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乙:艺术批评对话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23:4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思辨”的艺术批评》发布以后,引起十分热烈的讨论,不少博友发表了非常深刻的见解,我以为,其中很多见解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原文无疑是一种重要补充。特加以整理发布,希望引起读者重视。红色字为本人讨论发言。
彩色油漆:同意天乙先生关于艺术批评思辨的观点,文章中充满哲学的逻辑理念。另外,我觉得批评是把艺术家看见和没看见的东西进行系统整合发掘,肯定或者否定其作品都是作品理论的提升,这样理性的艺术批评反过来才能促进艺术进步~~当然我是说批评家除了具备明锐的艺术判断力外其综合学养也是非常重要滴哈~~呵呵~~
说的很好。说思辨的批评恐怕是艺术批评走向独立性和学术性一种很好的途径。
王门走卒:网络时代讲究眼球转动率,文章不宜过长,言简意骇为妥。弯弯绕的玩意儿需要能打坐的人观赏。文章虽不错,可俺的眼神有些走光。
我是积极主张写短文的。但是这个话题我实在没有办法用短小的文字说明白。即使现在这个样子,我仍然感觉没有完全说清楚。诸位愿意看多少就看多少吧。劳驾。
徐唯辛:我最近也想写个简单的东西,想说说在中国当下语境里,批评家除了必要的学养外,还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参与当代中国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辱其称号。再次感谢对《众生相1966》的肯定和支持!
期待拜读。我们需要关于艺术批评方面的讨论,因为这个环节(与当代艺术发展状态)实在不是太协调。干这个事情的人少了一些。当然,别的事情更需要人手。
dbepn:这世界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所以,我更喜欢从阳光(日照)、流水这样的一些具体地自然因果去解释、人们使用艺术语言去渲泄、表达、传播具体的不同的感受之艺术作品。同时,又发展了艺术语言。
不说就没有高度。说了就可能会有所思辩。
纯粹的艺术批评很难完全做到感性与朴素的诉求,必然带上浓重的演绎色彩。虽然有人一直尝试另外一种批评方式----文学的、感性的方式,但是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即使影视、文学等艺术批评,同样也是无法回避其理性思辨特点的。
你说的情况现象上也许是这样的。但是,“说”与“不说”并非是否思辨的界限。思辨的本质在于针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思索、辨析、演绎和推论等等具有实体概念意义与逻辑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意无意的不断进行着,不同的是,一些人仅仅停留在不自觉地阶段或者随意、零碎的状态,而一些人可能是自觉地、系统地、有目的地展开这种活动,同时,一些人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而有些人则表现为某种文本形式。思辨的存在是普遍的,但是思辨的表达和传播则是个别的。
大卫:看的出,天乙是想把“艺术批评”这行拉升到一种独立的品种。类似哲学,经济学等等。
不一定如哲学之类的基础学科。但是,它一定不是说明书、推荐书、介绍信之类的应用文。批评家应该成为批评文本的主角而不是从批评中消逝。比较遗憾的是,一些批评家甚至著名批评家仍然沿袭传统的“依样度量”的方式展开批评。
堂,张三山:赞同本文对艺术批评的看法。艺术批评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阐述者,或艺术家的代言人。艺术批评更多的是从个别艺术家的创作中或个别文化现象里发现新的有意思的方向,艺术批评将这种隐涩的、微弱的东西通过文字与言说变为一种更有效的社会的文化力量。批判家应该是问题的提出者与释疑者,并与时代的“问题”紧密地联系的再一起,从上世纪以来,布莱东与超现实主义,格林伯格与抽象表现主义,丹托与后现代等等。艺术与艺术批评无疑充当了当下的叛逆者,潮流引领者,并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好的批判家需要一个坚定的价值观为前提。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开篇就是“批评的回顾”。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分析来应证他的精神分析。萨特与本雅明对波德莱尔的分析对前哲学与社会学的批判等等。
“好的批判家需要一个坚定的价值观为前提”。 三山先生的观点非常准确。艺术批评最终应该是一个哲学范畴,与纯哲学的区别在于思考的“材料”主要限于“艺术事实”。其实,批评,评论,评述,评价等之间是有区别的。当下真正意义的批评是非常罕见的。批评的前提就是思辨,“批”在前“评”在后,“批”即思辨,“评”即“材料”,虽然这样的拆分有些朴素,但是,的确是这样一种状况。而妄自把一些评述、评论称为批评,是不准确的。
   你的作品的确对我触动很大。谢谢。
正是。还有萨特、叔本华等等,都有这样的批评经历。即使像黑格尔、海德格尔、杜威等人也是坚持了这样的批评方式。本质上,这是一种个人人格独立的思维方式。但是中国人要真正建立起一种完全独立的、求真的、思辨的思维模式,我认为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中国的理性思辨还不完全是西方那样的方式。比如,理性中的感性成分----这种成分甚至隐藏于汉语语词之中。
秉诚:批评的独立性是批评的核心动力。我对你的批评和批评的独立态度一直持坚决的支持的态度……只是,对我的批评不够多。真诚邀请天乙对我进行批评,只有你天乙多来批评我一些,我的点击率才能真正上去快一些啊……
的确,我也感到“批评“实际是批评者的主动和独立的思辨的过程的反映。批评带来至少三个方面的好处:对批评者自身,对被批评者和现象的表现主体,对社会。批评启发人思考。“闭嘴”阻塞人的思考。继续支持。
秉诚先生经受英伦的文化熏陶多一些,所以幽默有加。其实,我不会给你带来点击率,你也并不希望增加点击率,只是拿这个话题幽默一把而已。心态很好。问候秉诚!
虹彩:……2008年3月17日,美国纽约Sotheby's即将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Contemporary Art Asia专场,可以预计,在这场具有年度风向标意义的拍卖中,张晓刚将再度成为国际明星。在Contemporary Art Asia所有待拍作品中,张晓刚的三件作品牢牢占据估价前三名,且单价均超过百万美元。其中,《2001 NO.8》估价180-250万美元,该作品乃拥有者直接通过画家本人获得;创作于2002年《绿军装》估价150-250万美元,委托人购买自香港画廊Schoeni Art Gallery;《血缘系列:大家庭NO.8》则来自法国巴黎的画廊(Galerie de France, Paris),这件诞生于12年前的张晓刚“早期作品”估价100-150万美元。从某种程度上看,张晓刚作品行情也许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十年能否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
   我实在是很看不懂,越来越茫然了,这样的画才叫好画吗?还是迎合了国外右翼分子的喜好呢?
这是中国之前几年到今后若干年的特殊艺术现象,与上个世纪末俄罗斯走过的道路一样。首先,国际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寻找相对更佳的出口或者附着物。于是,在长期处于政治集权状态亦即文化艺术长期禁锢状态的国家和地区,一旦结束或者稍微改变其禁锢状态以后,艺术极其容易成为国际资本关注的对象----可以突如其来的提升这些国家的艺术品价格(因为在此之前这些国家的艺术功能决定了艺术品的物质价值缺失),煽动其国内的艺术品投资热情,然后抽身而退。这样的行为,的确可以煽动国内艺术投资热。第二,张晓刚们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解禁以后第一批运用西方现代艺术符号和图式表达中国主题的作品,从艺术语言上消除了中西艺术认知障碍,实现了中西认知的通畅。基于这样的状况,有人把这些人的作品界定为向西方献媚,我觉得这种界定没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当时,恐怕张晓刚们尚且并不知道或者并没有清晰意识到这些作品的中西对话意义,更多还是出于简单借用并体现国内艺术创建的需要,当时的文化艺术状态基本上都处于这样一种局面。第三,当时文化艺术领域关于文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所谓反思,是主旋律,不仅艺术领域,文学、戏剧、影视等等艺术门类都是如此。这种反思体现在艺术领域,则表现为现象意义的文革典型事件叙述或者文革后果的悲剧性呈现。而这些概念虽然国内并不怎么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国际社会包括世界艺术领域尤其欧美艺术范畴,则是非常的具有剧变价值。因而,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艺术界,特别是资本的介入,把这种关注具体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参与天价交易甚至天价做局等等资本意义的运作过程中,很难分辨始作俑者----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比例,甚至很难分辨具体交易过程中的犬牙交错的资本构成情况与参与者的身份情况。总之,这些情形纯粹属于商业性质的资本运作行为,本质上与艺术无关,最多就是艺术作品充当了资本运作的某种媒介。正是从资本运作的意义上判断,这样的天价交易,不管显得多么复杂,不管有关言论多么理性而深刻,在这些天价交易中获取暴利的,绝对不会是中国人----至少现象上不是中国人,跟中国股市的状况比较接近。即使俄罗斯,而今也不可能恢复当年的艺术投资热情,因为,在那一番激烈的、热烈的投资游戏中,资本增值部分早已离开了俄罗斯,而俄罗斯人手里持有的“媒介”早已值不了那么多钱了。当然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排除个别的艺术作品具有正常交易的意义。
   说到底,这是资本在作祟。与艺术关系不大。
张宏art:(内容与本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省略)
感谢支持。(声明一下,我不是批评家)。艺术批评一定会在适应并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与中国的社会形态一样,当下尚未形成这样的氛围。相信随着社会理性的回归,这样的艺术批评形态会逐步建立起来的。先让以艺术批评为职业的批评家们奠定一个社会大众目标一样的生存基础。
左拳请问,按你的套路来搞就能整出好的批评文章?从明天开始雅昌网不就成了全国的理论至高点了?不得了。我也试试看,说不准真是灵丹妙药啊!
这位老兄看来是个乐天派。挺幽默的。
中皓:赞同“思辩”的艺术批评,也提倡在“思辩”中继承发展中国水墨。思辩可以多一些客观,少一些主观,多一些清醒,少一此肓目,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冲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懈怠……总之,从艺者必先修身也!
谢谢中皓先生评论。思辨是具有创见意义的,至少部分具有创见意义,它不是现有经典和结论的累积与逻辑组接,而是意识和观念的创见性演绎,至少也应该是某种形式上的新的推演。这是批评的真正价值。
wangwhhh:基于思辨的批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建立批评者个人“真理性”的思辨体系,这种体系可能是艺术形式的,也可能是精神实体的。其中“真理性”加了引号,是何意思?
谢谢到访。这里的“真理性”也就是黑格尔老先生所揭示的个人意识和观念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对于个人而言即“真理性”。为了与公共和普遍意义的真理性相区别,所以加了引号。这里的“真理性”与我上一篇《基于“经验”的艺术批评》中的个人“经验”十分接近,为了保持行文中的概念统一,这里使用了“真理性”。不知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对博友的发言进行了适当编辑,把其中的问候、礼仪性语句删除了)

2008.9.3于重庆南岸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9-6 23:50 , Processed in 0.1178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