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水徽州》系列之一《徽州水口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8 00: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水徽州》系列之一《徽州水口文化》
    水口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读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民划着一条小舟沿溪而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逢到一片桃林。那桃林夹岸而生,桃林的尽头在溪水发源之处,这儿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个不大的山口,渔民便舍船登岸,由山口钻入。开始口内十分狭窄,刚能挤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明亮开阔了。眼前出现了平旷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田间小路纵横,鸡鸣大吠,人们身闲心安,自得其乐。渔人在此受到感情朴实的款待,住了几天才回家。等再想到桃花源中去游玩,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路。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离奇,但却是我们了解水口的最好注脚。《桃花源新考》中提出桃花源在徽州黟县一事尚有争议,但去黟县途中路旁的桃源洞遗址却依然存在,从实地看,那里确实是黟县的最佳水口。
    水口是相地的重要内容。《缪希雍葬经翼》称:"水口乃地之门户",当"一万众水所总出处也"。所谓水口,就是在某一地区水流进或水流出的地方,一般指出水口。凡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一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宣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水流去处的两岸之山,称为水口砂。水口若无砂。则水势直奔而出。砂要周密交结,狭塞高拱、犬牙相错、群鹅相攒、高峰特立、异石挺拔。其形如印笛、禽兽、龟蛇、旗鼓。其势如猛将当关、卫士护驾、车马盈塞、剑戟森立。凡重叠不计其数、迂回至数十里,有罗星、华表、捍门、北表、关砂排列的,属于水口砂的贵格。
    为什么说这样的水口砂为贵格呢?这是以山水喻人情。山水情意顾内、横截逆转,犹如人步步回头,恋恋不舍。山水层层排列、密密集集,犹如人团团朝拱、簇簇拥拥。从生活需要看,四周的水越多,资源越丰富。所以风水先生说:水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财用不竭。
    水口的范围有大有小。从水入至水出,水所流经的地区即是水口的范围。《入地眼图说》卷七《水口》云:“自一里至六、七十里或二、三十余里,而山和水有情,朝拱在内,必结大地;若收十余里者,亦为大地;收五、六里、七、八里者,为中地;若收一、二里地者,不过一山一水人财地耳。”这就是说水口范围与富贵成正比例。水口包容的地面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积越大,
    造福的涵盖面越大。水口的概念是相对的,大水口内有小水白,许多小水口的面积构成大水口面积。每村有村里的水口,每县有县里的水口,每省有省里的水口。有水就有水口,有水口就圈定出一特定地围,依地围而讨论吉凶,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通常情况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东南。风水术以西为尊,西来之水为吉,出水之口在、东南亦为吉。风水罗盘上巽位表示东南,属吉方,我国农村乡镇的出水之口多在东南,并且有特定的标志。一般有桥梁、大树、词庙立在水口,这些标志是不能损坏的,它关系吉凶。不仅风水先生,即使是村民亦如是说。
    徽州处万山间,各个村落四面皆山,形成较封闭的完整空间,水口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风水认为水即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绩溪县冯村在上水口架安仁桥,并在侨上方围墙设"天门";在下水口筑理仁桥关锁水流,并建台榭于桥下方,象应"地户"。再衬以四周狮、象、龟、蛇几座山,天门开,地户闭。借助风水,表达了吉凶观。水口往往有很多树木及文昌阁、奎星楼、庙宇等建筑,这些布局也是基于风水"障空补缺"理论之上的。风水在水口上的处理,改善了村落的环境及景观,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总体环境特征,使水口成为村落庭园。歙县唐模水口即为最好的注脚。
    以桥梁为例。桥梁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村镇居民进出的咽喉;反映村镇面貌的窗口。桥梁内是一个小世界,桥梁外又是一个大世界。桥梁如果被大水冲坏了,预兆着不幸的事将要发生。因此,农村中修宗谱都要记桥梁,把桥梁作为地理的重要标志。徽州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记载地形说:“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豆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风水探源》一书对水口理论和营建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给排水,但作用与象征意义又远非给水排水所能比及。水口很值得现代建筑学、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建筑环境景观学乃至建筑卫生学来共同探讨和发掘。”这是从建筑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
    郭璞《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按照以获取“生气”为直接目的的风水理论,“得水为上”的依据共有三条:
    第一,水有养“气”作用。因为水本身便是气的液体形态,这个道理前面已介绍过,即生气的来路,便是阴阳二气经过风、云、雨水几种形态的转变,“行乎地中,而为生气”,所以说“气生水,水又聚注以养气”(《博山篇》)。
    第二,水有止“气”作用。因为气是流动的物质,既会随着风而吹散,也会因为遇到水而停止下来,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还是由于水、气原本一体的缘故,近似血溶于水的逻辑,总之是再也不会“逃”掉了。
    第三,水有运“气”的作用。对此,风水书有形象而简明的概括:“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行”(《阴阳二宅全书》)。
    按照“藏风止水”以聚养“生气”的风水原则。最合适的居处环境,就是既要有山脉这个有形的屏障挡风藏气,更要有水流这道无形的屏障止气、运气、养气——三个功能的重要性显然又胜于一个功能,这就难怪郭璞要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了。一句话,山环水绕便是藏风聚气的最佳风水模式。徽州就有这样一个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风水在徽州的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水口营建是徽州农村普遍采用的村镇建设模式。由于徽州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农业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采取水口营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必然要考虑人与山水的关系,这样,就有了水口营建。人们不能任意建立村落,村落要发展下去,必然要选择最佳环境。因此,水口营建的理论和实践对徽州农村建设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
        在徽州凡有村落即有水口。明清时期徽州较有影响的村镇中,比较著名的水口有:
    万安水口。万安镇位于休宁县城东面,依畔钱塘江上游的水运干道横江,是徽州重要的水陆码头。镇东古城岩为其水口,山下江水清澈,游鱼成群,一座石桥与南岸相连。对岸桃树成林。古城岩山不高,明嘉靖年间在山巅建楼阁式砖塔一座,以镇锁水口。依山傍水还建有“半亭”、“魁星阁”等建筑,供人休憩。
    岩寺水口。岩寺为歙西重镇,其水口在镇东丰乐水畔,为著名的“凤山灵境”。依堪舆家言,在此方位建塔可兴文风。故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建七层水口塔一座。并在塔下筑凤山台,台上修“三元阁”,取“三元及第”之意。台旁为竹丛、枫林。塔西有余公桥横跨丰乐水。桥之北侧建有一“芥庵寺”。其营建时是以塔为笔,以台作砚,以桥当墨,以佑该地文运昌盛。
    潜口水口。位于村南之观音山,即紫霞峰,为黄山山脉南侧起点,有黄山第一峰之称。山峰呈环抱状,山顶古树茂密,为水口林,以枫树为主。山下溪水蜿蜒而过。附近建有观音殿、灵宫殿、览胜亭等,为—方游览、休憩、祈祷之所。
    唐模水口。在南面村口。石板大道中,傍溪建有一两层八角亭,为水口亭。亭北不远为水口园林“檀干园”,号称“小西湖”。湖内荷花遍布,建有水榭亭台。园内半环形土岗,大树成荫,环境幽雅。
    槐塘水口。该村有九条道路人村,谓九龙进村,九条道路各有水口。其东面连接棠樾村之石板大道上,有状元丞相坊一座。坊下左有绿梅,右有红梅,皆古梅。坊前有青石围栏水池一座,中植荷花,名清木池。坊之右为一条大堤,红石为基,堤上间植梅花、紫荆。中置一亭。坊之左侧为一丘陵,名太师坟,其上古树参天,为水口林。过牌坊为青石大道,两旁十步一梅,品种各不相同。人村为御书楼,楼前一口石塘,塘边古槐三株,村名大概由此而来。向西通岩寺之道,村口有山,名师山,古树葱茏。并有古庙、石亭、泉水、石桥等。其通唐模之道,有紫竹庵。向北一道,村口有“龙兴独对”牌坊,录有元末明初村人唐仲实与朱元璋问答语录。其他各道水口也都建有庙、亭等建筑。  
    几千年来,徽州的先民生活在水口范围内,一村一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爱护一山一水,熟悉一草一木,尊老爱幼,传宗接代,心理稳定,民风纯朴,怡然自乐,创造了古徽州的繁荣和辉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4-20 15:44 , Processed in 0.1198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