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与时间同步:指向隐匿的存在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央美院
时间:
2008-10-28 14:24
标题:
与时间同步:指向隐匿的存在
52638_200810232247471I6YU.thumb.jpg
(52.42 KB, 下载次数: 1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8-10-28 14:24 上传
——关于瑞士艺术家Beat Kuert的Video艺术
文/王春辰
1、 起因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艺术受到传播的影响。艺术或者是没有被传播到更多的公众面前,只变成一种小众艺术,或者它被传播到人们眼前,但由于知识差异、兴趣不在,也会对之失之交臂。这在艺术史上、更在当下的艺术现实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对于video作品,一般而言,如果不了解video的发展和在今天的影响,多数人不会对它另眼相看。人们看展览时大都走马观花,很少驻步在video面前把作品从头看到尾,仅仅碰到哪一段就瞄上哪一段,如视觉上有点热闹,就多停留一会,如果视觉形式不熟悉,定然转身离开。这说明人们对待video艺术的意识普遍缺失,尚不足以和看画的心情相比。但是作为当今应该特别重视的一种艺术形式,video受到了冷落,即便有可数的艺术家在尝试着做、有个别批评家在做些评价,但对于整体的中国当下艺术,video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局面。特别是从火红的市场看,如果说有哪一类艺术形式还处于被遮蔽、被忽视、被轻视的话,恐怕目前只有video这一种了(巨型的装置尚且有人收藏,唯独收藏video的少之又少,也许其所有权、版数、收藏形式和保护问题都需要解决)。
日前,接小涛电话,说有一个瑞士video艺术家欲在国内作展览,想交流一下,他想知道中国人怎么看待他的作品。我如约和这个1946年出生的瑞士艺术家见面,他清瘦利索,含蓄之后,开始播放他的video作品,并且三言两语地作出解释。我们边看边谈,我也随着作品问他些问题;看着他的作品,我的脑海迅速调动着各种信息,应对着闪现在眼前的这些运动的影像,与已有的视觉经验进行着重合叠加,既判断着这些video的视觉方式,也感应着这些video的视觉含义,也随着Kuert的介绍,想象了这类艺术的走向。无可否认,看到Kuert的作品,首先我们不是先接受了一个所谓的著名艺术家名号,因为我们地域的远离,我们并不了解Kuert的过去和影响,我们只是在了解video的整体艺术意义与地位的基础上来面对它,这比人们只从名头大小来识别作品和展览要重要的多,也是艺术研究的责任之一。
因为看Kuert的video是这样一种关系,也就多了他所期待的远距离看他的作品的意义,这是知识脉络中的一种线索距离,是艺术研究敏感于真实价值的距离,而不是因为熟悉的人情关系或身份关系有意拔高或人为降低。
2、 时间艺术
客观地说,video艺术在全部的艺术史中还是一个新事物,与摄影、电影的百年余历史相比,不过四五十年(1950年代算起),而进入到批评研究视野中也才二三十年(Rosalind Krauss第一次在1976年讨论了video的心理学特征),而在中国也仅仅是从1980年代开始有些人艺术家尝试这一手段,但人数奇少。90年代增加了若干人数,但与架上画家不可相比,他们仅仅若隐若现地做作品、做展览。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video情况开始受到重视,一是国际交流影响,一是人们意识到艺术多样性的趋势。而数字化浪潮的涌现,使人们具备了接受新颖的艺术媒介的心理期待,不再把新奇的东西看作怪异或离经叛道。中国的一些观念性强而又敏感的艺术家,都普遍怀有一种动态化视觉的情结,因此尝试video、数字影像、实验电影的艺术家大有人在。在各种艺术展览上,video一类作品也成为亮点,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力。
但并不能说,video在中国已经很成熟,或发展到应有的程度,恰恰是都没有。这种以时间为基础的线性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瞬间视觉相冲突,它与人们的欣赏习惯相违背,甚至还与电影、电视镜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虽然这三者都具有以时间为基础的共性,但是video却是一种强烈展示艺术家认识观念的媒介方式,其特征在于它一开始就突出了艺术家个体的观念价值,而不是受到强势的商业电视意识形态控制。艺术家自觉地试验了各种方法,形成了一套有别于电视媒体控制的表现形式和方式,其独立性和试验性成为标志。
这是一种新的视觉图像创造方式,打破了固定的视觉阅读。它在1960年代早期被称作“街头video”(street video)、“社区/草根video”(community/grass-roots video)、“游击队电视”(guerrilla television)、“另类电视”(alternative TV)以及“video散文”(video essay),可以看出它们独立的纪实性,另外它还具有挑战的极端性,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移动拍摄的便捷,被艺术家用来进行各种社会拍摄,显现了强烈的民主性和介入生活的意识,也冲击了一般艺术的封闭状态,新的视觉革命呼之欲出。同时video是基于时间的艺术,艺术家实验了多种表达手法,将行为的时间过程记录下来,借助于技术手段,实现了人类自身对于时间的贮存、保留的梦想,从而改造了人们的视知觉经验,这种惊怵、观念性的视觉感仍然处于形成中,人们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它,可以说,video艺术的成熟才刚刚开始。
3、 视觉运动走向心理
Beat Kuert坚持做video已经有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地跟进最新的video技术来深化他的video作品。他的video拥有自己的叙事方法,他不再停留于简单记录动态图像的阶段,而是将动态图像进行加工,增加了传递更多视觉感应的元素,让video的画面绝对得丰富,也将普通的视觉动作戏剧化,从而延伸了作为独立的video存在的意义。
Kuert的作品总是以一个故事作为语境,将各种动作记录下来,但赋予这些动作一种美学风格,使之陌生化,如Corri,普通的奔跑动作经过Kuert的技术处理后,变幻成流光溢彩的浪漫抒情诗,耀动在海风荡漾的波涛上,亦神亦幻。但最重要的是,Kuert将行为动作做了心理学的隐喻关联。Krauss曾指出video与艺术家的自我迷恋有关,其内在蕴含了细微的精神分析因素。而Kuert的video则指向那些隐匿的心理事实,而且他对叙事情节的把握是抓住关键动作,以动作提示角色的心理活动,使得观众直接感应到作品要传达的情绪。这一点上,Kuert将video语言推向深入,拓展了video可以表现情绪与心理的手法,而且不是为了语言而语言,相反是始终立足于video与叙事的对应关系,如《e=mc2》中,火是主体,成为主人公的对话者,被作者赋予一种有形的生命,改造了它以往的毁灭者印象,作者创造性把火融入到叙事的结构中,这样就使得video的表现领域扩大。在《西瓜的秘密》中,普通的西瓜被转化为神秘的对象,演绎着主人公无可奈何的沮丧,使得一个平常的行为具有神奇的幻觉,video的记录方式与追求的观念表达妥贴地结合起来。Kuert在这些video中也特别突出了身体艺术的地位,同样是揭示身体所隐藏的秘密,但又经过了处理,使得其中的身体表演具有可观赏性,有一种浪漫的凄美在里面,甚至暴力倾向的举动,反复重播的动作似乎表明了一种强迫症(《The End》中西瓜被抛出的动作和被踩烂的行为)。
纵观Kuert的video,他善于将特别简单、普通的日常行为转化成具有特别魅力的视觉故事,作者创作他的video,极力要克服video单纯记录行为,而是把video所具有的运动视觉表达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既应用多种编辑方法,也应用当代数字化程序予以辅助,目的就是强调video具有的运动感、具有超越电视的观念性,也就是要创造一个video所能容纳的第三空间:面对现实是一种空间,video的单纯记录是一种空间,而观念性介入并重组了video视觉元素的空间可以说第三空间,它具有了特别的独立价值,这也是video能够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专长之一。Kuert这一系列作品恰好要说明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video与时间同步,但它要创造的是揭示其中被隐匿的存在,将经验的心理世界呈现出来。今天的video能不能得到发展、能不能被更多艺术家作为方法来创作,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发现video的这种特征。Kuert现在就成为我们的一个例子。
2008年9月25日于北京花家地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