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艺术部落】 门户 查看主题

"铁碰铁" ——魏立刚书法印象

发布者: 闻正 | 发布时间: 2014-5-10 17:21| 查看数: 16909|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第一次看到魏立刚的作品,是在一本独立出版的艺术杂志上。首先吸引我的,其实是他的头像——黑白背景前,头戴牛仔帽,颈缠围巾,穿着有些另类的魏立刚兀立在照片中央,凝神注视着前方。他的眼睛很大,目光有神,专注中又有些空洞,仿佛在和未知的读者对话。尽管那一期的主题是现代书法,实验意味已经很浓,但魏立刚的作品还是让我震惊。他赋予了作品一个古怪的名字——魏氏魔块,听上去不像什么艺术名词,倒像一个新注册的发明专利。纠缠的线条下,隐约能看到方块字的轮廓,随即淹没在跳动的色块中。他的作品,像一个蒸腾的机械怪物,散发着诡异、精奇的光。

“什么是魏氏魔块?”

“这叫书法么?”

“笔墨怎么可以上颜色?”

“和画有什么区别?”

“艺术市场,还有我敬佩的几位大家怎么也会推重他的作品?”

无数个疑惑萦绕在脑际,百思不得其解,但无疑魏立刚的作品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尽管作品带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可看了很久还是没懂,总觉得作者意味幽深,却对其主旨搔不到痒处。带着问题,我暂时搁置了对魏立刚的种种困惑,将注意力退回到我所关注的传统书法上去,这一放就是三年。

三年后,我才又发现了魏立刚,甚至开始为他的魔块着迷,并为自己的发现而庆幸。究其原因,首先应感谢傅山。傅山是晋人,魏立刚也是。我出生在陕西,但我的母亲来自山西,故而天生对山西就有认同感。陕西的书法大家卫俊秀也来自山西,通过卫老,我逐渐亲近着傅山。在我的书法视野中,傅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坐标。300多年前的傅山,经历了改天换地,诸多悲愤无处发泄,唯有倾注在他的草书中。他的书法,一切指向都是在人,混沌团圞中饱含着他对生活的激情与抗争,生命之火就在他纠缠的线条中燃烧。能够将沉重如铁索的线条舞动得如此绚丽却不妖艳,傅山是古今一人。奇妙的是,我读懂几分傅山,便隐隐觉得自己有几分接近魏立刚。傅山之后,习连绵大草者众矣,但300年来,成就者不过二三人。现代书家中,毛泽东得其气概,卫俊秀得其骨鲠,而魏立刚得其风神。别人学傅山,学的是傅山对纠缠字体的塑造,魏立刚学傅山,学的是傅山对汉字结构的破坏。他放弃了对傅山字形的模仿,而将关注重点放在傅山的气象上。傅山在作草时常用的特殊技巧,是改变偏旁部首的排列及行走轨迹,同时在用笔上大量引入篆书笔法。魏立刚在这一点上比傅山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偏旁部首如“水”部在草书中直接还原为篆书结构,立即让作品充满神秘、高古的气氛。这样的写法其实渊源颇深,也是碑学大家们常用的书写手段,在魏立刚笔下却显得无比现代。傅山书法的根基还是大令和清臣,偶尔融入三代文字的气息。魏立刚的传统底子就是大篆、汉隶,之后才引入平原和青主的营养,这让他的字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傅山,在形式感的营造上更加高古,将“四宁四毋”执行得更为彻底。

读懂魏立刚的另一个支点,来自对工业文明的观察。纵观艺术史,似乎其脉络是由大师和天才构成的,每一个坐标性人物的出现,都深刻地改变了之后的艺术系谱。达芬奇、塞尚、毕加索……这些星座般的人物仿佛艺术世界的一个个原点,横空出世,创造了历史。但是在更大的视角上看,每一次的艺术变革都与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往往一个全新的流派及风格的出现,其背后是技术的革新与新兴阶层的出现。如照像术和锡管颜料的发明,直接导致印象派的诞生;生宣纸与羊毫笔的广泛使用,深刻影响了碑学书法和海派绘画的兴起……所以说,站在另一种维度下观照艺术,我们发现,在时代变革和技术革新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与之匹配的新的艺术形式。而唯有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的艺术,才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史意义。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一种屈辱的情况下接受了现实,带着血泪,从农耕社会一路蹒跚朝着工业圣殿奔去。早在百年前,康有为便先知先觉,他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几席易为床榻,豆嵒易为盘碗,琴瑟易以筝琶,皆古今之变,于人便利。隶草之变,而行之独久者,便易故也。钟表兴则壶漏废,以钟表便人,能悬于身,知时者未有舍钟表之轻小,而佩壶漏之累重也。轮舟行则帆船废,以轮舟能速致,跨海者未有舍轮舟之疾速,而乐帆船之迟钝也。故谓变者天也”,艺术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一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不期而至,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代表贵族口味的帖学审美已不能适应平民社会的精神需要,启蒙的结果是碑学书法的百花齐放。到了今天,电子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促进了文明形态的又一次深刻转型,由于毛笔的实用性不断消解,作为工具的毛笔书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创造更为纯粹的毛笔视觉艺术,是后工业时代留给书法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人,自然就是这个时代艺术史的代表。遗憾的是,近百年的时间里,对这个问题,现代书法家几乎交了白卷,个别灵光一现的天才,稍有作为后便又退缩回了传统书法阵营。只有魏立刚,在不断试错中坚持直面这个问题。从魏氏魔块到书象,是古典书法与工业文明碰撞给予魏立刚的思想结晶。当我凝视他的作品时,我竟然发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无数钢筋搭建的脚手架中。至此,我才终于明白魏立刚的良苦用心。自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象数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象”便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的一个原点性概念。著名艺术理论家钟孺乾在其专著《绘画迹象论》,总结出“迹+象+X=绘画”的艺术创造公式。对于向来重视“象”的中国人来说,“迹+象+X”也可以等于书法。在对中国元素的整合上,魏立刚显现出了他的高明,他舍“迹”而存“象”,果断放弃书法中锋用笔的书写规则和知白守黑的墨色范式,从汉字与其线性表达的高度上把握书写。他在《书象赋》中指出,“汉字是一种资源,稟赋龙族,荫翳裂郃;汉字是一座桥梁,摆渡中外,嫁接视觉;汉字是一个立场,匍匐其壕,蠡测诸邻;汉字是一洞时空,藏天贮地,同构万有”。通过“书象”理论的指引,他的作品不再只是草木竹石,更多的还有柏油、混凝土、钢筋、电路版……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魏立刚遇见了傅山,好比两块重金属的碰撞。相形之下,傅山是山崖上横生的老柏,而魏立刚是铁轨上嚎叫的火车头;傅山是搅动的云水,而魏立刚是蓬勃的蒸汽;傅山是生铁,而魏立刚是精钢。他们的碰撞击打出的火花,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想象力的艺术史诗。

魏立刚是晋人,晋人敦厚、晋人精明、晋人倔强。我们得承认,这些气质都遗传给了魏立刚,让他有着晋人特殊的狡黠、聪慧与大气。魏立刚的父亲也颇有艺术天赋,经常设计各种新奇道具,自制玩具。在家庭熏陶下,魏立刚打小就善于观察,幻化出各种奇思妙想。他曾设想过制造彩色水泥、特种轮胎,苦心研究“优选法”。初二时还给华罗庚寄“论文”,论证关于数列和一元二次方程特例的推导。后来,魏立刚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足见他的天赋之高。假如他不从事艺术,很可能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或发明家。彼时天津的书法氛围甚浓,大学时代与李鹤年、王学仲、孙伯翔等老先生的不期而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正如他的一位同学寄言,“不幸的数学失去了你,幸运的艺术得到了你。艺术塑造了你,你刷新了艺术”,从此,魏立刚完全投入了书法的怀抱。起初,魏立刚的理想,也局限在传统书法领域,看他在三十岁上下出版的第一本个人书法篆刻集,我们仿佛能够预见,一位传统意义的书法大家即将诞生。但是魏立刚的志向显然不止于此,他的脚力很大,从金石一路走到狂草,他想再走,但似乎已经没路了。他的想法有些疯狂,但周遭刻板的环境并不能给他有益的滋养,对于传统书法,他失望了。到了95年,魏立刚果断放弃原有事业,移居北京圆明园,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这是他从传统书法转入现代艺术的契机。也正是这一段看似困顿、孤寂的生活彻底改变了魏立刚的世界观,汉字书象的秘密在他面前展开。魏立刚是个另类,像他这样从逻辑思维要求极高的数学王国进入绝对感性的书法圣坛,又从传统书法阵营中杀入现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在当代艺坛绝无仅有。数学系的背景,让他对工业文明以来的科学成果,有着理性的思索和总结,加上北漂生活时多元思想的碰撞,让魏立刚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命题,就是用古汉字和书法的线性表达这个资源去开创中国的本土抽象。发现了魏氏魔块,魏立刚顿悟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他的笔墨玩弄广宇悠宙、扶摇星球乾坤。

作为将书法表达融入现代视觉艺术体系的一元干将,魏立刚参与组织的“巴蜀点兵”,是二十世纪末现代书法先行者的一次大集结,也是现代书法近二十年的一次总结性回顾。现在看,中国对于现代书法最有贡献的艺术家,大多参与过这次盛会。在此期间,魏立刚还做了一件轰动书坛的事,就是把他辅导的几个孩子的习作结集,名之为《伪大师》。作品集中,三尺学童的金文大篆线条老道、风格高古,又不失稚子天真烂漫,气息的纯粹令多少苦学数十载的书家汗颜。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书法结集,倒是一场行为艺术秀,实在是窥尽书道奥秘的魏立刚对于传统书坛的幽默讽刺。除了表达对传统书法固步自封的不满,魏立刚也用他的作品直接刺穿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七彩泡沫,在他的作品“苍蝇帝国”前,假装高雅的现实社会,被魏立刚的飞虫迷阵扒了一层皮,他用书法把人们内心的欲望投射、放大,让观者直接面对自己身上的庸俗,深刻地刺激着我们的视神经,令芸芸众生无地自容。当然,魏立刚的书法,也有着高贵、响亮的一面,如他的金墨大草,灵感来源自然是傅山,但以傅山的零件显然已经无法支撑鸿篇巨制的线条张力。在创作金墨大草时,魏立刚引入了一切“象”的资源,既有中国的丝竹匏革,也有自然界的草木虫鱼,甚至是蓬皮杜中心的管道纵横、曼哈顿岛的摩天高楼……他的这类作品,乍看下有着类似美国涂鸦艺术家凯斯·哈林的抽象图式。与哈林的区别在于,哈林作品的文化立场来自美国的pop艺术,而魏立刚的作品立意着眼于中国线条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在技法上,哈林的聚焦点在面,而魏立刚的聚焦点在线。在凯斯·哈林的画作中,当线条无法充填画面时,便利用大量的短线条的填充,使构图丰富。对有着书法功底的魏立刚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傅山饱满蓬勃的线条便是最好的信息库,一线贯通天地。

卫俊秀先生在书法笔记中称傅山书法 “堂庑极大,神满气足”。今年,魏立刚在纽约展览的主题正是“中国宫殿”。这是一种暗合,也是某种精神的内在传承,他传承的是中国的宏大、干净、贵气。他为世界贡献的这一份线条大餐,将不再是唐人街里的春卷、舞狮,而是紫禁城中的满汉全席。
(高非,2014年5月8日。)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区图片
  • 刘正成先生题"世界文化艺术遗产"暨"中国
  • 【五福临门】"幸福在哪里"艺术创作团队向
  •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
  • 【今日头条】中国艺术研究院“摹壁寻源”艺
  • 【今日头条】“艺从心聚”—在京冀籍艺术家
  •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摹壁寻源”壁画临摹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1-25 21:30 , Processed in 0.1158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