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 羽专题]

[复制链接]
411
发表于 2005-2-13 22:18:38 | 只看该作者

[韩 羽专题]

再看韩羽的画儿
梅墨生
  
前言后语
   
  偶然接到韩羽先生的电话,他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集作序。我何人哉?敢承此错重之任?但再三推辞,竟不获韩羽先生的批准,只好领命,然而心存惶恐。心存惶恐也就是心虚,我的心虚是有来由的。其一是,韩先生画儿画得好,画得与众不同,自成格调,想说到痒处痛处快处不易。其二是,韩先生文章写得好,写得简约精警,质朴有味,不落繁冗俗套。其三是,韩先生是名家,为我素所尊敬,说"坏"则犯唐突名家的过失,说"好"也是不容易的,有时对于自己喜欢和推崇的东西反倒不敢赞一辞了。有如上三个原因,我这晚辈真正是觉得"心虚"。
  不过,只"心虚"是交不了差的,于是乎自壮起胆来。办法是借古人的说法。古人不是说:"人到万难须放胆"么?那好,我被韩先生也"逼"到放胆的地步,只有放胆去说一通,至于说得如何便无把握。反正我有了说的权力——这权力是韩先生给的——这年头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就滥用一次权力吧。想到这儿,心虚的我,胆子大起来。如今不懂而敢瞎说的人不少,多我一个也算不了什么。
  说韩羽先生是名家,实为实言。他阅历丰富,热爱艺术多年,自《三个和尚》动画设计一举成名,至今享誉不衰。先生交往者,多为文化艺术界名人,相与风流,各成气候。特别是近年,韩先生以犀利活泼之笔写了不少耐人品读的随笔,影响日盛。当今的画家,能为文者少,能为可读之文者尤少,至如能写出韩先生那样的妙文者则寥寥,是故,韩先生的名家是名实与归的。我爱好文学,但素无研究,没资格在这方面多说。可是不得不说几句,是因为我认为没有韩先生的文,也就没有韩先生的画,韩羽的人、文、书、画是浑然一体的,彼此相借力,借力打力——是太极拳;彼此相通,互相化合,是盐入于水而不是油入于水。宋代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画继》)韩羽先生外憨朴而内慧秀,不以文饰而得文心,实有别于一些浪得浮名者,置诸"文人画"中亦为翘楚。
  韩先生的诗,我未得而见,韩先生的文,读过不少,既喜欢又佩服。韩先生的书法,我以为是"书法之';别调';",这是我数年前在《现代书法家批评》中的看法,今仍其旧。他的书法,不衫不履,俯仰自得,浓枯变化,属于自由表现派,但自由而不逾矩,表现而不做作,完全是笔气的自然流露。衡之以法度,或不算严谨,若赏之以意趣,则是妙趣横生,别具天倪,或有拘守法度之书法家之书法所不能梦见的佳妙处。自古以来,"正统"与"别调"相映成趣,风采各具。我对韩羽书法作如是观,不知先生是否认可。
  韩先生的画,当然最有说头。数年前,我写过一篇《看韩羽的画儿》一文,提出他的画"是中国画里的漫画,是漫画里的中国画。"我还说,中国画的历史传统中绝不乏"漫"的表现,夸张、变形、幽默的艺术手段从原始绘画直至文人绘画、民间绘画皆有之。可以说,从宋之梁楷、石恪、法常、龚开、易元吉,明之陈老莲,清之八大、罗聘、虚谷,近现代之丁衍庸、齐白石、关良、丰子恺等等绘画中,莫不弥漫着一股"漫画"精神,那些或夸张、或变形、或传神、或幽默的艺术手法,荡漾着中国人的智慧与狡狯,散发着人性的温情与谐谑。我不敢说这种洗练传神、简约幽默、夸张变形的表现便是中国画的"正统",但是我敢说,这种种表现手段或构思匠心,一直是中国画的法脉与优良作派,为民族文化所认同,为士农工商所喜闻乐见。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人是一个爱好幽默的民族。的确,至晚从汉代说书俑的生动造型上,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像长沙出土的胡人笑俑(约周-汉时期),憨态之可掬,令人忍俊不已。因此,在这里,我可以斗胆说一句,艺术的雅与俗,不在于品种,而在于品格。那种视漫画为俗、视中国画为雅的习见,是靠不住的。漫画的时效性,当然使得它可以为现实服务——针砭时弊之类,但是,漫画也完全可能超逸乎时效性之外,去表达生活的平凡哀乐与人性的不朽主题。在这一点上,韩羽先生有所独见有所自得,确乎出乎不凡。
  衡诸历史,我们看到中国画表现既有庄严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前者是"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具有严肃的社会功能,后者则是寓教于乐,化庄为谐,在轻松幽默中让人生放适愉悦。前者多见于庙堂,后者则多见于民间。用所谓乡土文化来称谓后者或有不当,但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无尽的生活乐趣,因而在民间艺术中予以表现,是很常见的,也是最亲切的。像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等作品,十足是人性的一份转化,其美处正在庄谐之间。
  韩羽先生正是看到了中国画的上述传统,深挖广采,自我酝酿,终于捧出了个性化的淡酒。他的酒,色淡味浓,饮之而甘,不觉自醉,耐人回味。他的艺术,植根于传统文人画,却化育于民间艺术,不仅以俗作雅,雅俗通化,更是寓庄于谐,谐庄互用,几臻于从心所欲的表现境地。
  清石涛论山水画时曾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韩羽的画,来自于他的早年农村生活,故有《听雨图》、《一江春水向东流》、《捉迷藏》,童趣盎然,意境清新,如田园诗,淳朴自然,令人神往。但大部分的韩羽画儿,是世人熟悉的戏画。韩先生的戏画,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他早年的农村生活。他这个老戏迷,对传统京剧情有独钟,好之爱之数十年不倦,因此,笔下的戏曲人物,活灵活现,栩栩传神,生动概括,引人入胜。这种生活积累与漫长的观察体验,实际上是韩羽戏画的酵母,他借这个酵母蒙养了笔墨,神化了笔墨,所以我们看到他画中的人物造型简练生动,笔精墨妙,位置经营惨淡,构思出人意外,一片气韵,深合于南齐谢赫六法论之旨。依石涛上人所说,笔与墨会是为氤氲,而氤氲的笔墨又必须来自于"蒙养"和"生活"。换句话说,"灵"与"神"的笔墨——艺术语言,是蒙养(修养陶冶)和生活体验的结果。韩羽先生了悟此道理,故出神入化,自成造化。韩先生若是只懂舞台戏剧而不懂人生大戏,我以为也是画不出他的好画来的。试看他画《关云长与周仓》一作,题曰:"据民间传说,周仓比关云长的本事大",这轻描淡写的一句题语,实在是"味在酸咸之外",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旨点破。你愈品咂,愈能觉得画家用语之妙,举重若轻,穿破时空隔阂,披露社会生活的某种真谛。是故,韩先生之懂戏,实是小戏大戏、假戏真戏、古戏今戏、土戏洋戏、艺术戏生活戏全参悟到一块了。
  因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涵养、艺术修养与生活蒙养,韩羽的艺术语言时常妙趣横生,滋味浓出于淡。他的艺术魅力是人文合一的,是从字里行间、笔下流出来的,真是非斯人莫为!
  韩先生画戏剧人物是否受到过什么前人启发,我不得而知。我只是知道,他画的戏剧人物不同于关良先生,亦有别于马得先生,他的风格我概括为十二个字:痛痒传神,空灵洒脱,意趣盎然。构图视觉的开合与团抱、聚散与虚实、浓重与轻淡运用得体而不做作,画面形式感极强但不脱离立意与主题,似与不似,增人怜爱。他的画吸收了文人画的简练空灵、民间艺术的生动质朴和儿童艺术的稚拙真率,为中国画领域平添了一分恼人的春色,似应予以重视和重估。
  潘天寿先生认为中国画以修养胜,信然。韩先生画是一位善于蒙养、重视生活、妙于学习借鉴传统和相关艺术的画家,他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个有意义的存在。那种以漫画及游戏笔墨视之的看法,无疑是相当浅薄的。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确信,韩羽水墨人物画情景交融,笔精墨妙,"意""图"相合,息息相关。
  我欣赏推重韩羽先生的艺术创造。
  韩先生不弃我辈晚人微、知浅言拙,"逼"序而得此陋文,于先生固益显一种高人风范,而于我则是又一次谈学习体会的机会。酒前饮水,读者诸君谅解吧。
  一九九八年冬于北京化蝶堂寓

421
发表于 2005-2-13 22:19:09 | 只看该作者

[韩 羽专题]

大贤虎变一布衣——我所认识的韩羽


(2003-01-09 11:47:37)

■文/桑木

总想写写韩羽先生。在与韩先生不很熟悉之前,曾写过他;等与他熟识后,就感觉自己那些文字非常幼稚,想再写,但又不敢写,原因是,一,看韩先生的文章,他所写的事物、感受、思考都极准确、深刻,他的准确是漫画家的那种,人的特征、事物的本质一下就能抓住。而我没有这种本事;二,韩羽先生是大作家、大画家,按岁数,他还应算我的父辈,在与他交往中,他的为人、为文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非常敬重他。而你越敬重一个人,往往越不敢写他,既怕写不好,也怕亵渎了那份崇敬。

韩羽先生是一个生活上很散淡的人、自由的人,很少有什么束缚。“不自由毋宁死”,一个作家、艺术家只有保持心灵的自由,才有自己的思考,才有对事物的自己的认识,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这个道理许多搞创作、搞艺术的人可能都清楚,但在物欲横流、权力欲泛滥的现今要做到则是难上加难。

韩羽先生是知名的作家、画家,按他的知名度,他的画的价钱,他应该生活得非常富有。因为现今一些不很有名、画价也不高的画家都有了汽车、豪宅;但至今,韩先生仍住在河北画院为他分的那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坐骑还是那辆老式自行车,虽然有时在大饭店也能见到他的身影,但多数时间人们是在小摊前见到他,喝碗豆腐脑,啃一块烧饼。并不是他没有钱,是他认为没有必要。韩先生与我岳父家住处相邻,岳母经常在小摊前或散步时见到韩先生,后来也认识了。岳母对我说,他就是韩羽呀。很惊讶的样子。我知道她的潜台词,那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与大画家的身份不符。我只是笑笑,我又能说什么呢?一次去韩先生家,听说有一个县的工商局长在一个画家的引领下到韩先生家买画,局长出手大方,一下就拿出了10万。但韩先生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手头没画,近期也不想画画。说起此事,韩先生问我,你说我爱钱吗?我说,不爱。他说,错了,我也爱钱,大家都爱钱,但每个人的最爱不一样。现在我确实不想画画,不想的时候,画也画不好,再画,那不是欺人吗?所以不如让人家走。我知道,近几年,韩羽先生写了大量的随笔、散文,现在仍醉心于这种创作,他的这些文字已炉火纯青。几本集子我都读了,以我个人的爱好,我更喜欢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画,我也最喜欢他的题跋。与韩先生交谈,在谈兴浓的时候,往往是韩先生自己一人说,我就静静地听,偶尔插一两句嘴。韩先生又说:“你说我一年写的这些散文、随笔能得多少稿酬?”然后他又自问自答,“跟不上卖一两幅画。但我还是愿写这些东西。”然后他问我,你说这是为什么?我说不知道。他说,高兴啊。你想啊,在你写作的时候,突然写出了连你自己都吃惊的句子或者比喻什么的,你就会自己夸自己,好小子,你行啊。说完,他也为他所说的这句话大笑起来。笑完,他又作了一番解释,这就是自愉,像美人照镜子,看着自己的美,就打心眼里高兴。

韩先生在生活上散淡,但在创作上是极认真的。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决不拿出来,而是撕掉,虽然画家撕画是常事,但韩先生的标准不同,就是不是创作不拿出,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作为一名文艺编辑,经常接触作家乃至大作家的文稿,但像韩先生对文字认真负责的人并不多,他才是真正的句酌字斟、惜墨如金。每每编他的稿件,都认真看几遍,不敢动一字,遇到不懂的,就赶紧查资料或直接向他请教。曾听前辈编辑说过,韩先生一次写文三千言,后来在他改的时候,删成八百。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罗丹在创作雕塑《巴尔扎克》时就勇敢地砍断了多余的手。艺术就是简捷凝练,艺术就是节制。韩羽先生是深谙其道,并能身体力行的。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绘画创作上,韩羽先生都是风格独特的一位,其文字的洗练深邃,画作、书法的稚拙、深厚都独树一帜。但并不是众多人能欣赏他的绘画、书法及文学作品。我清楚这种现象,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仍持这种观点———曲高和寡。曾与人谈起韩先生的绘画,人说,什么画,我小孩也能画这种画。我当时也是笑笑,既然他不懂,再谈这画的价值、美在何处,这种稚拙与孩童画的区别已无意义。韩先生也曾与我谈起过一件趣事。一年他在北京参加一个书法展览,这个展览的规格很高,都是全国的书法名家。开展的时候他就站在他自己书法作品的旁边。有一位女士带小孩来看书法展,在他的书法作品前,他听到这位女士对孩子说,看这字写的,长大了千万别学这种字。韩羽先生给我学完哈哈大笑起来。我从这笑声中既体味到了他自嘲、无奈的意味,也感到了他的自信与旷达。

韩羽先生看问题,观世象,总有自己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坚持己见,但不是线性思考,往往是从多角度、多侧面考虑问题。韩先生曾送我一幅画,中有题跋,从中就能看出其风格。此画的画面是一个葫芦,装裱后挂在客厅时,妻子问我,我看这葫芦怎么像一个人背对着你坐着?我说这就对了,你看看题跋。然后我就给她念了念题跋。“友人画葫芦,要我题跋。我谓题虚怀若谷,固佳题,腹内空空,亦不谓不可。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世上事大多类此然矣,非矣,质之高明。”
431
发表于 2005-2-21 18:04:08 | 只看该作者

[韩 羽专题]

老顽童
441
发表于 2005-2-23 18:28:41 | 只看该作者

[韩 羽专题]

韩羽的画,韩羽的文章,韩羽的书法皆一一从心中流出,真是妙趣横生,天人合一!
451
发表于 2005-3-24 11:02:13 | 只看该作者

[韩 羽专题]

原来没注意韩羽的字,真是没的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 12:51 , Processed in 0.1080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