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之石開先生採訪稿】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11-26 10:00
标题: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之石開先生採訪稿】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之石開先生採訪稿:(2009年8月4日)

書譜社:您所了解的劉正成先生的生活狀態和創作狀態是怎樣的?

石開先生:劉正成是一本書,一本信息豐富、複雜,有多個側面、又明晰單純的書。在生活上他溫文爾雅,在工作中他剛愎自用。據說,每個接觸過他的人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我與先生相識整二十年,由於我始終從心裏敬重他,他也對我刮目相看,所以,相處比較得心。我們雖同住城區,車程不到半小時,但是,因爲我們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加之人生觀有些距離,平時聚面的機會卻不多。如果相見,我們很談得來,而且多半還是談藝術。我發現,他身邊談藝術的朋友并不是很多,但他的朋友數量要多過我三十倍還不止。退休前每星期大約要在天空飛四趟,現在一個月也至少要飛四趟吧,我是居家不出的老宅男。一年天上飛兩趟差不多。
他創作書法作品一般是集中式的,十天半月寫一次,一次寫很多,康有爲當年賣字也是集中起來寫,也許社會活動家都如此。劉先生喜歡在大庭廣眾中寫字,不僅不怯場,而且還能超水平發揮。而我不能在人前寫字,手抖現眼得不行。
書譜社:劉正成先生作爲當代的代表書家之一,如何辨析他的書法師承的淵源?
石開先生:所有的個體藝術都是有淵源的,書法因爲入門要臨摹的原因,這種淵源就特別明顯。但也有一種現象:大凡傑出的藝術家(這裏僅指書家),卻往往很難從作品本身去探尋它的來源消息。你能說顏真卿、王鐸、倪元路、金農他們的清楚來源嗎?如果有人大言不慚地說出一二三四,大抵也都是從他人評說中抄來的。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大書家本人對自身的這種師承,一般是諱莫如深的,舉一個例子:康有爲深受伊秉綬行書的影響,但他從來沒說自己學寫伊書。可以說,越有成就的書家就越不容易讓人看透自己作品的師承,因爲,大書家作品的原創部分會遮掩其源頭的部分。
劉正成書法的師承對我來說是個謎,我曾頗有興致地探尋過這個問題,也承他透露了一點消息。我曾在一篇專論中說他寫蘇東坡,他早年應該認真地寫過蘇,好像他也默認了這一點。但他自己說的是他大量臨過魏碑,我倒看不出有多少魏碑的消息。總之,作品如果能與古人似曾相識,又說不出淵源所自,必是大書家的一種標誌,因爲它至少說明三點:一、原創性強;二、作品的信息複雜、豐富;三、不是無根之木,但根看不見。

書譜社:劉正成先生的書法作品個性鮮明,如何品讀他的行楷書和草書?

石開先生:是的,劉先生的作品個性極強,文雅的清剛之氣逼人。兩相比較,我更欣賞他的小行楷,主要是它的點畫節奏極能賞心悅目。如果有機會看他寫字,那才是一種享受,動作利索乾脆,有板有眼,點畫之間的粘連、停留和頓挫,如同搖滾音樂的節奏。當代書家寫字過程可看的只有三人,劉正成是一位,明快爲其特點,如果寫草書,那才叫下筆如飛。還有王鏞,動作不大,卻敏感有度。張榮慶也很可觀,他的神閒氣定,一點不緊張,可稱無匹。在我看來,寫字動作誇張並有表演意識的,應該都屬江湖之流。劉正成動作確屬誇張,但字不江湖,算是個例。至於如何品讀他的書法,我還不好說,但作爲內行看門道,他的字的結構和點畫以及章法佈局都有不同凡響處。奇者見奇,看官自己琢磨吧,自己琢磨出來的東西才受用。

書譜社:劉正成先生鍾情于即興創作,這種文人化的創作方式是否反映了某種創作觀念?

石開先生:即興創作是一種很可貴的創作模式,以前的文化人雅集多半如此。典型的《蘭亭序》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創作出来的。但《蘭亭序》這篇文章,王羲之如果已經有腹稿,那這種即興還只是書寫的即興。就像當今許多聚會,有人說他當場寫了一首詩湊興,其實是準備了幾天的,我每回遇到此情此景,聽到那些朗誦的歪詩,就噁心要吐!而劉正成經常即興寫字,其文字內容一定是即興的,雖然有時用字不夠深思熟慮,但這種創作方式非常可貴。在我認識的友人中,也只有他和曹寶麟有這種能力。而自以爲有這種能力的人很多,但要做到從容不迫,關鍵是文字要清通則非常不容易。據我所知,以前的文化人雖然經常即興寫詩作字,但大都是事前準備或要作稿書的。如果遇到嚴謹個性的人,則須反復修改稿文,這也是常事。現存的王鐸詩文稿,改得密密麻麻,可以作證。即興創作固然很難得,但如果文字粗糙失誤,書寫又欠精彩,那也是白搭。因爲,最終給人看的還是作品本身。

書譜社:站在藝術家的立場,您認爲人生經歷對他的書法創作有何影響?

石開先生:西方有哲學家說,藝術產生於苦悶或是悠閒,說得很對。書法尤其如此,因爲它的練功和真正創作,都須要這種緩慢的情緒醞釀,情緒醞釀是苦悶或是悠閒的伴生物。人的經歷千差萬別,行色匆匆的人不宜做藝術,也做不好。所以,歷來中外藝術家都是飽食終日的宅男宅女,或是無所事事滿腹不合時宜的失意傢伙。
但劉先生有點例外,他在退休前烽火得不行,特別是那陣忙仕途的日子,時間排得滿滿檔檔,晚上十一時還響電鈴來客人。有位某市副市長在餐桌上親口對我耳語,說劉先生是文化官員,不是藝術家。我不知他如何判斷,從我的觀察,劉先生恰恰是藝術家,不是官員,至少不是有城府說套話的官員。但有一點也是事實,他那二十年忙於仕途的日子,并不是他对藝術開花結果的日子,我個人覺得,他是在退休之後才使自己的藝術真正復位的。命運的窗戶永遠是關了這邊開那邊。對於精力充沛、思維極其敏捷的他,也許覺得脫離仕途是一種遺憾。但我認爲,他的人生的輝煌恰從“罷官”那一刻才開始,因爲藝術成果的壯實才是生命的價值。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9-11-26 10:13
石开:
他是在退休之後才使自己的藝術真正復位的。命運的窗戶永遠是關了這邊開那邊。對於精力充沛、思維極其敏捷的他,也許覺得脫離仕途是一種遺憾。但我認爲,他的人生的輝煌恰從“罷官”那一刻才開始,因爲藝術成果的壯實才是生命的價值。


2009年书坛最具价值的个案评论。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