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13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张学海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2 00: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学海]
1966 生于河北承德,现居北京
1990 毕业于承德师专美术系
1997-98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习
展览活动:
1998--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中国美术馆)
1999--1999油画展 (国际艺苑)
2003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2003首届当代青年美术作品展 (今日美术馆)  
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广东美术馆)
2005辉煌-宋庄十年艺术邀请展(北京)
2006《失控》双人展(北京)
2006黑白.新趋向 (北京)
2006宋庄制造 (宋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0:16:49 | 只看该作者

【2007’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张学海先生】


车与人:景观凝视——张学海近作漫谈
文/王春辰  
学海喜欢开车,记得前几年开一辆夏利,拉了朋友去看画展。大家都起哄学海是有车一族,而现在有没有车都引不起惊讶了。
车固然是消费能力的象征或某种社会交往边际线的扩大,但没有车,同样潇洒、自在,没有车的烦恼:保养、维修、抛锚、保险、刮蹭、泊车、油价。尽管如此,车已经普遍了,车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即可以嗜好,也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惬意。车带来便捷,改变了世界;车也成为隐性杀手,多少冤魂命丧车下。
车,是人类的杰出发明和伟大智慧,也无情地吞噬着自然资源,呼出致命的废气;道路纵然改进,车还是加重了交通拥挤,悠然自得的散步永远不再。车,赤裸裸地成了人类欲爱还羞的什物,成了进入小康的标志,成了欲望的象征——车,最无情地透露了人类的矛盾:理性与欲望之争难以解决,人类的智慧与浅薄在车的身上显露无遗。
当享受是一种牺牲,当浪漫是一种谋杀,当身份是一种剥夺的时候,车,已经不是车,成为人的主宰,不是人充分驾驭车,而是车统治了人,成为人的意识大脑。
学海,不是飚车一族,也不是雅好车之尊贵。当学海拥有车,是为了延伸艺术生存的空间,以期吸纳更多的灵感之源;当学海驾车,一脚奔赴塞外会友时,是为了艺术的希望,承载着抱负和理想。所有希望于车的,都有;而所有与车苦恼的,也都有。
当学海驾车寻求艺术的表达时,车,在静听着;当学海在寒冷的画室作画时,车,在静等着。当大家急切地寻求艺术的选择时,车,也在思索着:我是人的发明,而成了人的欲望;我和人共生,而成了人的符号;我是人的工具,而时常成了人的背叛者。我,罪耶?功耶?我是无辜的,但自然在退化;我是人工的,但人却被奴役;我为人服务,而人却经常遭殃。
车与人,永远纠缠。
学海,就是这样在那一个冬天、那一个时间,灵动于车的存在,感动于车的有形,而惑于车的悲哀。
车,出厂时,华盖如云、美女相随;车,上市时,张灯结彩、蓬荜生辉;而车,仅仅是这些吗?
车的形相已经浸透了人性,它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车的世界上。没有无形的艺术,只有有心的表达。学海,就是发现了车的灵韵和生气,才决然以车为题,为车立碑。
车,与人相伴,劳苦功高;车,人之尤物,却命薄一时。悲壮者,无出车乎。
学海,与车有知遇之交,即从那些个艺术的万绿丛中,为车显圣。车,于是成了学海的主题,成了学海为之歌、为之舞的灵物。
学海称这一系列变形的汽车为《失控》,作品发散着迎面冲击的气势。画面灰朦,与画中的车融在一起,放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的没有时空间隔的世界。
车在画面中兀立着,全部作品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暗示人的踪迹都没有,这里完全成为车的世界,车已经是世界存在的一个景观符号,自身成为目的,幻化为消隐在车之中、车之后、车之外的人的象征。
车,一跃而为画中的主体,但,人的影子、人的气息依然隐没在以车为核心的世界中。人,是被车排斥的无形之物吗?是车的世界的隐匿者吗?
当人被置于无形之状态时,人的意义就消失了,而车成为主宰。
当绘画面对现实、当画家面对自我,能够开启绘画意义的是画家不可遏制的视觉想象力和视觉的表达。如果绘画沉溺于无所示的乏味的技术时,只会是一种僵硬和堕落。固然,绘画可以“游于艺”、“愉情自乐”,但是在当代的生存语境中,画家岂可碌碌而庸庸只守住造型的法宝?绘画变成一种事实,是传达视觉思想的利器,是求解世界问题的视觉语言。
画家就是这种视觉语言的思考者。画家不再消匿于形式中,不问绘画的意义。这个现实需要的,是画家用视觉语言表达茫然世界中被遮蔽的问题,是画家经验境遇中的情绪、思考、探索和烦恼。
于是,车,在学海笔下,已经超度,托生在永恒的艺术中。
车,与人,因此更加两相依依。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0:18:01 | 只看该作者

【2007’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张学海先生】


物权主义的代表——张学海绘画阐释
江铭
张学海的《我们》系列作品产生在SARS时期引发的恐慌,同时在中东发生的战争使恐慌加剧。那段时期的人们都感到自身的极其脆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一方面来自自然,另一方面来自社会。自然的力量使人再一次的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奈,而来自社会的战争却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但是却发生着,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从电视到报纸,每天报道的全是这样的内容,每天都是与死亡有关的消息,人们无处可逃,恐慌和伤害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都想说点什么,但是这个时候所产生的东西已经不可能是歌颂美好的,粉饰太平的东西,那样的东西即使产生出来,也会让人感到不和谐。所以他画出这些黑沉沉的,沉重的,伤害的作品。他试图通过这些画面引起人们的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宏观的,不是具体的,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人都是永恒的过客。在从生到死的这个瞬间,我们看到人的生存的不确定性!那么什么是进步?什么是正确?什么是美?什么又是真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却没有谁能够寻求到这些事物的正确的、最终的定义。我们已经意识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进化着而不可能有最后的获得。它只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
张学海近期的作品和《我们》表达的意义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其创作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些关于汽车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对于事物本源状况的冷静呈现,我可以将这种表达称之为“物权主义”,在当代中国艺术界正在出现一种新的现象,这种迹象是对于90年代后期出现的“玩世写实主义”以及“艳俗艺术”的反动。因为在今天玩世写实主义已经正在成为经典,而艳俗艺术在经历了中国社会“泡沫消费时代”之后,人民的思想开始出现重新的反思。艳俗艺术也将转向对小资的消费文化的批判,但是在转型的这个阶段,中国中产阶级尚处于培养阶段,其物质基础的不稳定使其文化情趣也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真正的中产阶级消费文化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所以艳俗的批判作用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将处于边缘化状态,而中国社会独特的自身历史和文化强大的回拉力量将使中国社会重新回到一种寻求简朴,追求稳定的社会形态和精神需求的阶段,那么适应这种回归,我们已经看到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从“SARS”引起的全社会的恐慌开始的,这种新的瘟疫开辟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的这种预言将在以后被确认。从经济领域来看,国家在经历了国企改革,使国家资产以一种不公平的策略转变为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原始资本的过程中,已经严重地伤害到了民众的利益,开始丧失了民心,人民过去对统治阶层仅存的一点信心也开始瓦解;从生活领域看,温饱的解决却没有使百姓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对有毒食物的恐惧,各种疾病如:非典、口蹄疫、禽流感等的出现使人民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从社会领域来看,权力机关的不作为使其与百姓的关系变成为一种互相欺骗和极度不信任,于是国家开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正是这种关系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恢复人民对国家和权力机器的信任关系成为一种需要。从微观来分析,我们看到银行的坏死帐目,社会上的诈骗案件以及到处出现的各种经济欺骗行为,以及####功、传销组织、地下宗教组织的出现都使人民更加感到需要一种简洁的、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状况。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归简朴,现今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种回归潮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比如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奢侈,铺张浪费又开始被认为是缺少文化,贪污腐败所得到的财富被人们所认为是可耻的,更多的百姓对官员和不法富豪的财富的合法性表达出质疑产生仇恨。这一切也从我们的日常中反应出来,人们开始放弃豪华的艳俗的装修,而回归自然和简洁,请客吃饭也不是以豪华来表达富有和尊敬,滑头的人越来越没有生存的空间,人们开始关注你的诚信以便决定是否与你做生意和共事。想依靠投机来获取利益的机会正在逐渐地消失。社会开始再一次地信任诚实的人认真做事的人。于是在这个时期也必然出现了与这种思潮同步的艺术作品,在诗歌领域开始出现了苏非舒的“物主义”,他强调“物体验,它并不是让我们以获得某种体验性处境的具体知识为目的,而是为了寻求某种生活的好感”。这个观点我能够赞同,因为寻求某种生活的好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在今天的中国历史阶段,则表现为对公平的国家政策,人性化社会,真正为百姓服务的权力机构,健康的产品,公平的有保障的医疗和教育,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执行机构,诚信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好感和追求。而过来的那个有中国“特色”的阶段正是对这些美好事物好感丧失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诚信度遭到了普遍的诱奸和挑战,而人民还以为自己获得了某种快感,如今我们才开始意识到那是一种亵渎、侮辱和欺骗。那么在艺术领域同步出现的作品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张学海的绘画就有着这种明显的迹象,他的作品的画面完全抛弃了那些夸张的艳俗的色彩,而使用简朴的单调的颜色,来表达这种社会的直接感受。在他的画面上也没有象征性的符号,仅仅呈现了汽车碰撞后的冷酷状态。他强调了“物”自身的权利,他让那个“物”简单地呈现在那里,不做改变,没有形而上的夸张。所以我称这种艺术潮流为“物权主义”,这类作品的代表性艺术家还有:唐建英、史晶等人。对于“物权主义”我将在其它的文章中再详细论述。   
在他的作品社会意义的传达上我觉得他是通过对工业化的象征产品——汽车的冷酷描述表达出当代社会的一种“失控”状态,这种状态正在控制和牵引着人类向着更加快速的疯狂的非理性的“进步”方向前行。而由此引发出人类精神、物质各个方面的全面危机和破坏。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异常焦虑、恐慌、冰冷、癫狂的时代。这是人类自身建设性毁灭的现实图景。正是这种表达在召唤着我们回归简朴的、诚实生活的需要,这种声音正在越来越多的范围内传递,它表达着更多人民的心愿。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和谐社会的出现,而不是被再次愚弄的羔羊。我们要追问那些拿到耗子的猫是不是好猫,它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另外的可怕的瘟疫。我们要质疑我的“革命”会不会将来吃掉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坚决地反对那些打着国家和正义的幌子侵吞人民财富,榨取民脂民膏的硕鼠们。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0:18:47 | 只看该作者

【2007’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张学海先生】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0:19:51 | 只看该作者

【2007’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张学海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 20:49 , Processed in 0.1252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