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8|回复: 0

吴冠中对话陈家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7年7月9日   地点:北京方庄吴冠中寓所                          
     
   吴冠中:你画得好。我很早就注意你的画了,那是在十几二十年以前,我去上海新锦江饭店,大厅挂着你的一张画,当时我就觉得眼前一亮,印象很深。因此特别留意了一下名字:陈家泠,至今还很难忘。
    陈家泠:谢谢您的关注。我是浙江美院毕业以后分到上海工作的,上海这块地方相对比较开放自由,心态上无拘无束。其实土地是有它的重要性,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留在浙江美院不知道是如何一番前景,也可能没有现在的画法了吧。
    吴冠中:如果你留在那里说不定就更加厉害了!(笑)
    陈家泠:我觉得艺术创作有时需要远走他乡,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而后可能会“种”出新的品种。比如现在在北京发展得好的艺术家,不一定就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同样,在艺术创作上,新想法和新风格的创立是很不容易的。我早期进行的一些国画风格上的探索,可以说是一种变异。把线条、用墨、块面等等点、线、面的东西用中国民族的元素体现出来,让人觉得别开生面。
    吴冠中:是的,我一下子就能从你的画中看到你想表达的东西。我今年88岁了,我体会艺术就是美的享受,美的文化,美的世界和美的意境。这种美育文化是德育也不能替代的。艺术的美好是一种境界,是能够感化人心灵的。我们美术工作者其实要搞得是这种工作,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从事的已经不能算是美术工作的本质了,本质工作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比如说,有些人就是以画得像为目标,但是照相机发明以后,现实主义就不行了。因此,真正的绘画要有“心灵”,要有感受,要有感情,要表达。然而你要把心灵的情感用视觉形式和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这个创造性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面的方法可以说无处可寻,唯有开创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绘画精神才是第一等重要的。因此才要想尽办法不择手段把你内心深处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挖掘出来,用视觉形式表现出来。你看你的这幅《轻灵》,空灵得很。远近的内容很呼应,大弧线小弧线,圆点,圆中间把空间部分挤了出来,好像很窄又好像很大……你看,这个干的和湿的效果很有味道,很多人搞不出来,你这一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尝试,很早我就注意了。
     陈家泠:谢谢吴先生对我作品的评价。我在国外开了很多画展,在中国这次还是第一次开展览。我这种画过去也是不易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东南亚,香港人、国外人很喜欢接受我的作品;国内的人却很矜持,经过20年之后到现在他们接受了,这也是有个过程的。
    另外这些和文化层次有关系。西方人的审美层次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他们受良好的启蒙教育,看得也多,很多东西他们能看懂能欣赏。而中国的文化层次结构是这样的,过去一直是少数人有文化,大部分是农民,农民的层次与素质相对欠缺,有文化的中间力量很薄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扩大这部分人的审美文化层次,普及后大家自然会有眼光、有水平来欣赏艺术。不知道您有没有体会,您的作品在当时只有少数国人欣赏。
    吴冠中:别说欣赏了,打击啊,骂啊。外国人要比我们中国的老糊涂懂得多,他们懂中国画,毕加索懂齐白石!
     陈家泠:我记得在七十年代,香港万玉堂当时很多人很欣赏您的画,包括外国人和中国人。在当时他们已经达到这个程度。因此这其实是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要过15年20年后,到现在,欣赏的人就多了。这说明时代在前进,老百姓的审美层次也在提高、在发展、在变化。
    吴冠中:是的。但是真正对美有感受的人还是不多,适合搞美术的人真是凤毛麟角,所以现在的美院招生招不到什么人,真正能够学美术的人很少很少。
    陈家泠:这也是目前的一种现象,那么多人学美术考美院,有好的地方,不管将来有没有成就,至少得到了普及,而且越普及越好。但是有个问题,他们为了生活生计去学美术是不能达到一个高度的,普及是有了,高度没有。
    吴冠中:学艺术是要“殉道”的。
    陈家泠:我的老师陆俨少那时就说,学画要有殉道者的精神。吴先生、陆老师的这种理念其实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教育,现在的学生真正有志向的,想做一番成绩的在思想上必定要有殉道者的精神。正所谓艺术至上。
    吴冠中:这条道路确实很曲折,我的亲戚朋友有小孩想立志学画来问我,我劝他们先学好文化课,千万不要从小学开始拼命培养艺术家。我劝他们不要学。但是对于已经进来的学生呢,我和他们说,既然你们进来了那就只能修道了,就当进了修道院了,是吧。
    陈家泠:一进美院,精神上是修道院,生活上是兵营,不严格训练不能成才。我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是个好时代。我是58年进学校63年毕业的,那段时间很有利于我们修道。正好政治运动的末期,反右结束,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所以那个时候整个气氛比较适合学习。那时在学校不能谈恋爱,都住校又没有电视,像潘天寿这样的老师又严格,因此除了自己用功,没什么可做的。现在的学生不一样了,诱惑太多,社会活动也多,有时候经不起诱惑,这样对修道不利,所以现在看来那时倒是好时代。
    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也有区别,现在的学生不听老师的,那个时候的学生把老师当成父母看待的,我这方面受到老师影响比较深,潘天寿先生教育我们:画画要淡泊名利;陆俨少先生也教育我们:画画要有殉道者的精神。这些教诲都要紧记心里的。这点对我们慢慢的发生了作用。文化艺术都需要有寂寞的精神。
    吴冠中:在目前的创作中要创新就不能避开这个问题:如何看待传统?一味摹古是不是好?古代的东西留传至今当然好,但是都过去了,早期临摹是有助于学习,但是一直拘泥于临摹就不对了,创造性在哪里?属于你自己个性的东西在哪里?所以传统要看你怎么学,学得不好反而害人。现在有种风气就是回到传统,而反复强调古代传统。爷爷的东西是好,不能老靠着爷爷的东西过日子,儿子不必像老子。要学习没错,但是老学老学没有创新,时间长了就成了抄袭,等于近亲结婚的产物,抄袭到后来就自我抄袭,悲哀啊,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一定要懂得要跳出来,这就是新陈代谢,老的终究会衰老灭亡,明白科学的发展是重要的。由于我们的科学落后,艺术上也落后。有这种观点:抢救民间文物比创新更加重要。我觉得这个提法本身很荒谬,国家民族的强盛都依靠创新,不创新,日子怎么过?对于传统的老东西整理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创造。
    陈家泠:这就是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
    吴冠中:对,笔墨等于零。东西好了,笔墨就算成功了。我喜欢京剧,喜欢周信芳。你看周信芳倒嗓了以后,以更大的努力,更加集中精力开拓前进,面目一新,形成了麒派。这就是不择手段!
    陈家泠:换句话说,只要东西好,结果就好。
    吴冠中:是的,所以一定要培养个性。那个美国汉学家、艺术评论家高居翰,悟性很高也很爱好中国文化,一次他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着那些高高挂起的油画真是非常亮堂,看的人很多;而看到中国的那部分后发现颜色又灰又暗,看的人也很少,他心里很难过,他是替中国难过。所以中国画必须要改革,我们封闭的时间太久了,五千年是光荣的,五千年也是倒霉的,五千年老了,太老了!需要靠智慧的创造,一切方法手段都要拿来表现新东西、新精神。
    陈家泠:所以说叫推陈出新。这方面是需要有人带头呼吁、启发、影响和引领的。我一直认为民族英雄是多方面的。象岳飞、文天祥,他们是在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奋勇抵抗使得国家不走向灭亡的民族英雄。在文化上也是一样的,回忆当年,那时候都讲中国画是老一套,有人居然站出来讲中国画不科学。但潘天寿先生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没有传统就等于没有文化,没有传承的国家是得不到尊重的,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一定要继承和光大,才能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受着他思想的鼓舞,当时我们都以民族自豪感来努力学习中国画。在泊来文化的轰炸下渐渐丧失传统精神的文化危机下,是潘先生挺身而出呼吁启发,他是那时候真正的中流砥柱!相反,您刚才所说的老在传统里不发展不创造,睡在五千年文明的摇篮里,过分沉溺于文化古国的历史中而停滞不前也可能导致灭亡。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时间段里,您起来影响和引领了一代人,不断致力于推进文艺的上创新,在光大中华文化方面您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吴冠中: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确是落后了,不是说过去不好,是这条路再这样走下去是走不通的。
    陈家泠:过去是好的,传统也是好的,但是那是前人的好……
    吴冠中:是爷爷的好。
    陈家泠:是爷爷的好,不是我们的好啊。比如,古代房子是窑洞,然后变成了砖木结构、砖瓦结构,现在是钢筋水泥玻璃的时代了,你再回去住窑洞是不习惯的。我们要创立建构在钢筋玻璃时代里的审美和视觉享受。科技进步了,绘画怎么能不进步呢?与时代同步不是随口说说的。
    吴冠中:新感情要用新的表达方法。古人的笔墨方法是用来寄托他们的情感和愿望的,不是表达我们的感情和审美的。每人性格不一样,感情也不同。每个人都要发明创造。
    陈家泠:其实这是个理念问题,一种是都去临摹而无人创新创造,另一种就是您说的是每个人去发现去挖掘。如果每个人都去发明创造,时代不就推进了吗?发展就快了。抱残守缺的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创新的时代了。
    吴冠中:是相同的,是有共性的,时代共性。
    陈家泠:过去我们是优秀的,但是还是属于乡土性。现在的时代是开拓性,空间全球性,信息时代。
    吴冠中:有人用中国的方法来画讲了个故事。是浙江美院的一位老师,也是有问题的老师吧。有人拿画给他看,他看了以后说:你的画画得很好,只可惜不是中国的方法,不是国画的方法。因为这个笔墨不是中国的笔墨,这个方法不是中国画方法,他就这样简单的把中国画孤立了起来。这样画是中国的,不这样画就不是中国的,把中国画牢牢的圈在了围墙里面,这样是中国画,那样就不是中国画了,圈起来而后永远打不开。所以我的意思是要拆掉围墙,什么方法都可以进来。这是思路问题。
    陈家泠:对,如果思路不打开,永远就是原地踏步。原先我们走路靠步行,然后发明了自行车,轻松方便还节约时间,后来又有了汽车,火车,地铁,飞机,你不要坐吗?你认为这个不是传统?这么说起来走路最传统了。其实不是传统不传统的问题,最终效果是起决定作用的,只要达到效果传统或者不传统都是可行的。其实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传统的意义,换句话说,传统本身就是创新。就中国画的构成来说,你看那真山真水不是这样的,因此传统本身就是创造,是前人日积月累的创新。比如中国传统讲的是“气”,其实就是生命状态。“气”一流通,空气就新鲜了,人就健康了。所有道理都是相通的,传统里面就是讲得这一套。有些人虽然讲传统,但是对它不甚了解。
    吴冠中:根本不了解。其实能够注意到这些的人很少,就象能够让我注意的画也很少。很多展览,拍卖,请我去看画,真是一张都看不中。回头来看你创作中的衔接、创新都是很用心的,真正用心在画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
    陈家泠:刚刚你说的为了达到境界达到你需要的美,可以不择手段。我也是这个观点,为了达到心里的这个目的,任何手法都能用。文学上是如此,艺术上是亦是如此。
    吴冠中:预祝你的画展成功!画得好的人,一定会成功!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8 17:24 , Processed in 0.1067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