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刘彦湖先生答网友问整理版

[复制链接]
匿名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7-6-30 13:04:41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书法江湖》网站之邀,中央美院刘彦湖先生于6月15日晚6:30,做客《书法江湖》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现将有关答网友问整理如下:



1\刘先生好,很荣幸能收藏一件您的作品!由于我对篆刻非常热爱,而这幅字的内容正是论印诗,所以更显着珍贵了!在这里您能讲一下这件作品是于何时何地创作的吗?谢谢!
  答(1):大约是二○○一年的作品


  2、 \http://www.sf108.com/cgi- bin/attachment.cgi?forum=70&topic=138&postno=10&type=.jpg近来所刻的几枚印章,请先生赐教
  答(2):学古玺而有新意,尤其是宪林私玺。气息淳古,刀法也很见功力。


3、请问刘先生您和您身边的高士(不如王镛、石开等等)是否时常上网?如您除了“书法江湖”之外经常光顾哪些有关书画篆刻的网站?对书法篆刻网站有何看法?可有逐渐取代传统的展览模式之可能?
对于“视为儿戏的(第五届)篆刻征稿启事”(http://www.zgzkw.com/dvbbs/dispb ... ;ID=1383&page=1)能否谈谈先生的高见?对于得人心的“无味”先生建设性意见试请刘先生也谈谈看法,谢谢!
“无味”先生建议:中国书协尽快开通网站,将国展评审:公开化.由此提高书协公平性.权威性及信誉。 具体如下:  1。中国书协将所有复评作品颁上“书协论谈”(暂时未成立),排名不分先后.各省划分  2。所有注册用户可自由评击(禁止上传主题)。  3。终评结果再一次颁上“论坛”。需有高级用户评击(高级用户申请.需省书协以上资格     格)  4。评审结果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决定。同时‘论谈’还需及时通报各大赛事及相关主题。

    答(3):其他诸位先生是否经常上网我不太清楚,我跟大家见面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我不会打字,是很惭愧的事情,在此问大家好。网络取代传统的展览模式,一定是一个趋势,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两种形式相互并存、相互补充。


4、刘先生和徐正廉先生皆以印章名于印坛,井下望见性情亦有相类者,网上见其篆刻个展之前言有关于网络者之感慨,兹抄录于此:“...笔者借着小儿的帮助,登录了中国书法网,才略微明白网络已进步到了怎样的程度。初唐诗人王勃曾经说“天涯若比邻。”这种美好的想象在今天的网络上何足道哉?你的新作可以瞬间让所有在线的读者品评,你的想法可以瞬间与所有在线的同道沟通,你的问题可以瞬间请所有在线的朋友帮助,当然,你的丑陋也会瞬间被所有在线的网民包括美眉们洞察。
  然而又不仅仅在于便利和迅疾。我发现网络才是个真正公平、公正、公开、Fair play 的艺术园地。这里无长无幼,无贵无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在网上,大家脱去了虚假的外衣,不必违心地、猬屈地拜叩在地位和职务面前,可以向心纵意地做我之所想做,说我之所想说。看不得某种人、有些事,即便胆小如我,也敢用网名骂一声他娘。何其淋漓,何其痛快!目前的网络似乎更多的属于书坛印苑“穷哥儿们”的天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缘的披肝沥胆,赤诚相见,称哥们够棒;话不投机则决不虚与委蛇,喝一声“去”,便关掉你的帖子。何其自然,何其真实。
  于是忽然生小人之想:也许正因为这里是个赤裸的天地,中年以上特别是很有地位、很有品衔的书法篆刻家或书法篆刻官们,才有意装作不懂,不进入你们那网络,以免被看出华丽西服里面的赘肉,以免失去他们觉得应该享有的权威和尊重。这可以理解,然而这能够持久吗? ...”
  于此,想必先生亦有感慨?

   答(4):同感,向徐老师致敬。



5、请刘先生谈谈运腕应该注意的问题?谢谢!
  答(5):要自然。


6、很喜欢刘老师的篆书,很想听听刘老师对汉朝篆书及六朝篆书碑额的评价,以及取法的要领。
   答(6):赵之谦有印“汉后隋前有此人”,他说的是所有的书体,当然也适用于这一时期的篆书,要学他们的天机流动和体会他们的变化之心。


7、请刘先生谈谈纸、墨方面的情况。
  答(7):随着书法的深入,人们会对每一个环节有更高的要求,古人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纸墨精良也是人生一乐。


8、请教刘老师几个问题!
1:刚步入书法 得学习多久的楷书方可转练行书!
2:如有志成为一名书法家应哪些方面入手!各个击破!
3:取得一定的成效一定得8年10载的功夫吗?
4:自学能成才吗?
谢谢能回答我以上的问题,谢谢!
   
答(8):帖学的传统是真草对练的,这个传统是从隋代的智永开始的,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代传人。
“取得一定的成效一定得8年10载的功夫吗?”:我想是的,甚至要更长,书法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事情。


9、您好,刘老师.很多国家级的展览和赛事,看到很多的作品在重复过去,重复老师,重复自己...象您这样锐意创新的书家现在很少..书家再厉害也是以作品留传, 现在看到真正震撼心灵的作品的机会太少, 真正能流传后世的作品又有几个呢? 即便王觉斯, 傅山,他们作品中有不成功的, 但他们的成功作品精彩绝纶, 以您的高度,在创作时或过后是否想过要留多少佳构传于后人..想请刘老师谈谈您的看法.后学江从武顿首


    答(9):作品是否能够真正流传后世,不是书家自己能决定的。东坡作书常留一段空白,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也只是他个人的愿望,但是一个艺术家连这样一个愿望都没有,我想就很难有传世的作品了


10、请问刘老师:1.这么在印章上洞察书法的功底?反之如何将书法的线条魅力转移到印章上又具印章的特点.如何印化文字,使之能水乳交融?
2.如何解释见刀见笔(见刀不野,见笔不滞)?
谢谢!

  答(10):赵之谦说“古人有笔犹有墨”,古典的作品以及流派大师的作品都有很好的笔墨意味,这大概就是书法的功底。砖陶瓦当钱币以及有些碑额的篆书和印章的文字是非常一致的,所以书法和篆刻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
“见刀不野,见笔不滞”这已经是很好的关于见刀见笔的解释了。


11、1.当代书法的“现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从“习古”到“自创”的关键环节在哪里?

    答(11):现代性一定是更切合现代人的心境和情感的,这是最内在的东西。还有它的呈现的方式,与传统的样式是有区别的。在书斋里面把玩的东西与在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展览的东西是不同的,那么创作这样两种非常不同的作品的艺术家,他的心境、情感、技法、形式也就不同了。书法的现代性对应的还是现代的一种“情”和“境”。
习古就如同古代的禅师的面壁坐禅一样,只是一种凭借,而揩磨自性的澄明,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环节是由渐至顿那一刹的豁然开朗,这样的一刹或早或晚、或多或少都会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要感觉它。


12、请问刘先生:
当代书坛,书法圈里最火热的就是书法批评,对书法的反思,可是因为搞书法批评的人存在程度的不同,致使书法批评的环境相当尴尬,您怎样看待书法批评的规范?有具体的标准可循吗?
   
答(12):批评是没有标准的,见仁见智,尤其是网络来了,想说啥就说吧。


13、书法有贵族和平民之分么?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13):过去有,现在没有了。



14、谢谢刘先生! 行与楷能同时练吗?
  答(14):可以同时练。



15、请问成为一名书法家须具备什么条件,谢谢!
   答(15):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很容易。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就有点难了,要成为一名杰出的书法家一百年才只能有几个人,看谁幸运了。



16、
能点评一下这方印吗。17年前曾得先生指点过。能再次有机会聆听先生教诲,真是要感谢江湖,感谢先生。  答(16):见刀不野,见笔不滞。刀笔浑融,始尽其致。


17、再请教刘老师,这时期的篆书搀杂了许多装饰性的成分,取法时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谢谢!         
   
  答(17):   你已经注意到了那个时期书法的装饰性,这很好,如果你不讨厌装饰性,那就可以借鉴。中国书法中所包含的任何的元素都可能成为极其有价值的东西,就看怎么用。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历史上的大师常常是见他人所不见。别具只眼,他会关注别人所忽略的东西,他会关注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他会把微茫的东西看成显在的东西,“佛观一勺水,中有四万八千虫”。这就是眼睛,我们都要练眼。
                          

18、刘老师您如何看待中央美院书法教学,和中国美院的书法教学?
   
  答(18):我只知道中央美院的教学,不熟悉中国美院的教学啊!如果有机会我到中国美院学习一下,也许会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请教一下我的朋友杨涛和蔡梦侠他(她)们二位,因为他(她)们都是身兼南北二院之长的,他(她)们更有发言权。


19、对于传统,每个人的着眼点都不同,技法是其一,您所说的“人所未见”之处是不是也算其一呢?
如果是其一,“流行书风”这个概念是不是可以重新定义呢?在继承中的创造本身是不是同样也是传统精神呢?你个人怎么看?
   
   答(19):我个人的看法已经说完了,你又有新的想法了,你要愿意重新定义流行书风这个概念,你就定义吧

   
   非常感谢刘彦湖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江湖和大家交流。明天早上刘老师还有教学任务,他请我代向大家问好。他说谢谢大家,这样的切磋他也很受用。以后还会来江湖和大家见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9-12-20 21:44:44 | 只看该作者
13、书法有贵族和平民之分么?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13):过去有,现在没有了。
现在成为在朝 和 在野
3
发表于 2009-12-20 21:47:09 | 只看该作者
东坡作书常留一段空白,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
东坡居士超自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2-1 14:08 , Processed in 0.1263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