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策展人开画廊,为何?

[复制链接]
匿名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8-7-20 17:22:31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迅速资本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让画廊仅在10年多的时间里已由1990年代的边缘地位,上升到艺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与西方由200多年才形成的博物馆、画廊、策展人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体制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画廊操控下的策展人制度名存实亡:中国没有健全的博物馆体制为策展人提供研究平台,有些人在国内只要能给画廊拼凑出一个展览,就称其为策展人。这样的现象,实则有悖于西方以学术为本体的策展制度。2.画廊机构不够专业,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画廊还主要以卖画为最终目的,在中国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画廊有必要梳理艺术家作品,为收藏家提供系统化的意见,在这点上,中国画廊所起到的作用远不及国外。3.艺术价值取向受到商业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些人抛开艺术史的观看角度,主要以眼前的商业价值衡量艺术品价值以及就此判断艺术家的好坏。
        
        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不健全。比如,画廊根据商业经营策略对策展人的工作有所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策展职能被异化,出现了“学术”为商业服务的现象。而在西方艺术体制中“策展人”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西方的展览制度就是以策展人为中心的制度。在中国,从1990年代开始,批评家与策展人之间的身份转换成为批评家的一种自觉选择,90年代可谓是策展人的时代。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化,商业价值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策展人也因中国策展人制度的畸形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被市场左右等原因,丧失了1980年代的强势话语权力。在此处境中,一些有想法的策展人开始从事画廊经营。近几年,由策展人经营的画廊:如北京公社、U空间、朝艺堂,出现在画廊界。
        
        “北京公社”由冷林创立于2005年5月
      ,2006年由草场地搬于798。前后做了十多个展览,这些展览都为冷林所策划。当记者提及为什么开画廊的时候,冷林说:“我没有展览做,就自己开画廊做展览了。”由皮力主持的位于草场地的“U空间”,着重策划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当说到“不想为画廊做展览”的缘由时,皮力表态:“策展人不应该与画廊合作,所以我不做策展人了,踏踏实实得做自己的商业画廊。”位于亚洲艺术中心旁边的“朝艺堂”容易被人们忽略。它是张朝辉的艺术资讯公司的办公室,也展览经营艺术品。张朝辉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独立策展人做得很累,不爽快。”
        
        策展人开的画廊已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觉范围,尽管他们没有大力宣传画廊以及发布展期,甚至,画廊常常大门紧闭,但由于策展人的名气,画廊的动态很受圈内人的关心。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这些策展人做画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曾经历过失败,比如U空间之前尝试做过基金会制度、非赢利制度,但行不通。现在U空间转变成商业画廊的性质,引入了代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收藏家档案。对于画廊这个新兴行业,国内的大部分人可谓都是新手。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明显得看出:策展人开画廊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代能为中国画廊业体制建设添一把薪。但有着专业学术理论为指导的策展人开画廊总比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经营画廊要好得多吧!
        策展人的工作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类人,他们顺应了时代,成为艺术发展的必然衍生物:之前以批评家身份自觉兼顾着策展人的工作,现在,一部分人又扮演了画廊经营者等角色。在推进当代艺术发展的需要下,策展人们为自身选择合适的事业之时,也为其所从事的艺术行业增添着新的血液。在中国艺术体系初见雏形的今天,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方法,然而中国的艺术机构应如何发展?怎样摸索出符合中国现实的画廊操作方式以及完善艺术体系中内在机制的建设?这些问题是需要多方力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付出努力。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9 11:18 , Processed in 0.1071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