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0 14:3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一晴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遭遇寒冬,老栗早几年就有这个忧患。我在2006年与老栗的一次聊天中他就提出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红火是一阵潮流,很快就会过去。很多人担心这次遭遇全球的金融海啸,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元气大伤甚至再也达不到过去的程度。

本该功成身退的老栗,在这样危机重重的时刻又提出了“发展原创艺术品低端市场”的概念。艺术市场由少数人以资本操控最终可能给艺术市场带来致命打击。艺术品应该回到它本身最初的价值,购买艺术品的主力人群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投资者,这样才能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低端艺术品市场在社会上一直是存在的。老栗自己也曾在潘家园买过几百块钱的《大家庭》的仿制品送给张晓刚。而且低端艺术品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老栗提的这个概念重点是“原创”,以此和“行活”划清界限。中国人购买艺术品的心理主要有三:审美、送礼、投资。而原创艺术品不一定是符合消费者审美习惯的,也不一定是知名的,更不一定是具有升值空间的。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讲,中国人会不会支持原创呢?中国原创电影和音乐的困窘能说明什么问题吗?老栗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优良的文化基因上,但即使在具有相当高文化水平的古代社会,也仅仅是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玩赏购藏“原创”艺术品。当代文化呈现庸俗化的趋势,贝多芬的音乐被“老鼠爱大米”代替,张艺谋的《黄金甲》大赚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票房惨淡,这些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原创艺术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但不见得是一种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价值。从纯消费的角度看,中产阶级可能每年花一千块钱买一双流水线上生产的鞋,但不可能每年花同样的价钱买一张纯手工绝不雷同的画。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精神需要是排在物质需要之后的。我们怀着孩子般天真的梦想,以为中国人能够即使吃不饱饭也要听歌剧,这是不现实的。艺术市场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践踏物质生活而献身于精神生活。那种创造美、实现美的人生并不属于大众。让大众成为艺术品的终极买单人似乎还是很“乌托邦”。

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期,总是要有人出来给人以希望。饭是要吃的,艺术是要搞的。饿着肚子搞艺术的人也是有的。艺术界大家都知道,政府不会来“救市”,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救世”。要活着就得靠皮实。上一轮经济浪潮捧红了的一些艺术家也不要杞人忧天了,偷着乐吧,只是别再以为自己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史了。没搭上上一班列车的人也不要患得患失,机会永远存在,只要你不放弃。

艺术品市场的变故为艺术品复归其本位创造了条件,也为越来越“江湖”的艺术界重新洗牌创造了条件。即使是寒冬也总有人熬过去。

不管怎么说老栗的愿望是好的。这世界变化太快,谁又预测得了将来呢?上世纪90年代,方力钧、岳敏君们还是穷光蛋。21世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中国人的家里都摆上一件原创艺术品也许不是梦。最后我问老栗,2009年宋庄会不会缩水,杨卫说宋庄将有三分之一的艺术家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老栗回答:那也很正常。

  Е 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20:57 , Processed in 0.1049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