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谈西方抽象艺术及其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7 17: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抽象绘画艺术的发起者康定斯基说:“所有的艺术中,抽象画为最难。它要求画家有良好的素描技巧,对构图造型和色彩构成有超常敏感的把握,而且还应该是个真正的诗人。最后这一点最关键。”这位抽象画大师要想说明的是:抽象绘画重在诗意。
  不过,看抽象画展,常常听到观众群中发出这样的议论:“这画,我家六岁小儿也能画得出来。”或,“这般涂抹,算什么艺术。”诸如此类散论不胜枚举,对还是不对,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六岁小儿的确能够涂抹出抽象画,而当观众内心对抽象艺术没 有 准备接受和理解时,五颜六色的画面的确只是毫无意义的涂抹。 读具象 绘画给人的快感或愉悦是因为眼睛找到熟悉的形象,熟悉产生认同,好似内心找到相 似、相知给人亲切感一样。熟悉给人愉快,相反,陌生让人警觉,生疑,甚至害怕。 不过,小儿的抽象画和一名艺术家的抽象画,二者间的确存在着认识领域质的区别。
  先看看抽象绘画的普遍特征。抽象绘画诞生在20世纪初的西欧,其鲜明的风格特征无非是纯粹点线面或色彩构成,画面无确定主题,不显解释述说意图,无特定情节、内容、布景,无指定时代和历史风貌,对传统约定俗成的规范义无反顾地背弃,画家耽于主观感受的剖析和内心情愫的独白,推崇个人主观想象力的驰骋,抛开依据理论的习惯、拒绝参照或师承,与自身对话,与陌生交流,追求跨越疆界的自由,而且,抽象画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蓄意的,有目的、有动机的创作,是画家进入传统、经历常规后的逃避,是有目的的选择,这不是小儿所能做到的。毕加索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抽象画家,从《亚维侬的少女》到《格尔尼卡》再到他晚年的作品,皆抽象作品,但无一不具创作意图,却又完全不似具象绘画,有明确主题,写照 物质生活,反映具体现实,造型观众所熟悉且喜爱的场面,这样的艺术创作,在古代或为了教化,在今天或为了交流。交流是人类最普遍的愿望,熟悉才能交流,所以一些绘画题材样式用了上千年经久不衰。如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交流形式单纯统一虽然便于情绪宣泄和疏导,但很难不流于单调狭隘,而且多少是想象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特定具体的造型,有所指向,花草人物山石风景,如中国传统绘画;或有时间地点, 或带示范意图,为观众提供参照、提供根据和现成的联想模式,类似传统戏剧舞台、文学作品插图或意识形态宣传画,如西方传统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绘画。不过,如果 辩证地来看这一现象,艺术引导想象力的同时也是对想象力的限制,不过,对限制的 突破才意味着进步。

   ぶ 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9-21 05:03 , Processed in 0.1069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