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朱青生、孙连刚论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12-22 19:59
标题:
【朱青生、孙连刚论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63a7be2ct7b46cbdaa918&690.jpg
(49.2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2-22 19:59 上传
孙: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为什么要请朱老师过来。我不想把草场地做成798那样商业的一个艺术区。当然我也不是排斥商业,但是过分的商业,会影响到艺术家和艺术区的发展,再有一个,我希望能将草场地艺术区做成一个艺术家的乐园。中国当代艺术将如何发展?艺术区该怎样发展,我也抱这两个问题来请教朱老师的。
朱:这个问题我觉得太大,谁能说得清楚,谁也不敢说。
Hi:简单一点,现在大陆的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你觉得是真实还是泡沫?
朱:我想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个泡沫。大陆的情况,因为市场比较大,品牌比较大,所以它还会有一段非常蓬勃的发展时期。
Hi:现在艺术市场的红火,导致了许多艺术区的兴起,你能谈一谈你对798、草场地以及宋庄这几个艺术区的看法吗?
朱:为了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我们对于艺术区进行了一次踏查。所谓踏查,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小组是一个门的一个门的访问艺术家,不管他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他是画国画的,还是做工艺美术的。此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对艺术的生态有个充分的了解。我现在还很难做出简单的结论,说这几个艺术区怎么样?或者是我们持有什么态度?但是有一个情况已经很清楚,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艺术区实际上已经开始发展转移。什么叫转移?就是老的艺术区,已经逐步的因为商业、资本的介入和各种文化企业的介入,已经变成了艺术家无法生存的地方,所以慢慢被挤走,然后变成艺术的一个交易的市场,798就是这样。据我们做的一次画廊调查,截止那天中午一点钟为止,798艺术区已经有了206个画廊。这样的艺术区,它已经不是艺术区了,实际上是一个画廊和艺术企业的一个聚集地。这样艺术区就会往周边推,或者往更为偏远的地方推。
宋庄现在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宋庄的当地政府非常好的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团结了一些像栗宪庭这样的有见识的人和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来做这个事。但是我们又发现另外一个情况:实际上宋庄有大批的艺术家连他的生存能力都不能保证,别说一年要几万块钱租房子,就是一个月几百块钱,对一些艺术家来说也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那么这些人应该受到什么样保护、支持和发展?这就成为我们的课题,宋庄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地方,它可以扩展下去。
环铁艺术区现在有一个新的模式很值得我们注意,比如黄岩,也是艺术家出身,本身也是很有眼光的一些人,他建了一批艺术家工作室,保证了环铁艺术区的自我造血的功能,这使它变成了一个活动中心。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特色。
草场地我们也有人来做,但不是太多,草场地实际上是大户集中的地区,有时候我们就找孙连刚,一串的事情就知道了。
Hi: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孙老师,有人说宋庄、黑桥是生产基地;798是销售的门市部。就是说那边相当于车间,这边是门市部,咱不管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我想问一下孙老师,你要把这个草场地做成什么?
孙:我搞草场地艺术区是一个偶然,去北大读美学也是一个偶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接触了朱老师的当代艺术问题了,也接触了西方美学。当时正赶上798很多艺术家奔出来,像朱老师说的,“被挤出来了”。后来我们就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但是我们在从798的发展上总结经验,我们尽量让艺术家有一个乐园的感觉,我们希望他们能在这里玩,不希望赚多少钱。我们也不是说想通过这个艺术区能赚多少钱,而且艺术品市场我们也不是很关注,就是我不关注它卖多少钱。但是的确有很多的驱使,比如艾未未搞“童话”,国外基金会给拿了320万欧元,我马上有一个感觉:国外的一些基金也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了,它也有商业的也有技术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但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能不能达到这些基金会对你要求的标准?
为什么麦勒能喜欢草场地?这是一个跟农民接壤的地方,现在草场地的小吃部,有很多画廊的老外在那吃饭。我感觉草场地既有艺术家,又有农民的这种状态挺有意思的。我们通过草场地艺术区,有房子赚钱了,我们再支持一些艺术家到我们这里来,给他们提供条件。上次我也了解了一下,能不能支持一些年轻的,像朱老师推荐的一些艺术家,我们还就这个问题互相的商量一下。
Hi:你说你拒绝商业,那你觉得你做艺术区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商业?
孙:也不能说不是商业,但是我一直主张商业在艺术后面,就是文化产业。文化应该在产业的前面,就是说你不能拒绝商业,因为拒绝商业你就不能生存,但是生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是生活,文化应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为了生存而生存。我因为生存的保障我才会有生活的这种快乐,我觉得艺术应该走向快乐。
Hi:朱老师你对孙老师这种做艺术区的想法怎么看?
朱:我觉得很有意思,能这样做肯定是很好的,但是这个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孙连刚可以来做,如果能做成这个了,那么你就是中国文化的功臣了。因为这种事情在发达国家都是由基金会来做的,现在我们实际上需要建立基金会。我对建立基金会的事情,特别注意。所谓建立基金会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在丰收的时候,要有所储备。我们如果有基金会的话,就能保障有贡献的艺术家的学术生存。
我也发现有很多艺术家,他们成功之后,都有极好的一种心愿,能够为整个艺术的发展,为中国艺术能够再往前走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有些人已经做了贡献。比如张洹与刘建华。张洹去年就捐赠了资金,来帮助我们学生做大量的调查。我们到宋庄去踏查用的钱是哪里来的?我们有120个人去,这个就是用的他的捐赠。我们要进行档案整理的时候,刘建华也捐赠了一件他的很好的作品,我们已经委托画廊,尽快把它销售出去,那么这笔钱将会由北京大学基金会,建立刘建华基金。
Hi:刚才我说宋庄是生产车间,798是一个门市部,销售市场,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
朱:我觉得目前是这样,也是自己形成的。我觉得基本上有这个情况,因为它必然是这样。实际上这个是符合中国市场的规律,也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情况。但是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它要有一个管理问题,也就是说不能不搞,不搞大家都会受到伤害。798目前给人的印象就是它是一个旅游的地方,和人们来采集采购的地方,除了找生产厂,一般的人不会跑到哪一个艺术家家里去。而且从正常的稳定的艺术市场来说,艺术家也不应该直接去卖画,因为对他来说,他也很困惑,他怎么跟人家保证他自己的利益,怎么对人家去砍价?这对他来说不方便,应该是由代理的画廊来做好商业工作,实际上画廊是一个管理者,是有责任的 - 如果你卖不出去,画廊也要养着你,这样艺术家他就可以专心致志的画画了。就是这样一个关系。画廊开的地方,应该是来买东西比较方便的地方,首先要相对集中,这样很好。艺术家他就无所谓了,他找一个最安静,最合适他的地方来画画,我觉得基本上符合事实,但是他们“车间”和“门市部”的说法,就有点难听。
Hi:草场地艺术区最近有没有新的规划?
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规划。只有一点,市政府对文化产业这一块特别重视,13号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北京市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主要表达了政府的意见。草场地现在有个方向 - 艾未未搞了一次活动,得到国外基金会的320万的欧元,其实是一个小活动,他个人的一个艺术行为,但是给我们的特别启示在哪里呢?如果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家真有出息,就不要考虑那么多商业,你就搞你的艺术,不要担心生存,也不要担心没有市场,绝对会有市场。
Hi:看样子你也很欢迎政府和艺术基金会来介入你草操场地艺术区,会不会欢迎?
孙:我是肯定欢迎的。因为现在我要想的这个把草场地建成艺术家乐园的问题要实现,不是我单独能促成为的。第一我现在是希望国外的一些媒体、基金对草场地的关注,也是对当代艺术的关注;第二政府也能给我们一些帮助,比如说在政策上,政府不一定拿出多少钱来。今年就很好,为了改造这里的环境,朝阳区拨给我们1.6亿,改造草场地周围的环境。朝阳区有一个文化产业办公室,每年还要拿出两千万来,用在艺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其实也是政府对艺术区的支持。
朱:现在有一个环节,现在应该把它建立起来,我们现在老觉得画画这些人,是艺术产业,其实这个想法太单调了,其实应该是这样: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整个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动机,他们的很多事态,不见得能够直接转化为财富,但是它是给创意打开了一个发展空间,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在教育中间,在我们创意产业的训练中间,要把这个东西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个才是政府应该关注的事情,所以我很希望教育部,国家政府注意这个问题。
603 乆 乆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