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阵线|沈宁水墨画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0 00: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宁 1976年生
1996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
1999—200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第二画室
现任职于苏州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2001年:“七彩世纪·新江苏画派中国画大展”金奖
2003年:“七彩世纪·江苏中国画大展”银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金奖
“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美术作品展”铜奖
江苏省“都市水墨”展银奖
2004年: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银奖
江苏省“首届文化干部职工书画展”金奖
“蒋兆和奖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大展”优秀奖
“首届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提名奖
2005年:“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评委会奖第一名
“江北八市中国画邀请展”
“200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6年:“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释说心语
——解读沈宁绘画作品
邬佳

人首兽身、美人和环尾狐猴,所有的人物都被安排在一种略带惊惶的情绪之中,像梦魇,像戏剧,但当你走进它的时候你会惊异地感到它所描绘的情绪来源于触手可及的现实。这是沈宁2005年的新作《我可以拒绝诱惑以外的一切》,此语出自十九世纪著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沈宁试图运用最为传统的工笔画技法来抒写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但是它又是不甚写实,只是一种状态,存在在那里,通过一组虚幻的场景来揭示最真实的内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沈宁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尝试,即试图在传统技法与当代意义之间找到一种融合的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得工笔人物画融入当代生活。诚然,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画种,工笔人物画,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以及源于这种语言的审美个性,工笔人物画以其技法上的精到细腻而使得技法本身也自然而然地滋生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早期作品中,沈宁很是沉醉于这种韵味,在作品《露华》中我们很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技法的迷恋和追寻,但是一旦沉溺于技法,这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类似于恶性循环的怪圈,即为技法所累而使得作品虽然愈趋精到但却呈现出精神层面上的苍白无力。
这时,出于对传统技法的研究使沈宁转而关注纯粹意义上的人物肖像,他开始执着于一种无背景的人物描绘,并且选择其貌不扬的模特作为表现对象,以期更为客观真实地表现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杰仔》所描绘的是一个类似于无业游民的形象,生活并没有赋予他太多的使命,他似乎也不对生活抱有太高的要求,他的世界可能只在于那条剪破的牛仔裤,那根粗劣的腰带,还有似乎象征着他桀骜不逊的个性耳环。总之,他喜欢总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所谓的时髦青年,一种稍显别扭的粗糙拼凑。所以他的眼神,他的姿势并不具备多少激烈的情绪,他只是那样站着、看着,连茫然都称不上。这幅作品没有任何背景,唯一的陪衬是放置于人物之前的一只玩具乌龟,其形象的怪诞不但恰到好处地与人物形成呼应,并且有效地平衡了整个构图。当然,这幅作品的成功最终还应该归功于技法上的精到,这不仅保证了作品在人物刻画上的成功更是使传统技法的纯粹性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从而促成了整幅作品在视觉语汇上的单纯,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网友》则与《杰仔》略显不同,首先在形象上他比“杰仔”来得英俊,另外他似乎有些怨怼的情绪,他的姿势略显紧张,与面部表情形成呼应,同时反扣的双手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构图。他的手指纤长而略带神经质,整个手臂的精心刻画甚至是动作的安排似乎来源于作者早年对于奥地利画家席勒(Egon Leo Adolf Schiele)的推崇,但在此又绝非刻意模仿。由于手臂的大幅度动作而造成的上半身的紧张状态以至于对衣纹的影响,都彰显着作者对于整个画面效果的精心谋划以及在审美取向上对于装饰性趣味的偏好。当然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刻画人物,或者说人物的精神状态。在身份上,“网友”与“杰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网友”在情感上似乎显得更为细腻,对于生活他似乎有些感触,有些情绪,但是又无处更是无法抒发,就在这种两难的尴尬情况下他转而走向网络世界。这是一种在情感缺失的情况之下的无奈之举,但也并不能算作是悲伤。
在对现实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行刻画之后,沈宁开始了一种更为大胆的尝试,即对于虚幻世界的探访。这种想法来源于他对于象征派的痴迷。象征派强调文学性,往往在传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截取场景,并以作者自己的方式将其重新展现。沈宁企图在这种艺术流派中找到新的灵感,从而使得象征派从一种个人的偏爱而逐渐融入自己的艺术风格,当然这种借鉴依然统一在浓厚的中国韵味之中。中国的艺术其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之于强调“诗书画”一体的传统国画更将文学修养作为优秀画家的一个必备素质,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当今的艺术家所忽略。沈宁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不但显示了他个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深邃思考,更是承接了一种传统文人的自我完善。
作品《焦虑》是一个转折点,整幅作品只描绘了一只长着人眼的蜘蛛,就技法而言,工笔画技法是很能表现出蜘蛛那种由细长的腿和浓密茸毛所带出的类似于鬼魅的神秘。俯身于其上的眼睛更是增强了这种鬼魅的感觉,这只奇怪的眼睛是处于睁目的状态之下的,眼珠和眼白的黑白对比又呼应了蜘蛛本身的颜色,使得这怪物的神秘躯壳滋生出一种惶恐的情绪。当然,《焦虑》只是一种尝试,更为重要的作品是《我可以拒绝诱惑以外的一切》。
人首兽身是象征派惯用的符号,虽然它来源于古老的神话,但是在这里却被用来诉说当下的故事。羽人位于画面的右上方,她怒视着画面中央的女子,而这位半裸的女子却和身旁的狐猴一起略带惊恐地望着前方,整个画面处于一种极为不稳定的情绪之中。引起这种情绪的原因是前方即将发生的事情,它神秘得令人恐惧,却又因这不明的恐惧而让人甘受其蛊惑。在这里即使连百合也显得不那么纯洁,继而沦为邪恶的注脚。狐猴的红色眼珠更是成为这股无名诱惑最为形象化的象征。“我可以拒绝诱惑以外的一切”,王尔德此语本身所张扬的对于诱惑的拥抱状态终于在作者的精心谋划下统摄整幅作品。虽然此作所展现的场景是虚幻的,但是它依然致力于揭示当下人们的那种对未知世界惊恐而又蠢蠢欲动的不安状态,这未知世界不仅指涉未来,它可以包括一切人们从未涉足的领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沈宁的这一系列作品始终显现出他对于当下人们精神状态的关注,以及在叙事语言上的不断探索。他并没有简单地去选择极为浮泛的视觉符号,也没有以一种叫嚣的姿态来控诉时代变化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而是选择了另一种较为内省的方式来展现神秘而又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不但展现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有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更是有效地将古老的工笔人物画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当代生活。

2005年8月于上海

在现实与梦幻之间重拾经典
——试析沈宁的工笔画作品
小毳

经典是可以被不断重复而再演绎的,经典是精神层面上的永恒诱惑。从2005年起,沈宁开始用他的作品来探讨在心理上当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微妙的颤动。
这种想法可能来源于其早期对于象征派和拉斐尔前派的喜爱。那些纤弱秀美的少女形象,那种漫溢于画面的欲言又止的忧伤,不但打动了沈宁,更是让他看到了将这种气质融入工笔画创作的可能性。当然这种结合需要的不仅是魄力,更多的还是在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修养上的素质。一开始,沈宁只是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上追求一种唯美的形式感进而营造哀伤的氛围。他也选择秀美的少女作为其描绘的对象,在刻画的同时,他往往会突出甚至夸大其某些长相上的特点,让她的美显得有点不完整,而正是这种不完整加强了作品的审美意味,一种略显病态的幽思。
但是,这种微小的情愫似乎并不是沈宁创作的初衷,他更期待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人文关怀。他预感到这些柔美的少女形象有一天会成为他创作上的瓶颈。他开始在人物形象上煞费苦心,也向他所崇拜的比亚兹莱的作品讨教过。比亚兹莱在沈宁的绘画创作中一直像一首曼妙的插曲那样时不时地影响着他。比亚兹莱作品中所显现出的那种“恶”虽然残酷,但却是以一种美的形态呈现的。这种两难的模糊界限深深地吸引了沈宁,因为他始终坚信生活中的美,并不是单纯而片面的,最为值得人寻味的将是那些微妙的部分。
于是,沈宁笔下的人物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形,《黄梅雨》是一幅比较重要的作品。画面上的三个女性形象,没有一个称得上美丽,她们面容憔悴而神情诡异,是一种被封锁在梅雨季节里许久没有见阳光的晦涩。沈宁一向推崇的戏剧性在这里依然存在,但是它没有像以前的作品那样单纯依靠服饰和道具来达到,在《黄梅雨》中,作者更为注重的是人物本身的刻画。他希望通过那些怪异的表情来表达一种关于当代城市的微妙感受,它不是拉斐尔前派针对工业文明的那种针锋相对,它也不是比亚兹莱式的罪恶的美丽,它是微妙的,是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怨怼,但却能让人感怀。
离开了《黄梅雨》之后,沈宁对于女性形象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更为大胆的阶段,在那些个美丽的少女身边出现了诸如环尾狐猴之类的诡异动物。当然这种尝试也是植根于他对于拉斐尔前派以及象征派的推崇,在这里动物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弱化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份量,反而是为了在其柔美的形象中加进一种力量,一种欲望的蛊惑。因为生活本身不仅仅只是美好的,那些少女的美如果缺乏内容的话,那只是苍白的,罗赛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拉斐尔前派的代表画家)喜欢赋予他笔下的少女一种清教徒般的忧伤,仿佛象征着未满足的欲望;而沈宁则利用一种源自于诱惑的紧张情绪统摄画面,他让关于生活的理想之梦里多了一点现实的挣扎,它的图像是象征的,然而它的精神却是真实的。
虽然沈宁一再强调拉斐尔前派对他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始终没有离开他的作品,当然这或多或少也跟他对于文学的喜爱分不开。他没有像罗赛蒂那样将文学当作一种生活去实践,虽然他坚信文学走在一切艺术的前面。他喜欢爱伦?坡(美国作家)的短篇小说《椭圆型的画像》,并开始坚信肖像画对于人物精神状态刻画的重要性,并将此付诸实践。他也曾临摹过明代宫廷的肖像画,虽然肖像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沈宁所追求的是存在于肖像画中的一种经典的精神,对人物内心的刻画。
这在他的一些以男性为主题的作品中有了较为突出的体现。《杰仔》和《杰handsome》所描绘的是同一个模特。在此,沈宁希望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对于女性的刻画而带来的一种耽美的危险。“杰仔”并不handsome,而且他似乎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handsome”起来,他随意地穿了一些所谓的时髦衣服,随意地摆了一个动作,就这样他便以为他的生活是美好的,并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或许有的时候他也会有失落感,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如意,不过这种想法稍纵即逝,他随便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心里隐隐地有着那么一点点自信,认为自己是时髦而幸福的。在《杰handsome》中,沈宁又故伎重演地加进了动物,跟那些女性身边的诡异动物不一样,在杰仔身边的是一只猫。他相信存在于动物身上的那种神秘的灵性。所以在《杰handsome》中沈宁煞费苦心地刻画了那只猫的神秘、威严和霸气,甚至容易让观众认为“handsome”指涉的是这只猫咪而不是杰仔。也许这种做法过于残酷,但是这就是沈宁作为艺术家对于他笔下人物的支配,也是他从比亚兹莱以及王尔德的作品中所吸取的养分。
或许有些苛刻的人会指责沈宁在艺术风格的偏向上过于西方化,而不适合工笔画的创作;也或许有人认为运用工笔画这一古老的画种去刻画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会有不合时宜的地方。然而沈宁的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模式,他穿梭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努力始终在向观众传达着一种精神上的内涵,如果说他的作品有着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的话,那么这种力量就来源于沈宁对于经典的不断追寻和推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00:12:25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00:12:5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3 14:25 , Processed in 0.1108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