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凡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立书画鉴定人称4亿元天价《砥柱铭》有九大漏洞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2:07:50 | 只看该作者
漏洞4:语病露馅

    《砥柱铭》没有年款,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但铭后有39行189字跋语,其中写道:“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随后又写道“可告郑公之事业者也”。魏征以敢谏著称,被封为郑国公,对这样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庭坚怎么会对其称呼发生错乱,一会称“魏公”,一会称“郑公”呢?

    对照《黄庭坚全集》中《题魏郑公砥柱铭后》,与此段跋文大致相同,但多出数十字,且有“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的落款,关键是“全集”中的题跋对魏征的称呼统一为“魏郑公”。《砥柱铭》卷在此又露出马脚。

    黄庭坚的第35世孙黄君受保利公司之邀参与《砥柱铭》,他断定此《砥柱铭》是黄庭坚所写四五幅《砥柱铭》中“唯一幸存于世的真迹原件”,对于上述马脚,黄君解释为:这幅《砥柱铭》书于绍圣四年(1097),书写时比较仓促,故多语病。黄庭坚官为宋代校书郎,“书写仓促,故多语病”不可能是他所为。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2:07:58 | 只看该作者
漏洞4:语病露馅

    《砥柱铭》没有年款,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但铭后有39行189字跋语,其中写道:“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随后又写道“可告郑公之事业者也”。魏征以敢谏著称,被封为郑国公,对这样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庭坚怎么会对其称呼发生错乱,一会称“魏公”,一会称“郑公”呢?

    对照《黄庭坚全集》中《题魏郑公砥柱铭后》,与此段跋文大致相同,但多出数十字,且有“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的落款,关键是“全集”中的题跋对魏征的称呼统一为“魏郑公”。《砥柱铭》卷在此又露出马脚。

    黄庭坚的第35世孙黄君受保利公司之邀参与《砥柱铭》,他断定此《砥柱铭》是黄庭坚所写四五幅《砥柱铭》中“唯一幸存于世的真迹原件”,对于上述马脚,黄君解释为:这幅《砥柱铭》书于绍圣四年(1097),书写时比较仓促,故多语病。黄庭坚官为宋代校书郎,“书写仓促,故多语病”不可能是他所为。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2:08:02 | 只看该作者
漏洞5:题跋有误

    据称《砥柱铭》问世后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进入皇家收藏。《砥柱铭》卷后有藏家题跋多达26则,清晰地记录着此卷的流传轨迹,而傅申等鉴定其为真迹也很大程度上依据于此。

    最被傅申等人津津乐道的是所谓“五则南宋人题跋”,对此王乃栋也有说法。王乃栋说,这五则题跋中最恶劣的是第一则,为隶书,但显然作者并不十分了解隶书法则,整个题跋看起来幼稚可笑,显然这位成就并不高的书法家是造假的直接参与者,如“在”字明显是错字,不可能是宋人所书。其余四则都是行楷,但从风格上看显然不是宋人所为,因为宋人所书行楷随意自由,而明人所书台阁体,规范工整。《砥柱铭》的这几则题跋,恰似明人所为。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2:08:09 | 只看该作者
漏洞6:印章疑云

    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明显是石印,《砥柱铭》卷上盖有大量藏家印章,它们也被视为此卷为真迹的佐证。王乃栋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辩,因为宋代的印章与明代的印章风格完全不一样,宋代的印章主要是铜印、玉印、象牙印等,而明代石印才开始流行。《砥柱铭》卷中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显得粗糙,显然是石印,应是明人所为。

    《砥柱铭》卷末钤有朱文收藏印“秋壑图书”,被认为是南宋权相贾似道印章。傅申认为,由此可以证明至少贾似道看来此卷《砥柱铭》出于黄庭坚之手的亲笔真迹。但王乃栋指出,台北故宫《松风阁》卷上至少有6方贾似道可靠的印章,但没有这方“秋壑图书”,与之对照,即可见《砥柱铭》卷贾似道印章有可疑之处。此外,已有专家将此卷“秋壑图书”章与故宫藏《兰亭序》等公认名迹上贾似道“秋壑图书”章比照,发现明显不符,此卷图章系伪作。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2:08:14 | 只看该作者
漏洞7:文献置疑

    王乃栋介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张丑为著录《砥柱铭》第一人。张丑著《真迹目录》卷四载:“徐晋逸所收黄山谷行书魏征《砥柱铭》,后有公自跋极详,纸墨精好,笔法纵横。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也。”张丑的说法很有技巧,“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但黄之早年作品并未存此目录。张丑还写道:“我明天顺间,为公裔孙询所购,一时题识者九人,而其名盖不甚著。北卷旧藏项子京家。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由此可见,张丑时代的《砥柱铭》,还没有王厚之、贾似道等人的题跋钤印,这可从另一方面印证其很可能为明人伪作。

    而其最有意味的是最后一句话“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张丑认为《经伏波神祠卷》是黄庭坚真迹,而《砥柱铭》在其之下,可见并非真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5 12:11 , Processed in 0.1050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