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18|回复: 0

没治的中国式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17: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4977_1298653745ETUM.jpg
204977_1298653446W8DL.jpg

李卓的日志


   我在上大一的时候我班有一位美国留学生叫安德鲁,我记得他的画班主任张路江老师特别喜欢,但是在我们这些所谓“科班出身”的学生看来我们评判的标准即形状、比例、空间、动态等一概不准,他拿几根非常简单的乱的线条就勾画出人体的大概,而且他画画时一边听随身听一边小声唱,还不时的说“shit”,高兴就画不高兴就在宿舍喝酒,而“shit”是我听他说得最多的词儿。奇怪的是他居然很喜欢我们画的所谓细腻的调子、严谨的造型,他完全意识不到他自身作品中我们东方学生所没有的具有创造力的线条和观察方式,而是整天的向我们学习,一年之后基础部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张路江说:他来这一年中央美院把他毁了。这句话我到今天越来越理解,所以我非常为安德鲁后来去法国巴黎美院学习而替他高兴。
   在这里我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国的教育问题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了,可是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考前的时候就要接受严格的素描训练,造型不准的考不上,本来以为创作能够考察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但结果是学生在背构图,完全考查不到创造力,因此在我考中央美院的时候干脆就取消创作科目,理由是创作考试是在考培训班的老师根本就不是在考学生,这也能看到当时美院招生的无奈,更可怕的是现在学校里所谓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来考美术,听说中央美院今年又报了两万多,但是这些学生毕业怎么办呢?这里有多少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梦想的呢?因此我发现毕业之后大家又通通办班代课,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在艺术上会有创造力呢?因此我们发现中国的艺术教育在不断地浪费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考前班老师。
   我觉得这种现象来源于中国式教育,那么我们从小提倡的教育是什么呢?哦,原来是考数学奥利匹克竞赛、背历史、地理这是我们干的事儿。那么这些学不好怎么办呢?老师又强迫你去学艺术,学艺术的目的又不是真正的学艺术而是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记得初中的班主任甚至提出学习成绩为一切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成绩高享受首先入团、当班干部、座位排在前面,所谓的“一俊遮百丑”,而调皮的学生或者重视文艺特长方面的学生如果你文化课成绩不好那么你一切都是不好的,包括你的道德也是不好的,这就是严重的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包括歪曲了人生价值的判断,从小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一切看一个目标,什么道德统统一概没有,为了成绩好可以不择手段,所以中国现在的老百姓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都是急功近利,正义和道德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被排到成绩的后面,这是非常可怕的教育,更可笑的是我初中的这位老师现在已经调到教育局当科长,还专门来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周围。
   香港大学郎咸平教授举了一个中美两国教育的例子:比如“南北战争”这个名词解释,中国的教育方法:黑人多么悲惨,林肯多么正义,所以我们要打到南方去解放全美国,这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即给了一个标准答案,不这么回答就是错的,就考不上大学,而美国的教育会这么问:南北战争中如果南方胜了现在的美国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绝对没有歧视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问法。在这里我觉得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启发式教育做得非常好,在02年设计学院的考题是“十字的联想”这道题出得非常有启发性,但可悲的是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教育模式永远会把这种启发式的有创造力的题目变得非常没有创造力,因此02年以后各个考前班又训练学生除了“十”以外的各种联想来应付考试,因此创作考试又回归到了我们熟悉的应试教育。中央美院附中在全国的初等教育中应该是领先的,我有一个学生考到附中去,他在附中的四年中专就可以感受到大学式的轻松教学,可以早早的了解艺术史和接触北京的一些艺术氛围,这些资源是一些社会上考前班所没有的,但可悲的是为了考美院这种应试教育的招生办法,很大一部分附中的学生放弃了在附中的学习而是去各大考前班学习应试那一套东西,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来看看美式教育,关于中美教育差距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是1979年6月份中美两国互派访问团和观察团去对方了解基础教育,我们去美国考察回国后过写了一篇三万字的报告其中有四段文字是这样写的:1,美国学生无论品行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因为我因为是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抖,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整天奢谈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反转个头就易如反掌。3,美国学生重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乐体育活动都是如火如荼,数理化无人问津。4,美国课堂属于失控状态,学生或者挤眉弄眼,或者谈天说地,或者跷二郎腿,更有甚者跟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当时的考察团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美的差距众所周知,可见当时的预言是多么可笑。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在当时一定是反主流的,是有创造性的成就,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会留下闪亮的一笔,对社会的批判和怀疑的态度是艺术家的本质需求,否则就是伪艺术家,我觉得在中国刘小东、陈丹青这点做的就非常好,在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陈丹青在美国呆了很多年了,但当前的中国教育已经把我们培养成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急功近利的民族,在这种社会气氛下能培养出像刘小东、陈丹青这样的艺术家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社会没有这个气氛,大家都比谁更奢华,这和小时候比谁的分数高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看似最有创造力的艺术教育在中国式教育模式下会变得很没创造力,艺术教育的改变并不是各大美院依靠考试有几道创造力的题目就能改变的,中国艺术教育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就要从小培养有创造力的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3-19 19:50 , Processed in 0.1448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