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金融风暴?考验艺术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5 22:4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重感冒,全球病殃殃!次贷风暴未息,金融事件纷至,当世界第一强权的美国经济出了状况,全世界都得「有难同当」,共尝苦果;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脐带关系,欧、亚、美洲没有哪个区块能够置身事外。于是,会不会因此酿成全球金融风暴?人人心惊胆跳;全球的艺术市场,也只有绷紧神经,忐忑以对。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9月15日宣告破产,写下美国历史上最为巨额的破产案(申报资产总值达6,390亿美元)。这家成立158年的公司走入历史,却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雷曼破产的前一天,9月14日,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同意以50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银行(BOA),以求安度这波金融风暴;这家具有94年历史的公司脱售,使华尔街的金融势力为之改观,美国银行因为收购美林,而成为全美最大的财富管理银行。9月17日,面临存亡关键的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接受美国政府拯救方案,由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宣布,将以850亿美元换取AIG的8成股份,AIG则以现有资产作为抵押。
这美国华尔街的三大利空,冲击世界经济,重创全球股市;事实上,Fed前主席葛林斯班,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谈话性节目访问时即已表示,次贷市场崩盘引起的金融危机,恐怕是「一世纪才发生一次的事件」,并强调「美国正陷入百年来仅见的金融危机,将导致更多金融机构倒闭」。言犹在耳,美林先被收购,雷曼宣布倒闭,AIG接受政府拯救方案;如骨牌效应般,不只是美国金融受创,欧、亚股市几乎全军覆没。美国「痛苦指数」上升速度之快,已是自卡特任期最后一年(1980)以来之最。
对艺术市场而言,经济风暴是影响交易最大的变量,一方面,资金紧缩的结果会使部分买家缩手;但另一方面,当其他金融投资管道纷纷受创,艺术品购藏反而成了最佳的避险工具;两极化的现象,将是这一波金融风暴影响下必须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新兴的华人艺术文物市场,面对这次的金融事件,又将是一波新的试炼与新的经验。
然而,对仍在开发中的中国大陆而言,过去多年的经济成长率都在双位数以上,对于面临国际经济情势不稳的情况缺乏心理和实务应对的经验,因此,当面临这波由美国次贷衍生出金融问题的骨牌效应,中国的股市、基金、房市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中,深沪股市「跌跌不休」,庞大的股民哀鸿遍野,就连上市公司上半年炒股的亏损,都超过人民币400亿元;上市公司老板的财富也大为缩水,如上半年中国股市大富豪中,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财富缩水规模最大,高达人民币131亿元;而中国媒体也针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最高的一百位高阶主管进行统计,上半年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就减少了人民币632.9亿元。由于A股大跌,股民信心溃散,资金开始回流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8月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就增加了6,501亿元,目前中国人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已超过人民币20兆元。而受股市的牵累,今年上半年中国5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64只基金,净亏损也达人民币1.08兆元,创下历史最高亏损纪录,「基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饥民」。深圳、上海、北京房市交易也大幅下滑,价格不断下降,房地产商减价促销已成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
依照艺术市场为景气下滑影响之先的定律,全球金融问题冲击中国经济活动,对华人艺术文物市场势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否会全面性的趋于观望?抑或某些项目冲击较大?哪些类别较有抗力?就成为市场业界及藏家买主最关心的课题。
中国艺术文物市场的三大区块──当代艺术、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在这波全球性金融风暴中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
「当代艺术」,无可讳言是这两年崛起最快,市值涨幅最大的项目,在拍卖市场上,不到五年的时间已由陪衬的配角一跃而成拍场业绩的焦点;当代艺术家也成为超高收入的新富阶级,不少画廊、经纪人及投机客都在近两年内「短线获利」。事实上,当代艺术市场的体质并未健全,炒作价格的「空中楼阁」终究无法持久;去年(2007)秋季拍卖,即已出现追价疲软的现象,今年春拍更明显走势下滑,原本擅长「作价」的部分拍场,也产生「作不动」的强弩之末效应;「买高卖高」的追价热潮已趋饱和,再加上国际画商操作专拍引起物议与纽约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明春叫停等讯息,以及各大拍场在秋拍搜件过程中已感到吃力,都使今秋当代艺术拍卖面临极大的考验。
如今,秋拍在即,美国金融风暴却掀起半天乌云,使原就七上八下的当代艺术市场更加紧绷。可以预见,当代艺术品的市值恐将停滞甚至下修,因为过去两年的暴冲式飙涨,已超出了正常的增幅,甚至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市值被认为十年后才应出现;这个现象,不只一次说过正是2005年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大洗盘的翻版,炒家手法如出一辙;那次洗盘之后,部分书画家的拍品一夕之间又重回2000年的价格,许多追高的买家只有徒呼负负。而当代艺术暴涨的市值,2005年近现代书画与之相较亦瞠乎其后,相距甚远,这也就是当代艺术拍卖如今最为担心的课题:爬得愈高,摔得愈重,当超高价格挺不住时,要下滑至什么程度就不敢想象了。
若这波金融风暴使当代艺术市场一夕猪羊变色,其实也并非坏事,经验的取得本就需要付出代价,也可让藏家买主回归理性,让投机客缩手退场,也让艺术家能回归正常的创作环境。而喜欢当代艺术的藏家买主正可趁机休养生息,观察选择值得收藏的优质艺术家,重新营造当代艺术市场的真正价值观。
至于不少人疑虑当代艺术会不会因此崩盘或泡沫化,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不会!」市场基础的养成,绝非一蹴可及,以中国为主的华人当代艺术市场,仍拥有庞大的经济资源及内需市场,仍拥有一波接一波的新兴艺术家逐鹿艺坛,市场的选择性相对丰富,只要依循「艺术生态链」的正轨,祛除短线投机的歪风,健全市场机能的体质,必然是一个可长可远的市场规模。
当然,华人当代艺术市场当前的发展上,现阶段的蓬勃朝气依旧锐不可挡,但仍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从9月上旬上海的艺术氛围中,就可明显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热力。上海双年展、上海艺博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等三个大型展览同时展开,来自海内外的画商、艺术家、收藏家、媒体齐集沪上,各大会场中摩肩接踵的参观人潮,更见证了当代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国际艺术产业热中到中国参展,无非是相中了中国大陆的经济能量,华人艺术也可藉此机会与国际艺术家同台较劲。这种激荡,对整体艺术环境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造力具有实质的正面效应,故虽然面临金融风暴,影响的成分应是以拍卖作价为主的环节,而当代艺术在华人市场的趋势,已是一种潮流,莫之能御。
在当代艺术风潮之下,如何使这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能够更为健康,才是眼前整个艺术生态链应该思考的问题。其中,不少新兴的艺术创作者似乎钟情于对科技文明产物的运用,大量的计算机影像输出合成,已是一种风尚,不约而同出现许多在计算机输出的影像上加彩添笔的创作形式,这种「观念」艺术的呈现,似乎预告着「手绘」能力逐渐丧失;从台北画廊博览会到上海的各大当代艺术展览,纯粹手绘的架上作品愈来愈少。有一种感觉,当代艺术彷佛成为一种创造手段的「发明展」,基础的素描训练与扎实的造型能力已退居二线,新兴艺术创作者竞相走向炫目而哗众取宠以赢得镁光灯的「速效」之途;这个现象,一方面突显了在同一类科技、计算机使用中所造成的雷同性,一方面也失去了艺术灵魂的原创力,这样的「当代艺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被科技与快餐文明绑架,而扼杀了艺术创作者潜在的天赋,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当红一线艺术家的市场热度与市值金额,似乎吸引了一群后进的跟风,就像「粉丝」追逐「偶像」般,作品面貌的相似,创作符码的雷同,在各大展览会上比比皆是。不论是运用科技计算机或追逐偶像的仿真,当代艺术市场确实出现了太多的「似曾相识」,这对某些艺术家来说可能是一种警讯,但若能跳脱这个束缚,也可能会是一种建立独特风格的机会。就收藏家来说,在多元选择的环境中,当然会挑选基础功深厚、原创力突出、风格鲜明、质量管理较佳的新艺术家。能否在艺术家多如过江之鲫的当代艺术洪流中脱颖而出,艺术家的基础磨练和原创坚持,应是最重要的态度。
中国书画项目,不论古代或近现代,在面对这波金融风暴的过程中,反而显得老神在在。自从经过2005年秋天的大洗盘经验后,整个市场氛围修正得成熟许多,虽然春季拍卖时未有什么惊人市值出现,但整体买气十分稳健,一般拍场成交率都能达到6成以上,较具吸引力的拍场则维持8成以上的热度。而且可以发现,不少原本「弃中靠西」的买家又从当代艺术项目回笼,一则当然是觑准了当代艺术的风险偏高,二则中国书画的稳定度较令人放心,更重要的是中国书画的市值与当代艺术相较,实在是太价廉物美了。
自从2005年秋拍洗盘后,近现代书画的价格又重回2000年的起点,而后逐年缓升,在经济不稳定之时,中国书画市场的成熟度也使得抗跌性大增。而且中国书画的市场基础稳固,不用说从宋朝开始就有,即使是民国时期至今,起码也累积了一甲子乃至一世纪的功力。虽说书画真伪鉴定较为棘手,但如今许多书画藏家都已成熟到只注意作品的艺术性,尤其是古代书画,只要年代够、作品精,即使是古仿古的拍品,而且是古仿古的价钱,也一样大受青睐,众人争藏。较之于当代艺术部分当红画家出现的「工作室」作品仍然高价叫卖,中国书画的确在内涵上要胜出许多。
比较重要的是,中国书画项目的藏家买主客层,有相当大的比重都是因喜好而藏,较少出现一买即卖的「投机」现象,也就是藏家心态较为成熟,过去大洗盘时由极少数「炒家」操纵一些盲从投机客盲目追价的现象已不复见,这与当代艺术充斥短线投机图利的氛围大相径庭。也因此,遇到金融风暴来袭,玩弄金钱游戏的圈子自然提心吊胆,而中国书画这个趋于理性的收藏项目,反而压力不大,拍卖公司在搜件过程中也多是中国书画的收获较为放心。
另外一点,中国书画即使真因为经济问题而让藏家不愿将重要名家大作释出,但因为古近现代书画家多如过江之鲫,可以规画的单元容易推陈出新,加上市值本就不高,因此经常会出现奇兵立功的机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部分优质拍场在拍品上诉求人文内涵与艺术品味,而不强求高价名家大作上拍,反而使许多精品及有趣味性、文化性的拍品引起竞价,同样也使业绩亮丽。更有些拍场对「小拍」的质量也十分重视,因此经常出现无底价起拍,拍出十几万、几十万人民币高价的实例。这些,都印证了中国书画项目的文化积累及市场厚度所撑持出的「抗压性」,这点,正是当代艺术市场所最需学习的要素。
在华人当代艺术市场上,最常有人将华人艺术家的市值与西方印象派大师和当代艺术大师的市值作比较,将其间的差价解释为未来涨价增值的空间,以吸引不谙艺术市场发展和运作的新兴买家进场。若以此逻辑,那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顶尖名家如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一般佳作都在人民币百万至千万元之间,这些名家在美术史上都已具备崇高的地位,但若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线画家相比,四、五十岁的当代艺术家一般作品都以百万美元计价,人民币千万元的作品已是司空见惯。若是如此,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收藏性」甚至「投资性」就应该远高于当代艺术?而古代书画中,《石渠宝笈》著录的明清名家书画,在市值上似乎也无法与华人当代艺术相较劲,那究竟应该「投资」谁呢?
艺术的表现形式本就各有不同的诠释,价值的认定也无须勉强模拟,而应该是追求客观的「合理性」。而之所以艺术市场上会产生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其实是「投机作祟」,只有欲以艺术品「图利」之人或引人入彀的手法,才会只关注市值,操作价格。总归一句,真正喜爱艺术品的藏家,对艺术品的价位心中自有一把尺,高低与否,只有自己清楚,也只有自己承担。起码,中国书画这个项目在收藏购买的成熟度上,是比较不受经济情势左右的。
所以会发现,即使在2005年秋天大跌之后,大炒家缩手之外,不少精明的藏家反而趁低档时进场「捡漏」;而在目前的当代艺术拍卖中,想要「抢漏」几乎不可能,由于多只关注少数当红画家的市值,想要收藏,还非得在出价上「硬碰硬」不可。
瓷器工艺品项目,一直是中国艺术文物市场区块中的主角,从1978年苏富比进军香港开始,就是以这个项目试俥。过去半个世纪,明清官窑瓷器一直是业绩最大宗的项目,若有宋、元精品上拍,也能创下天价;而纽约、伦敦拍场,早年设定高古文物为最大市场,但在数年前即因为出土文物的违法及追溯问题而转趋冷却,许多国际古董商也只好改弦易辙,改以明清瓷器等传世品为经营主轴。
由于重要的明清官窑瓷器和宋、元名物渐入藏家或公私博物馆之手,释出机会大减,在精品名件的「货源」上,这些年来更是捉襟见肘,一物难求。于是就出现拍场「抢货」的白热化竞争,这一两年对中高档对象的议价空间愈来愈宽。不仅是官窑名瓷如此,由于货源究竟太少,于是所开辟的「宫廷艺术」项目就成为一类营造高价拍品的场域,在议价时拍卖公司也勇于出价,所以近两年来估价千万港元以上的大货着实不少,官窑瓷器除外,包括玉器、刺绣……等工艺品也都有超出想象的预估价出现,相对风险也不断垫高,使得每一次出现高价对象的拍场都令人捏一把冷汗。当金融风暴经济问题出现时,这种心理负担,必然就更加沉重。
事实上,过去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瓷器工艺品项目一向都是由市场自由机制决定业绩好坏,即使是1997年市况最差的时期,成交率仅剩3成,两大甩卖公司依旧泰然处之。原因很简单,十年甚至更早之前,艺术文物市场的氛围比现在理性得多,藏家的品味及鉴赏程度也成熟得多,拍品的优劣不是靠一味的「包装」就能吸引买气,经济的好与坏,只能「暂时」影响藏家出手的意愿。所以,一旦景气稍微恢复,拍场立即热闹起来。而这几年的瓷器工艺品拍卖,其大价对象多针对新兴的多金买家而来,一方面这些新贵没有传统的价值包袱,二方面在收藏的心态上也掺入了更多的「投资因子」,总希望买高卖高;所以出现一个普通的现象,就是许多高价物品一、二年就重现拍场,但估价却已翻了1倍。过去最少六至八年才再释出的周期,一下子大幅缩减,这不禁让人怀疑,真培养了那么多的新兴买家愿意追高吗?也因此,近一年来已有不少其实还不错的精品,都因为估价过高不得不铩羽而归。当面临金融风暴时,最容易缩手的其实也是较不成熟的多金买家,对各大拍场的瓷器工艺品(包括宫廷艺术)项目来说,的确会产生较大的忧虑。
不过,甫结束的纽约秋拍,似乎并未受到美国金融风暴太多影响,仍旧维持稳健的业绩。9月16日举行的纽约苏富比瓷器工艺品拍卖,312件拍品成交176件,以件数计成交率56.4%;以成交金额634万8,432美元计,成交率则达76.2%。9月17日佳士得包括「瓷器工艺品」、「中国古代及宫廷艺术」、「J & J鼻烟壶珍藏」三场,560件拍品拍出354件,以件数计成交量是63%,以成交总额1,360万7,135美元计,成交率为65%。这两天的拍卖结果,尚未显示出受经济问题冲击的负面效应,应可使10月上旬的香港秋拍安心一些。
然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今年春天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同步调高买方佣金后(5万美元或40万港元以下调升至25%;超过5万美元以上至100万美元,或40万港元以上至800万港元部分调升至20%),几已明确显示苏富比、佳士得今后专注于高价拍品的经营方向。至于市场上流通较广的中低价位文物,则可以寻找其他流通渠道,包括佣金较低的中国拍卖市场或以第一市场为主要平台,这样的市场区隔,或许对各个区域的需求可以达到各取所需的平衡效应;而当经济景气不稳定时,也可以有更多机会让艺术文物市场不至于全面熄火。
由于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量体加入全球中国艺术市场,经济性问题的伤害程度或可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分散而达到缓冲的效果。当然,当代艺术也好、中国书画也罢,瓷器工艺品也行,不论何种项目,最终极的期待就是能有健全的市场体质,唯有良好的体质,在碰到世界性的突发冲击时才不会一推即倒、一吹即散;在艺术文物市场上,不论买方与卖方,都要选择优质的合作对象在成熟的机制下完成交易,即使遇到如眼前如此棘手的金融风暴,也可以安之若素的泰然以对。至于艺术拍卖公司或其他艺术产业,也必须依循正轨营造市场良性运作,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否则,一再的短视近利,一再的破坏体质,那就也不必全球金融风暴,只要一个风吹草动,就得尝到苦果。就如美丽的宝岛台湾,原本好山好水,福田宝地,如今却因为山坡、河岸开发过度,戕害自然,如今也不必台风、地震,只要下场大雨,就会造成人财损失,孰令致之?「贪」字作祟呀!中国艺术文物市场在「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预言成真中,是该大有可为,若是「贪」字横行,那就得小心随时都会发生「土石流」了。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3 21:49 , Processed in 0.1064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