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敦煌写经和简牍书法,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5 20: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正成

六年之后我又重访敦煌,我觉得敦煌就像一本书一样,每来次一次就如翻开新一页,就有新的感受。

这次,我更多的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敦煌的意义,因为我做“陇上鸿泥”这个展览,重新体验这一方山水、这一方感情,和这边的朋友一起重新游览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还去了阳关。阳关和玉门关一样,都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也是我们历史文化中间的一个国门的象征。我知道陆游的诗“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个“何处”,就应该在嘉裕关,玉门关和阳关这一带。林则徐“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说他一起才过玉门关,他被贬到新疆的时候,过这个关,刚出门这个门就给关上了,他感觉关上的不是一扇门,是一个国家的门户,所以这次更看见西陲边塞的文化在我们国家历史文化中间的意义。

当然,敦煌的历史文化的意义更是不可掩盖,因为我们历来重视中原文化,中国的《史记》是以中原为主的文化历史记载,敦煌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坐标,如果说一百年前没有王道士把敦煌的经卷发现出来,不知道这个地方在汉唐时代、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化和其它文化留下的东西,它是一个文化的宝库,现在大家知道王羲之王献之,到现在没有他们的墨迹。最早的墨迹本也是唐代的摹本,可是在敦煌石窟里面有西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量的墨书,从文化上来说他弥补了这个时代,丝绸之路上人们的宗教信仰,人们对生活环境,地理,今生和往生,从生死涅槃,我把它称之为此岸和彼岸的对比,从这些角度去了解我们的先民生活时存在的环境和经济社会背景。敦煌有大量的墨书文字,再现了这将近六百年时间里活的中国书法史。

我重新来到这里,就让我想起这些,想起我们这个地方见证古代文化的人,我们的古人在这里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信仰。

从敦煌莫高窟的绘画,一笔一画就是在文化高峰中间优美的渊博的艺术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汉唐文化的高度,我们在看了敦煌的壁画以后再看明清时的绘画,那真的是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我在阳关的时候题了四个字“汉唐风韵”,敦煌莫高窟里边的壁画和经卷所展示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汉唐风韵。

通过敦煌的游览和体验,也让我有了创作的激情,去到一个洞窟中去抄写心经,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狭小的一个地方,光线又不好,能不能抄好,我真的没有把握,可是我摆好桌案以后,看到我们华丽的壁画,还有飞天,就感觉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了,拿起笔,就完全忘记了周围还有许多朋友,还有摄制组的镜头,完全忘了这一切,独自进入到一个经生的状态,安安静静的把这260个字的心经用楷书把它写出来了,他们说我的这个楷书心经比以前写得更好。为什么我在这个地方能把字写出来,我想,这就是一个精神文化环境给人的一种反馈和陶冶,能够让你的心宁静下来,符合我们心经中间要求的精神境界,所以也是我今天的心得,说灵感也好,说精神准备或环境条件刺激也好,我觉得这个刺激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敦煌写经和简牍书法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

我们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100年之间,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从哪里来呢?就是在一百年前,我们在西域发现了流沙坠简,发现了敦煌遗书。这些就是西汉东汉时期,居住在边陲的人,留下的古书的墨迹,记录他们的生活军旅等的记录,同时还一些对于佛教供养的经卷,这些简牍和经卷,构成了我们今天抄经的书体,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书法。

回顾我们中国书法的历史,如果说唐代以来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那么这个晋唐的经典就成为了我们十几个世纪的经典的主流,到了清代乾嘉时期,书法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以前的书法是拿到手上观赏的,到了明代以后,书法挂到墙上进行观赏,字就变大了,就像绘画一样,成为一个带有很强视觉意义的一种艺术,它不是阅读的,甚至就是一种观赏的艺术,这个时候,碑刻就有了大的空间,从摩崖中间去吸起了营养,所以乾嘉以后,碑刻、墓志一下子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书风,到了清代末年,我们发现了流沙坠简,敦煌写经以后,又重新找到了书法的另一种风格。

所以我说影响书法风格发展的三个的发展时期。第一个是晋唐的王羲之、颜真卿、以及宋代的苏东坡这样的经典书风,第二个是我们北朝的碑刻墓志,像云峰石刻,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这些,成了我们清代末年和民国的主流,二十世纪后半期,发现了简牍和敦煌写经,简牍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看刻到石头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铭石书,而手写的文字,两千年来没人看过,所以它的发现改变了我们中国书法新的历史时期的风格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是书法家用草写的方法写隶书,甚至用草写的方法去写篆书,写行书,然后这个简牍主要是西汉东汉的简牍,还有战国的,这个简牍记载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演变过程中非常自由的书写,所以简牍和写经的书体,就改变了当代书法,形成了一个破体书风,成为我们今天的主流。

现在我们写楷书的人很少像颜真卿、柳公权这样写楷书,而是参杂以写隶书的方法,我们写草书往往还用章草的笔意,也有汉简的笔意,所以我们今天如果说清代以前的科举,把每个书体确定为一个体例,写楷书,就是一笔不能用隶书,篆书的笔意,如果有一笔,就成为了破体,成了破体,考试的卷子就作废了,我们现在恰恰是诸多书体杂柔在一起,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所以这一百年的中国书法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在变化,方兴示艾。从这种意义,我们来看敦煌写经和河西的秦汉简牍,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是怎么说也不为过的,所以,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是非常伟大的,我们还要加深它,有利于书法创作的发展。

书体演变与宗教信仰对写经书法的书者的心态影响巨大

说到写经书法,可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这些写经的书家,和我们其它的文人书法不太一样,他们是当时的一个謄书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他们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并且是一种职业,而且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也许他们的文化并不高,但是这种遗传的规则,在他们的职业中间很重要,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抄经的。这种宗教的信仰对他们书写的心态有巨大的影响,他们写的很安静,有一致的规律 ,这是写经体书法的一个最大的特征。

第二,南北朝到初唐,书法正在书体演变的过程中间,他们的书写习惯,滞后于我们书法史上的文化书法发展的潮流。从南北朝写经,从书体上就能来辨别他的书写时代,在隋唐时代,书法已经有虞世南欧阳询等杰出的书法家的出现,他们的风格还带有隶书意味、有些古拙的一种遗传的方法,所以他们非隶非楷,形体飘逸。到了唐代以后,这种意味就非常少了,逐渐向颜真卿、柳公权那样,起锋驻笔,收笔回锋,形成了唐代楷书的特点。所以写经体的非隶非楷的飘逸的书风,是书法史上难得一见的新的书体,这种书体一出现就受到近现代和当代书家的欢迎,成为我们取材的对象。当然文字内容,书者职业,足以要对书法的发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种风格更加追求宗教信仰的境界。这种风格不像张旭怀素那样狂放,它更像一曲小步舞,回避甜媚庸俗的这个节秦的处理,显现示我们对于精神追求的另外一个层次,一种形而上的宗教信仰,更加恭敬,更加闲适,可以表现的这种艺术,反而符合我们艺术的自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 01:53 , Processed in 0.1048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