坛盛举
--《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系列活动隆重开幕
文/含  溟
     六月的蓉城,艺术之花盛开。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盛会--《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大型展览及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四川省委副书记杨崇汇、省文化厅厅长张仲炎、省文联主席李致和来自海内外的现代书法代表艺术家王乃壮、古干、蒋振立、石虎、张大我、卜列平、魏立刚、张强、阎秉会、邵岩、王天民、邢士珍、党禺、曾来德等及当地各界人士数百人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杨崇汇副书记、张仲炎厅长、李致主席、王乃壮先生及赞助单位四川金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伟杰先生,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董事局常务主席邓鸿先生共同剪彩。因故不能前来出席的艺术家王学仲、文备等或送来作品参展,或发来贺信、贺电。
     此次系列活动由卜列平、魏立刚等人策划,由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现代书法》杂志共同主办,以全新的视野、规范的操作、现代的格局,汇集国内外高水平的艺术家、批评家近60人,参展作品100余件、专题论文40余篇。大展的作品以水墨为主,同时介入色彩、综合材料等,跳出传统书法一根线条、一张宣纸的单调格局,形式全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撞击。
     中国现代书法自8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以其对中国书法传统的现代关注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备受世人瞩目。此次大型活动是对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运动的世纪回顾与检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和总结了现代书法十余年来创作与研究的成果,具有文献性、综合性、规模性、包容性等特点。
     与历次现代书法展览不同,此次大展较为突出的显示了对当下文化与国际格局的关怀。作品丰富的媒材使用、观念艺术形式的引进、享誉国际的画家石虎、现代水墨画家刘子建等人作品的加盟,都显现了策划者的良苦用心和现代书法界探索各种新可能性的勇气。几位西方女艺术家如索菲亚等的现代书法作品,虽欠成熟,但无疑为展览增添了新的视角与话题,使之更具国际性,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家们的自信。当然,更为显著的则是众多新人的涌现,如吴志立、杨应时等,都是首次参展,体现了现代书法事业喜人的发展前景和普及推广的可能。在随后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艺术家和批评家还就现代书法创作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和交流。另据悉,一个旨在扶植现代书法的创作与研究的机构“鱼凫村国际现代书法中心”同时在成都郊区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04-2-8 15: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

130_39_1.jpg 作者名单左起:
第一排: 楚桑、卜列平、邢维华、张大我、王乃壮、古干、石虎、蒋振立、胡秋萍、幽兰(法国)
第二排: 李立之、洪厚甜(列席)、蔡梦霞、杨林、傅兰克(英国)徐忠平、阎秉会、张建民、张楠、 陈特伟、党禺、杨应时(左13)
第三排: 阎城(左2)、李家正、吴味、胡国玲、刘子建、畅江、张伦、王天民、魏立刚、张强、倪蔚睦
第四排: 沈学芳(左3),鲍传江、汪天亮(左6)、索菲亚(英国)、朱明、陈滞冬、邢士珍、张汉生
第五排: 邵岩、柴侠(列席)、于光、曾来德
PS:第4排左起为“青鸟”
 楼主| 发表于 2004-2-8 15: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

130_39_2.jpg [巴蜀点兵研讨会]
《巴蜀点兵》作品研讨会及学术讨论会摘要
  文/卜列平
     当我重新聆听着与会代表的发言,无疑又唤起对现代书法诸多问题的思索。代表们的发言都抱着对历史和艺术负责的态度展开,由于涉猎内容太广泛,这里以摘要的形式展示出来,讨论将会成为现代书法在二十世纪的里程记录,因为他是全体代表在此时真诚的心声。
     卜列平记
     1999年6月22日讨论:
     杨应时(作主持人开场白):这次展览是现代书法历史上规模最大、学术品位最高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作品从不同层面对当下国际文化情境进行了关怀,这在创作的媒体和观念中都得到了体现。现在大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
     王乃壮:我今天一进展场发现魏立刚与卜列平等人合作的巨幅作品。我认为这幅作品有点里程碑作品性质。现代书法风风雨雨15年,有这次荟萃中外现代书法家的展览是不简单的,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21世纪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古  干:我自1985年搞现代书法以来,参加过很多次展览,应该说这次是最大、最好的,有目共睹。特别是年轻人作品的进步,让人高兴。
     蒋振立:我讲三点,一是同意古干和王乃壮先生的意见,这次展览充分体现本世纪现代书法的成就。现代书法已走过了她最困难的时期。我认为留有汉字部分的东西是最让人玩味的。我想到一个问题,艺术必须要边界,去年在魏宝荣的展览上说不要边界,现在我改变一下观点。第三点我强调一下我与《现代书法》都是现代书法的服务员,借此感谢大家对刊物的支持。
     卜列平:感谢大家光临成都参加这次展览。我和楚桑先生主要是作好后勤,魏立刚和阎秉会先生为大展作了很多具体策划,这次展览超过了预期效果。
     石  虎:我可以说是一个参加展览的老油子,但这次参加展览我很高兴,这次展览的作品我是从地板上开始看,钉在夹板上我也看,挂在展板上我还是认真地看。我很认真,也学到很多东西。谈一点体会,真诚的。看到《世纪之舟》大画的第一眼是黄昏,认为不错,第二遍看时发现有很多不足,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不够,深度有待加强。我的思想是说:当以书法进入到现代艺术时,面对世界艺术界,我们应该带给别人更多的东西。
     另一个问题还想谈一下这次展览的感受:这次展示的大部分作品应该纳入绘画,只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文字中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展品可能会对中国的画坛带来冲击,定会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个性。但概念不明确,我以为会影响这项事业的发展。
     关于这次展览的学术问题,很多作品运用了绘画的描的手段,就艺术的本体而言,它已失去了书写性,我不同意它是书法了。我们要明确一些观念,否则会带来混乱。
     陈滞冬:现代书法成为一门新的视觉艺术,现在界定有困难,但我认为,它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书写性。这次展览的重要倾向就是向绘画靠拢。这会影响现代书法的发展。
     李力之:石虎和陈滞冬的观点很重要,因为书写性和人的情感最贴近。
     杨  林:我想说一下搞现代书法作者的自信问题,这次展览中出现了很多绘画倾向的作品,这体现了我们很多现代书法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缺少自信力。他们不能在书写中创造出不同于古人的东西,而是想依靠绘画手段。
     邵  岩:看到这次展览,我想到三个问题:一是现代书法的概念和边界;二是现代书法的游戏规则;三是现代书法与现代水墨画的区别。
     刘子建:有幸能客串这次展览,但从媒体上和观念上我们似乎可以说是一家。现代书法和现代水墨有很多共同点,就现代而言,最核心的问题必须是对传统的反叛。我们如果把现代书法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看,刚才讨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作为现代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有问题的思想家,而不是技术家,这很重要。因此过分强调技术问题,会淡化作品。现代艺术家的本质,作为现代艺术的思想家,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而不是技术和观念的认定。
书法的书写性只是古人书法的一种认识而不是全部,哲学上所谓的历来如此不可能永远如此。就如同刘骁纯针对我们现代水墨的诸多创作方式,曾批评道,你们如果丢掉了书写性就会失去中国绘画的民族性。其实他是唱着老掉牙的调子。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时并不是否定笔墨,而是提出一种变革的思想。而我们今天面对现代书法,应该指出很多作者对书法的迷恋太严重,这是失误。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艺术应该面对的社会责任。对习惯性方法观念固守,很难进入现代文化情境之中。
     曾来德:我还是主张现代书法要有书写性和边界。这次展览我从内心对组织者和广大作者的成就感到高兴。但我也很特殊,因为我现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立场,搞传统的人说我现代,搞现代的人说我传统。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缺少技术难度。这不是应该忽视的问题。我喜欢邵岩、朱明、杨林等人的作品,很多人的作品给人张冠李戴的感觉。这是我的倾向性。
     幽  兰:向组委会表示感谢。这次展览好像让我看到了新的中国,因为我以前对中国现代书法的认识不是这样,我看到一个开放的书法,我将把这次展览向西方介绍。
     胡秋萍: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一次开眼界的机会,我虽然搞传统,但也一直关注现代书法。我还是主张书法的书写性,否则我们将没有自己艺术的位置。
     张  强:我是90年代以来所有现代书法活动的亲历者。我认为艺术的创造是一种观念的创造,否则便仅仅是一种自娱行为。关于书法的边界,刚才曾来德谈的问题很有意思,只是我认为他混淆了思想空间和物理空间。所谓艺术的边界就是你自己在创作时选定的一个逻辑点,这就是你的边界。不存在共同遵守的边界。书法界这个问题混淆最严重,这是书法界的摹仿造成的,因此很多人过份强调技术的难度,但大家为此忽略了最大的一个艺术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强调观念的难度。刚才石虎老师关于书法的观点让我困惑,这是源于他对书法的思索远远落后于他对绘画的思索。而观念的难度其意义远远大于技术的意义。这也是邱振中在思想上和他创作上极度矛盾的关键之点。一个手工艺人当然很在乎他那一点手艺,而一个艺术思想家则会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
     陈滞冬:我认为吴冠中、林风眠他们都是在放弃中国艺术的条件下西化。刘子建先生的现代水墨应该说是问题大于艺术。现代书法从现在看来不好定下边界,因为它涵盖了很广泛的领域,对书法家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确实,艺术活动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我认为现代应该是多种真理和可能性并存的观念。
     石  虎:每个人都自己认为公平,其实都不是这样,我石虎也如此。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这是西画的观点,因为他学西画,西画要求局部服从整体,笔墨自然等于零。但中国艺术不这样认为。中国文化属于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忽略中国文化的本质。困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界缺少能够解读中国艺术中许多概念的理论家。于是我们用西方理论解读时便自然出现困惑。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奸。因为我们中国的理性不属于西方人。
     魏立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书法,因为它只发展了15年。过早修正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现代书法必将成为最具中国血统的抽象艺术。现在大家都急于给它定边界,划方向显然是愚蠢的,艺术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谓先锋人物就是对未来的敏感触动者。现在的现代书法不是太先锋,而是不够。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进现代书法创作。
     幽兰:你们的创新是以东方还是以西方的眼光来判断?创新和变化谁重要?
     卜列平:当然是以东方的眼光。
     杨  林:创新是作品的灵魂。
     1999年6月23日(刘子建主持):
     张大我:只要有批评家的有力支持,我们可以引导观众,而不是让传统意念的保守势力左右我们,要自信地告诉大家,我创作的就是现代书法。被文字左右的观念是愚蠢的,确立个人风格,不一定追求集体流派。希望《现代书法》介绍与之相关的边缘知识。
     王乃壮:很多年轻人不了解,现代书法是王学仲从日本带回信息。委托我、古干、戴山青在北京于1985年10月搞的首展,体育出版社出了书。现代书法后来也被人逐步理解,曾经有一个加拿大人要我写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现代书法,每个字出一百美金,这也很好。但理解的人还是少,离市场较远,养不起艺术家,这就会影响书法家的专业性。现代书法发展十几年能够发展到《巴蜀点兵》这样的水平,应该说是够快的。我最后强调年轻一代还是要追求基本功力的训练。
     吴  味:我提出书写性能不能代表书法的本质?传统的一波三折能不能够涵盖书法的一切,这在今天看来已很明确了。同时我认为现代书法在今天向后现代过渡时,首先在历史的厚重下,对汉字的解构、对汉字的破坏下创作。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根本区别在于情感的直接渲泄。可以利用古典、现代的各种技法,但你要强调一定得从古典逐步过渡这是白日说梦,这不符合现代艺术的性格。如曾来德的作品始终在汉字的周围打转,因此他是伪现代,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渲泄出自己的情感,而是受观众体的限制,无法进入现代。
     张  强:当代足球是在现代游戏规则下的一种极限运动,而书法呢?就应是对视角智慧极限的一种挑战,媒材是汉字。而这种极限是什么?是一种样式,还是一种文化感觉或文化插入的契点。一幅作品虽然看似完美,但没有带给人们一种新的当代文化信息,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现代作品。
     刘子建:《巴蜀点兵》很重要。因为这个展览事先将我们讨论的基础定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大框架之内,而不是案头上写字,展览已经向人们展示了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艺术话题。清理15年现代书法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你在从事现代书法创作时,处于什么状态,针对什么问题?你是否触及了当下文化的诸多问题。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仍然处于装饰画的水平,缺乏对艺术当下文化的冲击,故现代书法15年的发展应该说是缓慢的。15年的历史,我们是否找到了进入当代文化的一种角度,使我们成为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
     王天民:现代书法能够坚持到今天并让人接受这是让人欣慰的。90年代初我们搞不清什么是中国的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我发现我们仍在跟着西方走。现代书法似乎改变了这种状况。只是我们面对经济大潮时,如何调整现代书法的文化坐标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处于中国现代书法的后现代时间期。《巴蜀点兵》多元化已形成,消解是种必然。但困惑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确定了。学院派、书法主义、踪迹行为,显得有点无奈。(刘子建插话:理论梳理可以高屋建瓴,但往往对创作不具体,能否以具体作品为例,以理论家的角度进行评点,如我认为魏立刚的作品非常好,但我并不清楚他在现代书法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和意义。)
     魏立刚:刚才王老师谈得还比较具体,可能子建对现代书法过程不够清楚。
     王天民:后现代的不确定性,如这次展览中有文字和非文字相互成为悖论的作品存在于展厅中,这种矛盾是后现代艺术永远无法解决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中国书法是所有艺术中最具抽象性的,但你硬要去消除,撕碎,拼贴。这样做没有必要硬往书法上靠。
     邢士珍:感谢这个展览。但看了展览欲说无语,不过作品质量的好坏与展览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它准确地向世人传达出15年中国现代书法都做了些什么。不过我们仍看到如下信息:
     1.现代书法的生机和转机;
     2.15年来,我们用创作的作品不断向传统书法提出问题;
     3.汉字和书法仍然应该紧密相连。
     党  愚:展览在组织者的努力下非常成功,阵容量大,包容量最广泛。各流派在这里都得到了展示。去年我到日本去了一趟,发现那里的现代派书法开始衰落,这是因为那里没有像中国这样的书法土壤。
     邵  岩:我参加中国书协的各项展览都是按照要求来进行的,首先是强调书法的书写性,进行设计,然后完成,目的就是获奖。二个月进行设计,二十分钟创作,我获奖起码说明中国书协开始具有开放的包容性。
     党  愚:搞现代艺术我有一个体会,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包容性,互相理解。我认为这次展览的组织者卜列平、魏立刚是有胸怀的,否则大家不会聚到一起来。因为我不希望互相否定,这不是现代。
     陈国斌:对主持人提两点建议:一是这次展览应该说是包涵了现代书法的重要作者,因此主持人可否以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进行引导性梳理,以便总结。二是希望作者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观点提交给主持人,使他们好引导大家梳理。
     刘子建:陈先生的建议很好。15年现代书法的历史,波峰波谷在何处,其代表人物是谁,每一个流派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何在?由于我不是搞书法的,故我作主持人有一定困难,但只要大家把观点提出来,我们这次讨论就会很有意义。
     陈滞冬:现代书法似乎也感染了革命的传染病,讲艺术要不间断创新,这是不可能的。同时现代书法界也许还有我们不了解的能人,因此我们不应对自己的使命感进行过度夸张。现代书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具体工作。现代书法应该是平民文化,不应是少数人的东西。不被当代人了解的艺术也可能不被后人了解。
     卜列平:使命感必须有。关键问题是,现在的现代书法圈内专业化程度太低,平时连现代书法创作都很难进行,要谈使命感当然显得可笑。像魏立刚这样的专业人员微乎其微。这次魏立刚、徐忠平、张楠、玲子在成都期间,二个月大家在观念的互击下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就是一个专业和非专业的系列。
     刘子建:是这样,我们搞的水墨作品一本接着第二本,每个人必须变化,同时作好自己的作品,否则将被自己的队伍淘汰。
 楼主| 发表于 2004-2-8 15: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

130_39_3.jpg [巴蜀点兵校练场]
跨越时空的校点
--《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综述
文/卜列平
     ’99年6月24日下午三时当落幕的槌声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那一万多平米颇具现代情调
的展厅敲响时,我随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摄制组赶到现场拍摄最后场景,代表们半小时之内便消隐了近二个月为之奋斗的辉煌,看着零落的展厅,从悄然袭来的怅惘中,我接受了组委会要求写综述的任务。
     一、为大展设定目标
     本次回顾展由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现代书法》杂志、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三家联合主办,由卜列平、魏立刚、阎秉会、楚桑总策划。4月初,魏立刚从山西去北京预定这次会展的诸多事宜,然后乘七次特别快车来到成都,本届回顾展就在川西这块雾雨蒙蒙的盆地中孕育了她的雏型。随着《巴蜀点兵》邀请书的定格,我们在成都升起校台,让来自华夏大地的各路军马会集巴蜀校场,完成20世纪中国现代书法的大校点,在美丽的蓉城升起神圣的狼烟一铸造中国现代书法20世纪的祭台,钦定基调:世纪回顾一包容性、权威性、文献性、媒体性、开拓性。
     回顾展有来自国内17个省以及台湾、澳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韩国的作品近五百件,实际展出四百多件。参展人数50人。参展人员和作品涵盖了中国现代书法15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流派。形成过群体的计有书法主义、学院派、少字数、威海现象、广西细柳营、湖南墨第一组、汕头红俑等等。个体典型计有颇多争议的“古干现象”、线性玄机四起的“大我妙墨”、混沌于流变中的“魏氏魔块”、演变情感节奏的魏宝荣的“铁线流韵”、制造理论跨度的张强的机动一踪迹系列、让音乐强行介入的卜列平的音乐一消隐汉字系列。同时,著名画家石虎、现代水墨艺术家刘子建二位先生的友情切人,是魏立刚先生刻意设定,大展筹备组一致通过的有趣又极具学术价值的观念暗示。
老一代艺术家王学仲先生为大展《巴蜀点兵》题名并送来展品,同时委托阎秉会先生带来贺函,贺涵称:“在20世纪末,从事中国现代书法创作及研究的人们聚会锦城,会师谈艺,以总结自80年代以来现代书法创作之成果,特致的祝贺!
     我认为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现状是:主流派书法占有显要位置,现代派书法处于非主流位置,但这并不影响现代书法的研究与创新,现代书法已发展出各种流派,这也不足为奇,各流派在彼此尊重的状态下发展现代书法。预计下一个世纪,人们会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到现代书法存在与发展的必须”。显然,王学仲先生对现代书法提出了前瞻性的认识。清华大学的王乃壮先生是现代书法的先驱人物,他这次也亲临大会,并带来自己多幅精彩的现代书法作品。同时对大展给予了慷慨无私的援助。
     媒体的运作,实现了设定目标地毯式新闻轰炸:6月15日《成都商报》发出消息,报道大展筹备情况,刊登由魏立刚主创的巨型现代书法《世纪之舟》创作场景照片。6月18日《成都晚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同时报道大展将于22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6月22日开幕当天,四川和成都的各大电视台、报刊对大展开幕盛况作了新闻报道。之后,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四川电视台《文化多棱镜》又分别作了专题节目。各地代表共同努力,进一步勘定《江苏画刊》、《中国艺术》、《现代书法》、《中国书法》、《云中艺谭》、《禅艺研究》、《当代书画家》、《大河日报》等报刊杂志,将在20世纪的余晖中轮番报道。大会决定,集资刊印参展作者图集,使《巴蜀点兵》直抵21世纪。
     二、关于“回顾”的回顾
     “回顾”随着铁轨的轰鸣成为过去,校点的狼烟消尽,我们共同演算了一道跨越世纪的方程式。400多幅作品毫无疑问地发出同一个呼声:中国现代书法向外层空间浸延的无限性,不仅仅是材料和形式(这次展示的作品在材料运用上有各种不同的纸、有油画布、石膏、钢材、木材等,从形式也有多种诸如行为、装置以及架上观念),而且观念亦侵略性外延。当各路记者满怀情绪地来到展厅,又发现这里充满了关注和争论的先锋文化性时,400多幅作品却并未给出现代书法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四川电视台《文化多棱镜》诘难型主持人刘园园就现代书法的定义采访多位现代书法家,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这种看似尴尬的矛盾局面其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书法的多元可能性。这是中国书法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性,“现代书法”成为这种多元性的约定俗成。
     焦点性人物古干,是中国现代书法运动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化现象,他在自己绘画艺术取得好成绩的15年前,决然不悔地搞起了现代书法,他的作品在国内画界、书法界多遭非议,却在抽象艺术高度发达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取得了极大成功。或许我们在品评古干时使用了古已有之的艺术标准,而古干已玩起了现代艺术新的游戏规则。这次他展出的全是英国人为他限量印制的现代书法作品,还有一张他绘制的极具商业性的法国葡萄酒广告画,这家酒业曾拥有世界最优秀的抽象艺术大师诸如毕加索、米罗为其绘制的瓶贴画。该酒业将’99年确定为东方年,于是在东方众多艺术家中最后确定使用古干的现代书法。我们使用足够的篇幅谈古干这些印刷品,是因为他展出的这些东西在圈内引起争论最多,在展厅获得大众的理解与支持率又最高的缘故。当我们用并不苛刻的艺术标准去权衡古干时,便会获得他作品中太多的不是,而正是这些东西使他十多年来让欧洲人不厌其烦地带给他一次又一次成功。从而使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充满绝对的自信。从古干的成功中我们是真的应该反思:全新的现代书法的创作者和观众是否都应学习一些全新的游戏规则。
     不知是不是因为具有足够经济实力,张大我能够在十多年中近乎颠狂的玩纯墨线,从而到了一个妙境。他是我们在展厅中听到赞誉较多的一位作者。墨线玩得高级和装裱的严谨,使他那带拐角的层位充满了灵玄的光芒,应该说他是传统、现代、圈里圈外都能亲近的人。不过我坚持认为他的创作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鼓励,否则大张大张的六尺宣纸在几秒钟内就结束使命的状况是谁也受不了的。中国书法本身具有向外侵略的可能性,这是现代书法家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魏立刚便是在这方面取得许多奇怪、幻化成果的人。他的“魏氏魔块”是神秘个性化、梦呓般的语言体系,他将各种中国文字体式进行可能的融合,形成系统,并利用这套系统向外扩张。他可以向任何一个艺术门类贴近,不断追寻着一个无边界艺术家的乐趣。他总让人感到四面出击,其实这正是他那套语言体系带给他的必然。张大我和魏立刚在探索上形成两种极端状况,他们从书法原点出发而达到极纯与极丰富的南北。
     张强总能将自己简单的观念做出具有一定学术品位的结果,这是张强的妙处。他这次出展的融踪迹、装置、影像一体的观念性场境,无疑会给成都观众带来新意,因为他告诉大家从书法出发可能生发的立体空间。张强在理论上的自信使他的观念书法行为总能找到让人满意的理论支点,这或许也是当前中国现代书法最需要的外套。因此我们不妨设定张强今后会为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裁制出各种令人折服的外套,使他们由矿石变为宝石。
     魏宝荣和卜列平探索的共同点一书法与音乐。魏宝荣的“铁线流韵”在形式上取得了颇为让人满意的效果。他用极富韵味的线性流动,展示出一首首小夜曲般的画面,很容易引发人与音乐的通感。而卜列平似乎更想在作品的内在节奏上获得突破。当他任着性子反复书写感兴趣的文字时,同时破坏着文字,直到文字从他的书写中消隐。在这一过程中他制造出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强弱律动。当他重复、延伸、扩展、破坏早已习惯的书法空间时,那种与音乐可以联系的梦想场境便不断地流现出来。但人们更愿意说魏宝荣的是书法,卜列平的是绘画。其实魏宝荣和卜列平的作品在传统书法的视野中早巳滑向水墨绘画的泥坑,尽管他们骨子里流着书法的血液。
     当我们搜寻流派群体的印象时却出现了障碍。似乎有流派之称的群体并未带给人们具有群体价值取向的作品。维有山东“威海现象”展现了较完整的群体性,这次他们的代表邵岩和杨林都出展了有力度的作品。由于他们的作品更接近于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因此他们多被指责为伪现代。但他们作品体现出的当代文化色彩与传统书法早已拉开了足够的距离,特别是他们以群体面貌出现时,便毫无疑问地成为现代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流派。他们的创作从实践到理论都能给人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即利用中国书法的传统书写性单纯向外扩张。他们在展厅中充当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经常有观众指着邵岩和杨林的作品说:“这还有点像书法。”显然在一般观众眼中他们仍有游离书法之嫌。应该说,15年的中国现代书法史中虽出现过不少流派,但都是以纯观念性的东西得名,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流派。在其群体中作品没有共同的艺术价值取向,也没有起支撑作用的理论背景。写到这里我们不应该忽视平日多从事传统书法创作,但与现代书法圈的关系一向很好的曾来德先生。应该说他影响了一批年轻人的书法创作,在他周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流派特点的群体。这次与曾来德同时来到成都的有朱明、胡秋萍,这两位在书法上都有很好的修养,特别是朱明,他给人的印象:充满智慧与活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
     如果这次回顾展还有什么群体可以追述,那就是一批极具潜力的个体作者。当电视台节目中频频出现徐忠平和张楠的作品画面时,我理解他们的作品迎合了新闻媒体的审美取向,应该说他们也是这次回顾展中的实力派。再就是吴志立、蔡梦霞这样一些年轻且有冲击力的新人是这次回顾展中充满生命的成份。法国的幽兰、英国的索菲亚、傅兰克对中国现代书法投入的认真与专注让人感动。
     这次回顾展并未如组织者预想的收到许多好论文,提交论文的有安徽王天民、深圳吴昧、山东张强等。理论的缺乏是中国现代书法一直存在的痼疾,也是影响中国现代书法向深层次发展的巨大障碍。本届回顾展的学术研讨会采用主持人制,首先拟定的学术主持人是朱青生、邱振中、杨应时。朱青生是在大展筹备之初便请假赴德国工作,邱振中临报到的前一天电告急事不能到会。组委员研究决定请现代水墨画家刘子建与杨应时一起主持学术讨论,这样反倒形成有趣的照应。只是由于现代书法领域本身理论的制约,讨论并未深入,但取得两点共识:一是现代书法已发展15年,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这是立足之本;二是本届展览中很多作品语言粗暴、粗糙、粗俗、急功近利,急需建立富有牺牲精神、职业化程度高的现代化书法创作队伍。
     三、策划的经营及结束语
     当我们正在背地里谈论石虎的可爱之处时,他却对着电视镜头大声地校正着我们:“有没有搞错,明明是很精彩的绘画却硬要称自己是书法”。于是引来一阵笑声,四川电视台刘园园小姐立即举起话筒追问这些笑声的含意,中国现代书法的先行者,年轻的实力派人物阎秉会先生说:“无奈。”极具自信的理论家张强先生软软地回答“权宜之计吧。”显然,石虎是一个能够引出许多话题的快乐的思想者。本次现代书法展请来了这位极具挑战力的悖论人物,这是魏立刚的设计。认定石虎是当今中国画界有思想、有实力的成功画家。同时石虎对现代书法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在否定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爱听的肯定,他说他似乎从这次展览中看到了中国绘画的新生命。同时石虎用出展的作品不断提醒组织者--书法应该这样!让我们始终处于与他快乐而又矛盾的和谐之中。我们想,石虎的到来和预言,最少有如下两层含意:一、画界有个性的实力振人物对现代书法的关注;二、现代书法圈内会衍生出一批非常纯粹意义下,流着中国传统鲜血的抽象画家。
     魏立刚在深圳结识了现代水墨代表性人物刘子建时,曾探讨过现代水墨与现代书法的亲情关系及参照价值。刘子建带着他的几幅大作品来到成都,魏立刚思想性地将刘子建凸现在展厅的重要位置,谋求让观众一进展厅就被这位东方理想主义者引入理性的关照之中,让大家理解中国现代书法和现代水墨都在用自己的探索,以纯粹的东方精神挤身世界艺坛,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向世人张扬东方的现代精神。面对刘子建的现代水墨和满展厅的现代书法,人们会通过比较、整合、错位,进一步理解现代书法所拥有的东方精神。
     《巴蜀点兵》成为中国现代书法史上阵容最大,参展作品最多,质量最好的一次校点已达目的。同时摆脱了过去多以民间办展的局面。本届展览策划者为使中国现代书法得到政府支持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展览由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四川省委副书记杨崇汇、省作协主席李致、文化厅厅长张仲炎出席开幕式。应该说中国传统书法历经千年,要让大家对千年形成的传统样式、审美习惯进行现代化转型,无疑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革命性创举,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使命感、责任心固然重要,但获得政府的支持和理解犹为关键,我们认为政府的支持和理解是使这一艺术迅速发展壮大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作为策划人员与参展者,我们衷心感谢四川省的各级领导和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对中国现代书法的支持。
     当中国现代书法就要伴着20世纪的余晖进入下一个世纪时,让我们在这里祝愿她不辱使命,一路走好!
     1999年7月10日
发表于 2004-2-8 1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

130_39_4.jpg [世纪之舟] 6*14米 1999年 成都
作者:魏立刚 濮列平 李家正等
《巴蜀点兵》:世纪末的震荡
文/楚  桑
     塞尚发动了本世纪颠覆性的艺术革命,但他是不自觉的。时间是上个世纪末。接着,非洲雕塑进入了毕加索的视界,使历史变得更加粗野。与此同时或稍后,独立的东方线条和平面,日本浮世绘,中国书法,开始改造西方的艺术自觉。扁平的空间和抽象的线条,作为两种异质构成元素,加快了从印象派到波洛克的现代转变。到30年代,从北美到欧洲,书法绘画和东方主义开始渗入西方的抽象意志,成为康定斯基策动的抽象表现主义的源泉之一。历史演示着它的预兆。本世纪初的西方骚动和我们现在看见的世纪末的中国书法革命,在历史的时空平面上,划出了一个极富象征的轨迹。事实上,整个20世纪美术史都是被革命的梦想和行为所充斥。直到这次《巴蜀点兵》。
     6月22日到24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展暨研讨会,集结了来自海内外近60位艺术家、批评家,出展400余件作品,提交多篇学术论文,在众多传媒的注视下,展开了四场机锋迭出的专题讨论。这是自8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书法运动发端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盛大检阅。
     不管怎么说,中国现代书法运动磨炼了十余年,已经产生出了它能够产生的最好的作品和最深刻的观念。同时我们也听到了更加前卫的声音。这些声音就像21世纪初的艺术宣言,充满了迫切情绪。但这次集结的主题仍然非常明确,即中国现代书法作为’85美术新潮以来最具连续性和最富空想的反叛行为,它将在下一个世纪到来之前,做出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瞻望和规划,并表达了与当下文化和国际格局建立一体化联系的愿望。《巴蜀点兵》是本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后一次暴动。它播下的火种,或许会摧生下一个艺术新纪元的提前到来。
     没有人能预见中国现代书法的最后命运,但这其中肯定包含了一种前沿化的艺术理想,而这个艺术理想正好由这次出展的巨幅作品《世纪之舟》作出了详尽阐释。《世纪之舟》由魏立刚主创,卜列平、李家正、徐忠平、玲子合作绘成,是迄今为止诞生于中国的最大(13.8mX5.2m)和最具中国气质的现代抽象艺术作品(亚麻布、墨、油炳烯)。正如石虎在这次艺术展期间不无讽刺的预言:最好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完全可能由这次参展的现代书法家来完成。同样,古干、张大我、石虎、魏立刚、李家正、阎秉会、刘子建、曾来德等以及几位西方艺术家索菲亚、傅兰克、幽兰等,也以各自的注解方式,超度着现代书法在这个世纪的最后冲动。颇具姿态的张强,在展厅正中放进一个装置,用他的解构立场诘难十余年来正在形成的现代书法边界之争,以使其话语变得更加含混和游移,用他自己的方式,再次将现代书法做了悬置处理。
     在理论上,石虎的“书性绘画”、魏立刚的“胡来主义”、张强的“踪迹学”、卜列平的“原性主义”,使本次回顾展又成为现代书法思想的一次大检阅。但这些看起来深思熟虑的观点是否会影响现代书法的未来进程,至少目前还不敢断言。《巴蜀点兵》的不少作品确实显示出向中国抽象绘画发展的强烈愿望,但坚持书法本性的强大意志,仍将顽强地存在下去。
     不管怎么说,由卜列平、魏立刚、阎秉会、楚桑历时半年策划,由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现代书法》杂志主办的这次盛会,本身具有不可置疑的文献性、包容性和规模性。而它包含的众多活跃元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书法史和艺术史中,将会逐渐地、愈益强烈地显现出来。
     1999年7月12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8 23:00 , Processed in 0.1247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