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里规划黄山四年“不如”谷牧一秒钟“天下第一“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4:04 | 只看该作者
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之四(2009-02-22 09:58:03)

今天发了“两会信息传递之五体制②”,里面中心是黄山体制问题,为让更多的人知悉内情,了解这段历史,即日起特意增发一组相关文章(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以飨读者:

4、徽州改名黄山之谜(作者:刘晖  原载中国方域杂志2003-第5期)
•一个没有历史、地理文化常识的千古笑谈
•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赫赫有名的徽州在1987年改名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关注和不满,至今已有9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7年对徽州改为黄山市提出严厉批评纠正的建议和提案;全国已有90多家媒体(不包括网站)连续9年发表200多篇批评文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舆论,一致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徽州为什么要改名黄山市呢?许多人感到很不理解:徽州在长达近九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成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代表之一(藏文化、敦煌文化、徽文化),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去戴上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而让世人啼笑皆非和唾弃呢?其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恢复徽州之名又是如此艰难?本人是历史见证人,亲眼目睹了徽州改为黄山的历史变迁及其带来的种种恶果,并且为此进行了长达16年的奔走呼吁,现将这段历史和现实的真相向广大读者予以披露,请大家来评判徽州改名黄山的是非得失。

    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实际,加强保护黄山;发展旅游事业,民主决策科学化的典型——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

    1979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安徽省委第—书记万里同志陪同下视察了黄山。下山后,万里召集安徽省委常委到黄山听取邓小平同志指示。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安徽省委明确提出:“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
    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邓小平同志走后,万里、顾卓新等省委常委连续一周在黄山开会,为落实邓小平同志指示,省委决定: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的黄山管理处升格为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积极筹建包括太平县全县、歙县汤口在内的黄山旅游特区。随后,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顾卓新主持的黄山总体规划办公室,聘请各方面专家教授来黄山实地考察论证,制定规划。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为防止风景区出现城市化倾向,必须扩大黄山管理局辖区,就近建立一个黄山旅游依托基地,对游客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对职工实行“上班上山,下班下山”,以减少风景区内的旅游和生活设施,保护黄山自然原貌。根据黄山四周客观的地理地形特点、水源条件,坐落在黄山北大门的太平县政府驻地——甘棠镇是黄山未来发展的惟一理想之地。这是因为:1.这里地势开阔平坦,面积达270平方公里,水源充足,为黄山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这里距离黄山风景区二龙桥仅9公里,距黄山山上精华游览观赏区北海、西海仅半个多小时行程(索道及公路),有利于加强黄山的保护、管理和方便职工、游客上山下山;3.这里处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三大景区中心,为以后形成两山一湖的旅游区创造条件;4.这里有完善的医院、学校、公安、商业、通讯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和职工。

    1983年12月1日,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根据《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黄山规划评议会上专家们提出的“保护第一,坚决防止风景区出现城镇化,就近在太平县建立黄山依托基地,以加强黄山保护”的战略,突破人口、产值的框框,正式下达254号文件,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紧接着,安徽省政府又下达[1983]190号文件,确定黄山市性质为风景旅游疗养城市,按地市级待遇,黄山管理局暂时保留,逐步过渡,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一套领导班子,市政府驻地设甘棠镇。安徽省政府文件明确指出:“黄山市的设立,有利于对以黄山为中心包括太平湖风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黄山旅游区,对于我省旅游事业和皖南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设立黄山市的意义。”

    黄山市的设立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战略设想。这个重大决策对黄山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山上山下的关系作出重大改革:1.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发展空间,使过去山上山下分割的局面、不同的隶属关系改为同属省政府直接领导,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风景区的管理机构、职工生活和旅游接待设施迁出景区,加强黄山的保护;2.将黄山和太平湖周边的两个乡镇(歙县的汤口和石台县的广阳乡)和太平县全部划人黄山市,两大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山水一体的完整自然风景区。

    撤销太平县改为黄山市符合地名管理法规,符合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新设立的黄山市面积不大,仅1669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全部坐落在该市境内,游客只要进入黄山市境就可以见到黄山,尤其是在市府驻地开门推窗即见黄山北海三十多座奇峰,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名副其实,没有出现黄山地名混乱现象。

    黄山市设立后,立即得到安徽和全国上下的热烈拥护,开发建设黄山的项目、资金、人才纷纷流向新生的黄山市。短短三年多时间,黄山脚下的北大门就已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旅游城市,接待床位由建市前的800张猛增到10000多张,大大减轻了黄山风景区内接待压力。黄山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游客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 1985年,黄山的游客便达到了160万人次,远远超过15年后(2000年)的117万人次。与此同时,黄山周边社区为了顾全大局,将集体山场12.6万亩无偿划给黄山风景区,占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的54.5%,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带,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山林纠纷,大大有利于黄山的保护。设市后,引进项目160余个,多种技术30多项,技术人才190余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名茶、水果、蔬菜、渔业、粮食、蚕桑等六大基地开始兴建;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32亿元,比1983年增长172%,财政收入876万元,比1983年增长112.1%。

    1985年,黄山以高分选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是惟一入选的山岳风景区(泰山、庐山、峨眉山、张家界、武夷山、武当山、九寨沟这些赫赫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未选上,可见全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含金量之高),而这成就就是设市后两年内取得的。1986年,建设部又拟定将黄山列入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之中。1985年7月,105所大学的德育教师在黄山市(太平甘棠镇)举办德育讲习班,被黄山、太平湖的大好河山所感染激动,联名向全国发出倡议:“全面援助、加快建设未来的世界公园黄山市”;1986年,全国各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和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卢嘉锡、李可染、王朝闻、刘海粟、黄胄、于光远、侯仁之、胡絮青、叶恭绍、童小鹏、于若木、贾春旺、张瑞芳、谢添等两批10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中国各大媒体纷纷作了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万里副总理在这份建议工作了重要批示:“我认为是可行的……”,并请建设部负责人叶如棠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落实。

黄山设市短短三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充分证明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邓小平改革实践的重大成果,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了!如果这个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稳定不变,时至今日,黄山世界公园肯定会在全世界打响,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级风光的旅游疗养城市将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并且必将促进日后安徽省委提出的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黄山风景区也绝不会出现今日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大破坏!

    无视法规,背离科学,割断历史,践踏民意。长官意志,独断专行,违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突出典型——1987年撤销赫赫有名的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把一个领导和专家已经解决贯彻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合理的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搞乱并扼杀。激起民众公愤,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黄山市的迅猛发展引起邻近的徽州地区一些人的另类眼光,他们感到黄山和黄山市的牌子是一块大肥肉,有大利可图,于是不顾国家大局,不顾保护黄山的战略规划,对新生的黄山市不是支持,而是拆台,在省领导面前汇报假情况,贬低黄山市。由于后来的安徽省领导不了解真实情况和某些人的真实意图,牵就地方主义者的无理要求,加上对黄山保护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黄山管理局非但没有过渡下迁,反而一步步倒退——1986年6月,将省辖黄山市交给徽州代管,实行交*兼职的管理体制,徽州地委书记当上了省辖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这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严重影响了黄山保护战略的实施和黄山旅游依托基地的建设。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和当地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刘海粟、王朝闻、刘开渠、胡絮青等著名人士就这一问题联名提出提案,要求重点加强黄山的保护,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其中王朝闻、刘开渠在 1980年参加过建设部黄山总体规划的征询意见会议)。尽管此时黄山市已被徽州行署代管,但黄山管理局仍属省辖,黄山市的经济计划单列,徽州行署一些人仍感到意犹未尽,为了完全控制黄山风景区,抢到黄山市的牌子,把黄山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从黄山北大门转移到徽州中心城市屯溪去,专门拨经费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这个写作班子秉承旨意,歪曲事实,编写假材料,制造“大黄山”舆论,否定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的省辖黄山市,夸大屯溪的地位和作用,对黄山的问题是保护和屯溪与黄山的远距离避而不谈,却大谈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工农业,走旅工农道路;等等。当地人非常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徽州的一些人是想把黄山这个极其珍贵的资源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谋取政治、经济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以假材料拼凑起来的空头理论,立即遭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有关部门专家的驳斥和黄山市人民的坚决反对。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江美球和他的研究生为此专门在黄山、徽州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长篇论文,彻底否定在屯溪设立大黄山市的理论。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4:14 | 只看该作者
1987年5月,国务院参事室12位参事在黄山、徽州调查20多天,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最后结论是:山上山下应重新合二为一,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为了加强黄山市的政治地位和有利引进资金人才,建议不扩大行政区域,将黄山市升为地级市。这个建议也符合1986年5月29日万里副总理在刘晖有关黄山问题的报告上所作的明确批示。
    此后不久,民政部、建设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来黄山和徽州地区调查黄山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在报告中指出:将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将带来地名混乱等严重后果,明确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中国地名委员会也写了报告坚决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市。同时,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也一致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指出只要加强县级黄山市的行政功能就行厂。黄山市和徽州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甚至连屯溪市的领导和群众也反对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然而,徽州的一些人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仍然高喊大黄山,并且采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中央,不顾法规,不顾徽州历史,不顾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不顾客观实际,不顾专家意见,不顾人民意愿,一意孤行,强行推行撤销徽州地区将其改为大黄山市的方案——撤销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学合理,具有强大生命力,正在欣欣向荣迅猛发展的黄山市将其改为市辖区;将安徽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改为市辖,为日后黄山出现大破坏埋下隐患;将黄山市政府驻地从黄山脚下的甘棠镇改到远离黄山79公里的屯溪;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将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组成部分绩溪县划到宣城地区……这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变动,未经任何科学论证,被安徽人嘲笑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国务院参事刘春芳等怒斥为“胡闹!根本不懂行政区划!胡搞!乱弹琴!”徽州改为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安徽省及华东地区哗然,当地人民怨声载道,有一首民谣为证:“绩溪哭,歙县告,屯溪跳,旌德恼,山上叫,山下闹。”

    从此,徽州名牌消失,被黄山之名所取代,黄山和徽州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被这个极端错误的决策所破坏,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玩弄“打黄山牌”,拉大旗作虎皮,歪曲篡改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由于严重违反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个决策对国家对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弊端立即暴露出来,这种1+1=3的常识性错误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且愈来愈强烈。面对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省辖黄山市的呼吁,新设立的大黄山市的一些人便玩弄起政治游戏,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精神,以抵制各方面的意见,甚至数次花巨款买下全国有影响的一家党报的广告版,公然说1987年撤销徽州设立地级(大)黄山市是国务院为了落实邓小平“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当地人民和有关部门的专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非常清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是指把黄山的美丽风光介绍出去,扩大黄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山观光,根本没有要把徽州地区改成黄山的意思,而且当时邓小平同志已明确向万里等安徽省委领导提出“建立黄山特区”,而且还特地明确具体提出徽州地区要“禁止破坏山林……要搞经济林,发展经济林,何必种玉米,既影响水土保持,又收入少!山区经济林搞好了,将来生活肯定比淮北要高得多。要很好发展竹木加工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要种草,办养殖场……”等等。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明确指示,他们却只字不提。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就是落实邓小平同志的建立黄山特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难道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还不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吗?非要由徽州一些人提出撤销徽州建立大黄山市才是落实“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吗?

    我们再来看看,徽州的一些人是怎样玩弄“打黄山牌”的:1983年底,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徽州地委一些人不是积极支持、贯彻,而是在背后拆台。时隔不久,在徽州地区就出现了“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舆论,对汤口的移交迟迟不办,制造麻烦,甚至还向省政府转交了歙县要求归还汤口的报告,遭到省政府断然否定。此时,某些人怎么不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在“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目的未达到后,便又改变花样,进行大量活动,终于在1986年6月初取得了由徽州行署代管黄山市的权力。代管后不久,1986年7月,《光明日报》发表了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50多位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联名向国务院的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对已被徽州行署代管的黄山市出现如此大打黄山牌的大好事,徽州地委机关报——《徽州报》理应头版大力报道,然而,该报却只字不提此事。此时,一些人又怎么不提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相反,却有人在安徽省领导面前极力贬低黄山世界公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而在1987年底,当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全省人民的普遍反对,要求恢复徽州的时候,他们便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肆意歪曲篡改作挡箭牌,以抵制恢复徽州;当1997、1998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他们便无理提出要恢复徽州必须以“黄山区改为太平区”为条件,拒不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又把黄山市搞得没有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坚持打黄山牌了。黄山被他们控制,就叫打黄山牌;黄山回归省政府直接领导,把黄山市的牌子还给太平就不叫打黄山牌,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恢复了徽州,恢复了原黄山市,就打不响黄山牌?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就停止不前?难道徽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如黄山牌?吸引不了游客?不能发展旅游了?别的省没有黄山,怎么旅游发展得比安徽还快还好?绩溪县在1987年离开了黄山市(徽州),没有依靠黄山,反而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了全省的富裕县;邻近的宁国市没有黄山资源,怎么一个36万人口的小市的总产值竟然和145万人口的大黄山市3区4县的总产值相差无几?最近几年来,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一件件先后被媒体曝光,戳穿了他们打黄山牌的真实面目后,他们无言以答,便把自己的形象与黄山自然美的形象等同起来,以破坏黄山形象,给黄山抹黑来威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提出“谁砸黄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谁给黄山脸上抹黑就严肃查处谁!就追究谁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公然伪造假黄山总体规划图,假床位数字,欺骗中央和人民,推卸责任;一方面无视宪法,侵犯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在地方上开会点名批评举报人,要和举报人进行“坚决斗争”,不但停发举报人的工资,而且还对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媒体反映真实情况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他们以黄山市委、市政府名义向报社发信,以制造假新闻炒作和诉讼相威胁,不准媒体继续曝光黄山问题。与此同时,又花巨款在全国性大报的广告版上自己写文章,大肆为自己歌功颂德,把自己美化成保护黄山的功臣,弄虚作假,掩盖严重问题,进行反舆论宣传,以抵销媒体对黄山问题曝光的影响。此外,他们又请记者和领导到黄山给予高级接待,汇报假情况,提供假材料,不让看被破坏的地方,不提供真实情况,请记者和领导为他们说好话,写报道,压制舆论监督。其中“黄山是人类生态第一山”就是典型一例。黄山山上常住人口6千多人,每年游客 100多万,而且搞了那么多的人工建筑,在皖南都够不上生态第一山,怎么能成为人类生态第一山呢?被北京专家当作笑谈。当“题词者”了解到黄山的真实情况后,对他们利用他的题词到处宣传,以掩盖黄山遭到的破坏,压制舆论监督很生气。黄山市一些人的作法,大大损害了黄山的形象。这是真正在给黄山脸上抹黑,砸了黄山的牌子!

    撤徽州搞大黄山市严重违反了“三个代表”,是真正损害党和人民政府形象,破坏黄山形象,给安徽丢脸;根本不是打黄山牌,而是毁了徽州名牌,砸了黄山的牌子。真理是压不住的,纸是包不住火的,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是掩盖不了的。朱镕基、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民主监督,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不准人民说话是办不到的,公仆必须受到广大人民的监督。现将黄山徽州问题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主要事实列举如下:

    (一)侵犯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严重违反地名法规,误导广大游客。徽州改名黄山,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造成黄山地名错位,“皖南处处皆黄山”,每年误导游客数十万,南辕北辙,弯弯绕,打乱了游客的游程安排计划,耽误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减少了游客在黄山的游览时间,影响游兴,游客对此怨声载道,叫苦连天。这种不讲诚信,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以欺骗游客、损人利己来发财的行为,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怒斥为“没有公德”。严重侵犯最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是一个违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突出典型,严重违背了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这叫什么“打黄山牌”,什么发展大旅游?

    (2)破坏了世界遗产黄山的真实与完整。 (大)黄山市为追求高额经济利益,在黄山核心区内大搞开发建设,成立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为提高房价,追求利润,大建豪华宾馆、饭店,大建水库、水厂,铺设供水管道,开山炸石,筑坝截流,凿岩挖槽,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又因大建豪华宾馆,增加大量常住人员(工作人员)及其生活没施,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使一个仙境般的世界遗产地变成了繁华闹市,出现了黄山有史以来的恶性循环大破坏,严重损害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的真实性、完整性,严重背弃了中国政府对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承诺。不能将一个真实完整的黄山传给全人类的子孙万代,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的信誉,这又叫什么“打黄山牌?”

    (3)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地名与管理体制,使行政管理幅度过大,层次过多,给国家财政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黄山风景区十年(1988-1997年)的税收才6000多万元,而绩溪县、黄山区、黄山市三地增加的车旅费、汽油费、接待费就超过3个亿!大黄山成了大浪费的无底洞,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利益。这难道是“打黄山牌?”

    (二)毁灭了优秀传统文化,不利弘扬先进文化

    (1)赫赫有名的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代表之一。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文化的地名载体消失,历史中断,徽州文化名牌也随之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损失,全国一切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1997年3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说:“徽州改为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2001年5月,***总书记视察黄山后到徽州各地参观说:“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1年9月15日)。没有徽州地名,如何弘扬和世代相传?怎么能打出徽州文化名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打黄山牌”难道就要取消徽州牌?

    (2)歙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法律规定,必须保护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布局的完整性。然而1987年,有些人竟然把歙县一分为二,新成立一个(大)黄山市辖的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历史上徽州是一府辖县的范围,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而今却缩小为一个仅辖一镇七乡的小小县级区,这对徽州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的嘲弄,引起所有徽州人民的强烈不满。另外,划出去的这个地区有徽州民居博物馆、宝伦阁、古塔、新四军兵站等重要历史文物和古迹,是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分割,显然违反了国家文物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布局完整的规定,大大降低了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价值,引起歙县上下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难道“打黄山牌”就可以如此胡来,不顾法规?

    (3)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徽州的名字就是来源于绩溪县的徽岭、徽水、徽村。绩溪的徽菜、徽墨、徽商、徽州民居、文化名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屯溪仅57公里,而1987年却无视绩溪县18万人民的意愿,一夜之间划给了远离143公里的宣城地区,激起了极大的民愤,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顾民心?

    (4)特色是发展旅游的生命,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原徽州地区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特色,地域达一府六县,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方;黄山是一座只有 154平方公里的山岳名胜,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是全国、全世界风景名胜的代表,黄山与徽州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特点和内涵,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特色全无,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千古笑话。徽州之名的消亡,不仅是当地,也是安徽、中华民族、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计这笔巨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后果?

    (三)严重束缚和阻碍了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两山一湖地区)和徽州地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安徽主要风景名胜资源。三者地理位置集中(黄山、九华山直线相距40公里,中间夹一太平湖),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如在行政上进行优化组合,三者合在一起,将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而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放在两山一湖之间的黄山北大门,不但能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可带动整个皖南地区和安徽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1987年却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改到远离黄山南大门的屯溪,远离两山一湖,这种本末倒置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严重失衡,使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无法实现,也使两山一湖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无法发挥。

    (2)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由于总有那么一些人极力阻挠山上(黄山风景区)、山下(黄山区)合二为一,使黄山成为黄山区境内的一块“飞地”,结果严重制约了黄山区牛产力的发展,导致闻名世界的黄山坐落地——黄山区成了贫困区,成为安徽省扶贫攻坚目标。为保护黄山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又受到黄山因发展旅游而带来污染危害的黄山区人民得不到黄山旅游发展的利益,靠山不能吃山,全区16万人口,竟有1.5万人外出打工谋业,5000多人人均收入在730元以下,这种山上山下分割,责、权、利极不统一,极不公正的管理体制,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天下不公,莫此为甚!冤比天高,以此为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明确指出:维护好世界遗产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世界遗产的生死存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只有维护好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他们保护遗产的积极性、责任心,这是任何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侵犯世界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利益就是侵犯全人类的利益。专家还明确指出,目前的黄山行政建制导致黄山与黄山区存在极不公正、极不平等、极不正常的关系,对保护黄山遗产极为不利!难道这就是“打黄山牌”应产生的后果?这叫搞“大黄山”?

    (3)大黄山市并没有大发展。原徽州地区是一个大山区,山区农村经济占绝对优势。改为大黄山市后,大黄山市的整体经济水平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处于安徽省末位。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全省倒数第一,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大黄山市(3区、4县150万人口)的总产值竟然和邻近的资源贫乏、只有36万人口的宁国市相差无几。最近新华社记者在黄山市广大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大量事实有力地揭露了黄山市一些领导的谎言和虚假政绩:到2002年黄山市特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共6万人,比 1997年末多27f人,黄山市4县3区中有3个县是重点扶持的贫闲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脱贫的休宁县到了90年代中期又返贫了,巾重点扶持的贫困村比以往增加了20%。安徽省三个不通公路的乡全在黄山市,不通柏油路的乡镇占了安徽省近一半……铁的事实证明,当初提出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纯粹是骗人的鬼话!这难道叫“打黄山牌”?人民的意愿岂能置之不理!“三个代表”岂能挂在嘴上?拨乱反正更待何时?

    对于上述严重弊端,当地人民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呼吁上访,一致要求尽快纠正这—重大失误,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全国广大旅游消费者和新闻舆论界多年来一直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实现“两个恢复”。然而(大)黄山市的一些人对人民的意见置之不理,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答非所问,我行我素,惟我独尊,以虚假的成绩掩盖弊端,非但不如实向上级反映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反而压制广大干部群众向上面反映真实情况,并且以莫须有的所谓带来不稳定,破坏大好形势来威胁要挟上级领导,百般抵制,以图维持现状。

    大量事实表明,他们高喊“打黄山牌”是假,骗游客的钱、掠夺黄山的钱是真;他们打着发展大旅游的幌子,把全人类全民族共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据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一个局部地区所私有。确实,十多年来,黄山市府驻地屯溪是发展了,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黄山区(原黄山市)的发展而发展,以误导游客、牺牲游客的利益而发展,以破坏黄山世界遗产的真实完整而发展的。黄山门票、食宿费的大提价就是明证。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赚钱,不顾公德,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只顾局部和少数人眼前私利,不顾国家,不顾子孙后代的所作所为为广大人民所不齿!正义何在?公道何在?任凭他们华丽的词藻,高昂的口号都掩盖不了他们的狭隘私利!孰是孰非,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明白得很!人民不是白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气愤地说:“我们还没有得老年痴呆症,我们还有判断分析能力,我们还能分辨真假是非黑白!”“难道我们政协委员提出恢复徽州,就是破坏稳定?破坏大好形势?” “难道800多年历史的徽州能改成黄山,而才十几年的大黄山市就不能改回徽州?” “搞了20多年的全国性的人民公社都改掉了,都没有出现不稳定,而恢复徽州就会出现不稳定?稳定谁的利益?”目前这种真正在败坏中国***和政府形象,败坏邓小平同志形象,由少数人炮制出来的、为少数人所得利,被少数人所利用的、侵犯最广大人民利益、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民不拥护!人民不赞成!人民不高兴!人民不答应!如果任其旷日持久拖延下去,国家赔不起!人民赔不起!***的声誉赔不起!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4:32 | 只看该作者
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之五(2009-02-23 08:24: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5、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关于黄山市世界公园的批示

    一九八六年七月,万里副总理就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五十多位著名人士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作了重要批示:

    “请叶如棠同志认真研究这个建议,我认为是可行的。如何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法律管理,请与安徽省委省政府商量办理。”

    附: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五十多位著名人士联名给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如下:

    我们看了一百零五所大学部分教师向全国发出的倡议:“全面援助和加快建设未来的世界公园——黄山市”,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好事情。

    在人类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精神生活所必需。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迅猛发展,到本世纪末,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地处安徽省皖南中部的黄山市集自然景观之大成,在直径五十公里范围之内,聚集着耸立云天的万千奇峰怪石、无数的流泉瀑布、浩瀚飘渺的云海、千姿百态的苍松、如同翡翠的十数万亩面积的太平湖、数不清的宁静幽深的湖汊港湾、引人入胜的地下溶洞和星罗棋布的桃源般的农村风光,景观的奇特、典型、丰富、变化、集中以及环境的清幽、没有污染的宝贵条件,均为世界仅有,这是人类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块得天独厚的风光宝地具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途。

    黄山市建设成功,对外,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促进我国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对内,是人民游览、疗养、度假的好地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好场所。为此我们建议:

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进行重点建设,请有关部门协助黄山市搞好黄山、太平湖、樵山神仙洞综合统一规划,建设黄山机场,尽快改善内外交通,增加和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充分发挥这个地区的天然优势,为中国人民造福!为全人类造福!

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汪  锋、贾春旺、卢嘉锡、阳翰笙、

廖沫沙、沈从文、刘海粟、叶恭绍、于若木、于光远、王朝闻、李可染、

黄  胄、张瑞芳、谢  添、白祖诚、吴传钧、侯仁之、乔加钦、何礼荪、

吴济铭、张道一、侯  颖、王慕曾、鲁  光、李玉英、叶  进、陈传康、

傅东升、周  政、戴魁一、王立纲、管泽良、王立东、张立钧、周有光、

张允和、王正仪、岳  仑、刘力上、俞致贞、李觐枢、向锦江、汪坤仁、

陶逸钟、张兆和、何重义、金  铎、杨国枢、李凡夫、张平和、岳宁岪、

何君悼、陈中伟



    附:费孝通、刘开渠、叶恭绍等六十多位著名人士联名给党中央、国务院

建议如下:

    爱我中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公园——黄山市

    一九八六年,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五十多位著名人士给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进行重点建设”,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等国内外许多报刊发表以后,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随后,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等一批专家组成考察团到黄山市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了黄山市完全具备建成中国特色世界公园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在振兴中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提出这一建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公园,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地位;有利于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声誉和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吸引海内外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满足海内外人民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对海内外进行统战工作;有利于为国家创收更多的外汇,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

    为了把这一美好的建议付诸现实,我们向国务院建议:

    一、坚决贯彻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设立黄山市的批复,将黄山市和黄山管理局合并,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以利于黄山市境内的黄山、太平湖、樵山神仙洞三大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开发;以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

    二、由于黄山在国内外名声很大,黄山市应为省辖市,加强和提高黄山市的政治地位及管理功能,以利于资金和人才的引进。

    三、由黄山市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成立黄山市世界公园规划办公室,尽快制定黄山、太平湖、樵山神仙洞统一开发规划。

    四、建议国务院把这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创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资金来源除国家统一规划扶持外,可倡导我国人民、海内外侨胞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的世界公园——黄山市”的爱国活动,以早日把黄山市建成世界公园,造福全人类和子孙万代。

费孝通、刘开渠、叶恭绍、童小鹏、吴作人、胡洁清、郭兰英、王  磊、

杨天放、陈鼓应、杨兆麟、朱屺瞻、董寿平、白雪石、齐  越、杨春霞、

刘长瑜、游本昌、沈健瑾、孝朔望、 梁树年、周怀民、刘凌沧、徐庶之、

卓  然、王康乐、肖淑芳、王  彦、韦江凡、张加洛、丁嘉莉、万兆元、

李问汉、杨萱庭、老志诚、朱志良、紫  非、余迪延、计叶荪、李维勤、

朱  布、王  森、方  丁、刘  诚、丁井文、王  农、郁德水、戴志国、

李国兵、孙永学、贺亚生、龙黔石、薛滨生、蔡小桢、张德义、周  路、

郭大有、杨振东、雾中人、俎庆云、吕海滨、樊  楣

    ——以上为县级黄山市期间所发生的事情,那时的情形天上是红日东升、阳光明媚,地上是繁花似锦、凝心聚力,加之万里同志的批示与诸多专家学者的建议,黄山市的发展可谓扬鞭催马日新月异,前程真是无可限量。也就因为这样的火红形势惹得原徽州专区一些人的红眼病,他们便使尽手腕,对外实行打压,对内制造矛盾,最后将徽州专区驻地屯溪改为省辖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原黄山脚下甘棠的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改为黄山区,两者相距124KM,形成三地同名(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三区四县(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祁门县、黟县、休宁县、歙县)都戴上“黄山”的桂冠,皖南处处皆黄山,真正黄山无处寻。海内外游客游览黄山团团转,真假黄山分不清,吃尽了折腾苦。遗憾的是谁能了解民情?谁能做到以人为本?

谨以此文以飨读者了解内情。

黄山赤子

二OO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4:42 | 只看该作者
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之六(2009-02-23 08:28: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6、CCTV.com [新闻会客厅]谢凝高:半生奔波为"遗产"

消息来源:CCTV.com2007年12月10日22:40

网址为:  http://news.cctv.com/china/20071210/107992.shtml

李小萌:位居"国家风景名胜区事业突出贡献奖"首位的就是谢凝高,他是今年12月初在建设部召开的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上,被建设部授予这一称号的。

今年73岁的谢凝高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几十年来他跑遍了二百多个名山大川和数百个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更是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上,一直在为风景名胜区保护而奔走呼吁,他也因此被称作"现代的徐霞客"。

珍贵、脆弱、不可再生是风景名胜区的典型特征。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屋满为患",商业化严重,加上形形色色的非遗产建筑及新建设施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所有这些都让谢凝高深感痛心。

按照世界遗产的定义,现在盖的商业性服务设施都不是遗产,都是非遗产,而且影响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不允许的,因为这个遗产,这个作品就到这个时候为止,它已经完成了,我们要创造,我们另外有的是山,完全可以去创造,

(过去)黄山修水库,坝高51米,对风景生态都有很大影响。在黄山的索道,占这么多建筑面积,国外即使有索道,也是很少很少的,国外基本上不在国家公园里。这个步行道你看修得这么高级,也影响生态,一般步行道顺势而来,它用花岗岩的岩石一块一块,而且勾缝的,从生态上来讲,这一条步行道也影响了微小生物的通道,本来如果石头一块一块砌过去就完了,石头之间有缝,微小生物都可以动,还可以长出草来。

这种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好容易长的,有人说八百年,有人说一千年,所以这一棵松树作为我来讲要比几条索道的价值都高,索道很容易,人造,什么时候造,造一百条都有,谁能造出一个八百年一棵美的松,古老的松树?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错位开发,一个是性质定错了,我刚才讲的它是保护性的,国家所有的,展示性的,就像博物馆一样展示给大家看的。还有传世性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样一个性质。现在有的公司去开发,那就是公有性变成私有性了,性质变了,国家所有变成某一个集团或者某一些人私有了,保护性变成开发性了,展示性的变成经营性了,传世性的就层出不穷了,传给下一代,这违反公约的。我们国家级遗产就是国宝,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瑰宝,所以这样就不是一个遵守公约的,也不是遵守国家文明的,因为遗产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象征。

靠山吃山怎么理解,比如说我们历史上经济开发跟精神文化活动历来有矛盾,为什么历史上皇帝下圣旨保护?因为过去农耕文明时代开发的程度不像现在这么厉害,但是砍柴、砍木头、采石、打猎这都是农耕文明时代经常有的,所以这种就是一个经济活动,实物消耗,我采来就用、吃、住,不是一个政治文化活动,所以要圣旨保护。我们现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搞开发,搞赚钱,精神文化活动破坏,这样破坏,怎么去欣赏自然,你感到很美,现代的话叫做功能分区,古代的话叫做山上游山下住,山上游就满足你精神文化活动的需要,各种名山大川,各种各样的因为素养不同,追求不同,但都属于精神文化,不是到里头去砍柴、砍木头、采石头,所以这个山上是精神文化活动,山上游,山下住是消费的,我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这个是赚钱的,你靠山吃山,从这个角度来靠山吃山还可以理解,但你跑到泰山顶上去靠山吃山,那怎么行?它破坏了,别人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要功能就下降了,价值就降低了,所以这个完全可以处理好,不是不可以处理好。我指出像错位了,不但性质上错位,就是空间上错位了,一个旅游城市,消耗什么东西消费都在这里,这个处理好双赢了,上面的活动也好,上面的原作保护,只有原作的价值很高,吸引力越来越大,下面住在下面,经济收入也是越来越大的,是双赢的,你破坏了错位了,那就两败俱伤。

这个就是遗产,它是世界遗产,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我们几千年前中国的五岳和传统的名山,它是国家的象征,但是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可以登临,历史上就严格地保护泰山的形象,不准砍柴,不准捕猎,不准伐木,完整地保护,老百姓这个话,泰山头上不能动土,怎么能盖房子,怎么能破坏呢?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但是到80年代以后,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把泰山当作一个经济开发的对象,这就是矛盾的产生,因为保护对象,从泰山遗产的角度也好,从国外到国家公约的角度也好,从我们历史上的名山大川也好,它都是为精神文化活动和现在的科教活动服务,是个保护区,不是一个经济开发区,所以这一个矛盾就突出了,有的国家为了保护遗产,还特意限制登山,国外有的国家公约,因为这条路比较平坦,走的人太多,他故意把石头垒得高高低低,使这个路不太好走,有些人兴趣不大就不进去了,兴趣大的不受影响。这样来控制人,并不是说什么人都能去,这样它就不是成为一个自然美或者自然科学的博物馆,上去以后接着就有很多商店开到山顶上去了。

谢凝高:不是"徐霞客",因为我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比如说我亲眼看到的有六岁女孩子跟着她妈当天上下。我有一个老朋友,他是艺术家,戏剧评论家,他过去身体很不好,肺部咳血,他也是能当天上去当天下来。不能因为他照顾少数人,我们就应该修索道,因为索道破坏性太大。世界遗产要求保护是极为严格的,要保护它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世世代代传下去,而并不是我们这代需要搞经济开发就把它破坏了。

李小萌:这样的地方应该会面临着会被摘掉世界遗产这样的称呼的一个现状吧,未来可能会这样。

谢凝高:第一个是这样,批评,比如说大概五年、六年联合国派专家来检查,检查一次,保护得不太好的要批评。第二种就是说相当严重了,必须挽救,不挽救坏了,那就列入濒危名录,世界遗产濒危名录,比如要在几年之内要把它恢复好,该拆的拆除了,该恢复的恢复好,然后恢复世界遗产的名誉,如果一直破坏下去,那要取消了。

李小萌:现在有没有被批评的或者列入濒危名录的?

谢凝高:被批评的有,列入濒危名录的都有,我们国家没有,世界上有,有大概列入濒危名录三个,批评的我们国家有,有的批评相当严厉,就是旅游服务设施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批评很严肃。

李小萌:据您了解被批评的这些地方改进的力度大不大?

谢凝高:改进有,但改进不大,因为它并没有完全正确地理解世界遗产、保护世界遗产,怎么合理利用世界遗产,而使它世代传下去,它没有,现在仍然搞经济效益,搞开发。比如你要去检查,他也设计好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很不错的,没有问题,看了很满意。

李小萌:您也曾经被带着走过这种优选出来的路线?

谢凝高:但是我提出来,我不走那个路线,因为我了解,我说我从那边走,然后到高一点的山上,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搞了些什么建筑,搞了一些什么人工化、商业化看得清清楚楚。

李小萌:但毕竟当这些这么高级的宾馆或者是饭店建起来拆掉的时候是很大的浪费,在修建的时候现在的审批是不是越来越严格了?

谢凝高:现在开始严格了,但是这里我又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像这样的审批好多是地方政府先不报,建起来了再报,老百姓的话就是说先上车后补票,等于说先建了,然后去补票,补规划,补一个申报书,这种都很不正常的,叫我讲这一类违反规划、违反科学,也违反国家有关法律的就应该拆掉,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严格起来,因为保护有的就要严格禁止,有的就要严格限制,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改革我们的管理体制,就是要把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而不是由地方政府管,地方政府管了,有的地方政府的官员很好,我刚才讲的,做得很好。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做得不好,或者这一届做得好的,换届了那个人做得就不好了,这样就不好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直接管国家公园、世界遗产的,不是交给地方政府管。有的开头也交给地方政府管,但是有破坏。像韩国我去考察,开头也是交给地方政府管,但是破坏性很大,它60年代建立国家公园,这期间破坏很大,80年代吸收专家的意见,就成立国家公园管理集团,直接管理,而且管理集团的负责人是要总统任命的,这样权威性很高,不是一个为地方利益考虑。

李小萌:从我们国家情况来看,国家统一管理,现实吗?

谢凝高:这个下决心不难,我都提了建议,现在比如说有五六个部门管的,因为我们风景区,有风景区管的,有旅游部门的饭店,又有什么森林公园,又有自然保护区,还有地质,有的是重叠的,有的三个重叠,有的五个重叠,这样一些重叠,你把这样一些机构,中央管理,比如这个是哪个部管,这个哪个部管,这个哪个部管,凡是管遗产的把它统统都调集来变成一个国家遗产部,或者叫国家遗产司也行,小部也可以,这样可以直接管下面,不增加编制,就把管理人员调剂一下就行了。因为这几种都是属于公益性的,都是属于保护性的,都是属于国家所有,不是私人集团所有,都是传世性,一代一代要传下去的,这样一个性质相同的,然后在一个部里再分司或者处,这个协调去管理,这个不难的,我看因为世界好多也是这样做的。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4:56 | 只看该作者
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之七(2009-02-23 08:29: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7、事实胜于雄辩

    自1979年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说“把黄山牌子打出去”!至今已过去近30年了;1987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设立地级黄山市的宗旨是山上山下统一领导,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至今也过去了20年。地级黄山市成立后,黄山地区的变化怎样呢?是否达到当初设立地级黄山市预期目标了呢?

    应该讲有变化有发展,但也并非象“建市20周年”造势所说的,天上阳光明媚地上红旗招展,山上四季如春山下风平浪静,“山上山下统一领导”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了、“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了。往小里讲,山上山下、黄山与黄山市、黄山市与黄山区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和解决,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感叹: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倘若这20年光阴给予原县级黄山市,其发展势必规模空前、山上山下联动共赢、生态环保遗产瞩目、形象声望影响日益俱增。

    美好的初衷与愿望,为什么未能够实现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表现在不“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不去“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大谈脱离安徽加入省外之类;你搞“两山一湖”(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他们就搞名山(黄山)、名湖(西湖)、名城(上海)。你称“合(肥)铜(陵)黄(山)”高速,他把黄山的“黄”解释为黄山市屯溪的“黄”,不然为何合铜黄高速通车典礼要在黄山以南的呈坎召开呢?……。

    有人在太平论坛看到“流风”的贴子,感到惊讶。1、2007-11-6 16:24省县直辖,市县回归!还黄山和徽州的本来面目!2、2007-11-10 09:11 黄山区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当代中国行政区划的现状、问题及其改革(此帖2008-1-8  09:13被推荐至人民网强国论坛);3、2007-11-13 13:17讨论!真假黄山。这几个帖子,并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呀,都是事实,这兴许因为帖子反映了事实,而触动一些地方或人的某种利益或神经原故吧。

    幸好当地公安、文化部门的人,还没有将其酿成又一个“西丰事件”,头脑还算是比较清醒,知道事实胜于雄辩;而且时代毕竟不同了,如果还搞明朝东厂、清代文字狱、国民党的中统军统、前苏联的克格勃、“文革”中“左”的一套,那胡锦涛总书记元旦献词所绘的和谐前景,岂不要毁在他们这些人手中?

专挖黄山的墙脚,专拆黄山台柱,损黄山及黄山区之利肥屯溪之私。这些,大家可以看几个情况:

    1、黄山。世界遗产保护情况越来越糟:索道有增无减、山上建筑建设繁忙、迎客松送客松等的遭遇、玉屏楼慈光阁相继被烧、旅游股份公司仍在经营,风景名胜保护区变成了山上新城区、“皖南处处皆黄山,真正黄山无处寻”。让我们通过两则新闻就知道黄山的管理者在干什么?

    其一,2007年“五一”黄金周,安徽池州的九华山与往年似乎有点不同。山下的摊贩和售票员同时发现,今年格外热闹,游人络绎不绝,生意好,香火也是往年所不及,人们只当是天气好的缘故。黄金周结束后,池州假日办很快统计出数据:九华山在“五一”期间门票收入达到2798.9万元,同比增长225.8%。等安徽各地旅游数据出来后,又发生了一件让池州人兴奋的事情:九华山的门票收入首次超过黄山,逼近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与花山谜窟四个景区门票收入之和。无论收入还是整体规模,九华山过去一直落后于黄山,去年“五一”出现这样的情形或许偶然,但偶然背后一定存在某种必然。在这个“五一”之前,九华山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大的疑问是,池州旅游业发生了什么?因为,无论从比重还是知名度来看,九华山在池州旅游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一向被视为观察池州旅游业的晴雨表。

    其二、2008年伊始的元旦,我省有6个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万人。而九华山风景区自去年“五一”接待量首次超过黄山风景区之后,今年首个“小长假”再次延续其非凡的表现,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全面超过黄山。依据省假日办统计,今年元旦期间,黄山风景区接待人数0.94万人,门票收入104.51万元,双双实现翻番。但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4.5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1.71%;门票收入280.62万元,同比增长58.70%,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再次超过黄山。第一次可以说是偶然,那第二次是什么?

    2、屯溪。除航线铁路高速立体纵横外,摩天大厦等建设接踵而起,如,全国第三座环幕影院、国际一流的18洞高尔夫球场、具有国际水准的卡丁车场、莲花新道和玉屏新道、松柏乡村俱乐部;在屯溪受托管理、收购、兼并破产企业;同时参与开发休宁县齐云山景区、与上海锦江集团联合成立“锦江管理公司”、参股长春净月潭娱乐有限公司、收购并控股了合肥四星级东怡酒店;托管了亳州黄山饭店、内蒙古和林格尔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烟草职工黄山疗养院;还出资1亿元人民币参股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黄山区。四门受黄山水患无穷无尽、毁田毁地毁路毁村庄;当地领导无偿划拨13万亩(含汤口)属黄山脚下人民集体所有的山场资源;为保护黄山松,建设防治松材线虫病工程,又划出37万亩林业用地,砍伐松树20万立方米,林农损失惨重;中央与省下拨资金人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等。至此,本当富裕的黄山区成了穷困扶贫对象。

    仅几个情况便一目了然,无须多说。记得80年代初,黄山的领导为争取上索道项目,在《人民日报》上宣传“山上游、山下住”的理论,20年过去,索道建了,山上的游人更多了,为了满足一些人得到需求,还得在山上建索道,还在建楼堂馆所,还是搞山上游、山上住;再如作者“问天”所说,“我们看到黄山大门口竖起了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许多黄山的领导干部还在名片上印有世界遗产的标记,可见大家都是很喜欢这个招牌的,但为什么又干着破坏遗产的事情”呢?你想财政独立,你要单立门户,对不起,他们就卡你脖子,勒你裤腰带子,摘你的帽子。所有所有,如此言行,中央与省的预期目标能达到么?把世界顶尖级的瑰宝黄山交与他们去掌控,人们放心吗?

    事实上,他们在黄山问题上敢无视社会舆论和专家学者的呼声,只有他们敢“砸”黄山的牌子,也唯有他们砸了而无人问津。老百姓说得好啊,黄山是世界唯一,破坏了它,就不仅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也是砸了子孙后代的饭碗,谁也补偿不了,是要成为千古罪人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6 21:01 , Processed in 0.1053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