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朱清时与刘正成松竹草堂聊“去行政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3-9 09:14
标题:
朱清时与刘正成松竹草堂聊“去行政化”
pop4.jpg
(57.13 KB, 下载次数: 3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3-9 09:14 上传
2009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院士来京参加“两会”,专程做客松竹草堂看望老朋友刘正成先生,两人虽多日不见,但闲聊却直入热点时事话题,谈起了去行政化问题。
今年一月中,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邀请朱校长等几位教育专家座谈吃饭,朱校长就在会见中直言教育“去行政化”问题,当时就得到温总理赞许。几天前,温总理在线与网友谈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在教育大纲中实施“去行政化”。刘先生说:温总理的这个“去行政化”讲话可能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都有指导意义。朱校长笑着说:“你们书法协会也要去行政化呵!”他说:“学校由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员治校搞不好,同样,书法协会由行政官员来掌权肯定也是瞎指挥。大家都去攀比行政级别,专家的权威性和意见就不起不到决定作用了。你看,一个剧团、一个演员也要讲级别,不讲专业,制约了艺术发展,中央台老播那几个演员就没人看了。哈!”
最后,朱清时校长说这次是专门来请刘先生题校名,刘先生笑着说:你自已也可以题嘛!朱校长说:不行,得请专家题,我是书法票友不能题。刘先生爽快答应,邀朱校长去书房立即就题。同时,朱校长还请刘正成先生抄写一段座右铭,文出黄石公《素书》,他说这是南怀瑾老师今年春节元日授与他的。文曰: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刘先生即以四尺横幅用行书抄出,并作了一段题款以叙出处。朱校长对校名和横幅表示赞赏和感谢,并说还要请刘先生去学校讲书法,增加学生素质教育。当晚,刘正成先生设家宴招待朱校长,二人饮酒相谈甚欢而散,并相约抽时间再聚。
作者:
闻正
时间:
2010-3-9 09:15
朱清时
1946年2月生,四川省彭州市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两会期间,教育界别最热的人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不仅媒体追他,连政协委员们都关注他。在昨天下午教育40组分组讨论散会前,同组委员用掌声向这位六旬老者的教育改革试验发出鼓励。
作为全球选聘的校长,朱清时筹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然成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他呼吁去除高校行政化、强调教授治校,并在南方科大付诸实施。也正是因为这些大胆的实践,使得他和南方科大被照进媒体的聚光灯下。前晚,朱清时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向媒体坦承改革的艰辛和目标。
我要把南方科大建成不靠行政级别就受人尊重的学校
去年受聘校长伊始,朱清时就提出南方科大要办成一所去除行政化的学校。而近日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也谈到高校要去行政化。朱清时说,教改纲要能把去行政化写进去,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他看来,去行政化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老学校只能缓慢逐步改变。而每年有几百所新建学校,这些学校是“白纸一张”,可以从一开始就去行政化。“国家下了很大决心进行高校改革,要做到很难,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
“南方科大承担了去行政化的改革试验任务,我是如履薄冰。每犯一个错误,就会向后倒退一步”。他希冀把南方科大建成一所不靠行政级别受人尊重的学校,“学校要适应社会,社会也要高度文明,尊重没有级别的学校”。
没有行政级别,我给排座次的人添麻烦了
朱清时曾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0年,官至副部级。退下来后又复出筹建南方科大,“副部级”的光环已经摘下。在深圳,他亲身体验了去行政化的感受,笑称“没有级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因为没有级别,朱清时让开大会排座次的人犯了难———有一次开大会,排座次的人把他排在了所有高校的最后。第二次开大会,排位的人感觉过意不去,又把他排在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深圳大学之后。“既然要去行政化,我就要自己体验,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很抱歉为他们添了这么多难题”。
要让年轻人追求卓越,而不是权力
把南方科大一步建成亚洲一流大学是朱清时心中最大的祈愿。他说这取决于人才的引进。按照初步规划,南方科技大学将设立理学院、工学院等,教学人才现在香港遴选,至少要达到香港科技大学的水平。
朱清时说,南方科大的体制是要让年轻人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权力。他提出,教授是个学术称号,一定要学者去评,而不是行政人员去评。一些价值观需要改变,不要觉得当了一个院士就了不起了,这种风气应当转过来。在五年的任期内,朱清时想招徕一批人才到南方科大。他的梦想是,南方科大自己发的文凭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尊重。
对于“钱学森之问”,朱清时举了梅兰芳为例子。过去整个剧院围绕梅兰芳“搭台子”,梅兰芳出了很多精品。后来情况变了,剧团有了层层领导,内部开始崇尚权力,就再没有出现第二个梅兰芳。学校也是一样,治学上需要一代代人去积累,最后才能达到学术的顶峰。
没必要让他们经历高三的苦
今年,南方科大计划从全国的高二学生中选拔50人进入南方科大。朱清时说,一些学生高二时就已经完成了高中课程,没必要再让他们经历高三复习的痛苦,这是扼杀他们的天赋。
进入南方科大的学生将经历面试,这种面试很简单,但能甄别出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记忆力、想像力等各项能力。“今年招50个人,我争取去面试每一个人。”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3-9 23:38
去行政化能否让高校守住贞洁
作者:刘道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做客中国新闻网访谈时说:学校去行政化一是要坚决,二是要逐步。这个逐步不是说教育部门,或者说教育部发个文件就解决了,这次教改刚要提出一个方向,下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解决起来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3月5日中国新闻网)
朱清时是教育界极力倡导高校去行政化,并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但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感叹,自己“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人,在一个行政级别的社会中,变成了一个没有人管的人。”他甚至打趣说,现在作为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大学校长的他,去外地开会,除了要自己掏钱打点住宿,会场座次上也要被安排在“有行政级别的职业学校的(校长)后面”。
朱清时的感叹不无现实意义。在官本位的社会语境中,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就难拥有相应的地位和话语权。现在,虽然社会价值取向正日益多元化,但“官本位”魅影却无法驱除,通常情况下,社会衡量一个单位、机构、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不是全靠其声誉和专业性的评价,更多的是靠其行政级别。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年飚升,已经出现“百人争一职”的局面,竞争之激烈超过高考、考研,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考”。这固然与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但它更是“官”贵众人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现实反映。《中国改革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6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官本位“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仅有6.08%的人认为“不严重”(2009年8月11日人民网)。官本位妨害科学、民主、法治观念的培育,也不利于人的全面成长与综合国力的提升,但祛除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不仅学校,就连新闻媒体这样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都有着相应的行政级别。在一个官本位氛围浓厚的社会里,我们一方面对于高校推行的去行政化能否独善其身、卓然不群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关心拿掉“官帽”后的高校,能否在校长选举、经费使用、教师聘用、课程设置等方面排除干扰、拥有更多的的自主权;特别是在守望真理、关照社会、摆脱权力依附、自由表达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而不是因行政地位的缺失而受到削减。
作者:
ychgdjy
时间:
2010-4-13 12: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chgdjy
时间:
2010-4-13 12: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