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艺术和商业都是蛋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7-4-10 10:58
标题: 艺术和商业都是蛋
昨天(4月2日)的娱乐新闻里,有一条“贾樟柯要搞‘房地产’”的新闻,说的是贾樟柯要拍一部名为《二十四城记》的新片,而该片的投资商之一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电影的片名与该地产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的名字相同。我的一位同事对这个新闻的反应是:贾樟柯在我心中的形象全毁了!原因是:贾樟柯怎么说也是一艺术片导演呀。言外之意是:这么艺术的一个导演,怎么就跟房地产公司——这种在普通百姓中刻有“暴利、黑心”印记的无良商家为伍?另外一种担心则是,贾樟柯会不会因此将电影拍成房地产广告?
  我的同事无疑应该归为文艺青年的类型,把艺术与商业分得很清楚。这让我想起几天前有关贾樟柯电影的另外一件事。说的是一张姓电影官在一个座谈会上批评贾樟柯,说他的《三峡好人》之所以没人看,是因为电影慈悲心缺乏,拍出来的作品特别冰冷,太单调,不温暖,很难感染观众。张局长奉劝贾樟柯:必须关怀他人。张局显然有自己的一套艺术和商业标准——电影作者可以主观篡改现实,无论现实如何冰冷都要来点温暖,这样观众也爱看。这是典型的官方标准和职场标准——艺术一定要肩负起美化的功能,不能只聚焦于现实的阴暗面,否则,工作上也不好交代呀。
  我并不认为张局说得完全没道理。《三峡好人》观众少,确实有它不够娱乐大众的一面。当然,我也不是要高攀局长大人为同一阵线,我想说的是,艺术与商业这个蛋,我们可以闲扯一下,但奉之为金科就显得可悲。因为扯来扯去,终究都扯不到一起去,归根结底还是扯蛋。电影官员始终以为电影艺术要寓教于乐,最好是粉饰太平,至少也要有光明的尾巴;大多数观众是什么“有看头”(搞笑、色情、暴力都可以)看什么;少数人是什么深刻看什么,看不惯商业;电影作者则是什么感动自己创作什么;商业电影导演又不同,什么迎合大众口味咱卖什么。
  谁都没错!局座所持的当然是官场适用的艺术标准,不要单纯讲电影艺术,还要讲官场艺术;百姓中流行的是俗文化,大多数导演只需提供停留在表皮层的艺术刺激就够了;喜欢跟导演一起深刻的观众,当然需要更深度的刺激。艺术之美大抵就在于差别,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艺术标准,那也就无美可言了。倒是商业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最大,所谓不同,多半停留于包装层面的艺术。所以,有人怀疑贾樟柯的新片与商业为伍是否会堕落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点,艺术片的投资大多也都是商业投资,这一次只不过投资人不同而已。我们不
  能仅听投资商说他们如何支持艺术,也不能仅听导演说自己如何商业或不商业。正如我们不能将局长的艺术标准视为电影艺术的唯一标准,也不能将大众的艺术标准视为唯一标准。说白了,艺术和商业都是蛋,电影官、投资商、导演、观众爱怎么扯就怎么扯吧!关键是,选一个适合自己口味的!

   s s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