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彭德:艺术刊物的生存支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15: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刊物 的关注点越来越细微,越来越细致,从主义到问题、到现象、到感觉,到没有了大脑,没有了上身。与此同时,理想与理念遭到嘲笑、理性与伦理遭到了批判,这些批评、抨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些被批对象的内含,以往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整个艺术界、文化界美术界只剩下一地鸡毛总体的表现是个半身不遂,中国现有美术刊物100多种,不包括其它传媒.从平庸的立场上看.这是好事;从精英的立场上看,这是坏事。为什么?因为平庸会造成平庸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他们会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力量.足以击跨精英。所谓精英.是有个人见解和思想的人物,他们是志同而道不合者。同平庸者相反,他们很难形成合力。中国需要精英,但精英永远是失败者。我经常收到一些刊物.平庸的刊物和精英的刊物。这个比例同我当年办刊物的时候基本一致.约十比一。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社会好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实只是政治困惑变成了经济困惑。以前的艺术是政治的工具,现在的艺术变成了经济的玩物。我认为当代艺术或者说前卫艺术.天职是同时尚保持距离.或者说拉开距离.但是现在却被时尚在摆布。前卫和时尚是两回事,很容易被混淆,因为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代的标志。时尚是现实的.前卫艺术是批判现实的、是背离现实、超越现实或提升现实的。我觉得当代媒体同当代时尚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同知识分子之间的正常关系一样 彼此对立而不笼统地排斥。当代艺术和当代刊物,缺乏干预社会现实和艺术现实的思想。现在的刊物印得精美。同80年代的美术刊物相比.天壤之别.但是艺术现象、艺术问题、艺术形态、艺术方法都还保留着.很多艺术思路都还没有过时。过时的是媒体.是控制媒体的出版制度。如果从艺术形态自身发展来看,多媒体艺术和网络批评才是时代的先锋。中国艺术界远远落在后面.中国批评界也远远落在后面,同美国、日本、欧洲相比.距离非常大。这同崛起的中国非常不相应。我们依[19在崇拜纸质传媒.但应该寄希望于网络媒体。
  (二)
  “你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办刊。”这是当年台湾出版解禁后业界的警句.因为它会使你人财两空。这句话开始适用于大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编刊物.如同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画家一样。宋庄的画家有八百名.十分之九以上是永无出头之曰的跑龙套的票友。当然.人的自大在于总把自己当作例外。乐观地看.中国的美术刊物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印刷品崇拜的时代也还没有终结。假设关注美术的中国读者占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按]:]0000的受众比例计算.达到饱和.可能需要一千家美术刊物。对此,可以把台湾人的警句加一个定语: “你想害一个平庸的人,就让他去办刊。”现有的美术刊物.鹤立鸡群的极少,办刊思想、倾向、体例、作者群、读者群,彼此雷同.了无新意.如同一群多胞胎兄弟。刊名和内容.都可以互换。模仿与挪用。既是近年来流行的平庸的艺术”创作”、艺术市场行为.也是近年来问世的众多美术刊物的实际作为。这种情形在官办刊物中尤为严重。官办刊物吃的是大锅饭.做的也是口味一统的大锅饭.很多当事人只是把它当作牟利工具.全然不顾历史责任和圈内人的E1碑。官办刊物固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合法的刊号,但受制约的力量太多. 自由度很小.平庸是它的必然结局.杰出总是出于偶然。它既是出版专利制度的受益者.也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部分刊物是有名分的、被供养的、娘生的孩子 哪怕它是一具行尸走肉;私办刊物是没有名分的、被寄养的私生子.哪怕它被美术家交1:3称赞也成不了“核心期刊”。私办刊物的前景堪忧.在于刊物实行的是两种制度.出版法也谈不上健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出版法.出版物的是非由帝王将相随IZl规定。周朝有句成语名叫“防民主口。甚于防川;壅塞而溃。伤人必多。”人指贵族.民指老百姓。意思是说堵塞平民的言论.比堵塞河水形成的堰塞湖更可怕.一旦溃决.对贵族的杀伤面很广。历代昏君与贪官为了堵塞言论,时常大开杀诫。杀戮的文明代价巨大.它使文人只能在圣贤的言论中讨生活.形成向后看的文明模式。对于暴君与贪官.这种管理的成本很低,只需要几把砍刀就能解决问题。暴君与贪官作为人民的公敌. 自己认定自己很坏.于是假定別人都坏。这就是堵塞者的逻辑。间歇地控制言论.使文人自己给自己上锁。周朝建国过了两千年.到了宋朝.出现了一个新成语: “守1:3如瓶.防意如城。”意思是说把自己的言论和思想.塞在瓶子里.封在城墙中。总之.由国家控制刊物的出版.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这种特权制度的消亡,不会超过十年。十年之内.人们寄托希望的刊物。只能是少数有使命感、有创造力并在相对自由的小环境奋斗出来的稀缺品。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7 00:01 , Processed in 0.1071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