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执迷不悟的考生与利益当头的艺术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9-3-27 17:54
标题:
执迷不悟的考生与利益当头的艺术教育
——浅谈“两会代表委员评说艺术教育现状”
文/文良
同往年一样,精神焕发的两会代表们怀揣着提案,信誓旦旦地将其提交两会审议,这种规定内完成的套路动作,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很难引发联想和期待。两会期间,代表们在接受媒体的访谈中,就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满怀信心般地对答如流、侃侃而谈,他们的形象很有忧国忧民的姿态。然而,仔细分析这些闪烁其词的提案,只是精神上产生一点兴奋、心情上受到一点慰藉而已,似乎看不到问题得以解决的黎明曙光。
“两会代表委员评说艺术教育现状”的报道,阅读后,感觉很空谈,代表们反映的现状非常属实、披露出的问题点也很准确、对艺术界不良倾向的剖析也很客观、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觉在理,但不知何故就是让我感觉有些飘,虚无飘渺般的印象。
市场经济搞活了中国经济、搞活了全国人民的心,心眼活了,人们的思路就广了,当然梦想也就随之变得丰富多彩、天马行空。市场经济引发的娱乐繁荣,影视文化等相关艺术类产业如日中天。辉煌之中,人们关注的是繁华之中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大腕,以及明星们奢华无度的生活,由此,艺术娱乐领域成了出产艺术明星的行业。当代艺术明星的制造有些类似商品属性,而艺术教育机构自然就被考生及家长们理解为“梦的工厂、明星梦开始的地方”。
艺术界招生是社会最为轰动的现象,况且这股热度不断升温、愈演愈烈,旁观者亦感到困惑不解,当事者却愈加迷恋,丧失理性的考生们如同患了毒瘾一样,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抛向艺术教育机构。心理学家认为,考生们的心理越来越接近买彩票,而家长们的心态则趋向投资股票,似乎赌性在主导着理性,明星梦、艺术梦遮住了他们脚下的陷阱,孤注一掷的想法占据着大部分考生的头脑,“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一切都是可能”的模糊概念。
各类明星梦在媒体的大肆宣扬下,产生的诱惑可想而知,众多帅男靓女们几近如痴如醉、丧心病狂……这种现象恰恰中了艺术类教育机构的下怀,于是艺术教育机构便敞开大门,利用各种手段扩大招生,施展解数迎合考生们的意愿,实事上正如代表们所言,考生们在这种环境中根本学不到艺术精髓,将要面临的很可能是已经注定的、残酷的失业现实。相反,教育机构却从中大有收获。
艺术界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非常严重,招生场面的火爆,其主要因素是人为制造的,而就业市场的冷清,则是人为所不能左右的,其中的根本原因是艺术、文化、娱乐人才市场中供大于需的结果。作为艺术教育机构,为什么不能平衡和调控供需关系呢,为什么还要推波助澜加剧这种矛盾的演变呢?不言而喻,唯一的原因就是,教育市场中可以从中渔利。
我们所看到的艺术热,只不过是一层虚假的表面现象,形成这样虚假热度的原因很多,所谓的市场因素,只不过是明星们崭露头角、风行一时的诱惑所导致的一种虚火,而其中隐蔽和潜伏的人为因素可能会更多、更大。市场让考生们看到了契机,而艺术教育等机构却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为考生们设置了更多的圈套和陷阱,加上被操纵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整个艺术领域及至整个社会所呈现的艺术、明星热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才岂能批量生产”。搞教育的人不会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可为什么却偏偏这么做呢?而那些幻想着一夜成名的人又为什么在不断增加呢?批量生产不是社会需要、更不是市场需要,而似乎是考生们的需要,是教育机构赢利部门的需要。教育部开启了这扇大门,考生们兴奋、家长们忧心忡忡;人才不能批量生产,这是告诫家长的还是告诫政府、学校的,学校、教育机构从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想必一部分心中有数的人也一定心中有鬼。
艺术界教育领域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社会公众早就明确态度,强烈要求进行规范整治和改革,但民生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这种强烈愿望就寄托在了每年两会代表们的身上。两会中代表们的提案究竟能得到怎样的重视,这是一个无法预知的结果。普及教育和失业率增加,这种现象已不仅仅表现在艺术界,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几乎如此,国家针对这样的现状理应采取果断措施了。
两会代表呼吁给艺术类招生降温,这种声音面对疯狂的人们及如火如荼的市场似乎显得软弱无力,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强有力的机制管理政策方案,两会代表的提案不过又是官场上做秀的素材。对于从政教育工作,身处教育环境的人大代表而言,客观存在的不良现状及原因他们心知肚明,如何实施可行的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如何正确引导考生和家长理智思考问题,避开不切合实际的陷阱和圈套等,想必他们不会没有办法。
在下认为:解决问题必须坚实地走出第一步,而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代表们能否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全部反映到会上,并且能够引起国家教育机关足够的重视,做好、做到这一步需要代表们的决心、信心和勇气,需要代表们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维护公民接受正常教育利益为重,和敢于说话、讲真话的勇气。两会中,代表们发出的很多感慨和呼吁,让我感觉底气不足,而虚多的信心表白,又让我感到困惑,我不禁要问:诸多的信心来自哪里?如果只是例行公事、逢场作戏,这样的提案定会提早夭折,即便不致如此,也是凶多吉少。代表们呼吁政府重视教育变革,同样,政府需要艺术教育部门拿出改革方案和措施,而这一切不就等同让从中赢利的教育部门罢手、关张吗。关张、罢手肯定不行,代表们如在审议过程中束手无策,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改革就有可能止步或推迟,现存的现象仍将持续,所谓提案不就等于一纸空文吗。
审阅两会代表们的提议,或许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但冷静之后会怎样。“现在很多院校只考虑收取高额学费,盲目设置专业,致使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能改行,这极大浪费了国家培养人才的投入,也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建议,一定要调整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使之真正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教授杜滋龄认为,给艺术类招生降温是时候了。”面对这样轻描淡写、泛泛而谈的提案,国家教育部门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单就上述这份提案说事,如果没有详细的分析报告,和附加具体的建设性措施方案,对收取高额学费院校的指责不可能构成威慑;对一些乱收费、乱招生、缺乏师资能力的学校,如果不能提供具体的制裁手段,和改善措施,又怎能起到限制不法行为和规范教育体制改革的作用呢。
代表们将这么一大堆现象反映到两会,而这些现象又都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问题,究竟能够引起怎样的关注和反响,才能推到改革进程之中,最终被两会当成重大问题来解决,这无疑又是悬而未决的答案。还有,一些本属教育范畴内的问题,为什么教育部门没有能力解决,难道治理教育部门乱开设学校、学校乱收费、乱开设课程等问题必须要国家插手吗?教育部门为学校非法开设课程、为乱收费开绿灯,之后再将由此引发的诸如:就业与招生不成比例呀、人才不能批量生产呀、师资力量失衡呀、艺术类招生该降温呀等矛盾和问题推给社会和国家,如此要问,教育部门的作用是什么?体制内的问题为什么得不到控制和及时解决,还会引发到体制外,给社会制造出如此多的社会性矛盾呢?为什么最终要国家为教育部收拾这个烂摊子。
教育部门理应能够在考生与市场之间起到协调和平衡的作用、理应从为考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理应杜绝人才的批量生产等问题的发生、理应向社会和市场输送有价值的可用人才,理应以积极向上的态势和良好的教学效应回报国家和纳税人。但回过头来观看我们的教育体制,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日积月累、层出不穷,很多与体制冲突、与市场脱节、与时代文化氛围不合时宜的现象被炒得异常火热,不能排除这一切后果与教育部门不无关系,很多因素几乎等同于他们一手操作。
利欲熏心下的市场氛围环境使并不健康、健全的教育机制难免不受侵蚀,首先,一些教育机构、学校与市场同谋,几乎变成了获取暴利的赢利场所,这无疑是导致艺术热的主要因素,因此,我认为,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应首先从教育领域内部开刀,严肃整理机制、严办执行管理中的纪律,加大对学校及行政人员的约束力度,不能放松对学校在招生、师资力量考核等方面的监管,而应加大对不良体制造成不良后果的制裁力度,并追究其责任。国家应采取果断措施,尽早行动起来将教育机制引入到正轨上发展,不能再熟视无睹,任其放任自流。还有,基于发展的角度,应正确看待市场和利用市场的调节能力,应着力为艺术文化市场化构筑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艺术、文化娱乐市场化的演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并使人们在自然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变得成熟,剔除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当代人的思维观念已经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态势,因此,一个逐渐成熟的文化市场正缓缓出笼,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更需要人大代表们的监管和护航,因此,就我本人也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人大代表寄予更多的期待和厚望,相信他们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及承载民众厚望的信心。我坚信,今后的艺术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中,人大代表们参政、议政的作用和影响力会充分得以体现,毋庸置疑,这是通向和加快民主体制变革的渠道,是加速艺术教育机制市场化的正确道路。
2009.3.23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