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每年消失50幢到一幢老屋价值上百万元:徽派民居的转身与重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30 23: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刘江、王立武)9月,功夫影星成龙捐赠的四座中国徽派古建筑首次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亮相。事实上,这种徽派建筑“流落他乡”的案例,近年中国多地也频频上演。不过,在徽派建筑的故乡——安徽皖南地区,经历了辉煌、衰落乃至逐渐消失的历史潮汐,徽派古民居正悄然转身,走向重生。

    黄山市文化委员会负责人说:“几年前,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大批古建大约以每年5%计50幢的速度消失。现在,这个一路下行的态势悄然而止,开始进入‘止跌企稳’的转折点。”

    古老建筑以多样化形态存活

    坐落在距安徽黟县城西7公里武亭山麓的关麓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村里有建于清朝中叶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连片住宅。粉墙、黛瓦和高耸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连片古屋,诉说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和一个时代的辉煌。村民说,几年前,老房子不断破败、倒塌,有人用几万元就能买走村里的老房子。不过现在,老房子变得很值钱,就算几百万元也没人愿意卖了。

    在学术界,对于如何真正保护古民居一直存在诸多分歧。“原汁原味”固然理想,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一场与时间开展的“赛跑”,资金之困、“空巢”之难、商业之惑纷至沓来。

    黄山市文化委员会总工胡荣荪认为,保护古民居,要有所坚持、有所妥协、有所包容、有所开拓。近年来,黄山积极推动徽派民居的保护,令古老的建筑文明以多样化的方式生存、复苏。

    ——异地复建的文化博物馆。比较典型的是潜口民宅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1984年开始,将散落在徽州区和歙县下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包括祠堂、民宅、路亭、石牌坊等在内10余座较典型、面临倒塌并难以原地复建的明代建筑,拆迁集中于此,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的原则复建,1990年基本完成。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曾感慨:“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位于黄山风景区黟县的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原生态的民俗风情、工艺精湛的民居建筑,成为除黄山以外当地最有口碑的旅游胜地,并成为安徽新的文化名片。

    ——商业化文化影视村。比较典型的是黄山市黟县秀里影视村。这里每一幢房、每一个景、每一条街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这个将散落在黄山各地50余幢濒临倒塌的古民居集中起来复建的村落,体现着浓浓的徽文化特征,《武林外传》、《苏乞儿》等多部影视剧已先后在此拍摄。

    ——现代新村民的精神家园。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余淮,曾是一位科技企业的高管,她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丈夫是一对“古建迷”。3年前,他们根据黄山市出台古民居保护政策,在西溪南村买下一栋老宅。如今,这座外观和主体形制古典风雅,内部设施时尚现代的老屋,成为夫妻两人的精神寄托乃至人生新的事业。他们为此辞去忙碌的工作,在打造这个文化之家的过程中,体悟古老建筑蕴涵的哲学与智慧。

    政府除了给钱还要勇于突破政策瓶颈

    2009年,黄山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百村千幢”保护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对全面摸排出的101个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展开了徽州古民居保护的创新实践。

    到今年5月底,工程共投入资金49.05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101个古村落和116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59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957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集中保护地。

    政府认识到,仅靠财政拨款无法进行古民居的可持续保护,必须激活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百村千幢”工程启动时,黄山市政府同时出台了《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对涉及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范。

    由于古民居属于农村宅基地的范畴,根据国家政策,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无法购买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这个门槛挡住了那些愿意认购古民居的城市人口。为此,黄山市出台特殊政策,通过房屋产权的流转,相关部门已为认购古民居的30多户外来购房者办理了房产证,吸引他们在古村落户扎根。

    防范过度商业化:既要强力执行也要科学疏导

    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很多村民推倒老房子盖新房,搞农家乐的风潮在黄山地区大肆兴起。政府文保工作人员每天精神高度紧张,2000年以后的春节,他们多数人的春节都是在古村里度过。因为,稍有松解,也许一夜之间,很多老房子就会倒塌或者被开墙凿洞用作商铺。

    2005年,西递村一位妇女想把被挂牌文物的祖屋里的厨房推倒,盖新房搞农家乐。就佯装失误,用绳子将厨房拉倒。法院经过反复调查、取证,最终将这位妇女判了一年有期徒刑。“推倒祖屋也要判刑”,这个消息引起极大轰动,更成为当地文物保护的一个分水岭,“破坏文物违法”的观念自此深入人心。

    针对有学者反映,一些开发商撬挖“百村千幢”覆盖之外的有价值的徽州古民居、古建筑单体,进行异地搬迁拼凑造新,破坏徽州整体文化生态的行为,黄山市政府部门予以坚决制止。《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古村落内的古民居建筑物、构筑物附属构件不得擅自拆除和迁移。确因保护的需要进行迁移和拆除的,必须征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拆除的古民居构件应用于古村落内其他古民居的保护,不得迁移出本古村落和流入文物市场。”

    在宏村主街游览的旅客注意到,这里看不见很多景点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吆喝叫卖的小贩,不少地段实施的是“无商业化”管理,人们能心无旁骛地体味岁月的悠长和民风的质朴。黄山市黟县文物局长倪国强说,当地的旅游在开发之初就由中坤集团参与,企业制度化的严格管理,能最大程度减少人情带来的冲击,落实环保细节。

    另外,宏村和西递都采取了旅游区和商业区分而治之的做法,主街道保障文化游览的纯粹性,而村口和村外的区域则开辟宾馆、餐馆的经营区域,最大程度保护了古村落的完整。

    在很多著名古村落保护区,探访民俗的游客往往失望地发现,随着房屋和地价的上涨,很多原著民搬迁外出,在当地经营的都是些外地人。而西递、宏村的人口中,95%都是祖祖辈辈生活于斯的村民。

    倪国强解释说,在启动市场之初,我们会引进一些外来投资,这些商家形成“鲶鱼效应”,让保守落后的村民了解到古屋的价值,开阔市场眼界。而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就要刻意通过政策控制外来人口的进入,比如限制旅游分红和投资等,让更多的村民留在村里,保持古村的原生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宏村、西递的农民工出现了明显回流,一些壮劳力发现,他们留在家中通过经营餐馆和其他旅游项目也能养家,于是很多人开始回归故乡。来自黄山市旅委的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每10元有4元来自乡村旅游。

    安徽省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说,几百年前,徽商倾尽其财富、智慧乃至人生理想构筑家园。让这些老房子“活下去”,延续传统文明的血脉,是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不容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6-7-28 19:57:2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高兴遇到这么好的帖子 谢谢











3d预测方法 3d预测方法 neiba.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5-1-1 10:13 , Processed in 0.1058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