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葛冰华专题]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3-3-16 12:09:26 | 只看该作者

[葛冰华专题]

老葛天生就不会搞“规矩一路”的货色。
121
发表于 2003-3-18 21:13:57 | 只看该作者

[葛冰华专题]

如此“倒棺材”,好比梅毒添水泡。
131
发表于 2003-8-2 13:14:19 | 只看该作者

[葛冰华专题]

昨天晚上,夜深人静,读先生的陶印很精彩感觉还要做细!!
141
发表于 2003-12-23 22:21:15 | 只看该作者

[葛冰华专题]

乱套
151
发表于 2004-1-6 11:59:02 | 只看该作者

[葛冰华专题]

   “如雷贯耳”,浑厚雄朴得古玺之气息。唯“贯”字下部一撇一捺略显露骨,有些伤韵。
   “无奈斋”,文字近楷书,俚俗。与“如雷贯耳”一印相比,虽更象现代公章的模样,但整体视觉效果还是不如前者。
    公章模式的特征不是圆形,因为圆形印古就有之。而在于当中那颗五角星,这是篆刻中出现的很新奇的东西,但我怎么看总觉得有些滑稽,这种感觉与作者在印中用刀用字所要表达的东西仿佛是不相符的。所以我在想这种模式究竟有多重要?在印面的艺术效果上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如果说,这颗星及下方“冰华造”的落款只是一个标签,表明这是葛冰华刻的!那么,这种标签式的东西就很难说是组成篆刻艺术的元素之一。
    个人的面目果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追求的东西。毕竟还有艺术的高度需要去攀越。篆刻一事如果过多的从形式上去考虑,得到的也许只是视觉上的新奇与冲击。失去的将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18 11:30 , Processed in 0.1051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