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闻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里规划黄山四年“不如”谷牧一秒钟“天下第一“

[复制链接]
4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6:30 | 只看该作者
189、《中国方域》2005年第6期“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的经过,意义及其重大成就。”文中有4个小标题:1983年省辖黄山市基本概况;黄山市的成立经过;存在的问题;设立黄山市是黄山历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190、《人民日报》2006年5月15日“如此错位开发当止!”报到:黄山北海景区城市化破坏了核心的原生环境;黄山索道和五里桥水库51米高坝破坏了原生地形、生态和景观环境。

191、《光明日报》2006年9月27日“城市改名应慎重。”报道:一个经常被人提起的例子就是“徽州”更名为“黄山”以后一直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徽州人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徽州文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对当代也有较深的影响。但由于境内有一个闻名天下的景观——黄山,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扩大黄山的影响,随即在1987将徽州更名为黄山市。但许多年过去了,黄山市的经济状况并没有飞速发展,更名没有取得预料之中的效果,反遭到许多批评。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后,丧失了不仅仅是深厚的徽州文化的象征意义,而且形成了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三个让游客不知所以的地名,游人们指责黄山地名混乱,一些不知底的游客们到黄山市区之后,才发现黄山风景区还在百里之外,不得不打起行囊继续奔波。可见地名更改是一件慎重的事。改得不好会适得其反。

192、《江淮晨报》2006年9月28日“徽州文化的通变精神与黄梅戏的创新。”报道:这其中,徽文化的贡献尤显突出。比如说在哲学思想领域,以老子、庄子、桓潭、嵇康、朱熹、方以智、戴震等为代表的“徽派”哲学家,不仅具有胆识兼备的批判精神,也有兼容并包的汇通精神,更有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从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代哲学大师。

193、《江淮文史》杂志2006年第9期“徽州,我们的故乡。”报道:要求“恢复徽州”的论文,呼吁、提案在安徽省内已经很多,正式向中央一级提交的提案则似未见。

194、《报刊文摘》2006年10月6日“城市改名应慎重,防止热闹一时,损失长远。”报道:如果仅图眼前的“名山效应”、“名景效应”就轻易改掉,恐怕是热闹一时,损失长远。一个经常被人提起的例子,就是“徽州”更名为“黄山”以后一直遭到许多人的非议。

195、《新安晚报》2006年11月1日“徽州之思。”报道:恕我不谙时事和愚腐呆板,直到现在我仍然把徽州叫作徽州,而不是黄山。

196、《婺源人家网——旅游论谈》2006年12月30日“关于黄山体制的理性思考。”报道:黄山市是由原徽州地区改设而来,主张把黄山市改为徽州市的同志说,把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地图上再也找不到徽州了,安徽只有“安”(庆)而没有“徽”(州)了。他们主张把黄山市改为徽州市,以示对老祖宗的尊重。

197、《中国方域》杂志2006年第3期“关于把以黄山为中心的风景区建成世界公园的考察报告。”

198、《中国方域》杂志2006年第4期“黄山并非皖南孤岛,山市合一唇齿相依。”文中有4个小标题: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黄山市做为黄山旅游区的依托是皖南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山市合一,唇齿相依,分则两亡,合则俱兴。(指小黄山市)

199、《中国社会报》2007年4月18日“城市更名,换‘马甲’的成本有多高?”报道:还有引起不少争议,至今尚无定论的安徽徽州改称“黄山”案。不少人认为,这等于舍弃了徽商,徽州民族、徽墨、徽雕等文化意味深厚的因素。

200、《旅游界》杂志2007年第1期“深陷建制迷魂阵,呼吁‘黄山’突围无结果。”报道:关于重新整合著名的黄山景区旅游资源问题,20年来一直受到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光是署名向全国人大和政协提交提案的各方知名人士和提案就达900多人次,多方奔走呼吁的人就更多了,但至今收效甚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同一个事态度如此一致?为什么此事经这么多人次呼吁却仍不见效果?

201、《旅游界》杂志2007年第2期“再说黄山建制之乱后患无穷。”报道:杭州任先生说,我们爱黄山,并不是爱你们那个什么黄山市;我们到黄山来是来看黄山风景的,不是看你们那个黄山市的!真是奇怪了,这里明明离黄山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为什么会叫黄山市?

202、《央视论谈》2007年6月19日“再说一次‘徽州改黄山市’的问题。”报道:原《中国旅游报》社长兼总编何孔荪说:关于徽州改黄山市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是一次失误。据统计,持这种意见的全国有90家媒体,发表的文章达200多篇。对这一个地区的改名引起这么多媒体的重视,并几乎一致抨击这种做法,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恐怕是独一份。

203、《央视论谈》2007年7月30日“拜读‘再谈一次徽州改黄山市的问题’后感。”报道:众所周知,1983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遵照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讲话精神,成立了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山上山下合二为一,统一领导,唇齿相依,聚精会神,相得益影,互利双赢。

204、《央视论谈》2007年8月21日“安徽的‘火炉’在哪里。”报道:三地同名(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黄山市政府驻地屯溪区是“火炉”;黄山区、黄山风景区是“天堂福地!”

205、《新安晚报》2007年8月7日“安徽的‘火炉’在哪里?”报道:黄山(笔者注:指黄山市政府驻地的屯溪)35℃以上年平均日为21天,37℃以上年平均日为6天的数据,已经超过了“老火炉”的平均标准,与“新火炉”也有一拼。由此看来,我省的黄山市实在是当之无愧的“火炉”。

206、《太平论谈》2007年9月3日“黄山问题的严重!!!”报道:原《中国旅游报》社长兼总编何礼荪文章:打黄山牌没有必要把徽州牌搞掉。大量事实表明,现在的大黄山市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不符合黄山和徽州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经济特点,使黄山牌声誉严重受损,人们期盼能早日改变这种状况。

207、《太平论谈》2007年10月14日“地名在风景名胜区的应用。”报道:中国地名研究所专家朱昌春对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208、《央视论谈》2007年10月17日“黄山就是黄山,非屯溪也!”报道: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安徽主要风景名胜资源,三者地理位置集中(黄山、九华山直线相距40公里,中间夹——太平湖),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如在行政上进行优化组合,三者合在一起,将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209《人民网强国论谈》2007年11月8日“关于成立‘两山一湖’特区。”报道:成立安徽黄山旅游经济特区(市)。抓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成立全国第一个旅游经济特区或黄山市,副省级或正厅级建制,直属省政府管辖。“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地区只有在一个党委、一个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才能理顺关系而求得发展。

210、《央视复兴论谈》2007年11月13日“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关于黄山市(笔者注:指小黄山市)世界公园的批示。”报道:万里批示:请叶如棠同志认真研究这个建议,我认为是可行的。如何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法律管理,请与安徽省委省政府商量办事。

211、《央视复兴论谈》2007年11月6日“关于成立两山一湖特区。”

212、《人民网强国论谈》2007年11月16日“黄山就是黄山,非屯溪也!”报道:黄山区是黄山市(屯溪)的一块“飞地”,他当中还隔着歙县和徽州区哩——早该如楼主所建议了。黄山脚下便是黄山的南大门汤口,东大门谭家桥,北大门耿城,西大门焦村;在黄山区抬眼就能见到黄山。

213、《央视复兴论谈》2007年11月24日“皖南处处皆黄山,真正黄山无处寻。”

214、《人民网强国论谈》2007年11月24日“皖南处处皆黄山,真正黄山无处寻。”

215、《老年文摘》2007年11月26日“改地名为经济,乱改地名说不。”报道:安徽屯溪市改名为黄山市。

216、《太平论谈》2007年11月29日“司马昭之心。”报道:“黄山”该是谁的,属于哪里,归属哪里,并不是太平人争的。“还山(黄山)于民”是对的,我们只是要还财政的独立,而不是去仰人鼻息,喝人家的洗脚水;话说回来,太平是黄山市的一块飞地,中间夹着徽州区与歙县,且黄山的四扇大门都在太平,也是不争的事实。

217、《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1月8日“黄山区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当代中国行政区划的现状,问题及其改革。”

218、《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1月11日“事实胜于雄辩。”报道:老百姓说得好啊,黄山是世界唯一,破坏了它,就不仅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也是砸了子孙后代的饭碗,谁也补偿不了,是要成为千古罪人的啊。

219、《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1月13日“不伦不类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要在歙县挂牌常设保护机构;不要把黄山区(原太平县)划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

220、《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1月21日“撤销徽州,割裂文化,是对历史的犯罪。”

221、《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2月25日“黄山是全国唯一的一块飞地。”

222、《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3月10日“黄山情侣——太平湖。”

223、《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3月17日“建设两山一湖铁路通道势在必行。”

224、《人民网强国论谈》2008年3月26日“重温《人民日报》忧徽州、忧黄山两篇文章。”报道:1999年4月17日“可惜从此无徽州;”1999年12月13日“黄山旅游区咋成贫困区。”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4:56:39 | 只看该作者
黄山  徽州  黄山市专版之十一(2009-02-24 12:30:4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11、无私和崇高的黄山人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省辖县级黄山市)人民,虽经多次折腾苦,饱受风霜,但没有被吓倒。全区人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经久不息抓发展,辛勤地描绘着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经济发展节节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苦尽甘来。对待过去的折腾苦,也应实事求是的向上反映,争取有关方面依法行政,给予合理补偿。

    一、建造太平湖,全区淹没13万多亩田地,面涉11个乡镇,移民8万多人面布全区,其经济损失之大,其困难面广。太平湖建成后,世人都说太平湖是一口“聚宝盆”。结果是富了泾县,穷了黄山区,太平湖也无钱开发。(因太平湖水电站建在泾县陈村)

    二、黄山风景区154平方公里约23万亩山场资源,其中13万亩,属于黄山区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和部分国有区、乡代管的山场(有土改证和三定证书)。开始承诺有偿转让,待黄山风景区经济好转时再补偿。后来黄山风景区富起来了,反而13万亩山场变成无偿划拔。世人都说黄山是一株“摇钱树”,结果富了屯溪,穷了黄山区。(黄山所赚的钱被其拿去建设屯溪)

    三、198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精神成立了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旅游设施的改善,接待能力迅速提高,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上山游客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黄山风景区年接待量由1979年28万人次猛增到1984年120万人次(黄山志407页)。1986年上山游客160万人次(1987年徽州地区旅游协调办公室《徽州地区概况》第9页)。并有胡子昂等五十多位著名人士联名建议:将小黄山市辟为世界公园。1987年11月撤销徽州地区而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小黄山市改为黄山区以后,旅游业开始滑坡而趋于低潮,黄山风景区游客由1986年160万人次猛降到1999年119万人次。太平湖同样如此,1986年太平湖游客10.8万人次,与千岛湖游客差不多,到了1998年太平湖游客仅有5万人次,而千岛湖游客高达280万人次,因千岛湖有钱开发新景点,而太平湖无钱开发。

    四、保卫黄山松,建设防治松材线虫病工程。围绕黄山风景区建立一条宽4公里长约100公里无松属植物的生物控制带工程,总占地面积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7万亩。黄山区生物控制带内的面积有40.59万亩,涉及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和5个林业场圃。实施这一项工程,全区砍掉集体成片和零星分布的松树20万立方米,3.2万亩采伐地要更新改造,30万亩山场要通过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竹林垦复、经济林培育等方法进行林相改造。区林业部门测算,因林地分散、林质级差大和销售过于集中等原因,全区必须采伐的20万立方米松树蓄积木,只有38%的蓄积木采伐林农略有收入,17%蓄积木采伐收支平衡,45%的采伐林农要贴本。在保卫黄山松大局面前,我们黄山区的山区人民,尤其是广大林农表现出令人震撼的无私和崇高。

    所述黄山区人民被折腾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之弊端,形成社会不公正,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难以避免。黄山区人民只有保护黄山、保护太平湖之责,没有享受黄山、太平湖发展成果之福。泾县陈村划属太平湖管辖、黄山山上山下合二为一是天经地义的,建议省里审时度势的依法解决。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省辖县级黄山市)人民,虽经多次折腾苦,饱受风霜,但没有被吓倒。全区人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经久不息抓发展,辛勤地描绘着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经济发展节节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苦尽甘来。对待过去的折腾苦,也应实事求是的向上反映,争取有关方面依法行政,给予合理补偿。

    一、建造太平湖,全区淹没13万多亩田地,面涉11个乡镇,移民8万多人面布全区,其经济损失之大,其困难面广。太平湖建成后,世人都说太平湖是一口“聚宝盆”。结果是富了泾县,穷了黄山区,太平湖也无钱开发。(因太平湖水电站建在泾县陈村)

    二、黄山风景区154平方公里约23万亩山场资源,其中13万亩,属于黄山区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和部分国有区、乡代管的山场(有土改证和三定证书)。开始承诺有偿转让,待黄山风景区经济好转时再补偿。后来黄山风景区富起来了,反而13万亩山场变成无偿划拔。世人都说黄山是一株“摇钱树”,结果富了屯溪,穷了黄山区。(黄山所赚的钱被其拿去建设屯溪)

    三、198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精神成立了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旅游设施的改善,接待能力迅速提高,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上山游客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黄山风景区年接待量由1979年28万人次猛增到1984年120万人次(黄山志407页)。1986年上山游客160万人次(1987年徽州地区旅游协调办公室《徽州地区概况》第9页)。并有胡子昂等五十多位著名人士联名建议:将小黄山市辟为世界公园。1987年11月撤销徽州地区而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小黄山市改为黄山区以后,旅游业开始滑坡而趋于低潮,黄山风景区游客由1986年160万人次猛降到1999年119万人次。太平湖同样如此,1986年太平湖游客10.8万人次,与千岛湖游客差不多,到了1998年太平湖游客仅有5万人次,而千岛湖游客高达280万人次,因千岛湖有钱开发新景点,而太平湖无钱开发。

    四、保卫黄山松,建设防治松材线虫病工程。围绕黄山风景区建立一条宽4公里长约100公里无松属植物的生物控制带工程,总占地面积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7万亩。黄山区生物控制带内的面积有40.59万亩,涉及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和5个林业场圃。实施这一项工程,全区砍掉集体成片和零星分布的松树20万立方米,3.2万亩采伐地要更新改造,30万亩山场要通过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竹林垦复、经济林培育等方法进行林相改造。区林业部门测算,因林地分散、林质级差大和销售过于集中等原因,全区必须采伐的20万立方米松树蓄积木,只有38%的蓄积木采伐林农略有收入,17%蓄积木采伐收支平衡,45%的采伐林农要贴本。在保卫黄山松大局面前,我们黄山区的山区人民,尤其是广大林农表现出令人震撼的无私和崇高。

    所述黄山区人民被折腾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之弊端,形成社会不公正,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难以避免。黄山区人民只有保护黄山、保护太平湖之责,没有享受黄山、太平湖发展成果之福。泾县陈村划属太平湖管辖、黄山山上山下合二为一是天经地义的,建议省里审时度势的依法解决。
481
发表于 2012-12-6 23:13:35 | 只看该作者
牛啊,想不到的强帖












世界特产网techanworld.com
私处美白51ppm.com
脱毛膏哪个牌子好tuomao.asia-lady.com
飞机杯feijibei.asia-lady.com
名器证明feijibei.asia-lady.com
女人名器feijibei.asia-lady.com
491
发表于 2016-7-20 18:44:41 | 只看该作者
做做看哦,谢谢提供











彩票3d预测彩票3d预测 neiba.cn/
501
发表于 2016-7-21 19:18:51 | 只看该作者
行,有意义,我顶 谢谢您了











3d预测推荐 3d预测推荐 neiba.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18 05:05 , Processed in 0.1094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