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黑客在 2004/01/06 11:48am 发表的内容:
王镛那时已有印作不少,但非常幼稚,所以根本沒有將他留意,后来王镛执了北方印坛牛耳,尽管比以前成熟了,但还不足于令人生畏.我这样评价,你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隨着你对篆刻艺朮的更多了解,慢慢就不以为奇痢?..
下面引用由易一在 2004/10/19 12:37pm 发表的内容:
去看看边款..................
再回头想想,就明白了一切.
下面引用由易一在 2004/10/19 11:05pm 发表的内容:
"我尝与朋友谈印云,观人刀法,莫若观其款跋,以其最能透视作家真意耳."--刘彦湖
王镛的印是刻出来的,却非做出来的.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在 2004/10/19 12:19pm 发表的内容:
不妨作个设想,如果王镛的印章没了那敲打处,不知如何品读?
下面引用由易一在 2004/10/20 12:19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任何艺术来说,没有一程不变的喜好.人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求新,求变是必然的,也许你昨天喜欢吃猪肉炖粉条,明天说不定就会变成涮羊肉.但你不能因为你现在不喜欢猪肉炖粉条就可以说你以前根本就不 ...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在 2004/10/19 12:37pm 发表的内容:
这话值得回味。
下面引用由沐喜堂在 2004/10/22 11:28am 发表的内容:
一: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所以,吴氏与邓氏指此二人.
【注】“说的是吴让之和邓散木”当证您的文字表达欠清楚。吴让之与邓散木不可同日而语,吴让之之于邓石如系发扬光大( ...
下面引用由侃爷在 2004/12/15 01:24pm 发表的内容:
说王先生是篆刻大师此言确实有些过激/
下面引用由黑客在 2004/01/06 11:48am 发表的内容:
王镛那时已有印作不少,但非常幼稚,所以根本沒有將他留意,后来王镛执了北方印坛牛耳,尽管比以前成熟了,但还不足于令人生畏.我这样评价,你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很正常,隨着你对篆刻艺朮的更多了解,慢慢就不以为奇痢?..
1.jpg (29.29 KB, 下载次数: 112)
2.jpg (17.99 KB, 下载次数: 119)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