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林:处于一个否定性角度提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15: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8月28日,2008年798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本届798艺术节总策展人王林先生,公布了本届艺术节主题展将以“艺术不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45份问卷”为题,王林先生是国内著名艺术批评家,他所策划的主题展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9月博览会、双年展云集的中国艺术界?他的批评意图是什么?我们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王林先生。
  记者:本届798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您提到本届艺术节将会重点处理公共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关于这方面对于前几届的798艺术节或者国内其它的艺术节,您怎么看待?
  王林:国内的艺术节是热闹一些、或者是公共性、参与性,这些都没什么坏处,因为一个活动主办单位总是希望有有很多人来参加,很热闹,有很多商机。
  我觉得798作为艺术园区,一开始就有一种先锋性,早期有一批艺术家在那里,然后慢慢形成了艺术园区。现在形成一个气氛比较热闹的地方以后,我觉得它们还是有可能在一些空间里面做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
  这是我说的学术性,先处理好这个关系。
  首先,有一些非营利的画廊,还有一些关注艺术发展、发生这样的画廊,其实也有一些展览具有比较强的学术性,这是798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譬如像尤伦斯、伊比利亚这样的画廊,由于有这样一个基础,所以我觉得它的艺术节做成一个具有学术性的展览,把一些实验性的、前卫性的、先锋性的艺术家的一些最新作品能够通过一个策划做展示。
  记者:艺术区有种种学术性的追求,很多人说798是一个卖场、秀场,但是在一定的时空里面您是要将798做成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事情,这就是这次您做为总策展人把握学术的意义?
  王林:这对798来说其实是它存在的根据。因为,反过来当代艺术这样的一些作品以及艺术家,其实它不应该拒绝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当代艺术首先就有对公众的开放性。
  这样公共性的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让公众来参观的问题,它实际上是在创作当中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种公众意识(公共意识),所以这样的活动对艺术家来讲我觉得也是一个推动,而且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平台,把大家的作品在一个艺术节上让更多的人来观赏或者发表意见,达成一种和公众直接的交流,这个何乐而不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前沿的创作情况,我觉得这是对公众的尊重。
  记者:无论是一个连续举办的艺术节或者是双年展等活动,作为策展人都要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是解决一些问题,这次您策划798艺术节,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学术性和公共性之外,在您个人学术上是否有哪些主要提出的呢?
  王林:因为我来做这个事情,当然我的第一任务是协调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使它跟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有更密切的关系,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当代艺术创作成果和资讯,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第一个任务。比如说我们有独立电影展、大学生影像作品展,其实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协调。
  第二,做好我自己主要策划的主题展览。
  既然作为主题展览,它就是艺术节的亮剑。我的策展计划和我邀请艺术家都得到了主办方的支持,他们没有任何疑问。这个是我觉得非常欣慰的。
  我觉得得到了艺术家很大的支持,因为798做这个主题展览的经费是很有限的,要做成这么一个大型的展览,很多是艺术家在投入,但是他们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来展示,我作为策展人非常感谢他们,说明大家对当代艺术还是有一种奉献的。
  第三,作为批评家、策展人,我的批评意图是什么。我策划的这个展览题目叫“艺术不是什么”。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是因为有两个方面的针对性:第一、我是针对在当今的中国美术界艺术太是什么了,它太是资本、权力、功利太是这些东西。
  所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处于一个否定性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是一点,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界现状的看法。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样一些被规定的艺术是什么的东西解脱出来,让自己的艺术形态更为自由、更为从容。
  第二、我的针对性,因为我这个题目很明显,艺术是什么的题目,当我们说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其实那个“什么”已经被界定,它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意识形态和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它已经被凝固了。也就是说当我们判断艺术是什么的时候,那个“什么”已经被凝固了,而艺术恰恰不是那个被我们认定的“什么”,艺术恰恰是被我们认定的什么的突破、超越和否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总是不是那个被我们认定的“什么”的时候,所以艺术不是“什么”。
  这样一个语言学命题,是一个艺术的否定性的思维的呈现,跟我一贯的批评思路是一致的。另外我觉得艺术是揭示,不是反应,是反省,不简单的就是反应。
  所以对即成的东西总是有一种挑战性,艺术不是什么就是一种挑战性,一种开放性的表达。
  记者:您对当下艺术界经常讨论关于艺术的资本,讨论市场将会下滑,在各种舆论当中您是有怎样自己的学术、价值的思考定位,然后来策划这个主题展?
  王林:首先我不相信资本和市场可以统治一切,包括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而且我认为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文化,它跟人来自于生命的那些需要有关,跟人的精神个性的生长有关,所以艺术的问题不能关于资本和市场的问题完全地涵盖,所以当我们不断地讨论资本和市场的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就落入了一个陷井。好象我们非得只有在市场和资本里头才能谈论艺术,这是中国艺术界的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可以完全跳出资本和市场来谈论艺术。
  记者:艺术节研讨会题目定为“艺术不是什么”是与主题展有怎样的呼应?
  王林:艺术节的研讨会是主办方的安排,另外一个主持人在主持,但是讨论题目是跟我协商过的,最先想讨论“艺术和资本的关系”。我当时也不反对去谈艺术和资本的关系,我觉得这是艺术面临的问题,艺术也是具有学术研究的必要。但是,后来我把这个主题展览的题目定为“艺术不是什么”以后,我们研讨会的策划人后来经过慎重的思考,他就跟我商量把这个题目改变成为“问题是什么”的一个讨论,这个我觉得和我那个主题展览有一个互相的呼应,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题目。
  所以我很赞成他去按这个方向做一个研讨,我希望我们的展览和研讨有一种开放性和公共性,所以这个展览的前言不是我写的,是参展艺术家、网友和参观者他们都可以来写,为他们准备,让他们去谈论艺术不是什么或者是什么,让他们自由地去谈论这个问题。
  所以我也希望研讨会就是通过你对这个题目的采访,在展场里面对来参展的艺术家、批评家开放性的采访,提供一些更多这样的说法,然后再来进行研讨,“问题是什么”其实当然学术界或者批评家他们会有思考,但是我想老百姓应该也有思考,来参观的老百姓肯定就是比较喜欢艺术的了,那么这个我觉得他们也有他们的思考,也可以纳入这个范围里面。
  记者:本届艺术节会处理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关系,艺术节研讨会是艺术圈内的聚会,还是要扩展人类学、文化学的学者或者观众加入进来?
  王林:我觉得这是研讨会现在应该注意的,研讨会总是邀请一部分人参加,但是我觉得由于我们是个艺术节,所以我的意思是研讨会可以延伸出来,可以通过采访做成一个笔谈。同样可以形成一个相互的关系,我就觉得研讨会还可以做一部分,开放式的采访,像你采访我,你基本上就是在和我研讨,实际上就是研讨,因为你提出问题的时候,其实你背后就有思考的道理,别人对我们提出问题肯定也有思考,而且题目本身就是问题是什么,那么中国美术家的问题是什么,其实不同的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这个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有趣,前言我看了很多艺术家、网友写的,我觉得很有趣、很有意思给人很多启示。

   t 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19 19:19 , Processed in 0.1061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