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环铁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状态研讨会】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0 10:32
标题:
【“环铁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状态研讨会】
广告.gif
(184.61 KB, 下载次数: 53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7-11-12 09:02 上传
中国当代艺术状态研讨会
策 划:
闻 正(现代艺术部落CEO)
人 物:
王华祥(飞地美术馆馆长/艺术家)
彭 峰(北大教授)
李铁军(环铁时代ART馆长/策展人)
魏立刚(著名艺术家)
秦 风(当代美术馆馆长/艺术家)
王 非(《艺术状态》主编/艺术家)
邵 戈(著名艺术家)
东 方(著名艺术家)
李广明(上上美术馆馆长)
孙 平(著名艺术家)
时 间:2007年11月10日
地 点:北京平谷飞地美术馆
网 站:
现代艺术部落(
WWW.XDSF.COM
)
非艺术联盟(
WWW.NON-ARTS.COM
)
闻 正:
今天把诸位请到“平谷飞地”这片世外桃源来,主要是谈“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畅所欲言吧。
王华祥:
我们艺术圈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在我的经历中艺术家或艺术界的朋友在一起真正谈论艺术的时候好像是在80年代,那时大家还会聚在一起谈谈艺术,从90年代到现在人们会觉得谈论艺术特别的傻,越牛的人越不谈艺术。最近又有一些媒体采访了艺术界的一些权威人士,说到艺术媒体,那么观点、立场这个问题重不重要。但是我看到大部分的观点都是不重要,很多权威还有艺术界的名角都是这样,他们看重的还是信息。其实这么多年我是非常反感艺术圈的,我从写完《将错就错》,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一开始我反学院,后来反市场,再又反当代艺术, 但是我觉得反来反去,到后来学院还是学院,市场还是市场,当代更当代。我一直很看不起这些,我觉得我在哪一方面都能够成为名角。我虽然反感,却不得不在艺 术圈里,因为艺术就是这几块,但最重要的是艺术就是我的生命。学院、市场,然后是前卫,艺术就是这么几大块,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办了一个学校。后来我就像诸葛亮隐居一样,在平谷建了这个美术馆。虽然不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可以完善自己。
我不太在乎世俗的看法,但是毕竟还是有世俗的心理,有时候也会心情烦燥,还是觉得这个艺术圈没有意思。我后来发现中国艺术圈在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艺术圈由以前样式化的时代也就是政治波普、泼皮、艳俗、新古典,学院、官方美学等等所统治的这个时代有些变了。从这个时候起我感兴趣了,有点像是中国的战国时代到了。去年蔡国强在延安主持了一个会议,叫“中国艺术教育座谈会”,蔡国强一个在美国生活的艺术家,跑到中国来谈中国的艺术教育,我觉得这不光有意思,其实这里面是一个信号,我觉得中国崛起了。正因为如此,秦风也回到了宋庄,这些信号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们是土生土长在这片艺术土地上的人,最有权力发言,所以我现在做了个网站,接着马上又要做杂志,然后我们又一起作了环铁庙会的展览。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艺术。
艺术并不是一件多么牛的事,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牛的。艺术是我一个最方便的工具,所以想在这个领域作出一些有声有色的事情。我一生中都在从事这个行业, 不是为了钱、权和名誉。我没有因为赚钱而去作艺术,我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整个艺术圈从批评到创作都完全像商人一样,因此我的最新作品就是想体现这种丑恶的现象,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观察者。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是王华祥》,我的意识在观察我的肉体,我的灵魂在观察我的四周围,我非常幸运,所以说我不是我,其实我只是一个幌子,是一个暂时的存在。其实我觉得我和艺术圈也是一样,它也是一个幌子而已,年轻时的愤怒已经没有了,现在像一个观察者,包括观察我自己,这样一来所有的顾虑都没有了,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
中国的艺术圈太势力了,我觉得很无聊。只认名人不认伟人,他们没有分辨力。我不是一个势力的人,在我看来只有人的质量,没有标签,再牛跟我没关系,人的质量是我最看重的。有思想和有文化的人要多说话,要影响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变化了。我写过一篇文章《现在没有小市民了》,因为人人都是小市民,所以现在没有人再看不起小市民了。
原国镭:
对当代艺术很悲观。在艺术领域基本都做过各种艺术形式。不仅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消费时代的我们不可抗拒的东西。如果你试图对抗的话,那么你只能死亡失败。当代中国的艺术家甚至全世界的艺术家欧美的,他们我觉得跟市场、政界达成了一种阴谋的默契,这种默契使大家都世俗化地生活得很好。当我个人很没有力量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也赞同作隐士什么的,我从小画中国画,专业学的是油画,也做图片行为。荆轲刺秦王,我想非艺术能够在当代艺术的刺秦中不会失利。
王 非:
以前一直追求重观念,近来改变了看法,所谓的观念其实不观念,还得回到艺术的本体中,不是要主打什么东西,不提倡太多的观念。当代艺术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交流,不是简单策划个展览和写点夸奖的文章就是交流,这是商业信息沟通而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交流。艺术理解的偏差,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会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好处,尤其对70后80后的新一代非常有意义。
魏立刚:
我觉得这些问题只有等待时间来解决。现在正处于风头浪尖上,怎么解决。只有时间才能让它腐烂。这还与整个中国的状态有关,美院几乎成为了一个就业培训机构,和真正的教育差距太大了。我在北大有一个课程,其中有古典文学、绘画、听古琴。我要讲这个成长,我要讲很多,这是在这个教育,而不是马上一个技巧什么的,这是一个大的问题。那么我觉得坚守的人就很有意义,当代艺术不少是流氓玩世当道。当代艺术中没有悲剧性的东西,就没有崇高。就是你一定要创造,不要怕现在没有回应。当代艺术很多都是用符号性的东西来表达社会观念,这不是根本。你画一条线,你要浇灌你的灵魂在里面。这种情况在西方他也在培植中国,但是他们对中国太不了解,他了解的全是旅游那个级别的,一个猎奇性的目光。所以你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你一定是在这片土壤上,你在别的地方就是不合时宜的。
原国镭:
关于教育和引导责任我不苟同。非艺术不是教育别人如何,它首先是一个态度。谈线条谈等具体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谈论灵魂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问题,就是当代艺术重要的是怎么了。
中国当代艺术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西方一样。第二阶段就是以东方的民俗即土特产而采用西方人的办法去做,像徐冰他们一样。第三阶段就运用真正的中国的东西来做。因为只有中国人才能判断你自己的东方真假。但是那些画商批评家根本不懂中国,他仅仅懂得猎奇,对东方文化没有深层的研究。
秦 风:
昨天加州一个当代艺术馆的馆长和美国一个文化投资的银行的主席说了两句话,中国人的悲情和一些伤痕的东西第一时间灌输和流通到西方的时候,他们最先摸到的是中国人最直接的生理反映,而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这样,原因在于他们对东方文化不了解,差距是一个几百岁的人和一个几千岁的人的差距,所以这个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在里面。回过头说中国当代艺术,今天我们这个当代艺术展览三天四天,西方人去了,说感觉像在西方,我觉得这是生理上的反映,还是心理上的反 映?我觉得这里面有嘲讽的意思,也有一种生理上的反映。直觉上的真诚的表现,就是说他看到的至少是没有太多时尚的设计,没有一种妥协的东西。我想说的中国 当代艺术面临最严峻的一个问题是急于与西方当代艺术并轨的情结,这使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在未来的几年里一个无功的流程。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也无法挽回。因为 当学术上当国力增强的时候,市场强劲把一个艺术家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成果却在西方。表现主义也好,实验主义也好,其实西方从理论上40年前就已经完成。就刚才谈到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化这种底蕴的东西,回首我觉得坚守这些东西更有趣。尤其刚才谈到徐冰改造一些东西,改造和剽窃甚至打劫是有直接区别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下学术上的支持是非常苍白的。中国古代的有些东西其实是很现代后现代的,但是我们没有把它拿出来实现一种中西的对话。往往拿一些改造过的东西试图再改造,已经成就西方的一个东方模式,我觉得是一个很可悲,也是一个有巨大讨论空间的问题。
邵 戈:
我觉得有点意义的就是要管好自己。现在画画的太多,大家都把它当作生计。拿最近的展览来说,那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我土生土长在北京,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里,我觉得人还不如尘土,成熟了才知道社会是怎么样的。中国的水墨画已经不纯了,洋化,唯一纯的就是材料。我觉得知识跟文化是两码事,对传统的掌握是一种知识,但不要卖弄,要把它变成一种文化渗透到血液里。尤其中国传统的文化问题更大,因为它存在悠久,最需要改变,但是整个社会不是这样。艺术家不是鉴定法的,是守法的。但是为什么要画画那?画画是心灵的表达,不是卖弄技巧。所以要分清楚一种是知识性的画家,一种是创造性的画家。文化是靠牺牲得来的,我也不同意改造,改造什么啊,先给自己改改得了。故宫怎么改造,老祖宗的东西,维护都来不及。在故宫里盖一玻璃房子,这叫改造?那也不允许啊。现在平安大街,只有外形,里面都是钢筋混凝土。现在的画就水墨画来说,跟平安大街是一样的。批评又是滞后的。楼盖的高地基得好,当代艺术要想走的更好,对传统的认识一定要到位。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你如果就只有一块砖,是不可能盖出高楼大厦的。对传统的认识一定要做足,但是最后怎么转怎么变,一切顺其自然。
王华祥:
艺术开始是以画种来分,后来是以钱来分。好坏是看艺术品的价格多少。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堕落到了这种程度。然后就是以符号来分,评论家也以此来论人,不画这个不现代,不画这个不当代,不画这个不前卫。
邵 戈:
知识性的画家也得有所保留,画画对他来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也得生存,
文化得靠创造。传统就是手扶拖拉机,当代就是奔驰,手扶拖拉机上的螺丝钉你一个也无法用在奔驰上,只有把手扶拖拉机重新熔化,重新锻造出适合于奔驰的螺丝钉来。
王华祥:
有些打着捍卫传统旗帜的人,其实是很阴暗的。他往往不以自己说话,以某某主义某某流派说话。学习了传统,继承老祖宗的东西,就能代表老祖宗了?不能。真正能够继承传统的人是对传统叛逆的人,他不拿这说这事。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叛逆者才能继承传统。
李铁军:
前面邵戈讲的艺术家管好自己,我也同意,但是感觉比较平淡。邵戈可以这么讲,对于中国当代水墨的来说他是一个先锋人物。除了要管好自己外,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要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里,而且艺术家还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关于知识型和创造型的画家,只要你认识到了,就向大师的迈进了一步,真正能做到可以引导社会的高度上。为什么往往有些人 打着捍卫过去的口号,他自认为很真实,但做为一个达到认识程度很高的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那就是过去就是一个拖拉机,但实际一旦走回来我们就能看到。如果他意识不到,那么就是对艺术对文化的一种浪费。建构一种新的标准很重要,要回到艺术的本体。
孙 平:
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权力问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愿意做让批评家批评可是他们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没有学术背景都是很难做的。
艺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的书法和水墨吸引我的不是风格的变化,是在它的悠然之道。约翰凯奇和杜尚都是对偶发艺术的影响是同样的,对以后波普艺术行为艺术都影响深远,约翰凯奇的老师是日本的铃木大佐,铃木大佐是禅师。那个时代是对价值对人类记忆的丧失。铃木大佐的禅宗找到了一种出路。我觉得西方文化对我们影响太大了,但是从线索上说这些美国的当代艺术都是受东方的哲学思想影响。
中国文化艺术的境界与西方在不同的轨道上发展,黑格尔卢梭也好他们把老子推崇。两千多年都没有人能够推翻老子的学说。两千多年人类在智慧思想方面是没有长进的。到美国艺术展览参观,进去就想仰望一张伟大的艺术作品。其实在当下不太有什么可能惊世骇俗的出现,当代艺术不一定要往前走,可以往后退。不一定往上走,可以往下走。如果你想惊世骇俗,你就没有迈过艺术这个坎,你把艺术和生活还是分开的。如果你认为艺术就是生活,那么你的生活要不要惊世骇俗。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2 09:07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2 09:08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2 09:08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2 09:08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7-11-12 09:35
雅昌艺术网转载:
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 ... &extra=page%3D1
非艺术联盟转载:
http://www.non-arts.com/bbs/view ... &extra=page%3D1
作者:
yiren
时间:
2007-11-19 23:22
背景文章:程美信(缺席)
综观中国近20年代艺术理论与批评,可以用“《皇帝的新装》”现象来形容,“后现代”成为一种吓人的权威话语。于是,一些舶来新名词在学术思想界泛滥成灾,美术批评与人文领域更是一大重灾区。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西方即先进”的意识定势中,结果使翻译者和编纂者成了思想大师、剽窃者和复制者成了艺术大师。“后现代”在中国泛滥也无疑制造了许多垃圾艺术与害人思想。为此,撰写本文是为了澄清“后现代主义”来龙去脉,再是对它的泛滥予以必要的清算。
一、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现代”在语义上本是指一些新式实物,这种形态归纳法作为后来专门术语所使用;它相应于过去的、现在的与未来的时态排序关系。即“现代”是正在进行与发展的实物。理论体系需要语言工具作为支持,这便出现了没有完美的工具就无法构成完美的理论体系。“现代”一词概念是不断演变延伸的产物,它最终充实到包含一切现代文明及其矛盾现象的总和。
现代性的起源在意识层面非常早,希腊哲学、欧几里几何、逻辑学成了现代文明最早源头。欧洲文艺复兴16-18世纪的文艺复兴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思潮,它在最初诞生阶段与整个中世纪社会实质几乎格格不入,完全成了旧秩序的破坏者。如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布鲁诺命运显然代表科学浪漫主义时代的思想激情,它点燃了启蒙运动的热火,激发了现代文明的发展道路。最具代表性人物是卢梭,他不仅现代启蒙者,同时还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鼻祖,《论艺术和科学》富有预见性洞察力,它无疑是最先对人类文明和现代性价值进行批判的历史先声。之所以,卢梭与其时代进步人士发生不可调和的思想冲突,如狄德罗、伏尔泰和休谟。启蒙运动的深入使理性与科学逐渐主导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代表了资产阶级与世俗主义的兴起;在文艺、商业、科学和政治等领域过渡到现代文明。
现代化进程从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牛顿物理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均为理性工具与科技文化构建了一个文明体系。实证主义和理性原则作为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文艺主导思想。现代化对功能、结构、材料、理性(工具理性)均出自一种实用主义,这种机械的自动化到电子智能性均表现出工业文明现代性全部实质。包括其内在矛盾性也如此,技术革命中新生产力对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构成一定质变,包括民主与自由在制度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处于同一历史语境下的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恰恰是对种理性工具与理性规范进行反思性批评,甚至怀疑与攻击,即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化矛盾进行文化批判的颠覆思潮,它盛行于实现生活中的现代文明存在一定对立性。随着现代化的成型,并成为主流的社会规范与价值取向,现代主义先锋艺术走向反叛的巅峰。
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制度与文化、科技与军事的较量,相对论、电子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主导了现当代人的命运。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正是处于这样的社会实质和历史场景下的产物,它是直扑现代文明矛盾的前沿思想。意味反对现代文明的矛盾弊病的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呼之欲出,它们以反叛与破坏的颠覆者姿态相出现的。尼采超人哲学到存在主义兴起,“重估历史”哲学与艺术不仅走向一个反理性的新传统,同时与实证主义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理性主义发生决裂性冲突,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反功能、反基础的,把将艺术与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的社会科学。正如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哲学首要任务就是对最流行事物进行批判”,这种新哲学伦理赋予后现代主义全部激情与动力,福科像个侦破专家一般搜集现代文明以及历史罪证。
现代主义艺术与哲学萌发于工业文明激烈矛盾中,或者说现代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文化先锋力量,从19世纪末一20世纪末,它是现代主义进入高潮的历史阶段。这里必须指出:现代主义艺术之所以是前卫性,那就是它是针对现代文明。在文化艺术方面,早期的印象派与野兽派只表达出对庸俗而教条的理性主义反感,强调独立的自我情感判断作为艺术的标准,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现代主义艺术,表现主义与达达主义尖锐地针对工具理想和工业文明进行抨击,包括不计后果和幽默调侃的未来主义艺术,它充分反映了对真理与价值、历史与文明的一种虚无性态度,并以一种不负责任的前进态度迎接一切新生事物。事实上,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和哲学思潮带有着战争阴影,特别表现主义艺术带有强烈悲剧与自怜的气质,将生命与世界作为存在表现加以发挥。未来主义艺术则持玩世不恭的态度,只虽没有达达主义那么富有幽默的调侃性,把死亡当作诞生一般迎接。这一切证明了现代主义艺术与思潮是基于现代文明矛盾。不如说,现代主义艺术是在抨击现代文明的同时,力图通过各种思想方式为其开辟出路。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却是一种历史线性归纳法,它不属于某一艺术流派的专有性。现代主义文艺思想是现代化文明的历史必然物。从现代派艺术就不难看出,它与古典主义与理性主义在形式或内容上存在着排斥性。可见,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形态,它是既定历史与现实的开路先锋。这是历史与文明赋予艺术家和思想家一种文化使命,他们通过思考的智慧、创造的激情去推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保守势力,从而避免历史倾于稳定呆滞。因为,任何一种权威性的主流势力,它必须通过保守来巩固其历史地位,打破这种僵化必然需要社会洗牌、观念革新来保证历史延续与发展的文化活力。当保守文化到达极点将出现两种极端可能,一种是文明僵死导致历史终结,另一种社会动荡的暴力造反。就目前来看,人类整体世界不曾出现过彻底僵化过,但一些古文明因保守与封闭彻底走向消亡,类似中国后期文明因极端保守而临界僵死的险境。
二、后现代主义
在现代主义思潮的作用下,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一定的修正,譬如社会福利、两性平等、种族平等、多元化、人性化。尤其是对人社会存在的价值现实、心理感受和兴趣倾向,更赋予一种开放包容性。从早期工业文明的产品均侧重实用价值,倾向于生理功能的需求,后工业时代的商品则着重于感官性于体验性的心理需求。因为在功能、材料、质量均得到解决。之所以,象农业这种传统产业在后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一种扶持行业,当代市场消费产品以及经济增长点均在文化创意领域三精神产品、休闲验性的服务行业。心理体验的需求成为后现代商品最重要赢利价值。新经济赋予商品与消费的体验价值,从旅游经济、商品外观、时尚概念、设计创意均满足于人们的感官情趣与体验效应。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之所以不再在实用功能上破费周折,甚至为了观感而放弃部分实用性能,更不计较造价于能耗的成本,更注重于它赋予全新体验性感受。
后现代主义前沿艺术和思想,与后工业文明必将是针锋相对的。或者说,它对现代主义具有一定继承性,它们共同倾向特征就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叛性。庸俗化的当代艺术(伪后现代)恰恰是当代前沿后现代艺术的死敌,它们反对情感体验与多元主义的庸俗化艺术。可以说,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正在萌发与诞生中,当庸俗化的所谓“后现代”艺术发展到极致,必须表现出它的爆发力,否则资本主义文明因大众民主化霸权而终结。
后工业时代的消费方式过度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胃口恐怕比生理欲望更具有膨胀力。大量的物质消耗用于满足人们的心理体验,一种流行时尚如同瘟疫一般蔓延,用大众话语说是“自我价值实现”。这些时尚经济所推行的流行文化与价值审美,恰恰证明了人类大众是严重缺乏自我,以致它们思想观念与情感体验来源一种权力控制。正如咖啡在中国社会一种市侩阶级的时尚品味,它合不合中国人胃口与健康已无关重要,而是它赋予人们一种消费之外体验意义。因此,艺术创意与概念设计占据了当代赢利行业的主导地位,广告与传媒的作用是生产线与实验室之外一个重要阵地;一件新商品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不及宣传促销投入已是司空见惯了。无论范思哲的服装还是H&M大众品牌,在设计均注重时尚概念,在质量与性能并没有高于传统服装,更多的是在色调与款式、广告与营销挖尽心思。再次,后现代主义建筑,它现代化基础上已极为成熟。无论功能还是结构、材料还是温度,几乎打破传统建筑基于地理、材料与气候的种种客观制限,从寒带北极到非洲赤道,后现代主义建筑均能拔地而起,或者说均能满足人们的时尚体验。当然,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与后现代建筑一样,凸显出其致命性矛盾,或者满足人们吸毒一般的体验瘾,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和昂贵代价。
后现代主义哲学具有解构性,它基于现代主义的尖锐批评,存在主义哲学对理性秩序于权威表现强烈厌恶,它持着人性化的生命立场,试图还原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传统文明均通过强力意志形成一种“大公小我”,存在主义对理性主义的颠覆,其目的唤醒人类的原始天性或某种超自我的感知神性,从而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对个体经验主义的思潮。这些对于进入现代理性社会的中产阶级而言,无不是“即时雨”;民主与法制、权益与义务、消费与工作,自由社会变成了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压抑,以致作息依照机械程式进行,因为“反异化”直接对象就是社会秩序以及资本主义文明道德、价值与审美。新马克思主义在西方60-70年代之所以如火如荼,它在不同程度上赋予资本主义全新灵感。这就是存在主义对传统理性哲学颠覆所迎来新矛盾,解构主义哲学对历史文化以及资本主义文明批判均出于哲学家的文化正义感,这种正义感包含了一种现代主义理想化的伦理精神。哲学思考与文化批判不会一劳永逸,更不可能超越文明的矛盾本质,其时效性只能相应于历史前进步伐。
二战的结束与冷战的激烈,表面的和平与潜在的冲突使人类世界神经都异常紧张,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已不分民主与独裁、自由与专制的社会制度。从个体意识到国家政府均无法预测世界命运,越战的爆发使得西方社会的内部矛盾全面爆发,新马克思主义和反异化哲学的兴起,引发青年与妇女起来造反的思想学说,不如说社会失落与历史压抑的发泄,包括对工业现代化和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全面不满。在前半个世纪战争关系,使社会、经济与政治等问题积压下来,当战争伤口还没有完全痊愈,一场后工业时代文化运动沸腾而起。革命的理想、艺术的激情、宗教的归宿主导着20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特别是艺术成为垮掉一代人的精神出路,他们对现实、政治和技术均表现出一种失望,完全以一种文化虚伪主义者相出现,即便左翼青年的乌托邦理想也形同一种“为造反而造反”闹剧,无论他们对现实政治多么不满,它都是他们利益与安危的维系堡垒。正如那些工人对资本家的不满转变为一种“为偷懒而罢工”的休闲娱乐。
这一切,有尼采、佛洛伊德、马尔库赛、福科等人的混合作用。说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思想遗传上一脉相传。即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藐视与抵制,在后现代主义则更倾向个体的感受体验性。这一点,海德尔格与萨特、德里达与哈贝马斯的学说,赋予“人”一种神学的、情感的存在。后现代主义学说一种鼓励人们去恢复自我与体验存在,否定一切价值体系、等级结构、审美标准和文化规范。这为庸俗的多元主义与空洞的自我个性开辟了合法道路,不如说是大众朝向后现代乌托邦生活迈进,朋克艺术、同性恋、堕胎权、毒品、性放纵构成后现代生活实践,包括那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际情况一无所知的青年学生和女权主义者,一厢情愿的自称是“毛主义者”。
后现代主义学说与实践进程,社会大众与前卫哲学如同两条不合作条,它们朝着不同方向前进,结果是两者距离越来越大。正如启蒙运动思想家和宪章运动改革家,致力于“天赋人权”和“生而平等”的社会理想实践,反对封建压迫与奴役。仍然,后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文明,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主动出卖身心,换言之,他们为品味与成功、体验与感受愿意终生被奴役。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折射出当代世界的复杂多样的文化矛盾,反大众与反庸俗成为新一轮文化批判,并意味着艺术家与思想家要开始朝向大众脑袋开炮了,因为大众成为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话语霸权者,商业与政府已程度已彻底媚俗,所以商业化艺术之所以艳羡而甜美不堪,根源在于 “为人民有偿服务”。同时,“多元主义、人性主义、自我实现、人文关怀、敬畏自然”在前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都热烈非凡。这对于一些身负使命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必然是警觉而谨慎的。大众价值霸权是当代世界一种危险信号,艺术、哲学及政治照此一再媚俗下去,社会肌体如同彻底丧失了免疫力。后工业文明是一种自顾体验快感不计成本代价的,消费主义和体验主义今后一段时期的思想毒果,它比封建帝王贵族时代更具破坏性,大众普遍的理想就是体验一把帝王生活而在所不惜,它像似瘟疫一般加速末日的到来,正如未来主义艺术把死亡当作新生一样来欢迎。
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艺术思想
后现代主义思潮由全球化而日益泛滥,尤其在一些类似中国这种发展中社会,大部分人在文笔生存线上挣扎,社会文化不论都市化处于什么水平,它在制度与习惯、价值与审美始终还没有脱魅,如同人们在饥饿中崇尚减肥一样。换言之,这些前现代社会急待解决封建与半封建的社会实状,如民主平权、言论自由、机会均等与程序公正等均无所落实,然而却掀起大跃进一般的后现代革命。毫无疑问,其结果必是一场灾难,如一些中国思想家与艺术家对后工业文明的当代矛盾,竟然荒唐地以 “天人合一”和“五行八卦”一套东西来解决,这种幻想不是幼稚无知便是民族情绪在作怪,目的无非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优越于西方现代文化,说穿了是虚荣心,不如说是愚蠢的冲动。关键是这种中国式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对当代矛盾是有害无益,只能制造一种貌似多元丰富的杂音而已。再说,这些艺术家都是国宝级的“糊涂虫”,他们对豪华汽车和现代化电器的热衷却毫不含糊。
这里必须指出: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完全有别于西方现代主义,因为中国缺乏现代文明的实践基础,它只能拥有现代化工具而不具有现代文明的意识理念。所以,中国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变相一种保守复古主义,在后代主义体验派思潮的号召下,那些原始得丝毫没有脱魅“阴阳八卦”艺术,借尸还魂一般盛起。西方现代文明所面临的矛盾,几乎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炫耀中国文化优越性的资本,其实它是无知造成的一种荒诞表现。以“黄老孔孟”和“天人合一”不可能解决当代的实质问题。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人是一种妒忌性的刺激,也是国粹主义无法难忍的历史屈辱,于是,反思与批判现代文明便必然成为复古行为。换言之,这就是中国社会缺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使得人们还不能深刻体察到它的弊利,自然无法有超越现代文明的前瞻性思想艺术。
中国改良主义所以表现出极为急躁的冒进,它是强大的顽固势力的必然对应物,并催生了对现代文明不切实际的虚幻要求――对西方的过度迷信,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成为一种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摇头丸,如现代主义抽象美术到后现代主义摇滚乐,在中国呈现一种表面化的空洞仪式,它们不构成社会精神思想的实质作用。那些貌似进步的思想家与前卫的艺术家,主导他们的生活行为还是老一套“八卦主义”。正如“八9”学潮中,那些要求民主的学生居然以手挽手来防止社会闲杂人员混入它们的游行队伍,可见这些进步青年对民主实质的无知,从而上演如此可笑的民主运动。思想主张与实践行为的矛盾,往往使一切思想与艺术走向彻底空洞化。
中国“85美术”一代人,他们在今日商业大潮下亲自撕毁自己理想与追求。无论他们的艺术曾是多么的前卫,最终无法改变其骨里的庸俗迂腐。面对金钱的诱惑与朝廷的招安,所有理想便一骨碌“见鬼”。可以说,“85美术”剩下一种回顾性的历史记忆痕迹,令那一代人沾沾自喜而已,他们对现实社会毫无实质作用,并成为封建意识的光荣传统;那些曾被誉为中国实验水墨和抽象绘画的“前卫艺术”,今日全线回归到文化身份的民族根性上,这似乎一点不偶然。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立足于现代文明的实景下,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缺乏历史与现实的根基,它们从始至终都是被动于历史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谓的中国前卫艺术是政治斗争缝隙里的寄生物。
在庸俗化的后现代思潮泛滥下,那些毫无创造与想象的老古董;那些毫无意味与内容的土形式、洋形式,全然冒出来充当“后现代艺术”。我始终还是那句话:一切艺术的价值取决它对外部(人与社会)的作用,艺术最低的价值是美观装饰作用,其最高价值是对其时代和嗣后历史产生进步作用,最糟糕的该属那些既无装饰价值而又缺乏思想价值的垃圾作品。庸俗化后现代艺术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多垃圾作品,人们在虚假个性和空洞的自我下,不断地浪费生命与材料。同时,反动比愚蠢更为可怕,这两种当代中国艺术中绝对不是少数,它是一个社会创造力不足与文化制度缺陷的衍生物。在缺乏现代文明实景下,要创造出有后现代价值的艺术必然上演一次文艺“大跃进”历史闹剧。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