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牟建平《吴冠中:“大师”亦“名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8 14: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当代中国画坛,吴冠中堪称是一位十分复杂的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艺术上他敢于创新,他独创的“彩墨画”前无古人,独树一帜;同时他也是“市场名星”,他的画作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成交不菲;此外他更是一位“热点人物”,直言不讳,每每引发激烈争议。所以,吴冠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焦点”。特别是在拍卖行情整体并不景气的当下,吴冠中的作品仍旧呈上涨坚挺之势,在10月6日刚结束的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吴冠中捐出的彩墨画《长江万里图》以1578万港币成交,成为“中国书画”全场的最高价,尤显难能可贵,被藏家称为“绩优抗跌股”。

一.学术评价堪“大师”

说到吴冠中,首先无法回避对他的学术评价。中国人总讲“盖棺定论”,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画家们来说多少有点冷酷无情。吴冠中在当代画坛到底是一个什么位置?在近百年中国绘画史里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研究吴冠中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搞明白。
我认为,吴冠中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绘画界首屈一指的大师。放在百年画坛里,也应有其一席之地。这一点,不仅画家吴冠中本人是自信的,笔者坚信历史也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应该清楚,给吴冠中带来“大师”地位的显然不是他的油画,而恰恰是给他带来很大争议的“彩墨画”。严格说,吴冠中的油画并不差,但凭此赢得“大师”地位还远远不够。熟悉百年美术史就会知道,在中国靠油画扬名立腕的大师凤毛麟角,远不能同中国画相比,毕竟油画还是一个只有百年历史的“泊来品”。
中国画在吴冠中以前,还是以“笔墨”“传统”“文人画”主导江山,但吴冠中一出,却用他的“彩墨画”将这些统统颠覆了!在吴冠中之前,他的老师林风眠在“中西合璧”改造中国画方面曾做过不少有益的创新尝试,但吴冠中的“彩墨画”无疑走得更远!在“色彩”和“构成”的探索上,吴冠中的成就比林风眠更大一些。

二.“彩墨画”也是中国画

很多人认为,吴冠中画的“彩墨画”根本就不是“中国画”,因为画中完全没有一丝半点传统笔墨技法表现可言。有的画家斥之为“水彩画”,有的则讽之为“三不像”,拿着板刷胡涂乱抹一气,更有的干脆骂他“玷污中国画”。这些年,吴冠中的“彩墨画”在绘画圈里确实一直伴随着很大的争议。
搞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中国画风格的创新大体有两种,即“画种内的创新”和“画种外的创新”。所谓“画种内的创新”,即画家发明一种自家“皴法”,如傅抱石的“抱石皴”;或形成一种流派和样式,如李可染的“李家山水”;或独创一种新的技法,如陆俨少的“勾云法”等。这些都无外乎在画种内“变来变去”。另一种创新就是“画种外的创新”,即从其它外来画种中寻找手法、汲取营养,吴冠中的“彩墨画”就属后一种。
我们不能只肯定赞美“画种内的创新”,而对“画种外的创新”大加排斥否定。徐悲鸿曾给中国画创新注入了“写实”“素描”的血液,而吴冠中则给中国画带来了“色彩”和“构成”的活力。吸收借鉴其它画种的长处,只能使中国画改革的路越走越宽,要允许画家大胆尝试,拿板刷在宣纸上创作当然也可以是“中国画”,工具不是问题,关键是水平的问题。高其佩的“手指画”难道不是“中国画”吗?所以我认为,排挤借鉴“外来画种的创新”,带着狭隘的“门户之见”,是一种无知浅薄的表现。
应该看到,在国内凡“画种外的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获得承认的。早年林风眠的“中西合璧”曾备受非议,但现在谁还质疑他的画不是“中国画”呢?吴冠中的“彩墨画”也同此理。什么叫“正宗的中国画”?这种提法本身就很幼稚无知!吴冠中的“彩墨画”是一种新中国画,它不强调“骨法用笔”,它突出色彩、水墨、对比、构成,是一种“中西杂交混血”,但表现的仍然是正宗的“中国情调”。它不追求雄浑博大,江南风景,小桥流水,照样可以出大师嘛!“中国画”决不该是一个标尺,一种风格,那样的话,“中国画”早灭亡了。“红色经典”古代有吗?五六十年代还不是出现了,古代的中国画什么时候出现过钢厂、大坝?题材和工具,都是可以变化的,千古不变的是中国画的“神韵”。没有了神韵,所谓“传统”,也是“伪传统”,这样的伪国画当今并不在少数。
站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吴冠中的“彩墨画”当然是中国画。

三.市场行情趋稳定

吴冠中的画,在2004年以前在香港虽然有行情,但在国内尚没有真正联动。国内真正开始启动升温应该是在荣宝2004秋拍和2005年春拍相继推出吴冠中专场之后。2005年是吴冠中拍卖行情快速飙升的一年。这一年,北京荣宝春拍的《黄土高原》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以1870万元高价成交,在年底的北京保利秋拍上《鹦鹉天堂》以3025万元再创个人拍卖成交天价,吴冠中从此在国内开始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
2006年,在翰海秋拍上其纸本油画《长江万里图》以3795万拍出,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交河故城》4070万元,秋拍油画《木槿》3920万元。10月6日刚结束的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吴冠中捐出的彩墨画《长江万里图》以1578万港币成交,成为“中国书画专场”的最高价,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大学“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奖学金”。据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吴冠中画作近年共上拍1858件,总成交额达14.6亿元,成交率80%,在国内在世画家中排名第一,成为名付其实的“市场明星”。
吴冠中的画作,在经过快速上涨后目前已趋于稳定。当前的拍卖市场行情基本上是油画每平尺80-100万元(普通80万元,精品100万元),彩墨画每平尺30-50万元(普通30万元,精品50万元)。这样一个价位,对于中国顶尖级画家来讲,并不算太贵、太离谱。尽管市场上拍卖的作品近2000件,但除去重复拍卖和赝品的数量,真品不过千幅左右,其中大尺幅画作不足百件,精品仅50件左右。更由于自90年代末吴冠中本人就不再卖画,流向市场的极少,目前市场流通的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80年和90年代的作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较少,多是些油画。在经过充分的市场换手后,目前吴冠中的画作市场行情稳定性较高,抗跌性很强,未来精品的升值空间依然不小。

四.打假被逼非炒作

近年来,仿冒吴冠中的伪作在拍卖市场上一直不断。打假成了吴冠中头痛的事,打假往往多是被逼无奈。一些人认为是画家本人参与的炒作,我认为是一种误读。当代中年名家为了名利,会不择手段大肆炒作,而像吴冠中这样的大师已完全不屑炒作了,他靠的是绘画的实力,他们这一代画家恐怕还没学会炒作。
吴冠中打假知名的大致有四起。1993年10月27日,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毛泽东肖像》画,上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毛泽东”字样,落款为“吴冠中画于工艺美院一九六二年”。拍卖前,吴冠中曾通过有关单位转告上海朵云轩撤下这幅不是其所画、假冒其署名的伪作,但上海朵云轩在接到通知和书面函件后,仍与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甚至出具专家鉴定意见,称这是吴冠中的作品,致使该伪作被他人以港币52.8万元购去。吴冠中一怒壮告至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称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使其声誉和真作的出售均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港币52.8万元。两年后,1995年9月底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一、被告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假冒吴冠中署名的美术作品《毛泽东肖像》的行为,共同严重侵犯了原告吴冠中的著作权,应停止侵害;二、两被告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上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三、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人民币73,000元。吴冠中虽然胜诉了,但如画家本人所说“费了大量精力,白了不少头发”。
第二起打假是2006年9月,北京圣天阁拍卖公司推出“吴冠中专场”,其中油画一件,水彩一件,水粉一件,速写21件。吴冠中通过朋友寄来的图录发现24件拍件竟无一件真品,全是假的!吴冠中先生立即致电该公司,称即将拍卖的画作不是他的真迹,要求撤拍。出于对画家的尊重和维护公司的声誉,该公司后终止了这场拍卖会。
第三起打假是2007年初,吴冠中通过朋友偶然发现2006年第12期《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了9幅署他名的假油画,连同他的访谈一同发表,这种媒体参与造假的手法极具欺骗性,并非法使用了吴冠中与家人的生活照片,令吴冠中很生气。为了不给藏家造成伤害,吴冠中委托友人全权处理,并通过媒体曝光。因正逢“3.15”打假期间,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笔者曾参加了这次打假,略知一二)
第四起打假是2008年上海收藏者苏敏罗告翰海拍卖吴冠中假画《池塘》一案。起因是在2005年12月11日翰海秋拍上,介入收藏才4个月不久的上海买家苏敏罗以253万元买下了拍品吴冠中油画《池塘》,但后来再度出手拍卖时被视为赝品拒收。为将画的真伪弄个水落石出,苏敏罗来京找到吴冠中本人,请求给予鉴定。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吴冠中仔细查看了《池塘》,在画上写下“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的鉴定结论。苏敏罗找到翰海,拍卖公司说只能退23万元佣金 ,而该画的委托方台湾索卡画廊的萧富元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万般无奈后,买家选择诉讼法律,据悉目前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由于国内艺术品造假泛滥,再加之打假的成本、精力太大,吴冠中先生深有体会,所以吴先生近来只是呼吁打假,为找上门来的藏家或友人鉴假,对亲身打假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真要打的话,恐怕一辈子也打不过来。抓紧时间多画一些画,已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五.未来鉴定成难题

由于国内尚缺乏权威的鉴定体系、机构和专家,所以在世画家作品的鉴定目前还主要依赖画家本人,吴冠中也不例外。
健在画家出全集的国内屈指可数,《吴冠中全集》的出版为其个人作品真伪的鉴定起了不小的作用。吴冠中作品年鉴的出版也是鉴定作品的一大依据。但图录只是一方面,毕竟造假者可以照猫画虎仿造克隆,要知道引起打官司的《池塘》当初也是有图录“护身”的,所以吴冠中画作的鉴定未来还是一个悬案。现在买家买假了,可以找吴冠中先生本人来鉴真伪,但毕竟吴老年事已高,再过几年谁来鉴定呢?笔者对此深感困惑。

  K 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4 16:10 , Processed in 0.1047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