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闻正
当后现代艺术陷入解构狂欢的泥沼,大觉禅师以67岁高龄挥毫泼彩,用八百幅五彩阿弥陀佛书法构筑起东方美学的精神堡垒。这位贯通山水、人物、花鸟三大传统画科的当代禅者,在2025年以惊世骇俗的视觉革命,将书法从二维平面推进到多维度的灵性维度——这不是简单的色彩叠加,而是对千年书法基因的创造性破译。
在宣纸与丙烯的碰撞中,大觉禅师完成了书法本体的范式革命。朱砂的炽烈、靛青的深邃、藤黄的明澈,这些跃动的色块不再是墨韵的附庸,而是与笔锋构成量子纠缠般的共生关系。每一笔《阿弥陀佛》都是对"空即是色"的当代诠释:传统佛号的肃穆庄严被解构成色彩的诗学,梵呗的韵律转化为视觉的顿悟。这种跨媒介书写,本质上是以视觉禅机重构了"书画同源"的古老命题。
面对消费主义对信仰符号的粗暴征用,大觉禅师的彩色佛号堪称一记棒喝。当数码洪流将宗教意象异化为电子贴纸,他以手工书写的温度重建灵性维度。八百幅作品构成的矩阵,既是修行次第的视觉呈现,更是对快餐式禅意消费的尖锐批判。那些看似跳脱的色彩组合,实则是经过严密计算的曼陀罗结构,暗合《华严经》"一即一切"的宇宙观。
这场书法实验的深层价值,在于打通了传统文脉与当代语境的任督二脉。禅师将敦煌壁画的矿物色谱、文人画的笔墨意趣、波洛克的行动绘画熔铸为全新的视觉语法。这种东方表现主义既挣脱了文人雅玩的桎梏,又避免了西方抽象主义的文化失语,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在艺术市场资本狂欢的今天,大觉禅师以八百次重复书写完成的行为艺术,恰似当代版《百丈清规》——用极致的专注对抗碎片化生存,以手工艺精神抵制机械复制,最终在笔墨与色彩的辩证中,为困顿的现代灵魂劈出一条觉悟之路。这不仅是书法的涅槃重生,更是东方美学在数字时代的庄严证道。 |
-
d22c11da11899430bf9541266b45818c.jpeg
(17.58 KB, 下载次数: 16)
-
a2f33424591d36c37b2fcc9e67a26aa5.jpeg
(18 KB, 下载次数: 13)
-
b9c9607dbce7c19471091497caccadc7.jpeg
(19.19 KB, 下载次数: 13)
-
f8afe111575d6f84a1a5586567503b54.jpeg
(18.21 KB, 下载次数: 10)
-
90317eff19def650006e2f94c0248ba8.jpeg
(18.8 KB, 下载次数: 9)
-
47b650f90f3b4e0a87eeccb0ed739f24.jpeg
(27.99 KB, 下载次数: 11)
-
78c3bf9a5b6c6ff62c8da309b09aa507.jpeg
(11.05 KB, 下载次数: 12)
-
3ae38404339d4b6f1fc4c54c45292a85.jpeg
(9.59 KB, 下载次数: 11)
-
2aed5af8be10a8ec502586b47d954e8a.jpeg
(9.22 KB, 下载次数: 9)
-
1126cc5deefd9c2476a4413fe9299e67.jpeg
(9.31 KB, 下载次数: 12)
-
110a9ae80b4af3f329b2c7f6c9188d99.jpeg
(28.96 KB, 下载次数: 10)
-
2d41004fceafa1f27c5f736dd7d46ef9.jpeg
(7.57 KB, 下载次数: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