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黟县方言研究历史简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4 14: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时滨

    黟县方言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及辉煌的成就。
    与各地志书一样,黟县民国前的各种版本县志大多有“物产”篇,其中有不少动植物是以方言土名记载的。尤其是民国十一年刻本《黟县四志》,专门列有“方言”一栏,除了收集黟县词汇之外,还记录了一些黟县方言俗语、谚语等。
    但是,由于科学方法与时代认识的局限,这些方言资料的内容都很不完备,不成系统,大都停止在对少量方言词语、俗语的记录平面上,而且不注意标音,个别难字虽然用了一些反切法、直接法注音,却看不出黟县方言的全貌和特点,特别是看不出声、韵、调系统,这就大大降低了所记录的方言资料的价值。
    同时期,在方言以及训诂学方面做出成就,影响最大的当数朱俊声和他的儿子朱孔彰。号称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朱俊声(1788—1858),是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字丰芑,号允倩,举人,曾任黟县训导,撰有《说文通训定声》。从文字训诂学的角度,对包括黟县方言在内的方言及文字现象作了研究。朱孔彰(1841—1915),字仲我,号半隐。因为朱孔彰生长在黟县,对黟县方言十分熟悉。正如许慎曾经说过的:“丹阳有黟县,盖自秦汉已有此县,应有语音通于古。” 黟县方言中有不少语言与许慎《说文解字》十分吻合。朱孔彰的《说文重七》、《说文粹三编》、《说文通训定声读补遗》、《释说文读若例》、《说文粹》等著作,都可以说是黟县方言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除此之外,还有民间的一些文人学士,也对黟县方言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蓬厦江虚洲的《蓬厦新声》和柏山村范尚文的《黟音便览》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范尚文的《黟音便览》收集了近两千五百个单字,按黟县方音分成七四六类编排。每一个单字后面大都附有组词,使人一目了然。例如:天:天(苍天)、添(添减);地:地(土地)、剔(剔开)、踢(脚踢)、惕(怵惕)、慝(淑慝)、忒(不忒)逖(祖逖)。
    同样因为当时还缺乏科学的手段,所以,在全书的编排上缺乏应有的内部规律,顺序杂乱,分类重复,使人难以查找,更有不少单字,尚未举例,集在一起,未定归属。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多地影响并输入我国,使得我国以书面材料的辑录、诠释、考证为研究中心的传统方言学也不得不走向终结,而代之以现代方言学的方法:全面研究方言,使用“国际音标”记录方言,用历史比较法来说明方言现象在时空上的异同,把方言研究同整个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联系起来。
    一九二四年,刚从法国学习和研究回国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刘复先生,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语言学研究课。结合讲课,他要求学生,分头做辑录自己家乡方言的同音字工作。一九二五年夏天,学生中做出成绩的有两人,分别代表了两处重要的方音:一个是广东东莞的容肇祖先生,另一个是安徽黟县的舒耀宗先生。舒先生是黟县九都屏山村人,他当时在北京大学学习,跟着刘复先生,致力于自己家乡方言研究,做了不少工作,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黟县方言的开创者。
    随着方言研究的逐步兴起和深入,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倡导和组织下,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先后进行过六次较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其中一次是1934年的徽州方言的调查。当时的徽州方言指的是包括休宁县、歙县、绩溪县、婺源县、祁门县和黟县在内的方言土语。同年8月在当时的北平《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52期)上发表了罗莘田(常培)先生的文章:《徽州方言的几个要点》,具体介绍了包括黟县话在内的徽州地区一些方言点的方言的声韵调,以及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这时期,值得指出的是1935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复、魏建功、白涤洲等几位先生共同研究并出版的《黟县方言调查录》一书。本书是根据舒耀宗先生原来的报告,由当时在北平国立音乐学院任教的黟县人郑颖荪先生的介绍,再调查了当时在北平新华储蓄所工作的黟县六都西递村胡棨先生,校订后出版的。最先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国学季刊》4卷4期上,主要内容有:舒耀宗的《方言同音字辑录》、胡棨的《方言同音词读音》、刘复、白涤洲、魏建功的《方言同音字读音记录》和魏建功的《方言音素之整理》等四篇文章,记录和描写的黟县方言字(词)一共将近四千个。
     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所采用的注音音标,其中一部分还不规范,而且因为它主要是按照长期在外地工作的黟县六都人胡棨先生的发音而审定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咬音不够准确的现象。但是,它是中国的大学“正式学科里研究元音开端的纪念作”,“是中国学人开始从客观上调查方音试订例字的纪念作”。(见《国学季刊》4卷4期的魏建功“黟县方言调查记事”)所以,不仅对黟县方言的研究,而且对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祖国的方言,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建国以后,汉语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工作。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师范学院(即后来的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曾组织力量,对皖南等地的方言点进行过普查,写出了一批包括黟县方言在内的专业报告、著作等,并于1960年铅印了《安徽方言概况》,内部发行。接着正式出版了《安徽方言辩正》等著作。有关材料曾披露,有关黟县方言调查的原始材料现收藏于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即安徽省语言学学会办事处。
    近年来,对于黟县方言的调查研究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不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来黟县调查方言,深入研究,出版与发表著作论文。同时黟县民间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也开始对黟县话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们的辛勤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使得我们今天有可能来对黟县方言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1985年,新版《黟县志·黟县方言志》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黟县方言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6 10:34 , Processed in 0.1079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