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6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铁时代ART|黑白现实主义文献展现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9 22: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白现实主义文献展
江铭/文
   这次《黑白现实主义文献展》是继我2006年8月12日在北京皇城艺术馆策划《黑白——新趋向展》和2007年3月25日在北京大山子环铁将府艺术区策划《黑白立场展》之后关于以黑白为主要视觉表达手段的新时期艺术现象进行深入关注的又一次策展活动!对于新时期这一在视觉样式与表现内容方面出现的新的思潮与动向我在前两次展览中已经进行过阐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文化的针对性上其根源是对于90年代崛起的那种鲜艳、华丽、暧昧、无聊感为主要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艺术思潮的反动与背叛!这一新动向产生的时间背景在9.11事件与中国的非典疫情发生之后。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文化艺术的动向也相应的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发现这之后很多的文化与艺术的关注点与表现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即从对于意识形态、都市情境、虚假消费文化的关注重新回到对于社会决大多数人群的生存状态,底层社会形态、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曾被掩盖起来的矛盾与问题上面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
黑白现实主义的概念不是仅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语言与表现手段上,黑白现实的概念主要的是指向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与价值观上,在这个出发点上黑白现实主义的概念主要是代表着新时期艺术家关注现实问题的一种明确的立场,不再与玩世的暧昧,艳俗的假像同武。黑白现实主义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在文化思想上的核心关注点发生变化而出现了新的转向,在这个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自觉地开始运用黑白为主要的语言进行创作,黑白本是色彩学的概念,在此借用黑白表达一种文化态度,即对于当下中国现实社会的明确的价值观与立场。对于社会问题不再采取暧昧的、逃避的、伪装的、隐遁的立场,而是直接表达,态度明确,不模棱两可,不再打哈气、不再佯装傻笑、不再波皮调侃,因为当下中国的社会变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各种被掩盖起来的问题开始暴露,矛盾开始尖锐化,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开始合奏,那么怎样渡过这个重要的关口时期,将决定中国的渐进式的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当下中国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已经到了需要明确立场和明确表达态度的时期,打哈气,态度暧昧,回避已经不再可能,因为中国社会经过近30年的改革探索,所有需要澄清的问题都到了应该明确澄清的时期,所有暧昧的问题都到了必须表态的时期,和稀泥的态度将会使矛盾加深到不能够调和的程度,将引发社会的动荡!所以在这个时期从上层建筑到社会各个层面都开始了重新的调整,譬如在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明确提出“八荣八耻”,权力阶梯的顶层企图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力量重新规范已经被改革彻底摧毁的道德意识。但是道德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上渐进性的自然改变与形成的,那么通过权力教化的手段企图在一个短时间内改变过来是否有效成为可疑的事情!再譬如《物权法》的出台也是在这个时期被确定下来,因为关于公司产权以及私有财产纠纷所产生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立法的阶段。再譬如“中国第一钉子户”的出现也是中国长期以来有关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关于拆迁问题所引发的侵害民众利益的矛盾到了集中爆发的边缘等等,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改革近30年的弊病与悬案都开始显现。
从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上看,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反映中国当下现实主义的作品,文学上有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这样的“官场现形记”类的作品;在影像领域有电影《盲井》和记录片《铁西区》这样深刻的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影片出现。在大众娱乐领域有影片《无间道》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人间的常识:在黑白之间并没有中间的道路。正邪从来都是不能两立!没有人能够同时走两条路。我们不热爱黎明就会重新走向黑暗!我们的目光不是向上看就是向下看,我们的价值观不是被左翼利用就是被右翼利用。所以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重新回到一个寻求简朴、务实的、稳定的社会状态成为许多人精神与思想的内在的诉求!文化与艺术的演变开始重新关注社会的各种问题,暧昧与和稀泥的态度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期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的精神需求!90年代初期以岳敏君、方力钧为代表的无聊感的艺术开始让新一代艺术家和文化知识分子们反感与厌恶!一些艺术家开始自觉的反叛,在形式与语言上就明确的使用黑白来表达这种对社会的认识与对那个时期艺术风格的颠覆!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张学海的《我们》系列以及《失控》系列,一方面指向这个时期人们的精神心理,另外一个方面则指向了中国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观的弊端!唐建英的《监狱》系列则是对于中国社会制度的隐寓性描述!母军的《路口》系列则是明确表达出中国目前所处的关口时刻的到来!张建俊的《餐桌》系列则是对中国社会腐败问题的日常性描述!乌日金的《爆炸》系列则是对于中国社会恐怖因素与潜在危险的预言性表达!刘毅的作品则是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态度,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批判性!郎小杞的作品直接利用新闻图片的选择性描述来重新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是对当下社会精神状态的表现性阐述!
另外还有一些艺术家也开始朝着“黑白现实主义”的方向转向,譬如我在2007年5月策划了卢昊的个展《消失的家园》,他的这个系列直接站在了对家园的怀念,和对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化改造问题的怀疑立场,而且使用黑白作为主色调来明确他的鲜明立场和态度!我们还观察到杨少斌的关于“煤矿”的作品《纵深800米》的绘画与影像也是以黑白为主要的视觉倾向!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有很多的艺术家正在有意识的使用黑白作为在这个阶段表达现实的艺术实验的手段!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种种迹象表明,“黑白现实主义”的历史阶段早已经到来并且正在发展为主流!在摄影领域也出现了以黑白立场与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的一种转变,以陈家刚的《三线系列》为代表的作品早在2004年就开始出现了,这是中国摄影历史新的转折,一种针对中国社会历史上某一个重大的问题进行横断面式的,跨地域的,集中时间段的整体的文献性摄影记录开始出现。在这个领域何崇岳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品《镜像——红色遗迹》系列,利用大尺幅相机拍摄了新中国革命的历史遗迹,通过他的独特的视角记录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历史经验与现实关系!朱岩的《毁——西苑天露会所系列》则也是这类作品,他集中反映了中国城市化道路上出现的现实图景!这类摄影作品大多都采用黑白片的方式,以文献性的“再纪实”来阐述今天的社会状况,借古寓今,重新反思历史的各种遗留问题,从而作用于当下!在影像方面尝试这样做的艺术家现在也越来越多,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另外片山的作品是装置,他利用不锈钢板和玻璃镜面绘画了一些历史老照片,是希望我们《以史为鉴》,因为在今天的现实演变中,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正在成为新的问题,譬如中日的关系问题。历史与现实根本没有办法分割!还有这次参加展出的张海涛的影像作品《行走的人》,则是用客观的自然记录的方式再现了今日中国的众生相,在这些真实的面孔中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从而引起我们 的反思。再有就是张建华的作品《矿难系列》则是直接针对了中国社会最底层人——矿工的生存状态与被掩盖起来的真实历史。他的作品并不是完全将雕塑人物完全处理成为黑白颜色,我之所以选择他的作品参加这次展览也是表达我明确的一种展览意图,我借用黑白来阐述当下的现实主义立场,是为了表达一种价值观,而不是拿什么作品的色彩风格来说事,最近看到有的策展人和美术馆在做什么《黑白灰》的展览,而且其所选择的艺术家还是原来作为无聊感时期或者是某种典型艺术样式的代表人物,笔者不敢苟同这样的盗用学术名义的展览,一个艺术家的立场与创作态度其实是决定其艺术作品的前提,一个以调侃、泼皮、打哈气而标榜自己艺术原则的艺术家他的价值观立场的迅速转变是否可能成为令人怀疑的问题!如果这个艺术家的价值观没有一个严肃的道德判断与黑白分明的立场,那么他所描绘的几张作品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面对一个普遍的沉重的中国现实,泼皮调侃的方式是轻浮的表面的,其实还是贡布里希说过的那句话才是真理: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是艺术家的价值观与道德立场决定了他的艺术指向!欺世盗名的东西早晚是要被历史所抛弃,而贻笑大方的!有些艺术家对于曾经的艺术历史起到过很大的贡献,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他们对新的历史仍然起到推动作用,相反,他们的存在以及对于某些资源的控制其实已经成为新历史的绊脚石,他们并没有起到推动新力量与新思潮的积极作用,反而在阻碍历史的车轮前进,但是新生的力量终究将取代腐朽的,明天生起的太阳绝对不再是今天与昨天的。
我需要说明的还有,这次我邀请的只是一些新的艺术家和不曾作为艺术历史思潮的代表人物出现在过去潮流的艺术家,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于希望人们在研究与思考或者在欣赏这些新面孔的时候不会被经验主义的阴影所牵引!当然我这样选择的理由也不是说那些在历史上已经被紧箍咒套牢的所谓“腕”们就没有了超越自己,重新做人的权利,我们也看到很多成名的艺术家他们仍然在尝试着超越自己,其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我不希望我的这次的策划有着借助虚幻的权威与名望之嫌!再有我也不希望我的策划陷入机会主义的泥潭中去!
这次的展出是我对于这个“黑白现实主义”现象研究的进一步阐述!感谢环铁时代ART美术馆的支持!感谢参展艺术家的支持!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2:05:45 | 只看该作者

  062   o o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2:06:01 | 只看该作者

  ★ ★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2:06:13 | 只看该作者

    ク ク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2:06:23 | 只看该作者

  ぴ 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8-22 02:12 , Processed in 0.1132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