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三国研究学者称将公开南阳曹操墓造假证据(图)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6
标题: 三国研究学者称将公开南阳曹操墓造假证据(图)

  从安阳曹操墓的发掘之日起,关于曹操墓真伪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而学术界也因此分为了“挺曹派”与“反曹派”。安阳曹操墓被评为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后,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声并未因此消失,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那厢
  曹操高陵展馆9月开放:门票价格初步确定为60元
  来自河南省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消息,曹操高陵展馆9月份对外开放,门票价格初步确定为60元。同时,曹操高陵出土的文物也由原来的250件增加到400余件。
  为满足游客需要而就地修建的曹操高陵临时展馆,在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后,展厅和环廊建设即将结束施工。据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这处展馆面积787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游览接待、放映展示等多种功能。”高陵参观环廊规划设计全长291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现在,河南省和安阳市的相关专家已经整理展板文字20余万字,资料图片500余幅,正在研讨布展事宜,预计9月完成布展工作,9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据悉,曹操高陵考古工作已近尾声。1号墓和2号墓的清理工作预计于9月底前结束。而原来文物部门向社会公布称,在发掘中发现了250件文物。经过修复,这一数字增加到400余件。
  这厢
  23位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发现和发掘过程,存蓄意造假行为
  文字之疑
  出土石碑出现“现代文字”
  发言人:李路平,金石研究专家,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
  先有必要说一下《鲁潜墓志》。鲁潜,是后赵时期的一位正三品官员,他的墓志1998年4月出土于河南安阳。鲁潜和曹操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这个墓志明确详细指出了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因而成为验证真伪的源头环节。
  李路平说,通过对《鲁潜墓志》的研究发现,《鲁潜墓志》中有一个“年”字,写法和现在的写法几乎一致,不符合当时的隶书书写规范。其中的“岁”字也让李路平觉得可疑,他说,北朝时期的人写“岁”字,上半部分应该写成“止”,而不是“山”。《鲁潜墓志》的“岁”字上半部分恰恰是“山”,同样不符合当时正确的写法。
  与《鲁潜墓志》同样受质疑的还有那三块出土于曹操墓的“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还有个是“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前两件“文物”上的“武”字与《鲁潜墓志》上第二个“武”字写法一样,错把“止”部写为“山”。“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牌中“武”与《鲁潜墓志》中第一个“武”字同样“止”下横出头太长,错写为“之”部,差一百多年间“武”字错写、刻画的工匠如出一辙,这三件“文物”与《鲁潜墓志》为同一人操刀。
  “另外,从《鲁潜墓志》和曹操墓出土石牌的公布拓片来看,上面毫无石炭岩在地下侵蚀千年的石花。”李路平说,“这样拙劣的造假手法,其造假时间,长不过三年,短则只要三天”。

     Ⅺ Ⅺ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6
  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8月21日,全国各地20多位“反曹操墓”的专家齐聚苏州,召开“三国全国高层论坛”。“曹操墓造假昭然若揭,完全是巧立名目,无名汉墓为申报国保单位,无德专家联手地方政府,通过文物贩子连续造假……”三国研究学者闫沛东虽然没到场,但是他提供了书面发言,他说自己已收集到了曹操墓造假的证据,并形成证据链,所有证据看安阳方面反应,适时一次性公布。论坛上,专家们要求取消曹操墓 “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资格,另外,国家文物局应再派专家深入现场调查,给大家一个心服口服的说法。
  不过,针对这次论坛上的说法,一些支持曹操墓的专家,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论坛现场群情愤慨
  “反曹派”:要求对“挺曹派”测谎
  “我们不是质疑,而是肯定曹操墓就是假的!为什么新闻发布会前两小时还没有确定是曹操墓,但短短两小时后,就认定是曹操墓?这不是造假是什么!”论坛上,专家们发挥各自所长,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位专家甚至说,要想知道真正的曹操墓在哪里,还要发掘更多的大墓,那样才能“现身说法”。
  讨论现场,甚至还有专家建议对“挺曹派”进行撒谎仪诚实测定,并赌咒发誓自己对“曹操墓是假”的推论,句句唯真。论坛最终形成了最后的宣言。宣言中,反曹派一致谴责造假行为,要求取消曹操墓“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资格,要求国家文物局全面调查,重新鉴定、审查西高穴墓,并公布调查结果。
  考古队长有说法:文献记载,曹操曾称做魏武王
  记者从上午就开始联系河南文物局,一直到晚上,此次曹操墓考古队长潘伟斌最终受命接受采访。
  通过邮件,潘伟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魏武王”一说,潘伟斌说,曹操生前确实没有称“魏武王”,如果那时候称曹操为“魏武王”,那就不是曹操本人。曹操二月份葬高陵,曹丕在八个月后代汉自立,建立曹魏政权,追尊其父亲为武皇帝,此后人们提起曹操一般都称为魏武帝。因此,魏武王正是他死后至曹丕称帝这短短的八个月中所用的。
  称曹操为“魏武王”,这个词早在曹操去世不久的南朝时期沈约编著的《宋书》上有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秃鹙鸟集邺宫文昌殿后池。明年,魏武王薨。” 《通典》上也有多处提到过魏武王。上面记载着:“魏武王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
  至于画像石的真伪问题,潘伟斌说,曹操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是墓门和石椁上的。严格地说,它们不应该称为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不仅在盗洞周围出土,而且大量出土于墓室内,前后室内都有,其中在前室内至今还保留有成型大块的画像石。因为画像石是作为封闭南北两个侧室用的,其黏结用料是白石灰,当然,其还保留有石灰的痕迹。而且在墓的大门上部至今还保留有黏结砖缝所用的石灰,其颜色纯白。
  因为这些画像石被盗墓分子从门上撬下来,掩埋在土中,所以其上面黏有黄色土痕,没有谁专门抹上去造假。
  “反曹”“挺曹”观点碰撞
  1 重要证据鲁潜墓志,根本是伪作
  历史上的曹操生性多疑,死后古墓岂会那么容易被发现?就算河南方面多次公布,西高穴村曹操墓是真的,但,还是有很多专家站出来说:假的!
  “河南考古专家根据‘鲁潜墓志’锁定了曹操墓的位置,从而终结了曹操墓的千古疑案。但关键是,鲁潜墓志就是假的!”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说,河南人盗墓厉害,伪造墓志更是由来已久。清末民初的郭玉堂便是近代作伪第一高手,“仅从魏晋南北朝墓志列表检出,河南造假的墓志达40多方,超过了东晋出土墓志总和的双倍。”
  鲁潜墓志上有很多字都不符合那个时代特征。而且,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

  603   y y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7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胡觉照也表示:鲁潜墓志是假的无疑,鲁潜死后为啥还要在自己的碑文上写出曹操墓的方位呢?这太牵强!
  [回应]:碑中“行清”两字可认定墓志是真
  曾经实地考察了西高穴村汉代大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表示,当时同去的专家都是全国响当当的,他们仔细研究了鲁潜的墓志。“一位古文字专家已经70多岁了,是国家文物局委派他去的。那位古文字专家认定鲁潜墓志是真的。原因是,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行清’。‘行清’ 是什么?现在一些大学教授都未必知道。”刘庆柱解释说,行清就是厕所,这在古代文献里有很明确的记载。
  河南省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解释说,鲁潜墓志是标准的隶书八分体,从1998年至今,还没有人质疑过真假。而“武”字山字底的出处,在陆明君的《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中就有。
  2、画像石是锯出来的,三天可造出
  “早在2006年,西高穴村几座无名大墓已经被河北、河南史学界、收藏界人士熟知,当时根本没有‘曹操墓’之说。”虽然没有到场,但三国学者闫沛东提交了自己的论文。
  会后,记者采访了闫沛东。他说,为了了解内幕,他在安阳、南阳、北京仿照文物地下市场顺藤摸瓜,接触河南考古队所雇用民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南阳造假窝点,仿造“魏武王慰项石”写着西高穴乡、村干部客户号码的《三国演义》盗版书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闫沛东说,自己正在收集更多的证据,形成证据链,合适的机会全部抛出。
  研究汉魏石刻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也首次公布一批新证据,他说:“安阳曹操墓是有策划造假,相关汉画像石长则三年,短则三天,肯定是伪造的。早在2008年,西高穴墓正式发掘前,河南的两个专家就发表论文说‘这儿就是曹操墓’,而且说从盗墓贼手上追回的数件文物上都刻有 ‘魏武王家用’铭文的文物。这太搞笑了,还没有考古发掘怎么就能知道是曹操墓?而且还会有‘家用’字样?此外,整个画像石用现代工具开槽太深,说白了就是用电锯锯出来的,在石头印痕、石头粉末还在的情况下便在上面抹上黄土冒充。”
  [回应]:可以检测石碑物质成分
  对此,刘庆柱表示,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石碑,只有一块是从盗墓贼手上追缴回来的,其他的都是从古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是曹操墓中石棺座上的,和传统镶嵌的画像石有别。古墓中出土了很多画像石。判断画像石的真假,不是根据新旧来判断的。很多出土文物,虽然几千年了,但是很新。就像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刀剑,有的还锋利无比。”
  考古中还有文化地层分析,虽然曹操墓被扰动过,但是考古专家还是对没有被扰动过的原地层和被扰动过的地层做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没有问题。“说画像石、石碑是假的,可以对它们的物质成分进行检测。高陵墓中出土了很多文物,还有瓷质文物,可以把画像石、石碑的物质成分和古墓中出土的文物进行比较。”
  3、这曹操墓不符合身份,太寒碜了
  “曹操墓也太寒碜了,还没有安徽亳州曹操家族墓大。”亳州市三曹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亳州市篆刻学会副秘书长高杰说。论坛上,高杰表示,也许曹操死后,也和父亲、爷爷葬在了一起,根本没有葬在安阳,而是葬在亳州。
  通过西高穴墓和亳州墓的一一对比,高杰认为,曹操墓太寒碜了,怎么会比父亲、爷爷的墓还小,而且随葬品也非常少,实在不符合身份。“曹操的老家在亳州,曹氏家族在那里留下了规模庞大的家族墓葬群。”最最关键的是,公元220年10月,曹丕称帝,即改谯县为“陪都”,并以谯为本国。属“留根型陪都”一类。而 “留根型陪都”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祭祖的宗庙皇陵所在之地。曹丕为什么在这么急促的时间内,称帝后即把谯县改为“陪都”呢?高杰认为,或许是曹丕最敬重父亲的“高陵”在此,才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7
 【回应】: 曹操提倡薄葬
  至于为啥那么寒碜,河南考古研究所表示,那是因为曹操本人提倡节俭,他主张薄葬。而且,曹操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劳命伤财,财力消耗相当大,从体恤民情的角度来看,也应是薄葬。
  4、史无“魏武王”称号,只能是造假
  这次认定曹操墓的重要证据之一,是石碑上的“魏武王”字样。对此,历史学者、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说,“曹操生前叫魏王,死后谥号是武王,不可能叫魏武王。”
  林奎成说,曹操生前受汉封,先封“魏公”,继封“魏王”。“公”和“王”都是爵号。曹操死后,谥号“武王”,对他的称呼只能是“武王”,绝不可能是“魏武王”。
  在曹操死后的曹魏王朝时期,对曹操本人的称呼只可能有三种,即太祖(后曹丕追谥的庙号)、武皇帝、太祖武皇帝,不可能称之“魏武王”。“依此反推,现在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常所用’系列石牌,只能是造假。”
  【回应】:急急忙忙雕刻的
  “要是你仔细辨认,会发现,魏武王三字很潦草。为啥?古代王陵都是生前就开始打造,所以都是精雕细刻的。曹操死后,曹丕称帝,这中间有8个月空白。而人死后,要入土为安,怎么称呼曹操呢?仓促之间,刻了石碑。”刘庆柱说,仔细看,魏武王三字都比较潦草,这说明是当时急急忙忙雕刻的,而不是生前就开始打造的。
  至于为啥是魏武王,河南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魏是曹操的封号,武是曹操的谥号,王是爵号。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很正常。

        相关新闻:曹操墓真假再遭质疑 “魏武王”称谓成最大疑点

  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21日在苏州召开的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出土石碑中“魏武王”称谓不合理成为曹操墓系伪造的有力证据。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共有7块,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一块石牌最为完整。关于“魏武王”称谓的合理性和“武”字的写法,与会学者提出了质疑。
  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认为,曹操生前先被封为“魏公”,而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获得了“武王”的谥号,曹操崩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曹丕当年十一月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他指出,从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的十个月间,世人对曹操严格的称呼是“武王”。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在礼制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的提法显然不能成立。
  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表示,1998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鲁潜墓志》中标明了鲁潜墓距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石牌与《鲁潜墓志》中的“武”字有可能为同一个人造假所为。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以及研究三国(曹操)文化的23名学者,共收到论文19篇。学者们从考古、历史、民俗、金石等各个角度对“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ㄧ ㄧ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7
  曹操墓门票收费60元
  文保专家:保护重过展出
  近日,河南安阳方面宣布曹操高陵将原地建展示厅,门票定价60元。此举一出,无疑是在尚未平息的“曹操墓”争论中又扔了一枚炸弹。在很多原本就心存疑惑的人看来,这“60元”就是终于显形的“司马昭之心”,更有人评之为“保护图穷利益匕见”。
  质疑一:抢救性发掘?抢救性开发?
  据河南媒体报道,高陵1、2号墓的清理工作预计于9月底前结束,修复画像碎片更需3年。如今门票已经定好,安阳县政府网站上的一份公文也称,“抓好曹操高陵展厅建设”为该县旅游发展“八大重点”之一。如此“高效”,让很多网友怀疑所谓“抢救性发掘”只是“急功近利”的幌子。
  质疑二:6月说免费,8月就定票价?
  今年6月,针对曹操高陵门票定在每人次70元的传闻,安阳县文化局副局长、曹操高陵办公室副主任贺志峰曾辟谣称:“旅游开发一事,还未开会讨论过。”又称:“按照现行趋势,文化产业类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今,60元的消息一出,网友不禁笑称安阳在“自打嘴巴。”
  质疑三:一座空墓,凭啥收费60元?
  曹操主张“薄葬”,墓葬又遭到多次盗窃、破坏,很多网友担心,在考古发现展示中最有价值的实物会寥寥无几。如果仅仅是让大家看看墓坑和图文资料,与故宫同价的60元门票又实在过高。
  记者试图就此事采访安阳县文物保护部门,但多次拨打贺志峰副局长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从记者口中得知“曹操高陵将收费开放”时,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考古专家万全文笑着问了一句:“这么快?”惊讶之余,他表示了一定的理解,他说:“考古发掘之后都会有一个整理过程,时间长短跟人力、文物保存状况有关。在把拍照、绘图、技术处理等保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高陵进行展出也未尝不可。”至于收费参观一事,他称遗址内的展示与博物馆不同,曹操墓可能是参照秦兵马俑等运营方式来进行的。他同时提到,三星堆遗址上也建了博物馆,但管理运营工作还是由文博保护工作者来进行的,曹操高陵展示也不应该脱离文保专家。

        相关新闻:曹操高陵经济账:当地已花费近2000万元

  2009年12月27日,曹操墓高陵的发现令世人瞩目,而随之愈演愈烈的“真假之辨”更是大大提升了原本并不为人熟悉的河南省安阳县的知名度。仅仅8个月之后,一则新闻又让这个不太富裕的豫北小县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陵一侧新建的临时展馆9月底前将对外开放,有关部门正在论证展馆收费问题,价格初定为60元。
  “曹操高陵的发掘,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河南省相关主管部门言犹在耳,安阳当地希望收回曹操墓发掘投入的各种“尝试”却已经在悄然进行,这让众多的网友惊呼“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曹操高陵的背后,到底藏着一笔怎样的“经济账”,让当地的各种力量抑制不住“开发的冲动”?在这样的冲动面前,理性的力量又该如何作为,以避免一哄而上的、由利益驱动的开发不会损害到文物发掘的公信力,甚至冲击到文物保护本身?
  1000多万元的前期投入
  安阳县政府在曹操墓发掘利用方面的工作效率不可谓不高。“今年以来,安阳县高陵办公室围绕高陵的考古发掘、基础建设、对外宣传、文化研讨等方面,抢时间、赶进度,深入、有序、紧张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6月15日的一份《关于近期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中这样介绍。
  这份情况汇报显示,为保证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地政府列出了专项经费。截至6月中旬,已投入7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文物的挖掘和破损文物的修复。另外,拨付专项经费46万元用于发掘现场更换围墙、建设隔离护栏和形象广告牌等基础设施及考察调研等工作。

   & &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7
  在基础建设方面,当地已经完成了高陵临时展厅、参观通道的设计任务,完成了高陵展馆广场前土地平整、高陵围墙测绘和高陵征地测绘等任务。这一块的工作,所需甚巨。截至6月中旬,已投入400万元征用大墓南侧170亩土地;投入800万元建设临时展厅和参观环廊;投入近百万元做好了墓葬发掘和加固等工作。


  此外,对外宣传、文化研讨等方面同样需要投入相当的费用。按照以上项目保守计算,当地在高陵上的花费已经接近2000万元。


  地处豫北的安阳县经济实力有限。资料显示,2009年,安阳全县的生产总值为241.7亿元,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8.76亿元。尽管与高陵发掘的浩大工程相比,接近2000万元的投入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安阳县这样一个经济上算不上宽裕的县来说,已经是压力甚大。在向安阳市政协领导汇报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时,安阳县有关领导表示,事实上,截至8月,安阳县用于土地征用、墓葬发掘和加固、临时展厅和参观环廊建设等工作的投入为1300多万元。


  高陵的保护利用开发所需资金与专项支付资金数额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多个项目为建设单位先行垫资建设。安阳方面表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下一步建设的瓶颈,急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投入资金。


  市场化运作


  姑且不论曹操墓的发掘是否一开始便与安阳县的旅游产业发展挂上了钩,在前期投入存在缺口且各级财政支持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高陵的开发和利用采取 市场化运作的尝试,似乎就成了一项摆在面前的选择。


  尽管还没有来自官方的正式说法,不过,在安阳内部,已经有“关于高陵遗址保护利用采取 市场化运作的报告”出炉。这份报告的作者署名为安阳县政府办公室马晓飞。报告介绍了高陵遗址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按照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已经严重制约、束缚了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介绍了江西瑞金、江苏南京等地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做法后,马晓飞提出,产出大于投入才能吸引资金,如何吸纳民企资金投入是市场化的关键所在。安阳应该首先明确市场运作主体,搭建 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和窗口,如成立曹操高陵管委会、博物馆筹建处、文化发展公司等法人单位,作为民事行为的主体,代表安阳政府和文物部门行使对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开发的权利,并与投资商进行商洽对接、商谈合作事宜,签订合约,履行承诺。而可借鉴的模式,则包括“以土地换投资”的集团运作模式、民营建设模式、土地置换模式以及门票分成模式和分区运作模式。“市场化之路可以带来大批社会资金的加入,定会使曹操高陵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变得步履矫健、步伐轻盈。”


  事实上,除了理论上的论证,“以景养景,变资源资本为经济资本”的思路已经落实到了行动。就在安阳县相关主管部门否认高陵展厅门票“70元一人次”的传言、强调目前的重点仍是文物保护而不是旅游开发之后的一个多月,7月19日,安阳县召开会议,就以高陵发掘来带动旅游业发展做出部署。县政府要求发改、文化、旅游等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做好曹操高陵展厅参观运行所需手续的报批工作,通过对曹操高陵展厅参观的组织运行和营销管理,进一步推进安阳县魏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与推介,实现旅游服务 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而据预测,“社会公众对曹操高陵的观光旅游需求强烈,以参观考察、学习旅游等为目的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预计年客流量将超过10万人次。”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来算,仅高陵临时展厅门票一项,安阳一年即可收回600万元。


  面对开发冲动


  开发高陵的冲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当地政府层面。在高陵所在的西高穴村,拆迁或者搬迁的传言已在村民中流传。而据当地媒体报道,甚至是卖凉皮的也开始“傍起了名人”,西高穴村的马路旁,甚至出现了“曹操牌凉皮”。


  这种开发冲动,再次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有网友发帖表示:“社会功利性太强!”


  而事实上,有专家表示,过度甚至是泛滥的开发利用行为,不仅会对高陵本身的文物发掘和保护带来冲击,而且也将损害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正如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所言,高陵项目亟须要做的,还是尽快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建设永久性的博物馆,更好地进行保护;并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展开一系列历史研究。而只有在相关深入而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相关的开发利用才能持之有据,将资源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行为才能持续进行。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7
  1月13日,曹操高陵入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09中国考古六大发现,1月14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论坛——聚焦曹魏高陵在北京举行,曾于11日亲自到安阳曹操墓实地考察的考古研究所7位专家及发掘者潘伟斌与新闻记者、普通群众见面,从不同角度剖析曹操墓的方方面面。


  强大阵容七位专家集体出场


  曹操墓考古发掘成果引起的轰动是始料未及的,公共考古论坛——聚焦曹魏高陵的信息在网上公布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14日早上7时,就有人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门口冒着严寒等待论坛的开始。


  上午9时论坛开始前,组织者发现会议室内人满为患,不得已临时开辟了一个分会场,用视频进行“现场直播”。


  参加论坛的专家阵容非常整齐。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挂帅,参加者包括以下专家: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他长期负责汉魏洛阳故城的发掘和研究;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他常年担任曹魏邺城考古发掘队队长;赵超是专门从事古代铭刻,尤其是石刻研究的专家;研究员刘振东是汉长安城考古队队长;张雪莲研究员从事科学测年、碳十四测年等工作;张君研究员从事古代体质人类学研究。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考古学者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自己对曹操墓的意见。河南方面参加的专家是曹魏高陵的发掘者潘伟斌。


  王巍说:曹操墓引起热议,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墓主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曹操。围绕这样一个墓葬的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见解,这是一件好事,说明社会公众关心我们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些见解、质疑在我们看来是外行话,他们说外行话我们考古学界是有责任的,考古知识在社会上是缺失的。这次论坛,主要是围绕着曹操墓,介绍考古学家是怎样研究古代墓葬的。


  潘伟斌首先介绍了考古发掘情况以及专家多次论证的成果。随后,专家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谈了对曹操墓的看法。


  赵超:曹墓中的“行清”谁能造假?


  赵超是我国著名的文字和碑刻研究专家,他说,西高穴大墓里出土的石牌,有科学的考古发掘记录,是第一手资料。除去这些考古挖掘的证据以外,我们可以从它的书体、刀工、文字形体、文词特点上多方面地进行时代判定。


  赵超说:石牌上的字是隶书,这个没问题。我举几个比较典型的能够帮助断代的例子。一个是魏武王的“魏”字,和现在我们写的“魏”字不一样,是在“委”和“鬼”两个字中间加了一个“山”字,这是在秦汉时期大量出现的标准写法,东汉晚期也是这样,魏晋以后就改变了。北朝时期“魏”字就把“山”字移到“鬼”字上面去了。再晚一点,这个“山”字完全消失了。我们通过这个字的写法,能够把它的时代判定在东汉到魏晋时期。


  赵超说:这些记录遗物的石牌相似的形制、书写内容,体现了一种礼仪制度,不是任何人随便一想就能做出来的。有一个石牌上写着“木墨行清”。现在的人恐怕大多不知道“行清”是什么东西。“行清”就是厕所。我们从一些史书的注解中知道,在东汉中期到曹魏中期,都是把厕所叫“行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断代证据。有些人曾经提出石牌是不是伪造的,我就拿这个例证,恐怕当代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和文献水平来造出“行清”这个词。还有一个石牌上有“出圃床”这个词,出圃床是什么?出圃是一种古代赌博的游戏,出圃床是古代赌博的棋盘。根据文献记载,出圃这种游戏出现在东汉初期,在曹魏、南北朝时期是非常流行的。


  朱岩石:曹魏邺城有重要意义


  朱岩石说,有人感到奇怪:曹魏高陵为什么会在安阳发现?实际上对于我们从事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人来说,在安阳发现这种规模的墓葬是一点都不奇怪的。曹魏高陵东30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遗址。邺城作为都城,时间有三个多世纪。作为曹魏都城,邺城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史上有可书可写的一笔。从都城规划而言,曹魏邺城是一个具有中轴线规划的都城,这种规划思想一经确认之后,南北朝、隋唐以至宋元明清都传承下来。


  朱岩石说,经过26年的考古发掘,邺城考古初步确定下来一把判断年代的“尺子”,这个尺子对墓葬年代的判断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巍评价说,曹操生前有很多改革,但是在古代都城制度方面的开创之功我们还了解得不多。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8-23 10:09
 刘振东:曹魏时期玉衣已不流行


  刘振东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墓葬的发展史尤其是两汉大型墓葬的发展变化。


  刘振东说,汉代墓葬等级序列大概是这样:皇帝陵、诸侯王陵、列侯墓、二千石官吏墓、中小官吏墓、平民墓、刑徒墓。西汉诸侯王陵的坟丘以圆形为主,也有方形的,合葬形式是并穴合葬。到了东汉时期,王侯墓葬形式只有一种:一条墓道带回廊的多室砖墓。东汉王陵的合葬形式是并穴合葬和同穴合葬并存,地面有一套陵园设施,用坟丘的高度来表示墓主的等级。玉衣也是汉代丧葬礼制的重要内容。


  刘振东说,魏晋时期,墓葬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形成了晋制,不重视地面坟丘,墓室简单化。曹操大墓继承了东汉多室砖墓的特征,一条墓道,两个墓室,四个侧室,这是个一条墓道的多室砖墓。但是曹操大墓和东汉王陵存在明显的区别,它没有回廊。东汉王陵的前室、后室都是长方形,曹操墓前室后室接近于方形。这个墓从时代上看处于汉制向晋制演变的时期,时代在东汉晚期是没有问题的。


  刘振东说,因为曹操提倡薄葬,曹魏时期墓葬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面坟丘不再受到重视,地下墓葬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两汉很流行的玉衣也消失了。


  张雪莲:科学测年不能锁定具体年代


  不少网友认为,可以用科学测年方法帮助判断曹操墓的时代,科学测年能精确到何种程度呢?张雪莲说,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碳十四测年方法,迄今为止是考古学、地质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测年断代方法,其测年误差相对也比较小。具体到碳十四测年用于墓葬的断代,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都做过,误差在一二十年间。


  张雪莲同时也指出,具体到曹操墓,因为多种原因,误差会相对较大。如果需要测年的话,误差应该可以控制在百十年的范围之内。


  张君:用DNA确认曹操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体质人类学家来说,见到人骨能做什么,人骨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张君说,最基本的是性别、年龄的鉴定,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健康、生活习惯和风俗等等,也可以知道一些食物结构。人骨还可以为年代测定提供样本。


  能从骨骼上看出墓主是得什么病死的吗?


  张君说:我们判断不了这个内容,因为很多疾病很难在骨骼上形成一些印记。比如曹操的头痛病估计就很难在骨骼上留下什么印记。


  对于曹操墓的研究,张君说:我们主要是做了性别判断和年龄鉴定。性别容易判断,年龄判断对未成年人比较准确,年龄越大误差越大。曹操墓中的老年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因为个体的差异性,56岁至75岁有时会有相同的特征。曹操墓中的女性一个50岁左右,一个20多岁。年龄是个大概判断,单独用这个来确定墓主是不是曹操,都是有偏颇的。


  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DNA鉴定,张君说,人死了以后,DNA分子会很快降解,也就是说,死后遗传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除此以外,DNA分析对人骨材料也有一些要求,最好是保持出土时的状态,一出来马上由专门的人员提取,而且不能用水清洗。曹操墓的人骨材料保存太差了,不能提供DNA分析所需要的理想样本,因为是在泥里面发现的,所以也水洗过。该墓多次被盗,已经不能排除古代和现代人的DNA污染。技术上,目前国内对古代Y染色体DNA的分析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张君说:总体来说,我们用DNA测试的方法来推断墓主是不是曹操的可能性不太大。


  众人提问专家答疑


  本次论坛原定时间两个半小时,但最后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才结束,现场气氛十分火爆,专家们回答了在场人员关于曹操墓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人提出曹操墓该不该出墓志的问题,赵超说:关于曹魏时期的墓葬形制、制度的变化,尤其是涉及墓志铭的问题,我不大看网上的东西。听说有的同志曾经引用我的书说汉代已经有了墓志铭,为什么在曹操墓里没有见到墓志铭,我觉得这里面有误解。我曾经写过关于墓志铭的书,墓志铭形成制度还是在南北朝时期。墓志铭是因薄葬而产生的。在曹魏的时候,帝王多次发布诏书禁止立碑,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把墓碑的形状变小放到墓里去。在东汉晚期、曹魏时期,还没有形成墓志铭这种制度。


  有人问西门豹祠和鲁潜墓志在断定曹操墓时所起到的作用,朱岩石说:西门豹祠、鲁潜墓志提供的方位是一个线索。在对墓主人进行判断的时候,这些不是主要的证据,是一些参考。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铭文就是“魏武王常所用”等等这样的东西。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