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炫三简介
吴炫三,出生于1942年,从小生活于台湾宜兰乡间,最淳朴的原始美根植于心。青年时,他怀揣艺术理想来到西班牙,后辗转美国。为了追求人性的本真,抱着“成就来自困境”的信念,吴炫三于1979年变卖房产,毅然离开城市,开始了与之秉性相适的探险与考察生涯。20年里,他走访了非洲、南太平洋、南美洲、安第斯山、印加、马雅等地区,其后继续转往美国、印第安文化地区,扩及西北部落伊奴族和艾斯基摩、亚马逊河流域,再延伸至南太平洋的亚美尼亚、玻玻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澳洲、纽西兰,之后回到台湾原住居民地区,异族的万般风情在他笔下总能汩汩不断地倾泻而出。艺术家采风的经历不少人能体会,但吴炫三这样忘我而忘命的毕生投入,稀世仅有。每次写下遗书,最后又侥幸活下,可谓出生入死。曾在2004年,他动了一个大手术,在手术台上,他一直不安一批感觉不应留在世上的作品未去除。他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整理作品并且反省,不希望不满意的作品流入市场或留给后世,同时也可以借此自我影响,提升未来创作层次。吴炫三在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办《野性的骚动》画展。他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在画展外的广场上将自己的50幅作品烧毁。吴炫三将这次烧画活动定名为“记忆回归”,由于50幅画作已经陪伴他成长了一段时日,所以他对这些作品有相当的感情。虽然烧得痛快,但也不乏伤感,然而他说:“对于我这样一直往前冲、跑的画家,这类不完美的画不应留下来。”
在经受了非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的洗礼之后,吴炫三的艺术开始突破,形的局限被摆脱,明朗鲜艳的色彩不断更替,一种原始的节奏感在画面上越来越强烈、激越……
“大陆的经济日益发达,文化地位也水涨船高,甚至提升了所有东方艺术家的国际地位。”曾经被称为“台湾毕加索”的吴炫三对此感受颇深,华人画家以前几乎没有机会在西方开展览,华人艺术家走向世界,往往就是走向西方,被拿来和西方某个艺术家相比,才算获得承认,结果是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吴炫三说,华人的艺术市场很大,大陆则是重中之重。赴法国马塞参展之后,他将计划在北京举办个人巡回展。而他最大的心愿,是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一天能被大陆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这位来自海峡对岸的杰出艺术家,在岛内及国际艺术界是早已名扬四海,其作品多次于日本、法国、美国、新加坡、南非等地进行展出,曾获巴黎国际青年艺术家奖(一九七○)、十大杰出青年奖(一九七八)、金爵桨(一九七八)、文艺奖(一九八○)、教育部文化特别奖(一九八一)、吴三连文艺奖,并于1998年获法国巴黎文化部颁赠文化骑士勋章,成为继朱德群、赵无极后第三位获得法兰西骑士勋章的华人。其作品获多家国博物馆、美术馆珍藏,艺术成就非凡。
如今他更吸取台湾原始聚落的象征——红色代表生命、黑色代表力量、白色代表和平这三色,用生命铺铸的历险记录融合于创作,被评论界誉为“把风景写在脸上”。绘画中众多纠集交错的树根枝杈构成了形象,简单化了的符号背后涌现出或清晰或模糊的张张脸孔、图腾面具和女人体,它们呐喊着生命的张力。远离文明的喧嚣,聆听自我的召唤,这使吴炫三的艺术更近于生命直接的感应,也使他的艺术有了如此这般动人的表现。简单,极至,已然另一番不言自喻的境地。 原始感加上现代感,立体感加上平面感,这就是吴炫三的艺术世界。
多年来吴炫三先生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曾经为各位艺术爱好者作讲座,把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经历介绍给大家,向更多的大众推广艺术,传播艺术。2004年3月,在刚刚开幕的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吴炫三的阳光、丛林和沙漠》展出了250余件绘画、雕刻和雕塑作品。吴先生还亲临明圆布展参与策划,带来更多艺术家的创意与经验。上海市副市长杨晓度曾莅临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并给予明圆文化艺术中心高度评价,称明圆堪与纽约任何一家画廊相媲美,充分肯定了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的规模及工作。杨晓度市长还亲切接见了明园集团总裁李松坚先生,明园集团副总裁、明圆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凌菲菲女士,艺术家吴炫三先生,并亲切慰问了艺术中心全体同仁。展出促动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促进国内艺术市场规范与繁荣。吴先生的多次画展在世界都产生了不同反响。
2008年越走越近,遥望北京,那将是中国人自豪的时刻,炎黄子孙骄傲的时刻。奥运会是全世界体育的盛会,亦是各国各地区人民交流友谊的盛会,更是人类热爱和平庄严宣示的大会。在奥运盛会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健儿代表汇聚一堂,同场竞技,为国争光,为奥运添彩,为‘团结、和平、友谊’的奥运精神增辉,为实践‘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而拚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往,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让全世界真正融入一个大家庭,互相交流各民族的艺术特色,同时响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吴先生期盼能够在奥运期间举办一次以“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都市丛林”为副题的艺术展,希望在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将自己在非洲、中南美诸岛险境丛生、恶疾遍布的奇遇和奋斗历程亲自带来北京,浓缩在他充满奇异的雕塑作品中,让全世界人民在中国共享世界文化,共同为奥运梦想而努力争辉。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架构起两岸之间的友谊之桥,同时进一步加强世界人民的和平友好关系,加强各国间民族艺术的了解和交流,真正拉近各国间的距离,完全超越地域的限制,实现“世界人民同是一家人”的梦想。
吴炫三简历
1942 出生于台湾
1968 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71 赴西班牙皇家艺术学院就读并于1973年毕业
1973 国立西班牙色拉蒙卡博士班研究
1974-1977 美国研究
1979-1980 非洲研究
1982-1984 中南美洲亚玛逊河及巴西研究
1984-1985 再度进入非洲研究
1987-1989 至南太平洋群岛研究生活在伊利安加雅部落中
1990-1991 北极爱斯基摩部落研究
1992-1995 再度进入南太平洋诸岛研究
1990- 至今 居于巴黎与台湾之间
个展 :
2007 法国尼斯Sapone艺廊
2006 法国Rouen市Daniel Duchoze艺廊
中国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
法国巴黎Vallois艺廊
法国巴黎Sparts艺廊
法国Ville de Brive-la-Gaillarde, Chapelle Saint-Libéral
2005 法国巴黎Vallois 艺廊
2004 中国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
法国尼斯Sapone艺廊
台湾台北国父纪念馆
2003 法国巴黎Pierre Marie Vitoux艺廊
意大利Antonio Sapone艺术基金会
2002 安道尔公国国家画廊回顾展
韩国汉城Manif Art Fair艺术博览会
西班牙瓦伦西亚Almodi市立展览厅
2001 瑞士日内瓦三月沙龙(Salon de Mars)富士电视画廊
法国巴黎Art Paris当代艺术博览会Arnoux画廊
法国史特拉斯堡市Art Fair艺术博览会Dorval画廊
2000 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橘园艺廊
法国赛特市(Sète)保罗瓦雷希美术馆
西班牙巴塞隆纳Greca画廊与Miro, Saura, Gordillo等联展
1999 台湾台北汉雅轩
1998 法国巴黎巴卡戴尔(Bagatelle)画廊
1997 日本冲绳现县立浦添美术馆
1996 台湾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山艺廊
1995 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公司画廊
台湾台北市立现代美术馆
1994 香港兰桂坊艺廊
1993 新加坡Notices画廊
美国芝加哥Winner画廊
1992 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
1990 美国洛山矶老爷画廊
台湾台北普及画廊
1987 巴西Telefon美术馆
1986/88 台湾台北福华画廊
1985 日本上野之森美术馆
巴西圣保罗现代美术馆
1982 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
1981/82 日本伊东池田20世纪美术馆
1979 台湾台北太极画廊
1978/79/81 日本东京福神画廊
1976 美国纽约法尔画廊
1975 西班牙希古拉多士现代画廊
1972/73/77/80 台湾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1972 台湾台中美国新闻处
1971 台湾台北凌云画廊
1968/70 台湾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
联展 :
2007 法国巴黎Charlotte Norberg艺廊
比利时安特卫普第十届雕塑三年展
2006 法国巴黎Bihan le Meyer艺廊
法国巴黎大皇宫展厅
2005 法国巴黎Pierre Marie Vitoux艺廊
法国巴黎杜勒利花园 9ème Pavillion
2003 台湾台北现代市立美术馆
美国旧金山台湾文化中心
2001 法国巴黎Espace Belleville《当代艺术中的木雕展》
2000 法国巴黎Palais Royal公园《前进人类》雕塑联展
荷兰海牙Den Haag Sculptuur 2000雕塑联展
1998 由日本艺评协会评选之联展:东京、京都、大阪
法国巴黎Navarra画廊为世界杯足球赛之联展
1997 加拿大温哥华精艺轩画廊
希尔顿中心艺廊与赵无极及Szeto Lap等联展
1996 日本Fuji Sankei雕塑双年展
1995 南非约翰内斯堡双年展
1994 香港Asia Art Show亚洲艺术展于文化中心
1969/71/73 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美术馆收藏 :
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湾台北国立艺术馆
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
巴西圣保罗现代艺术馆
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
日本Nagano, Utsucushi Gahara美术馆
日本伊东20世纪现代美术馆
日本冲绳浦添美术馆
葡萄牙Santo Tirso美术馆
美国纽约联合国
西班牙瓦伦西亚Museo de Villafames
安道尔国家艺廊
法国Sète市Paul Valéry美术馆
作品长期于法国尼斯Sapone画廊及意大利波隆纳Sapone基金会展示
卪 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