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篆刻艺术】

[复制链接]
311
发表于 2004-10-22 02:49:31 | 只看该作者

【篆刻艺术】

     一:限于所学,饮食文化,我不懂!所以有了上面的那些话.
     【注】不懂不怪。不过“猪肉炖粉条”和“涮羊肉”是大排档的玩意,正席不用。
     二:您在误导!混淆视听而且跑题了.
     【注】“您在误导!混淆视听”帽子太大;“且跑题了”应是讲你自己。
     三:有些话说清楚了,您还理解错误,还是把空间留给您吧.
     【注一】说没说清楚有这段话为证:“(肯定有人回说,他是其老师的影子,难道吴让之不正是发扬了邓石如才有其吗?也许,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莫.),就可以说他不值一提吗?”
     【注二】“‘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就印谈印,此话当是“舍正道”之奇谈。论印,刘彦湖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印象。
     【注三】网络空间是大家的。
     【注四】“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之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之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不可否认,王镛的某些印,因为表现的需要,敲击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那只是丰富表现的一种手段罢了.并非如老兄所说的那样.................”此说较“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尚客观。我要补充的就是要加上三个字,即:“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和敲法之上的.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尤其对王镛来说,敲法是至关重要的,缺此一敲“也就称不上王镛了”。
附:本已入睡,一北大书法研究生来电话闲聊多时,话毕难眠,遂小注数条,以博方家一笑。
321
发表于 2004-10-22 09:30:47 | 只看该作者

【篆刻艺术】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二:此语引自刘彦湖92年的当代篆刻家八人蠡评.
三:您的意思就是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了.
331
发表于 2004-10-22 11:28:55 | 只看该作者

【篆刻艺术】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注】“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当证您的文字表达欠清楚。吴让之与邓散木不可同日而语,吴让之之于邓石如系发扬光大(吴老缶云:“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邓散木之于吴老否是变雅为俗,及至其作俗不可耐,故在今日看来,只能是不足称道。再,后来之学邓散木者几乎无一人能摆脱其俗,可谓每况愈下。
     二:此语引自刘彦湖92年的当代篆刻家八人蠡评.
     【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外行说的话却被您在21世纪还在引用,令人愕然。再重复一遍:“刘彦湖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印象。”
     三:您的意思就是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了.
     【注】还是回到我的回复上“不妨作个设想,如果王镛的印章没了那敲打处,不知如何品读?”说“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是您的理解,而非我。我是说“‘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和敲法之上的.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尤其对王镛来说,敲法是至关重要的,缺此一敲‘也就称不上王镛了’”。
     对此问题,就此打住。再讨论,无意义。
341
发表于 2004-10-22 11:49:14 | 只看该作者

【篆刻艺术】

现在看起来真有些后悔,不该用"猪肉炖粉条"与"涮羊肉"来此做比.结果被你抓住了尾巴.哈哈.......
感谢您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您的学识和修养使我敬佩.
351
发表于 2004-11-23 16:49:05 | 只看该作者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2004/10/19 12:37pm 发表的内容:

这话值得回味。
好!对!!!!
其实是吓唬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2-1 11:51 , Processed in 0.1110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