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郭盖: 图像的质量与信息的质量
[打印本页]
作者:
黟人
时间:
2008-10-31 12:55
标题:
郭盖: 图像的质量与信息的质量
几天前接到在香港办《中华摄影》的山东人华子寄来的杂志,看到上面登了一个叫宁舟浩的摄影师拍的纪实组照《京剧的守望者》,标题起的特大号、特人文,照片为了也显得很人文,全给弄成黑白的,总共10张照片弄出四张演员在不同时空中的化妆照片,还有一张戏中人物与现实人物同一空间对比的照片,这都是拍摄戏人最方便的图像模式。主题照片是一张跨页照片:一个老旦演员穿过一个看不出后台的临时后台,大面积绝望的灰白调子,人身陷其中,表达一种极度夸张的隐喻。也许在照片中,这是一种明喻。
为了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情结,在两千多字的文章中,摄影者对中国京剧的现状与历史做了全知全能的、似是而非的玄说,这种玄说,在我看来,既没有说清京剧的过去,也没有说清京剧的现在,更没有说清摄影者要表现的那个“此在”。这组纪实照片过眼之后,给香港的华子发了电子邮件,说了说别的照片,没提这组炒冷饭式的京剧组照。后来在博联社网上看到一个署名李楠的写的关于宁舟浩的介绍文字,该文对其颇多欣赏。通过李楠的介绍,知道宁舟浩这个京剧组照还得了什么奖,得了奖的是不是杂志上发的这几张我不知道,不过这一点关系不大。
《京剧的守望者》这组纪实照片信息的质量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所传达出的信息是相当陈旧的,不考虑社会因素、不考虑政治因素、不考虑受众因素、不考虑文化多元化的因素、不考虑从艺者自身的处境以及他们的综和经营能力,一味的咧着嘴叫喊京剧衰亡,这样的心地善良但不可理喻的叫喊,在宁舟浩之前十多年,就有不止一个人在叫喊了,叫喊之后,并没有人做过多少全方位的认真研究。二十多年之后,宁舟浩再用这样的方式,配上几张差强人意的照片叫喊一遍,从我做为一个信息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一个基本文化判断前提站不住脚的组照,在我看来是没有信息价值的,尽管拍摄者在拍照时,动了一些脑子,观察了一些细节,并且把它们表现了出来,尽管拍摄者还把一些平淡的生活细节做极度的影像夸张,它依然不能给我提供令我信服的信息。图像的质量与信息的质量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匹配的整体,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完美的传达。否则的话只能是一个四肢俱全的无脑儿。
在中国的许多报刊上,有不少这样的纪实专版,用了好大的一块版面,满怀深情地在那里进行小文人式的人文关怀,由于那图像所承载的信息是干瘪的、是注水发泡的、是煞有介事的、是耸人听闻的、是东拉西扯的,所以这些版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几个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通过这样的小文人式的人文关怀把自己给关怀出了名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被关怀出来了?
事实的判断和价值的判断,是摄影者和图片编辑要做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课。怎么能把这个功课做好,我就不用在这儿废话了。
从小事上做起、从小事上说起,把小事说清楚了比什么都强,别没有一点儿人生阅历便要说大话、干大事、拍大片,这样的大片,只能是扯淡,而且是越扯越淡,不论你怎么装大尾巴狼,也大不了。
C C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