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孙宁访谈|与艺术家一起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yiren
时间:
2008-2-20 00:05
标题:
【孙宁访谈|与艺术家一起成长】
当代艺术:“站台·中国”站台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感觉是一个流动性、服务性的平台,当初取名字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理念?
孙宁:其实你的感觉挺对的,我们当时想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一个给年轻艺术家展示自己的平台,其实“站台”是从英语中Platform来的,翻译成汉语的“平台”就没有什么特点,所以我们就译成“站台”,做为一个空间,艺术家做展览就需要这么一个站台,来了停靠一下,可能就走。因为它是一个流动性、互动性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艺术家和空间的合作也是暂时性的,这个只是时间的长短,有的是三五年什么的。当时我们的理念是给国内年轻的艺术家一个活动的平台,同时又是一个和国外艺术家交流的平台。
当代艺术:回顾一下站台·中国这些年做过的展览,大部分关注的是年轻人较多,年轻人艺术创作上和思维方面是活跃的和多样的,但也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不稳定性,这就对商业运作带来了风险,在选择年轻艺术家时你怎么去平衡这些问题?
孙宁:为什么我们会关注年轻艺术家呢,是因为我们当初成立时是想做一个非营利的艺术空间,不以营利为目的。当时确实是一个非营利的空间,想做成一个艺术中心,但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发现在中国很难做到一个纯粹的非营利。所以现在的调整方向是我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不是不营利,我们还是要做好的展览,推学术的活动。所以当时我们选择年轻艺术家,其目的也是扶持年轻艺术家,给他们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所以说我们当然关注年轻艺术家,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年轻艺术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年轻艺术家肯定有他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我们的口号就是与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我们本身也不是很有经验,所以我们愿意与艺术家以一种协调或是帮助的方式一起往前走,这样我们也能保持一种活力。
当代艺术:“站台·中国”一直都在关注并身体力行的在做最具实验性的艺术,这块和操作年轻人一样需要前瞻性,同时在商业上也是很具有风险。
孙宁:因为我们本身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以学术为主的空间,肯定我们的展览中要有这么一块,是没有商业目的。当然,我们也希望做的这些展览有一定的销售,但没有销售的话,我们也一直在做,不能因为没有销售我们就因此不去做这些展览,这样就和我们当初要做这样一个空间的目的就不一样了,当初我们就是以不营利为目的。所以我们会去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什么商业利益,但很有学术价值的展览。
当代艺术:就“实验”这个概念,现在好象被放大或是被认同了,新的表现媒介现在变的不像以前那么吸引眼球了。
孙宁:我个人理解“实验”两个字,本身并不是以媒介来划分的,选择不同的媒介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去说,最关键的是你想说什么?这才是是否具有实验态度的评价标准吧,如一个艺术家,他是否是实验艺术,作品是否创新,不在于媒介本身 ,而在于他是否在在自己的艺术领域有没有突破或是创新,在于作品本身 。所以说你看我们做过的一些展览,并没有拘泥在有某种媒介,而是综合得。
当代艺术:“站台·中国”一直影像这块比较推重,也做了很有特色的影像方面的展览。大家都预言下一个艺术市场是影像的市场,你怎么去看待大家的预言?
孙宁:当然,我们也非常希望,正如大家说的下一个市场是影像的话,我们的生存就会更加自由一点,我们所推动的这些东西,对艺术家也好,对空间也好,这样会更好。但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是下一个市场,我们就去做。
当代艺术:现在能够一直在坚持做录像艺术的艺术家是非常的不容易,现在架上绘画卖的那么火,这些做录像艺术的艺术家没有去画画,是真心的对录像艺术的迷念。你们关于影象方面的收藏怎么样?
孙宁:我们也在尝试,空间之前做了好多关于影像方面的展览,也在帮录像艺术家在国际上推广他们的作品。录像艺术本身在国际市场上,影象作品的收藏也不多,这是一种新事物吧,没有这么容易就被人接受,但已经有这种苗头在逐渐被人接受。
当代艺术:“站台·中国”跟录像艺术家是属于那种关系,是代理还是签约?
孙宁:没有,我们做好多展览的时候都是开始没有提出来这个关系,我们只是在用这个平台或是我们的资源来帮助这些艺术家,因为我们有些国际上的资源,一些国外收藏家或是策展人如果来找到我们需要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会去联系,并没有像架上艺术家那样卖断或是签约。
当代艺术:对目前整体艺术市场您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孙宁: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年轻艺术家对这个市场没有了免疫能力,现在这个市场不可质疑的是在往经济型转,做艺术品投机成份的很多,很多年轻艺术家就没有看到这点,去迎合这个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很多画廊在抢艺术家,有点需大于供,我比较忧虑的是中国未来的艺术会走向何方。
┙ ┙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