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标题: 宋庄启示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4
标题: 宋庄启示录
编者按:以宋庄为中心的7个村庄形成一个扇形,向通县至京城几十公里广袤土地辐射,因几百位艺术家的入住而成为当代艺术最集中的生产基地。围绕艺术家聚集起的音乐人、作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画廊、博物馆,及娱乐、餐饮、仓库等服务配套设施的出现,使宋庄文化大社区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宋庄成为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村落最典型的个案。因为经济的全球化自动把中国艺术纳入了世界版图。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从复制西方艺术开始向发出本土声音转移,促使更多海外资本流入中国艺术市场。在去年索斯比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上,作品100%拍出,而艺术品交易量直接从80年代末的3-5亿增加至去年底的60亿,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00亿。财经时报派出多个记者,长达近半个月在宋庄奔走、观察,并采访了大量艺术家、评论家、画廊老板、拍卖行和收藏家等,就是希望理清宋庄艺术家生态圈的每个细枝末节,并见证当代艺术的发展。

  ㏄ ㏄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5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前沿生活·宋庄

  1989年,来自中国美术馆的一声枪响,直接洞穿了艺术家急于对当下生活发言的冲动,并引来上万观众的围观和私语。
  这些凌厉、血腥或者对个人生活的直观呈现完全颠覆了大众的审美习惯,原来艺术也可以毫无“美感”。“这是完全个人化的自由表达。”当时《中国美术报》主编栗宪庭一语中的,这些自20世纪80年代沿袭的艺术社会批判开始向文化批判和私人生活转移,艺术开始呈现多元势态,激发起无数艺术青年的表达冲动,他们纷纷脱离体制聚集在京城或美术学院周围,以艺术为生,“以梦为马”。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危害,他把目前中国出口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比作各国在一条“自由贸易”长河中游泳,现在一些国家正利用“岸上的保护主义来保护自己”。而薄熙来本人正试图全方位的化解这一困局。
  这是最早的艺术聚落雏形,也是最早出现的“自由职业者”,它如民工潮一样成为都市“盲流”,被大众诟病。
  1991年,以方力钧为代表的几个艺术家开始搬迁至北京圆明园,此后在1-2年的时间里,聚集起300多位画家、作家、音乐人和评论家。围绕艺术家自然形成地摊式的民间交易市场和中国意义的画廊,并带动了当地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
--------------------------------------------------------------------------------

宋庄·镇志

   转型中国的典型个案
   “泡沫有什么不好,艺术就是要冒几个泡,吐几个沫。”面对记者的设问,著名艺术家、策展人艾未未将一脸的轻松转换成了满脸严肃。五环开外,机场辅路,铁路桥东。
  艾未未就着北方略显阴冷的黄昏,看着自己那座占地足有两亩的院子——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与798厂里那些包豪斯式的建筑风格颇为相像,艾未未也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弄到了名为草场地的村子里。
  位于大山子艺术东区的“文件仓库”因为798的遭遇似乎显得有点冷清,而经机场高速,沿路标通州区方向,通过京哈高速至宋庄(胡各庄)出口下来,历史意义可能更为深远的另一个艺术家群落——宋庄,带来的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有路标显示的距离是,从三环大北窑桥至宋庄镇为25公里。
  艾未未认为宋庄这种艺术群落的选择是因为“这里与城市比较远,比较自由,没有人搭理他们”。然而,正是因为这群没人搭理的人,使一座一度荒凉的远郊小镇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乃至当下社会进程中一个异乎寻常的关注焦点。尤其自今年年初以来,宋庄在中国乃至全球艺术界的知名度突然爆发并持续扩散……

  ︳ ︳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6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观察

艾未未:对于宋庄我是无知的  
  
   诗人艾青之子、《北京人在纽约》副导演、“鸟巢”设计的中方顾问,以及在各种国际艺术展上的频繁亮相,艾未未在中国成了著名的艺术家、策展人。从上世纪70年代作为“星星画派”的一员,到90年代艺术杂志《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的主编,再到如今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领域之间自由的穿梭,艾未未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而他那幢用了13万块青砖和80吨水泥,自己建造起来的居所更是被无数人津津乐道。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当他谈起宋庄艺术家村的时候,他说自己是无知的。
  《财经时报》:您曾经做过艺术家徐若涛的展览,最近您有没有打算要做宋庄艺术家的系列展览呢?
  艾未未:没有这方面打算。我对于宋庄的艺术家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认识的几个住在宋庄的艺术家也是在外面经常能碰到的那几个,比如方力钧他们。


栗宪庭:艺术圈是个名利场
  对于宋庄和其它艺术家村落,以及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一些著名评论家的话语则是艺术界不可或缺的声音。他们对于艺术村的看法或一致或不同,但是无论怎样,都是最贴近艺术家生活的声音。
  栗宪庭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进行关注和推介当代艺术的工作,而在今天他已经是艺术圈中公认的“教父”。
中国前卫艺术史上的那些重要名词,诸如“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艳俗艺术”,都是由栗宪庭赐予的。而这些名字,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符号。

  〆 〆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6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江湖
  采访手记  
  在宋庄连续采访四天是自己没想到的,原计划是到宋庄住两天,体验一下艺术家生活,再采访几个艺术家就撤回城里,但没想到一进入宋庄,就“掉”了进去,而且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上了瘾,直到筋疲力尽地离开宋庄时还意犹未尽。
  在乘938去宋庄的公共汽车上,给我做向导的一位艺术家好友送给我一份宋庄艺术家联络方式的资料,我一看就兴奋了,三大张纸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一百多位艺术家的名单,我当即决定一天至少要采访7到8位艺术家。
  第一天采访是从“宋庄艺术基地”开始的,然后深入到小堡村,采访结束时已是接近晚上十点,带去的录音带已全部用光。夜里,在“宋庄艺术基地”大院朋友的工作室内,艺术家朋友很郑重为我摊开一张手绘地图,就像摊开一张军事地图一样,表情很严肃地对我说:“要想真正了解宋庄镇全部艺术家,只到小堡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到大兴庄、喇嘛庄、辛店、宋庄、小杨庄等地,因为众多的艺术家就像珍珠一样“大珠小珠落玉盘“地散居在这个大范围内。”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6
标题: 宋庄启示录
断裂宋庄  
  
   宋庄艺术村中贫富阶层的形成,由此而来的各种朋友圈子、利益圈子都说明宋庄平静朴素的外表下潜藏着各种矛盾,宋庄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纯粹,它是断裂的,在这种断裂中甚至包含着死亡的气息……
宋庄艺术家生存档案  
  在宋庄,像方力钧、杨少斌、岳敏君这样“大师级“人物点数过来不会超过十位,他们是宋庄的“金字招牌”。一位艺术批评家就指出,目前在宋庄,取得成功的艺术家不会超过百分之三……
宋庄简介  
  宋庄艺术村,始于1994年。由批评家栗宪庭先生和方力钧等艺术大腕牵头购房置业。1995年再因圆明园画家村的被解散,在之后的时间里,促成了以圆明园艺术家为主力成员的集体大迁移。至今形成了颇具规模并不断完善和扩大的自由艺术家群……
老泡纪事
  回宋庄找房子,在路上刚好遇见了鹿林(山东人,抽象水墨画家、圆明园画家村时期的艺术老泡),这厮在我面前用手一划,这里就是小堡村的“龙脉”……

  923   ﹨ ﹨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7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画廊
  黄燎原:我已做了不赢利的准备  
  音乐评论家、著名艺术策划人黄燎原,近年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评论与收藏,同时又兼任现在画廊艺术总监。因其个人对中国前卫艺术,尤其是对宋庄艺术家群落的关注,而使他受到海内外关注。日前接受了《财经时报》专访。
  “我在开始做‘现在’画廊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3到5年不赢利的准备。
”黄燎原说他刚开始做画廊的时候,只是出于个人喜欢。他说他天生就喜欢去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而且他平时又经常和一些艺术家在一起。“看到这么多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被国外收藏而中国人却无动于衷。所以我想我应该做点事情。”黄燎原说他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要把中国现在的艺术留在中国。由于他的资源丰富,资金也较为充足,所以他所代理的艺术家大多商业业绩不俗。尤其对宋庄艺术家……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7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画廊:艺术前哨  
  
   随着宋庄艺术家村的名声鹊起,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而画廊作为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一级平台,开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但由于配套设施的薄弱,独立批评家、策展人及拍卖和艺术消费的缺乏,致使这些画廊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走进宋庄艺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前哨画廊,后现代建筑风格使之与宋庄其他建筑明显地区别开来。其地理位置不愧是艺术村的“前哨”,因为它就耸立在小堡村村口。
  画廊主人刘楠还在为店里的新进作品忙碌。她说画廊在选址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要特意选择这个看上去十分显眼的地方。只是因为画廊是改造自他们的民居……
中国画廊地图
  红门画廊由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于1991年创办。力推中国当代艺术,代理20多位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涵盖了油画、版画、中国画、雕塑、综合材料、行为艺术等诸多画种和艺术门类。
这些艺术家大都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画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红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有:张洪波、祁志龙、李刚、盛奇、刘野。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7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拍卖与收藏

宋庄艺术作品的市场归途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说:“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而成功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艺术和商业,相互抵触也相互依赖。
  艺术作品是需要市场的接受和承认来实现价值的,艺术家、画廊、收藏家、策展人、评论家、拍卖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艺术产生影响,而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艺术品的最终归宿……
访谈:喜欢收藏的瑞士老人
   HANS是瑞士人,中文名字叫苏柏德。他是很早就开始关注宋庄艺术家村的国外收藏家之一。他自己在中国经营公司,和宋庄的一些艺术家保持着朋友关系,并且一直收藏宋庄艺术家的作品。
  这次见到这位瑞士老人,是在“北京双年展”上。他刚刚从香港飞到北京,来看双年展并且还要到宋庄去看他的老朋友们。在中国美术馆里,笔者与这位熟悉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聊起了宋庄 ……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8
标题: 宋庄启示录
西克:收藏家不只是一个投资者

有中国当代艺术推动第一人之称的前瑞士驻华大使西克先生,采访起来并不容易,经常飞来飞去的西克刚从中国回到瑞士,就收到《财经时报》采访的电子邮件,几通国际长途下来,对中国文化着迷的西克终于写了数千字的回答。
   财经时报》:作为一位前瑞士驻华大使,您如此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您曾经说您前辈子是中国人,您的身世和教育是否为您收藏和帮助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很多支持?您的孩子和妻子是否也如您一样热爱中国的当代艺术?……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8
标题: 宋庄启示录
宋庄·世界

海外:巴黎巴比松村  
  
   巴黎的艺术家聚集区主要在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19世纪中期这个地方诞生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的聚集是基于大致相同的艺术观,他们与学院派的矫造画风格格不入,于是便到巴黎之外的农村寻找质朴和醇厚。……
国内“宋庄”的N种命运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名言对于这些艺术家的聚集部落依然是名言。“西部石家艺术创作营”的即将诞生、广州小谷围岛艺术村的即将消失、杭州杭印路49号的幸运存活,为艺术家聚集村落的前景提供了这样或那样的可能……
纽约苏荷区  

  纽约的格林威治村,许多房子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爬满绿油油的长春藤的红墙证明着它的悠久。这里曾经是纽约最早的艺术家聚集区。一帮无心赚钱的穷艺术家们,整天晃在老旧的街道上,在敞开的木窗前写作,在窄街角上幽暗的咖啡店里展出不为卖钱的画。……



作者: 宋庄    时间: 2006-12-3 23:09
标题: 宋庄启示录
柏林米特区  

  东柏林区的普伦茨劳伯格区在德国统一之前就是东柏林文人、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统一以后,日益增加的酒吧、画廊和许多饶有风格的小商店,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人,……
伦敦东区
  伦敦东区上世纪20年代因为外来移民的进入,就有艺术家聚居。当时有一个梭瑚区公寓,是很多放浪形骸的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这个寓所有年轻的作家、美术家和音乐家。东区在10年前是“贱民”聚集地,随着一批年轻的新锐设计师把工作室搬到这里,这里迅速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聚集地。
尤其东区的霍克斯顿,更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扎堆的地方。有人说在霍克斯顿街头,与你擦身而过的很可能就是某个奕奕生辉的大艺术家。
  霍克斯顿位于伦敦东部市中心的边缘,交通网络十分发达。这个地方地价相对便宜,并且离伦敦西区也不算太远。。……





欢迎光临 【艺术部落】 (http://xdsf.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