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勇礼:吴冠中在万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30 23:27: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当听到国画大师吴冠中的噩耗时,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这位画家的音容笑貌整天浮现在我眼前,回荡在我耳际。
  1983年秋,吴冠中教授突然只身来到大巴山深处当时的万源县。当天晚上,他带来口信,指名点姓要见我。
  “行客拜坐客。”吴教授喜笑颜开说着,开口就显出大家气度,“听说你也是学校毕业从外地来大巴山的。这么多年了,你对这里一定很熟悉,你一定多给我出些主意。”
  一段话不但使我受宠若惊,更有亲切之感。
  吴教授首先强调吃住行严格自律,执意不让我多给什么关照,说多介绍一些大巴山里的山光水色、风物景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沿革比什么都好,他指名要去大山深处的大竹河采风。
  大竹河离万源城有100多公里,是有名的深山闹市,那里有青山环绕、澄清不染的任河。自古河水向东流,惟有任河向西去,倒流约800里入汉水汇长江。沿河两岸山水秀丽、林木茂盛、群峰兀立、绵延百里,大有三峡风光气度。吴教授听了初略介绍,说:“难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院长说,大巴山里深藏着丰富的山水宝藏哩!”
  一年前正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两批师生来大竹河采风写生,也是我接待的。想不到大巴山的奇特山水风光吸引着吴教授此行。
  第二天,吴教授以浓厚的兴致奔向大竹河。然而,还未行至大竹镇,却在距离大竹镇约10公里处的庙坡乡扎营了。吴教授欣喜若狂地赞誉庙坡乡场背后那一排高耸入云端的山峦,夸赞山下那一块块、一方方、一团团似水似镜,映照着群山、蓝天、白云的田园。
  次日清晨,吴教授闻鸡出征。军用水壶盛满了开水,挂包里除了画具油彩,又多装了几个面饼。冒着纷纷秋雨,踏着泥泞山路爬上对面山坡土垭子,选好最佳写生地,雨伞插在公路边乱石中,开始了专注的写生。就这样默默无声地一直忙碌到下午一点多,吴教授才招呼大家席地而坐吃饼、喝水、沉思。夜幕从远方一步步走来,远山、田园、山村已是灰蒙蒙、黑沉沉,突然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泥水飞溅,吴教授专心于眼前那山水田园,他连泥水溅在身上也全然不知……
  回程之时,吴教授没有显出整日劳累辛苦的神情,仍兴致勃勃地比划着,望着纷纷小雨的天空深情地说道:“当年李商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哪有我所体验的如此深切、如此风情哩!”
  此后几天,我陪同吴教授先后漫步在万源城北的观音峡、城南的大岩窝、石冠寺。观音峡人称十里画廊、山水奇特;石冠寺陡峭险峻、直插云天。在观音峡,吴教授感慨万千般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棵树、每一座山岩,甚至河中的沙石,好像都是画一般。作画之人,首先要有实感,这才叫体验,由此才能进入郑板桥说的‘眼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的境界。”
  沉醉于水光山色之间,吴教授精神焕发,给我们讲了许多为人与作画之道,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的是他“漂亮与美”的论题。他说,“这里的山水不仅漂亮,更是很美。漂亮不一定美,美的东西人们往往难以捕捉和诠释它的内涵、价值。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艺术论题,这当中有极深的哲理,当然一定会争论不休的。”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巴黎圣母院》中的撞钟人,他是心灵美的艺术典型,但人们不会称他是美男子。难道这就是美与漂亮的二律背反吗?
  在万源,吴教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艺术和哲学,甚至人生上的观点体验。比如:美是什么?从心理学上怎么分,从形而上学怎么看。有人说:“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哲学大师康德就这么看。但客观世界里的美,不能离开真,真善美应该是统一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真善美。那么,漂亮的表现,有时则不可能全具三个方面。艺术家、哲学家两位一体,才会产生出超群的艺术精品,论述出比别人更深刻的人生哲理。艺术家给哲学家以形象和表现的手段,哲学家给艺术家以观察和分析的武器。想到这些,我问吴教授:“可否分出思想的艺术、艺术的思想。思想家和艺术家融合在一起,才会产生出艺术的时代精品、历史的传世之作。”

  吴教授没有正面回答,他却说道:“没有头脑的艺术家,古今中外都不存在。有头脑的人,不一定都可成为艺术家。艺术家的气质,需要特定的内在素质。”
  我们还谈到法国歌德画画40年都未成画家,而写《浮士德》他成了伟大的诗人。这里又讲了艺术家的气质和素质,因人而异的风采。
  吴教授说,他会深入研究“漂亮与美”的论题。像大巴山的山水风光,有人说它是穷山恶水,而画家称赞是美丽山川。大街上流行的时髦穿着,有人说它漂亮、潇洒,有人却说它很不雅观、无美之感……
  不久后,吴教授到了山城重庆,在艺术界作过有关“美与漂亮”的专题讲座。后来,还在《美术》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这类论题的论著,文中不少文学新论都似在大巴山时的再现。听吴教授说,回家后又以万源山水为“眼中之竹”,创作了《巴山风光》的大型画挂在首都机场大厅。
  吴教授当年虽已年过花甲,但终日精力旺盛、神采奕奕,谈论时出语惊人、字字句句慷慨激昂、音频亮吭,每当结论处无不打动人心,给人以新鲜之感。至今我还记得他说:“风筝不断线”时的神情。他论述“漂亮与美”时,那激越的、宏亮的、振振有词的、声情并茂的情景:“为什么人们只讲追求漂亮,不懂得追求美?这是一个素质问题需要教育、需要提高、需要普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9 19:53 , Processed in 0.1126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