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创造力的开幕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0 21:5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智峰
奥运会的开幕式无疑是失败的。
  第一,主题的错乱。
  奥运会首先是体育运动,开幕式应该突出体育的阳刚、拼搏之美,主题是动的。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以静为主的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当中也充满了武侠的刚烈的精神,但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书法、瓷器、太极之类表现静的符号。这既是对奥运会精神的偏离,也是对中国文化的片面概括。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体育在中国承载了太多政治的意义,开幕式以大量的篇幅突出“和”字,无疑是对“和谐社会”的诠释。但“和”和内在含义和体育运动崇尚的运动和对抗、竞争的精神是冲突和矛盾的,在这样的主题安排下,自然只能是以静为主了。倡导“和”本来是政治话题,但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政治话语取代了体育的精神,只能造成现在的看上去很尴尬的局面--既不可能借用体育来很好地表达政治的理念,相反却因为这样的企图伤害了体育的真精神,也没能充分地表现中华文化中“动”的“刚健”的一面---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中华文化中与体育精神一致的地方,应该充分表达的。
  可以说,主题的错乱是这场开幕式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二,对中国文化的片面诠释。
    如上所说,在主题错乱的前提下,开幕式对中国文化做了片面的理解和阐释,只强调其“静”、“和”的一面,而没有表现中国文化中“动”“武”的一面。
  那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静符号没有超出张艺谋排古装片电影的范围,开始的击缶的场面和全场朗诵的嗡嗡声让我想到了《英雄》里的战士大喊“大风”的场景,而那些头戴奇怪帽子身穿灰色袍子手拿竹简的古代书生也让人感到落后、陈腐、陈旧和沉闷,这里哪有体育的精神,哪有中国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慷慨激烈?也许这是季羡林先生要求表现孔子精神的体现?但要知道,孔子绝对不是后世人们印象中的文弱书生,儒家的精神当中不仅有“知”和“仁”,还有“勇”,所以,梁启超在他的《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把孔子作为中国武士道精神的第一人,说“天下之大勇,孰有过我孔子者乎?”
  可以说,开幕式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保守的静止的一面,而没能体现其积极进取的勇敢的一面。这一点在那首主题歌里或许最充分地表现出来: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是让人静止的,而没有令人期待的激动人心的对体育和运动的张扬和向往。
  第三,创造力的贫乏。
  奥运会是充满激情的体育盛会,创造力自然应该是开幕式的看点,节目的设计,特别是新奇的创意应该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感性上视觉上的冲力,但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惊叹的足以令人感到震撼的创意的出现。
  对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都是传统的张艺谋习惯使用的人海战术,那个一开始就铺展开来的卷轴似乎就浓烈地暗示了创造力的贫乏和对想象力的束缚。
  李宁点燃主火炬的方式没有一点悬念一点创意地老套,不过是杂技手段的简单移植罢了。
  可以说,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这个开幕式最失败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贫乏和陈旧的。
    总之,开幕式几乎没有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更多的是失望。即使那些宏大的场面的铺排也没有能够达到足以震撼人心的效果,不能表现中国正在崛起中的地位和形象--对宏大场面的表达应该是中国这个古老的大一统传统国家最拿手的技术,无论是长城还是故宫,秦始皇陵还是大运河都有着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壮阔,但在创造力干瘪的前提下,开幕式连这点中国的特色也没有了--在今天要看到宏大场面的威严和严整的撼人心魄的表演,大概只有北朝鲜了。

   x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4 16:57 , Processed in 0.1062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