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篆刻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7
标题: 【篆刻艺术】
[这个贴子最后由艺术部落在 2003/06/23 05:55pm 第 1 次编辑]


*雄浑苍苍,古拙其表,灵秀其里。
    王镛的篆刻走近代篆刻大家的路子:自家的篆法 + 自家的刀法。道理和
手段就这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极不容易。要形成自家的篆字不是很难,难在
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要形成自家的刀法却很难,难在所有的用刀手法前人都已
展示。此二者,只要有一项出人头地,便能成家,若二者兼得,“大家”得之
矣。王镛能兼得二者,所以得众望。
                                                    ----石  开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9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9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9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39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40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闻正    时间: 2003-2-25 16:41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沙河僧    时间: 2003-3-7 21:10
标题: 【篆刻艺术】
王老师不刻印了?也对,好费劲。
作者: 文博    时间: 2003-5-15 17:56
标题: 【篆刻艺术】
好东西。
作者: 江南一布衣    时间: 2003-8-8 14:43
标题: 【篆刻艺术】
当今篆刻第一高手
作者: 黑客    时间: 2004-1-6 11:48
标题: 【篆刻艺术】
王镛那时已有印作不少,但非常幼稚,所以根本沒有將他留意,后来王镛执了北方印坛牛耳,尽管比以前成熟了,但还不足于令人生畏.我这样评价,你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隨着你对篆刻艺朮的更多了解,慢慢就不以为奇了.就象刚開始看邓散木的印一样,崇拜的时间不会很长。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8-23 09:38
标题: 【篆刻艺术】
能将雅俗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平民化东西登入大雅之堂。
高!实在是高!
可惜的是.......
我等篆刻青年未免深以为憾!!!!!!!!
作者: 鱼子    时间: 2004-10-19 09:58
标题: 【篆刻艺术】
爱不释手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19 12:19
标题: 【篆刻艺术】
不妨作个设想,如果王镛的印章没了那敲打处,不知如何品读?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19 12:37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黑客2004/01/06 11:48am 发表的内容:
王镛那时已有印作不少,但非常幼稚,所以根本沒有將他留意,后来王镛执了北方印坛牛耳,尽管比以前成熟了,但还不足于令人生畏.我这样评价,你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隨着你对篆刻艺朮的更多了解,慢慢就不以为奇痢?..
这话值得回味。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19 12:37
标题: 【篆刻艺术】
去看看边款..................
再回头想想,就明白了一切.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19 17:33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易一2004/10/19 12:37pm 发表的内容:
去看看边款..................
再回头想想,就明白了一切.
看来我还得用上我的那句“只看边款不看印”了。
此如画家,画不行,却要去看看画款,“再回头想想“其画就行了吗?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19 23:05
标题: 【篆刻艺术】
"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
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20 01:04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易一2004/10/19 11:05pm 发表的内容:
"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
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
刘说不敢苟同。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0 11:57
标题: 【篆刻艺术】
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之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不可否认,王镛的某些印,因为表现的需要,敲击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那只是丰富表现的一种手段罢了.并非如老兄所说的那样.................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0 12:00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2004/10/19 12:19pm 发表的内容:
不妨作个设想,如果王镛的印章没了那敲打处,不知如何品读?
此语有些失之片面.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0 12:19
标题: 【篆刻艺术】

对于任何艺术来说,没有一程不变的喜好.人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求新,求变是必然的,也许你昨天喜欢吃猪肉炖粉条,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涮羊肉.但你不能因为你现在不喜欢猪肉炖粉条就可以说你以前根本就不喜欢它了.对于艺术同样如此.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片面的去评价.再说邓散木,其印虽然在现在不足为道,但是却是时代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难道现在我们不喜欢他(肯定有人回说,他是其老师的影子,难道吴让之不正是发扬了邓石如才有其吗?也许,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莫.),就可以说他不值一提吗?看待事物要客观公正一些.......对矫正当今的一些艺术批评弊病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21 02:17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易一2004/10/20 12:19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任何艺术来说,没有一程不变的喜好.人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求新,求变是必然的,也许你昨天喜欢吃猪肉炖粉条,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涮羊肉.但你不能因为你现在不喜欢猪肉炖粉条就可以说你以前根本就不 ...
     一、“对于任何艺术来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喜好.人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求新,求变是必然的,也许你昨天喜欢吃猪肉炖粉条,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涮羊肉.但你不能因为你现在不喜欢猪肉炖粉条就可以说你以前根本就不喜欢它了.对于艺术同样如此.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片面的去评价.”这是普通的常识,勿用示教。如以“猪肉炖粉条”和“涮羊肉”来企图说明人的审美变化,似乎欠高明。要谈吃,还是研究一下美食学(饮食文化)--这也是常识。
     二、“再说邓散木,其印虽然在现在不足为道,但是却是时代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难道现在我们不喜欢他(肯定有人会说,他是其老师的影子,”既然在今天看来“其印虽然在现在不足为道”就说明当时人们的审美出了问题,也因此“现在我们不喜欢他”是有道理的。这一印学的悲哀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审美缺陷的“必然”,难得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清醒?而是非得要以“吃猪肉炖粉条”和吃“涮羊肉”来为这一缺陷开脱?!
     三、“难道吴让之不正是发扬了邓石如才有其吗?也许,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没.),就可以说他不值一提吗?”这是十足的概念颠倒,建议去重读印学史。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1 12:25
标题: 【篆刻艺术】
一:在这里是谈篆刻,所以,没有必要去涉及太多太深的其它(诸如您说的饮食文化)再者,我们是普通的大众,您所需要的饮食文化,俺们理解较少,或说根本没有.再者,俺又不是饭桶,只要吃着美嘴就行,谁还管他文化不文化的.
二:您在强词夺理了,俺嘴拙...................
三:也许吴氏(让之)在乃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其面貌一看就是邓氏家数,也许用刀犀利些,结体轻松澹荡些.(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邓氏就没有吴).再说邓氏(粪翁),其在赵古泥的路数上,也大有改变,只是现在不喜欢的人多了,所以也就......邓氏在印面图案化也就是装饰性上启发了当今多少人?只不过,取向不同,出身不同,所以,也就有了您的..................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21 13:18
标题: 【篆刻艺术】
     你的这一段文字“(肯定有人回说,他是其老师的影子,难道吴让之不正是发扬了邓石如才有其吗?也许,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莫.),就可以说他不值一提吗?”因语言表达出现混乱和标点符号没有打清楚,在“难道”之后的“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莫.)”的“邓”和“吴”,我只能解读为吴让之和邓石如而无法理解为吴昌硕和邓散木。如果你硬要说你表达的意思是吴昌硕和邓散木,我也只能套用你的“您在强词夺理了,俺嘴拙...................”了。
     “再者,俺又不是饭桶,只要吃着美嘴就行,谁还管他文化不文化的.”这话有两析:
     一、既然“谁还管他文化不文化的”你还“在这里”谈什么篆刻(在这里是谈篆刻)”?难道篆刻不是文化范畴?哦,对了,篆刻是艺术,不是文化,是吗?
     二、“只要吃着美嘴就行”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谁还管他对不对的”,只要说着“美嘴”就行呢?
     再,本来话就没有说清楚,还是少用点“......”而且还是一大串。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1 13:31
标题: 【篆刻艺术】
一:限于所学,饮食文化,我不懂!所以有了上面的那些话.
二:您在误导!混淆视听而且跑题了.
三:有些话说清楚了,您还理解错误,还是把空间留给您吧.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22 02:49
标题: 【篆刻艺术】
     一:限于所学,饮食文化,我不懂!所以有了上面的那些话.
     【注】不懂不怪。不过“猪肉炖粉条”和“涮羊肉”是大排档的玩意,正席不用。
     二:您在误导!混淆视听而且跑题了.
     【注】“您在误导!混淆视听”帽子太大;“且跑题了”应是讲你自己。
     三:有些话说清楚了,您还理解错误,还是把空间留给您吧.
     【注一】说没说清楚有这段话为证:“(肯定有人回说,他是其老师的影子,难道吴让之不正是发扬了邓石如才有其吗?也许,邓在发扬或改良上不能与吴氏相比,但对在发扬与传承上,其功不可莫.),就可以说他不值一提吗?”
     【注二】“‘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就印谈印,此话当是“舍正道”之奇谈。论印,刘彦湖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印象。
     【注三】网络空间是大家的。
     【注四】“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之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之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不可否认,王镛的某些印,因为表现的需要,敲击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那只是丰富表现的一种手段罢了.并非如老兄所说的那样.................”此说较“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尚客观。我要补充的就是要加上三个字,即:“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和敲法之上的.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尤其对王镛来说,敲法是至关重要的,缺此一敲“也就称不上王镛了”。
附:本已入睡,一北大书法研究生来电话闲聊多时,话毕难眠,遂小注数条,以博方家一笑。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2 09:30
标题: 【篆刻艺术】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二:此语引自刘彦湖92年的当代篆刻家八人蠡评.
三:您的意思就是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了.
作者: 沐喜堂    时间: 2004-10-22 11:28
标题: 【篆刻艺术】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注】“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当证您的文字表达欠清楚。吴让之与邓散木不可同日而语,吴让之之于邓石如系发扬光大(吴老缶云:“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邓散木之于吴老否是变雅为俗,及至其作俗不可耐,故在今日看来,只能是不足称道。再,后来之学邓散木者几乎无一人能摆脱其俗,可谓每况愈下。
     二:此语引自刘彦湖92年的当代篆刻家八人蠡评.
     【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外行说的话却被您在21世纪还在引用,令人愕然。再重复一遍:“刘彦湖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印象。”
     三:您的意思就是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了.
     【注】还是回到我的回复上“不妨作个设想,如果王镛的印章没了那敲打处,不知如何品读?”说“王镛是敲印,而非刻印”是您的理解,而非我。我是说“‘王镛的印是建立在自成体系的刀法,文字,章法和敲法之上的.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也就称不上王镛了.’尤其对王镛来说,敲法是至关重要的,缺此一敲‘也就称不上王镛了’”。
     对此问题,就此打住。再讨论,无意义。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4-10-22 11:49
标题: 【篆刻艺术】
现在看起来真有些后悔,不该用"猪肉炖粉条"与"涮羊肉"来此做比.结果被你抓住了尾巴.哈哈.......
感谢您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您的学识和修养使我敬佩.

作者: 杨晓亮    时间: 2004-11-23 16:49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2004/10/19 12:37pm 发表的内容:

这话值得回味。
好!对!!!!
其实是吓唬人!
作者: 杨晓亮    时间: 2004-11-23 17:03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2004/10/22 11:28am 发表的内容: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注】“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当证您的文字表达欠清楚。吴让之与邓散木不可同日而语,吴让之之于邓石如系发扬光大( ...
你们两个都该死!
呵呵!开个玩笑嘻嘻!!
太费牙了!两位大哥。有了这些时间到不如凿两方印过瘾!
哈哈!哈!哈!
作者: 杨晓亮    时间: 2004-11-23 17:04
标题: 【篆刻艺术】
我等篆刻青年未免深以为憾!!!!!!!!

是为何意??????
作者: 侃爷    时间: 2004-12-15 13:24
标题: 【篆刻艺术】
说王先生是篆刻大师此言确实有些过激/
作者: 鉴赜    时间: 2004-12-17 17:37
标题: 【篆刻艺术】
也许是同行的原因吧,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身特点的风格取向,因此有不同的见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如果这个圈落的人们可以作为社会的大风向对人们的思想理念加以引导的话,这才是为中华文化事业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大方向这个道路平台上看,和平同处并且携手共赴属于人类自己的明天。让所有的不平衡的、不和谐的都化做简单而真实的单纯的交流。相信神性的智慧之灯将照烛人性中的灵魂自己,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做出属于自己的努力,相信人类的灵魂圣殿就是人性与神性融存的真实的宇宙本体。爱将永存,如山之石,如海之波,人类间的友谊互通交流将是未来社会的主导介质。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9 11:0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5-3-9 11:08
标题: 【篆刻艺术】

作者: dui9dangg    时间: 2005-3-23 17:49
标题: 【篆刻艺术】
此人天才!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5-8-17 17:59
标题: 【篆刻艺术】
记得以前一位师友说: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好文章,那才能算登堂入室.

作者: 纪伟    时间: 2005-10-17 17:36
标题: 【篆刻艺术】
欣赏了.
作者: 易一    时间: 2006-3-9 21:22
标题: 【篆刻艺术】
在最近一期美术报上我见到了王2005年所刻"起来"一印.看来多年所好终是难弃.
作者: 退盦    时间: 2006-3-13 17:15
标题: 【篆刻艺术】
大家就是大家
作者: 社翁    时间: 2006-4-20 23:11
标题: 【篆刻艺术】
谢谢您,闻正先生!!!!!
作者: 社翁    时间: 2006-4-20 23:15
标题: 【篆刻艺术】
易一兄高见!
作者: water418    时间: 2006-8-29 11:19
标题: 【篆刻艺术】
王先生要淡出么?那可太遗憾了!!!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06-8-29 12:30
标题: 【篆刻艺术】
看来确实要淡出。
作者: 养猪老人    时间: 2006-9-1 03:45
标题: 【篆刻艺术】
外糙里嫩~~真个是一道好菜品!
王师得罪了~~
作者: 养猪老人    时间: 2006-9-1 03:49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侃爷2004/12/15 01:24pm 发表的内容:
说王先生是篆刻大师此言确实有些过激/
大家喜欢定调子~~遂了大家愿——叫高手吧,不过激。
作者: 枕曲刀客    时间: 2006-11-12 21:27
标题: 【篆刻艺术】
下面引用由黑客2004/01/06 11:48am 发表的内容:
王镛那时已有印作不少,但非常幼稚,所以根本沒有將他留意,后来王镛执了北方印坛牛耳,尽管比以前成熟了,但还不足于令人生畏.我这样评价,你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隨着你对篆刻艺朮的更多了解,慢慢就不以为奇痢?..
有同感!!!
作者: 郎庄钟虚    时间: 2007-4-3 22:33
标题: 【篆刻艺术】
能执北方印坛大帜的唯有王帅也!
作者: 十一少    时间: 2007-8-5 10:09
也是印??????????
作者: 十一少    时间: 2007-8-5 10:10
也是印??????????
作者: 昕蕙妍    时间: 2008-11-11 12:16
标题: good say
签名: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土豆网电视剧是个很好的电影站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一种艺术.
真知灼见啊!楼主的帖子实在是一句中地。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上网这么多年,好的坏的帖子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楼主的这个帖子,语态端正,论证从容。直播NBA nba现场直播 优酷网 56.com在线看电影好贴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网络里,我从楼主的帖子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网络的希望。为表达我对楼主的敬意,也是为了向楼主学习。我决心要把这个帖子顶上去!
作者: 容和堂    时间: 2009-11-20 19:22
"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
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
易一 发表于 2004-10-19 23:05

同意
作者: zske777    时间: 2010-1-6 17:31
好 顶一下!!!!!!!!
作者: 笔谈    时间: 2010-7-17 13:44
回复 2# 闻正


    朴素大方,道法娴熟。
作者: 笔谈    时间: 2010-7-17 13:45
回复 41# 老渔翁


    自然美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5 10:26
以无所得故

1.jpg (29.29 KB, 下载次数: 112)

1.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5 10:26
陇上

2.jpg (17.99 KB, 下载次数: 119)

2.jpg

作者: 易一    时间: 2010-9-25 10:28
应该是垄上,呵呵.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