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鲁迅——吴冠中

[复制链接]
匿名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8-4-7 08:59:0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鲁迅——吴冠中
·听雨楼主·
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先生是当代最具社会良知的艺术大家,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是倡导中国绘画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社会公平正义的前驱和号角。
  对于他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著述立说等等,大家知道的太多了,我就不重复,我只从他的三句话说开去:

  “100个齐白石顶不住一个鲁迅”
  漂亮!它深刻揭示了绘画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许多能涂抹两笔的人狂得不得了,自以为他们就是改造社会的中坚,推动历史的巨手…我建议大家看看一个叫“美术同盟”的网站,其中许多文章气焰熏天,老子天下第一,老虎屁股摸不得,狂得了不得……看了真叫人哭笑不得。
  其实艺术家,特别是画家,在整个社会中能起的作用实在是小而又小,特别是在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充其量就是社会各种思潮的“小跟班”而已。再则,所谓画家,艺术家其人格常常又是分裂的——一方面忧国忧民,一方面又逃避现实。既使身处高位的艺术家,在现实的冲突中,也往往扮演着十分尴尬的角色——如宋微宗、李后主等。
  劫后余生,成为国宝级人物的吴冠中先生,并没有像许多经历同样磨难而成正果的老先生一样,沉缅在众星捧月,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之中,而是清醒的提醒大众,特别是年轻人:“100个齐白石也顶不住一个鲁迅”,反映了他不甘为一个空泛艺术家,而愿投身社会改造的赤子之心!
   “笔墨等于零”
  这是一个学术命题,张仃先生提出反对(见附文),完全可以见仁见智的进行讨论。
  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好,具有摧枯拉朽,荡污涤浊的革命意义。个人认为,从发展眼光看,传统“水墨画”或“文人画”只有两种命运:进博物馆和布置攴厅。一个自翊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实在是不应该再“嚼”别人嚼过何止千百遍的“馍”——我本人也是经历切身之痛后才悟到的!
   但是,仅管我很欣赏吴老先生的这一提法,但在目前的现实中,响应者恐怕寥寥无几。因为这是一个错了位的时代,一方面是沿袭了几百年的陈腐绘画形式和绘画面貌;另一方面又是百年来近代中华的又一次腾飞,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在国际上的声誉日隆,一些人正借机把这种陈陈相因的“杂耍”活当作国粹在向外推销呢,而且这种“繁荣”和“贩卖”才刚刚开始,要让世界人民都认清这种东西的真面目,恐怕还有很长的时日……
  总起来说,此论仅管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但却反映了吴老先生在艺术思想上的前瞻和对国内画坛的忧患意识,让人深思!
  “改革美协、画院”、“以奖代养”
   说吴先生是当代最具社会良知的艺术大家,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是倡导中国绘画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社会公平正义的前驱和号角…正是基于了他近年来一再呼吁和倡导的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特有的美协,画院等机构在它的创立之初,可能有它这样那样的合理性,但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七”报告指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合谐社会!而美协、画院等衙门机构的存在,正是阻碍公平正义社会——至少是在绘画界建立实现的最主要障碍。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美协、画院这些机构的职责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在计划经济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美协、画院等机构就和这一历史性转变越来越不合拍。它就像“x时代”实行了几十年的“户籍政策”一样:把人分成了“城里人”和“农村人”,且是鸿沟高筑,不可愈越。而美协、画院等机构的存在,正是把画家、艺术家人为的分成了“专业画家”和“非专业画家”——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现象。它的蔽端,圈内人士都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院及其院长龙瑞之流对吴先生的建议进行猛烈的反批评,甚至扣上“文革”式的大帽子(见附文),完全是旧体制既得利益者的代表和嘴脸。
  他们说:吴冠中不参加文联、美协的活动,“对他们的工作情况不了解……”。既然你们作了工作,何愁没人知道?
   我给你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所在的省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滞后的地区之一,但仍有省美协、省画院等机构的存在——因为它是一级衙门,中央有的地方自然也该有。有位地区级群艺馆的小画家,通过升迁为馆长的经历过程,摸透了为官之道的程序。于是卖掉了家里的一头耕牛,跑省上的有关门路,终于弄到了一张进省画院的调令。这时他却表示自已年龄大了,不去了,让自已的儿子去。大家不要以为儿子进了画院,老子就作罢了!他又卖掉了第二头耕牛,再跑路子,终于成为了省美协的主席,有了这个头衔,便连篇累牍的在王仲主编的《美术》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要知道作品的质量如何?就和戏曲午台上大老爷堂后屏风上的“松鹤图”差不了多少……从网上揭露出来的材料看,像这种大同小异的故事,各地美协、画院多了去了,并非个别现象,它是全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死角”——所以,根本就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专职画家”——它和国外的“职业画家”完全是两码事。
    至于美协、画院人所“不了解”的“工作”又是什么呢?据网载:全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以推动美协改革为名,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工作联系点,然后带着一帮门徒四处“采风”、“体验生活”——而达到卖画,弄鼓自已腰包的目的……当然,他们也举办一些展览,但这些展览大多是以“搞活经济”为目的的——说白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美协、画院所作的工作,和宋庄的画家们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宋庄的画家一无所有,白手起家。而美协、画院的画家却领着纳税人的俸禄,占用公众资源,头戴“国家画家”的头衔,高价兜售作品,从而中饱私囊——这能说是一种社会公平正义吗?!
  所以,吴老先生倡导改革美协、画院的呼声,应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讨论。但龙瑞竟给先生扣上“想把我们民族文化全搞坏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干吗对这些机构咬牙切齿的?”等罪名,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感觉,让人想起了“四人帮”的“帽子工厂”!
   孰不知,在形成中国民族文化长河的数千年中,美协、画院只是在极有限的时段里,依托权贵的扶持,而成为了附着在中国文化大树上的“寄生物”。龙先生不要弄颠倒了,你以为你批吴先生是在“搞好民族文化”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这“文化体制改革”不就是指改革现存文化体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弊端吗?改革开放30年,各行各业的原有体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独美协、画院等机构却一如贯之,对此,龙先生不感到奇怪吗?!
    20年前,我在中国画院见到刚从重庆来到画院的龙先生时,他还是个谦和谨慎,孜孜研求学文的小画家。现在,他爬到了院长的高位,学问见长了没有,咱不知道?但道德沦丧到如此地步,可见权欲和利益使人堕落的速度之迅速!

  吴先生就学巴黎,临解放前夕毅然回国,其初衷就是为了振兴民族文化。但却一生坎坷,历经磨难,就连许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徐悲鸿也排斥他,50年代不得不调到我后来就学的院校。即便在改革开放后,在先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也陪受争议,批评之声不断……
  这一切,都源于他爱讲真话的性格,他说“说真话、讲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我要说真话”……
  了解了这些,我以为称吴冠中先生是当代鲁迅,一点都不为过!

--------------------------
附:
吴冠中:如果鲁迅还活着 现在他会怎样?
来源: 南方网(广州) 
(注:本博有删节)
  “我不想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天天养花、遛鸟、打牌、下棋。现在我器官老化使不上劲,但我的思维和情感还很饱满,我坚持画画写文章,读书看报,我内心还有很多东西要表达。”吴冠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吴先生的家在北京方庄,一套小四居的房子,室内只铺了地砖刷了白墙,客厅中间是一树含苞欲放的老梅,墙上挂着两幅画。
  60岁,首次公开展
  “没有改革开放,我现在恐怕跟今天宋庄的那些画家一样,生活在城市和艺术边缘。”吴冠中说。
  ……
  因为反响热烈,中国美术馆主动与吴冠中联系,商量给他办个人画展。此时,吴冠中的留法同学赵无极、朱德群,已经在西方艺术殿堂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吴冠中却才办了自己回国后的第一次公开作品展,当时的吴冠中已经60岁了。
  吴冠中感慨,自己的作品还有公开展出的机会,这真是个奇迹。“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真诚的,做画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作品有发表、展出的机会。我的作品有两位观众:一位是我下乡劳动时的老乡;一位是欧美的高层次艺术家。我希望他们都能点头,鼓掌。”吴冠中说。
  ……
  一辈子争议
  “说真话、讲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从初中起,吴冠中就喜欢鲁迅,他一辈子都想说真话,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才有了说真话的机会。
  说真话是有代价的。1951年,吴冠中刚从法国回来时,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在弘扬现实主义的央美课堂上,他大讲绘画多样性,还把自己从法国带回来的3铁箱画册拎到课堂上,大讲波提切利、尤特利罗、莫迪里安尼等西方美术经典。
  在随后进行的整风运动中,有学生打报告,揭发吴冠中在社会主义的课堂上宣扬资产阶级文艺观,背叛现实主义搞形式主义。院长徐悲鸿在全院教师大会上说:“自然主义是懒汉,应该打倒;形式主义是恶棍,必须消灭。”不久,美院的人事科就通知吴冠中,让他办理调职手续,去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
……
  在众多争论当中,最有趣的是全国青年美展上人体画引发的讨论。画家蔡若虹发表文章称:“崇拜裸体画,高喊人体美,这一陈腐的、连西方资产阶级也懒得喊叫的口号,是买办思想在美术界最典型的体现。”吴冠中在《美术》杂志发表《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的研究》,文章强调“人体美是造型艺术天经地义的基本功”。
  1997年,吴冠中在《中国文化报》发表《笔墨等于零》。这篇文章在美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吴冠中的观点被批评者认为是“在挖传统中国画的祖坟”,“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可以说就是笔墨,怎么能说‘笔墨等于零’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仃坚决反对吴冠中的观点,他认为笔墨作为中国绘画的细胞、灵魂,是支撑中国画的构件元素,笔墨也是一种专属的文化结晶。
  采访中,吴冠中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其实中国传统的笔墨我临摹得不少,从宋元到明清许多画我都临摹过。但作为一种艺术,你不能总重复前人,没有改变没有独创性。儿子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不能老是不如爷爷,那太没出息了。”
   ………
  看多了美术圈的是非,2007年3月,在政协文艺小组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的吴冠中就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当着分管文化的中央领导的面,建议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因意犹未尽,后来写成了《奖与养》。4月份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进一步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取消画院,取消美协”,实行经费断奶,认为:“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谁都来管文艺,结果文艺上不去”。
  7月18日,吴冠中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奖与养》,延续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改革美协、画院”、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的思考,话题还涉及美协、画院民间化、美院扩招、公正评奖等。
  7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院接受《青年周末》采访,对吴冠中进行回应。文联和美协方面认为吴冠中不参加文联、美协的活动,“对他们的工作情况不了解,文联、美协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认为吴冠中“取消画院”的说法不公平,并指责吴冠中“想把我们民族文化全搞坏了”,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前不也是这些机构里的?这会儿干吗对这些机构咬牙切齿的?”
  对着这场争论引起的满城风雨,成为焦点的吴冠中却拒绝了多家媒体,保持沉默。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出版了自己的美术作品集《吴冠中全集》;回杭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办了自己的个人艺术展。吴冠中在北京家里接受南方周末记者3个多小时的独家专访时说,“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我要说真话。”
……
  因为对国内的美术教育不满,吴冠中不让自己的儿女学画画。作为教师,吴冠中希望自己的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他说,“艺术家有师承的话,我觉得很可耻,如果我教的学生作品都像我的话,那是我教学的失败。”
  ………
  画画一辈子,吴冠中始终反对拉帮结派。“美应该是个人的,艺术怎么能‘派’呢?它是很微妙的一种个人感情表达。”回国工作多年,吴冠中从没有加入任何艺术派别,就是一个人画自己的作品。
  让吴冠中高兴的是,如今的大会堂、机场、宾馆,都不再强调宏大主题的集体创作。中国新建的驻美大使馆,在选择美术作品时,不再着眼于意识形态,主动要求挂他的风景画。
  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吴冠中很少外出。大多数日子,他住在方庄小区一套装修简陋的房子里,写字、画画、读书、写作。偶尔外出参加活动,他绝不在外吃饭,忙完事情就回家。
  吴冠中书房的书架上,有一格摆的都是不同版本的鲁迅作品。“鲁迅是绍兴人,他笔下的风土人情跟我的故乡是一样的,他的不妥协和坚持,让我非常敬仰。我一直想做个说真话的人,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实践去做到这一点。现在我经常想,如果鲁迅还活着,在今天这个环境里,他会怎么样呢?”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

     ⒇ 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4 13:44 , Processed in 0.1047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